右翼,第19兵團第65、第63、第64軍,突破臨津江後,第63軍攻占江南要點紺嶽山,殲滅英軍第29旅一部,第64軍受阻於臨津江南岸彌陀寺以北地區。
而此時兵團第2梯隊第65軍2個師也已渡過臨津江,致使5個師的兵力大部擁擠在江南岸20平方公裏的狹小地區內,遭敵火力突擊,傷亡較大,影響了向議政府實施戰役迂迴和殲滅英軍第29旅任務的按時完成。
人民軍第1軍團22日晚占領開城,23日占領長湍,在兩地各殲敵一部。
右翼的第19兵團下轄的第64、第63、第65軍,在突破臨津江後,第63軍在雪馬裏殲滅英軍29旅英軍的王牌部隊格羅斯特營和比利時營,使得英軍29旅傷亡過半,63軍的戰士劉光子更是創造了一人俘虜63名英軍俘虜的奇跡。
63軍打得順風順水時,65軍和64軍卻血灑臨津江,打得非常慘烈,成為華國軍史上不願提及的傷心往事,每每提到誌願軍第五次戰役中65軍和64軍血灑臨津江的慘痛場麵,軍史無不以重大犧牲、傷亡慘重等充滿血腥的詞語記錄。華國戰史記述是:“這是誌願軍戰史上的一次重大教訓......”
64軍擔負著突破臨津江之後向議政府穿插的重任,結果在過江之後被美軍強大火力阻住不能前進。
兵團司令部連發兩電催其突破,措辭嚴厲:“我軍主力已停於江南狹小背水地區,如不堅決攻擊等於死亡……”
因此,64軍不顧一切傷亡往前猛衝,可敵人的火力實在是太強大了,範弗裏特拋棄雞蛋殼防禦法,改為兵力和火力密切配合的縱深防禦戰起到了奇效,我軍在衝鋒的道路上傷亡慘重,僅有偵察支隊和一個營衝破了敵軍防線。
這兩支小部隊二十小時不眠不休拚命死戰,一路擊破美軍七次阻擊,在美軍縱深穿插六十公裏,一舉奪占了議政府旁的製高點道峰山,切斷了漢城以北敵軍的退路。
這一行動打亂了漢城以北敵軍的部署,敵人從四麵八方一齊擁向道峰山,這兩支小部隊在難以想象的惡劣條件下堅持了三天四夜。
他們望眼欲穿地盼望著大部隊及時趕到,可是,64軍主力不惜一切傷亡代價反複衝鋒,卻始終打不破敵軍的火力封鎖線。
趕來增援的65軍兩個師剛剛渡過臨津江與64軍合計五個師六萬多人馬,全部擠在臨津江南岸約20平方公裏的狹小空間上動彈不得,前進不能突破,後退軍令不允。
整整兩天兩夜,美軍的空地火力反複犁來犁去,誌願軍戰士血肉模糊的屍體鋪滿了臨津江南岸,整個臨津江被誌願軍戰士的血水染紅!
誌願軍第五次戰役中65軍、64軍之所以血灑臨津江主要是因為美軍改變了陣地防禦戰的打法,將領求戰心切和極度輕敵,以及我軍火炮滯留臨津江北岸無法火力支援等等諸多因素,致使65軍和64軍最終血灑臨津江。
6萬餘人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上被美軍炮火和轟炸機來迴反複轟炸犁來犁去,其傷亡之重可想而知,65軍、64軍血灑臨津江永遠成為誌願軍抗美援朝中最慘痛的一幕。
25日,中朝人民軍隊調整部署後繼續進攻,第19兵團於24時前占領了七峰山、汶山裏、法院裏一線,殲滅英軍第29旅格勞斯特郡團第1營、坦克團大部和南朝鮮軍第1師一部共四千餘人。
第9兵團占領永陽裏、雲嶽山地區,第3兵團攻占鍾懸山、哨城裏地區,各殲敵一部。中朝人民軍隊經三晝夜連續作戰,雖在加平方向打開戰役缺口,對西線聯合國軍翼側造成嚴重威脅,但戰役發展形成平推,殲敵不多。
26日繼續進攻,於當日占領聯合國軍第二線陣地的加平、錦屏山、縣裏一線。至28日,第19兵團攻占白雲台、國祀峰地區;人民軍第1軍團在梧琴裏殲南朝鮮軍第1師1個營大部。
第9兵團攻占加平、春川、榛伐裏、祝靈山、清平川地區,第3兵團進占富坪裏、自逸裏地區。是日,聯合國軍撤至漢城及北漢江、昭陽江以南地區重新組織防禦。
美軍騎兵第1師西調漢城,並於漢城周圍組成綿密的火力帶,中朝人民軍隊鑒於在漢城以北殲敵機會已失,主力於29日停止進攻,結束第一階段作戰。
在西線反擊作戰的同時,東線人民軍第5、第3軍團先後向麟蹄以北南朝鮮軍第5、第3師發起進攻,殲第5師第36團大部和北援之南朝鮮軍第7師第5團大部,有力配合了西線作戰。
戰役第一階段結束後,整個戰線呈西南向東北斜線態勢,南朝鮮軍防守自隱裏至東海岸一段,位置突出。
中朝軍隊為繼續殲滅聯合國軍有生力量,使其難以抽出兵力實施側後登陸,並多殲南朝鮮軍以孤立美軍,決定第9、第3兵團隱蔽東移,實施第二階段作戰。
計劃首先集中兵力殲滅縣裏地區南朝鮮軍第9、第5、第7、第3師,然後視情況再圍殲南朝鮮軍11師和第首都師。
以人民軍第1軍團和第19兵團在漢城東西地區渡江佯動,第39軍主力南渡昭陽江,掩護第9、第3兵團東移。
4月30日,聯合國軍為查明中朝人民軍隊動向, 並掩護其調整部署,以一部兵力轉入反攻。至5月8日,進占龍浦裏、麟蹄、高陽、議政府、於論裏一線。
此後轉入防禦,在勿老裏至西海岸部署了美軍6個師,土耳其軍、英軍各1個旅,南朝鮮軍3個師,以漢城為重點,成一線密集配置。
在勿老裏至東海岸部署南朝鮮軍第11、第9、第7、第5、第3師、首都師,6個師成一線配置。英軍第29旅、美軍第3師、美軍空降第187團為預備隊,分別配置於金浦、京安裏、永登浦地區。
5月16日黃昏,中朝人民軍隊發起第二階段進攻,第9兵團(第27、第20軍,附第12軍)及人民軍第5、第3、第2軍團采取正麵突破、兩翼迂迴、層層包圍、多路鉗擊的策略,在雪嶽山至勿老裏地段進行突擊。
第27、第20軍各一部於17日晨突入縱深26公裏左右,搶占鎮東裏、旺盛穀、後坪裏、砧橋等要點,切斷了南朝鮮軍第9、第3師南逃退路,在上南裏、美山裏地區將南朝鮮軍第7、第5師擊潰,並殲滅5個營。
18日,第20軍在人民軍第5軍團配合下,向被圍在縣裏地區的第9、第3師展開猛烈攻擊,經兩日激戰,將其大部殲滅,繳獲全部重裝備。
第12軍突破後,在自隱裏、三巨裏地區殲滅美軍第2師2個營、法國營大部及南朝鮮軍第5師第35團一部。
19日,誌願軍第27、第12軍和人民軍第5軍團各一部向南發動進攻,於20日進至皮木亭、束沙裏一線。
第3兵團(第60、第15軍,附第39軍主力)向九城浦裏突擊,割裂美軍與南朝鮮軍的聯係,阻攔美軍第10軍東援。
第15軍於17日晨攻占沙五郎峙等地,18日在大水洞地區殲美軍第2師第38團團部及第1、第2營大部;第60軍19日攻占洪川江以北法所裏地區, 阻攔美軍第7師東援。
第19兵團及人民軍第1軍團在加平至高陽的寬大正麵上,向議政府以南水落山及漢江以北磨清平川、石隅裏地區進攻,並於17日順利攻占各地,有力地牽製了聯合國軍。
20日,東線南朝鮮軍在中朝軍隊連續五晝夜的突擊下,撤至下珍富裏、九豐岩裏、城浦裏地區。
美軍第10軍主力逐漸東移,美軍第3師由京安裏東調至下珍富裏、豐岩裏地區,堵住被打開的缺口。
南朝鮮軍第2軍團第8師由大田北調平昌,建立縱深防禦,至此,又形成東西相聯的完整防線。
中朝人民軍隊經過連續作戰,儲備即將耗盡,繼續進攻頗為困難,加上西線美軍已開始進攻,為保持主動,於21日結束第二階段作戰。
而此時兵團第2梯隊第65軍2個師也已渡過臨津江,致使5個師的兵力大部擁擠在江南岸20平方公裏的狹小地區內,遭敵火力突擊,傷亡較大,影響了向議政府實施戰役迂迴和殲滅英軍第29旅任務的按時完成。
人民軍第1軍團22日晚占領開城,23日占領長湍,在兩地各殲敵一部。
右翼的第19兵團下轄的第64、第63、第65軍,在突破臨津江後,第63軍在雪馬裏殲滅英軍29旅英軍的王牌部隊格羅斯特營和比利時營,使得英軍29旅傷亡過半,63軍的戰士劉光子更是創造了一人俘虜63名英軍俘虜的奇跡。
63軍打得順風順水時,65軍和64軍卻血灑臨津江,打得非常慘烈,成為華國軍史上不願提及的傷心往事,每每提到誌願軍第五次戰役中65軍和64軍血灑臨津江的慘痛場麵,軍史無不以重大犧牲、傷亡慘重等充滿血腥的詞語記錄。華國戰史記述是:“這是誌願軍戰史上的一次重大教訓......”
64軍擔負著突破臨津江之後向議政府穿插的重任,結果在過江之後被美軍強大火力阻住不能前進。
兵團司令部連發兩電催其突破,措辭嚴厲:“我軍主力已停於江南狹小背水地區,如不堅決攻擊等於死亡……”
因此,64軍不顧一切傷亡往前猛衝,可敵人的火力實在是太強大了,範弗裏特拋棄雞蛋殼防禦法,改為兵力和火力密切配合的縱深防禦戰起到了奇效,我軍在衝鋒的道路上傷亡慘重,僅有偵察支隊和一個營衝破了敵軍防線。
這兩支小部隊二十小時不眠不休拚命死戰,一路擊破美軍七次阻擊,在美軍縱深穿插六十公裏,一舉奪占了議政府旁的製高點道峰山,切斷了漢城以北敵軍的退路。
這一行動打亂了漢城以北敵軍的部署,敵人從四麵八方一齊擁向道峰山,這兩支小部隊在難以想象的惡劣條件下堅持了三天四夜。
他們望眼欲穿地盼望著大部隊及時趕到,可是,64軍主力不惜一切傷亡代價反複衝鋒,卻始終打不破敵軍的火力封鎖線。
趕來增援的65軍兩個師剛剛渡過臨津江與64軍合計五個師六萬多人馬,全部擠在臨津江南岸約20平方公裏的狹小空間上動彈不得,前進不能突破,後退軍令不允。
整整兩天兩夜,美軍的空地火力反複犁來犁去,誌願軍戰士血肉模糊的屍體鋪滿了臨津江南岸,整個臨津江被誌願軍戰士的血水染紅!
誌願軍第五次戰役中65軍、64軍之所以血灑臨津江主要是因為美軍改變了陣地防禦戰的打法,將領求戰心切和極度輕敵,以及我軍火炮滯留臨津江北岸無法火力支援等等諸多因素,致使65軍和64軍最終血灑臨津江。
6萬餘人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上被美軍炮火和轟炸機來迴反複轟炸犁來犁去,其傷亡之重可想而知,65軍、64軍血灑臨津江永遠成為誌願軍抗美援朝中最慘痛的一幕。
25日,中朝人民軍隊調整部署後繼續進攻,第19兵團於24時前占領了七峰山、汶山裏、法院裏一線,殲滅英軍第29旅格勞斯特郡團第1營、坦克團大部和南朝鮮軍第1師一部共四千餘人。
第9兵團占領永陽裏、雲嶽山地區,第3兵團攻占鍾懸山、哨城裏地區,各殲敵一部。中朝人民軍隊經三晝夜連續作戰,雖在加平方向打開戰役缺口,對西線聯合國軍翼側造成嚴重威脅,但戰役發展形成平推,殲敵不多。
26日繼續進攻,於當日占領聯合國軍第二線陣地的加平、錦屏山、縣裏一線。至28日,第19兵團攻占白雲台、國祀峰地區;人民軍第1軍團在梧琴裏殲南朝鮮軍第1師1個營大部。
第9兵團攻占加平、春川、榛伐裏、祝靈山、清平川地區,第3兵團進占富坪裏、自逸裏地區。是日,聯合國軍撤至漢城及北漢江、昭陽江以南地區重新組織防禦。
美軍騎兵第1師西調漢城,並於漢城周圍組成綿密的火力帶,中朝人民軍隊鑒於在漢城以北殲敵機會已失,主力於29日停止進攻,結束第一階段作戰。
在西線反擊作戰的同時,東線人民軍第5、第3軍團先後向麟蹄以北南朝鮮軍第5、第3師發起進攻,殲第5師第36團大部和北援之南朝鮮軍第7師第5團大部,有力配合了西線作戰。
戰役第一階段結束後,整個戰線呈西南向東北斜線態勢,南朝鮮軍防守自隱裏至東海岸一段,位置突出。
中朝軍隊為繼續殲滅聯合國軍有生力量,使其難以抽出兵力實施側後登陸,並多殲南朝鮮軍以孤立美軍,決定第9、第3兵團隱蔽東移,實施第二階段作戰。
計劃首先集中兵力殲滅縣裏地區南朝鮮軍第9、第5、第7、第3師,然後視情況再圍殲南朝鮮軍11師和第首都師。
以人民軍第1軍團和第19兵團在漢城東西地區渡江佯動,第39軍主力南渡昭陽江,掩護第9、第3兵團東移。
4月30日,聯合國軍為查明中朝人民軍隊動向, 並掩護其調整部署,以一部兵力轉入反攻。至5月8日,進占龍浦裏、麟蹄、高陽、議政府、於論裏一線。
此後轉入防禦,在勿老裏至西海岸部署了美軍6個師,土耳其軍、英軍各1個旅,南朝鮮軍3個師,以漢城為重點,成一線密集配置。
在勿老裏至東海岸部署南朝鮮軍第11、第9、第7、第5、第3師、首都師,6個師成一線配置。英軍第29旅、美軍第3師、美軍空降第187團為預備隊,分別配置於金浦、京安裏、永登浦地區。
5月16日黃昏,中朝人民軍隊發起第二階段進攻,第9兵團(第27、第20軍,附第12軍)及人民軍第5、第3、第2軍團采取正麵突破、兩翼迂迴、層層包圍、多路鉗擊的策略,在雪嶽山至勿老裏地段進行突擊。
第27、第20軍各一部於17日晨突入縱深26公裏左右,搶占鎮東裏、旺盛穀、後坪裏、砧橋等要點,切斷了南朝鮮軍第9、第3師南逃退路,在上南裏、美山裏地區將南朝鮮軍第7、第5師擊潰,並殲滅5個營。
18日,第20軍在人民軍第5軍團配合下,向被圍在縣裏地區的第9、第3師展開猛烈攻擊,經兩日激戰,將其大部殲滅,繳獲全部重裝備。
第12軍突破後,在自隱裏、三巨裏地區殲滅美軍第2師2個營、法國營大部及南朝鮮軍第5師第35團一部。
19日,誌願軍第27、第12軍和人民軍第5軍團各一部向南發動進攻,於20日進至皮木亭、束沙裏一線。
第3兵團(第60、第15軍,附第39軍主力)向九城浦裏突擊,割裂美軍與南朝鮮軍的聯係,阻攔美軍第10軍東援。
第15軍於17日晨攻占沙五郎峙等地,18日在大水洞地區殲美軍第2師第38團團部及第1、第2營大部;第60軍19日攻占洪川江以北法所裏地區, 阻攔美軍第7師東援。
第19兵團及人民軍第1軍團在加平至高陽的寬大正麵上,向議政府以南水落山及漢江以北磨清平川、石隅裏地區進攻,並於17日順利攻占各地,有力地牽製了聯合國軍。
20日,東線南朝鮮軍在中朝軍隊連續五晝夜的突擊下,撤至下珍富裏、九豐岩裏、城浦裏地區。
美軍第10軍主力逐漸東移,美軍第3師由京安裏東調至下珍富裏、豐岩裏地區,堵住被打開的缺口。
南朝鮮軍第2軍團第8師由大田北調平昌,建立縱深防禦,至此,又形成東西相聯的完整防線。
中朝人民軍隊經過連續作戰,儲備即將耗盡,繼續進攻頗為困難,加上西線美軍已開始進攻,為保持主動,於21日結束第二階段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