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檢結果一切正常。


    沒有增生也沒有炎症,就是普通的二次發育——每個人的激素分泌水平不同,總有人早些有人晚些。


    還有人什麽都沒有......


    隨後的正月,就在照顧孕期婦女的日子裏度過了。


    之後,佟媽媽帶著女兒去北京繼續養胎,坐得高鐵。


    陳燔則戀戀不舍的去了上海——《八佰》,要開機了。


    ......


    魔都的長寧區有一片陵園,最初屬於一對民國夫妻檔,男的的叫經潤山,女的叫汪國貞,上海大世界就是這倆位的手筆。


    1909年,經潤山在上海徐家匯置辦了二十畝地,計劃在那裏建造一座墓園,五年後這個想法得到了落實,經潤山為其取名“薤露園”,這是國內最早的、屬於中國人的西式公墓之一。


    沒兩年,經潤山去世,汪國貞接手墓地。同年,滬杭甬鐵路開工,正好路經該地。於是這墓地被遷移去了張虹橋,並更名為萬國公墓——沒法子,當時的人大多都比較抗拒公墓這種概念,想要推廣隻能借助“先進的西方文化”之名。


    即便如此,能在此購置墓地的也大多是個人理念西化,又或者歸鄉無望的人士,總體都是些有社會名望的,不是精英就有有錢人,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宋國母的父母。


    反正自古窮鬼都買不起墓地,無論是當年的朱八八,還是《瘋狂的賽車》裏的黃勃,亦或是......


    30年代中後期,戰爭爆發,墓地的經營權被收歸政府。


    十年期間,該墓地損毀嚴重。


    1981年,宋先生故去。按遺囑,她也被埋葬於此,與其父母為伴。


    不久後,該墓園以她之名重新命名,並在此地設立了宋夫人紀念館。


    原本的公墓也變成了名人陵園,但最終隻留了二十五座墓穴。


    能與宋先生毗鄰的自然不能隻是所謂的名流。這當中有原就埋葬於此的的辛亥革命早期活動家的黎仲實,原上海市副市長、中國工商界的優秀代表盛丕華和愛國人士、著名金融家周作民等人;又遷入了複旦大學創始人、愛國老人馬相伯,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總幹事楊杏佛,著名新聞工作者、國際問題專家、原上海市副市長金仲華等6位著名人士。


    又新葬了著名外交家顏惠慶,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三毛之父”張樂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周信芳,著名京昆劇表演藝術家、戲曲教育家俞振飛,我國兒童劇的拓荒者,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的創始人之一任德耀,著名醫學家、世界顯微外科奠基人之一陳中偉等等。


    其中,後遷入的名人裏,就有《八佰》的主角,抗日英雄謝晉元。


    陳燔選擇此地作為開機儀式所在地,同時也是第一組鏡頭的拍攝地。


    什麽?


    你說在墓地裏搞這個不吉利?


    開玩笑,在這幫前輩麵前,哪有小鬼敢攔路!


    ......


    禮畢後就是第一組鏡頭。


    和以往幹脆利索的喊開機不同,陳燔半蹲在演員麵前,禮貌的問道:“遊老師,怎麽樣,您身體抗得住不?”


    “沒問題,昨天我高興,還喝了一小杯老酒!”遊本昌戲謔的一笑,似乎又化身當年的李修緣。


    “濮老師呢?”


    “我就更沒問題了,這幕戲我就是個背景。”


    “那我們開始?”


    “開始吧!”


    ......


    老人甩掉了拐杖,伸出戰戰巍巍的一隻手,向謝晉元的墓碑伸去。他一隻眼睛緊閉,另一眼睛也是渾濁不清,但此刻卻自然而然的濕潤。人始終沒眨眼,瞳孔中似乎又流出了硝煙和血光......


    顫抖的摩挲墓碑上的銘文,老人忽然努力的直了直身子,盡可能的做了一個標準的軍禮:“88師524團2營1連1排的少尉排長向團長報告......”


    老人忽然嚎啕,


    “我來看你了,團長!”


    有風傳來,似帶嗚咽。


    ......


    遊本昌演的人物名為楊養正,這位獨眼的老人乃是已知八百壯士中逝世最晚的一位。


    楊養正,原名楊得餘,1914年生於湖北隨縣。19歲入伍,後從湖北調防南京。


    1937年10月,參加了著名的鬆滬抗戰,守衛四行倉庫,成為著名的“八百壯士”之一。戰鬥中,他被彈片擊中左目後暈厥。再醒來,已經和戰友們身處租界的“孤軍營”。


    在此期間,他們被租界方麵收繳了武裝,並限製出行,待遇等同俘虜。不過謝團長依舊帶著大家保持著軍營裏的作風,每天出操,唱國歌。偽政府一度試圖收買謝晉元,未果。他們轉而收買了幾個叛徒,將謝團長刺殺。


    上海全麵淪陷後,白頭鷹和約翰牛的勢力在撤離後按著國際公約,將楊養正等人移交給了小日子。


    但顯然,小日子是不可能遵守什麽公約不公約的,他們先把“戰俘”投入監獄,後來又索性充作苦力。為了防止他們串聯反抗,還做分割切散處理,部分送去南洋,部分送去國內各處。


    楊養正和他的三十多個戰友被押至安徽溪口背煤。某日,趁日軍不備,楊養正和戰友突然打死日軍看守,搶奪了一挺輕機槍和一支步槍後集體越獄,並受到了正在當地活躍的新四軍的支援響應。


    這一群好漢子終於擺脫了枷鎖。


    楊養正身有殘疾,就此迴鄉歸隱。


    1944年,他又孤身一人來到了重慶,從此定居在此。


    解放後,他重慶南岸副食品水產公司工作,一直工作到1977年方才退休。


    2005年,楊老前輩在政府機構及社會人士的協助下重迴上海灘,拜訪了謝晉元之墓。之後又去了晉元中學等後世以謝團長之名命名的地方,這才心滿意足的迴到自己的定居地。


    五年後,老英雄以96歲的高齡與世長辭。


    他終於可以向謝團長報到了。


    ……


    陳燔選擇了以楊老爺子的事跡作為故事切入點,這是參考徐老怪在《智取威虎山》裏的敘事手法——電影和現實肯定有所偏離,這個偏離可能是因為口口相傳出現了偏差,就像小栓子孫子眼裏的楊子榮那樣。


    這次演小栓子的......呸,是第一敘述人是濮存新飾演的記者。


    下一幕鏡頭,就是老先生在彌留之際的呢喃:“四行、四行......”


    (藝術需要,現實中的老楊更像個凡人,他在臨終前念叨最多的其實是他的妻子——趙孝芳女士。老楊抵達重慶的當年即收獲了愛情,其年楊正養30歲,趙孝芳剛滿18。兩人一見鍾情,但老楊表示自己雖然殘疾,但依舊是軍人,隨時可能重返戰場,所以約定抗戰不勝,暫不完婚。好在次年小日子就投降啦,有情人於1945年8月15日,也就是抗戰勝利好久第二天辦了婚禮。楊老爺子很得意,他說那天全國人民都在為他放鞭炮!恐怕這份幽默又鐵血的勁頭,就是人家能娶一個比自己小了整一輪的媳婦的原因.......大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導演的升級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唿嚕聲比鬧鍾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唿嚕聲比鬧鍾響並收藏小導演的升級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