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的監獄風雲還上映,這迴輪到了國利叔的兒子。


    和旁人不同,他這是第二次xd被萬能的朝陽群眾給送進了號子。


    事實上,他這是三進宮,頭次是因為打人——當然,這事兒一般人都對站在他這邊。


    但遺憾的是,那女的後來依舊混出來了,還有一幫營銷號跟著吹的.......


    不隻是娛樂圈,有些人想日進鬥金,隻需要張張腿。


    ......


    陳燔的腿現在也張著,他騎馬騎多了,有些累,隻能讓老婆幫自己按摩。


    按摩也是個體力活,所以在事後給了兩個小目標作為報酬。


    隨著時間推移,有的伴侶會喪失激情,也有人會變得愈發默契。反正陳燔兩口子是後者,隻要一方一解扣子,另一方就知道今天要用什麽招式。


    無他,日常攻防頻率太高。


    按理說,戰鬥結束,這會兒應該進入賢者模式了,可陳燔卻還在感慨:“哎,勞碌命,明天得飛大連,再過兩天飛浙江,我這啥時候才能躺平啊!”


    丫丫揉了一會兒腮幫子,這才接口:“你不是躺挺平麽?”


    “我的意思是......算了,那什麽《夏洛特煩惱》,去客串不?你也算人家的半個內部人員。”


    “去唄!”


    “行,那我設計個戲......”


    “什麽時候出發?”


    “你這邊先沿著”


    “好像還挺應景。”丫丫迴憶了下歌詞,點頭表示認可,“那你這一走了之,老郭這邊放得下心?”


    “怎麽不放心?老郭都會給演員說演技了!”陳燔翻身把人摟在懷裏,“而且,他那個小冊子也差不多接近成品,以後啊,隻要不是腦子不是太不行的,就按著他那個守則搞,保準劇組效率方麵沒問題......對,我還得想辦法給人出個書!”


    管理學這東西看著挺玄乎的,其實說白了也不複雜,尤其是對於已經度過創業期的公司來說,隻要找到一個合理的且適合自己行業的製度,然後領導不要作死,那就不會拉胯。


    郭番在幹的,就是在建立一套合理並能被執行下去的製度。


    許多人會好奇,中國電影一百多年了,進入國家級別的視野也已經六七十年了,難道就沒有一套靠譜的製度?


    真沒有!


    別說電影了,傳統行業走向現代化管理,那也是改開以後慢慢形成確立,且在不斷更新變化的。


    而電影行業脫離老式規範邁進市場化,可比大部分的行當都晚。


    過去是怎麽樣的?


    上頭下發指標,編劇準備好故事,導演挑好本子去立項。項目確立後,製片人是指派的,攝像師是指派的,演員是內部挑選的(大部分),取景地是高層向地方聯絡的——你當導演的,老老實實拍故事就行,一切都不用操心。


    當然,你要是資曆足地位高,又或者有個好爸爸\/師傅,製片廠裏的資源自然會向你傾斜。


    唔,我不是針對《霸王別姬》啊,而是前五代導演全部都是這樣。


    這種情況下,管理無足輕重。事實上,你也管不了別人太多——大家都是同事而已。


    反倒是六代這幫搞地下電影的,率先嚐試起了從頭組建團隊。但大都都是小劇組,總共也沒幾個工作人員,更談不上什麽管理提攜。就和你家對麵的包子鋪一樣,總共就這麽幾杆槍,還非得分出“專業蔥師”啥的崗位......這叫楊天寶看瘋馬——就是作死!


    別說他們了,陳燔不是沒想過走這條路,但他之前劇組的固定工作人員也就那麽幾十號上百號人,其中還有一多半都是“搬磚工”性質的非技術崗。


    隻有現代化的大製作,參與的人員基數足夠,這才有所謂的工業化管理。從這個角度上說,《尋龍訣》的規模依舊還是太小,但不妨先試驗試驗。


    ……


    路楊的新武俠試驗就很成功,《繡春刀》賣了兩億的票房,比原時空多出一倍有餘。


    這裏頭除了陳燔,還有丫丫啊的一份功勞——還記得片尾被丁修“潤”掉的那隊女真騎兵麽?最初路楊沒找著會滿語的,隻能用蒙古語代替。陳燔知道這事兒後,讓丫丫給人傳授了幾句錫伯語——且不說當時蒙古還是半中立性質,錫伯族可是徹頭徹尾的附庸,而且滿語和錫伯語高度一致,不是本族人壓根分不出來區別。


    當然,這片能成功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打得好看、劇情不拉。


    事實證明,功夫片依舊有市場。前提是你得好好拍,符合大眾審美——之前吐槽過徐導的《師父》,有人不以為意。你現在再看看《門前寶地》?動作還是那套動作,隻是換了演員而已......


    再看看隔壁的《白發魔女》……算了,懶得看。反正這位以《中國最後一個太監》作為處女作入行的香港導演就此沉寂。


    當然,此刻的路楊並不知道這個,他隻是收到了陳燔的消息,說可以開始準備《繡春刀2》的劇本了——這資方真真不當人呐!


    不過人家比普通的資方可懂行多了,直接說下一部可以考慮拍前傳。


    這是個好想法,《繡春刀》埋了不少暗線,全是人物之前的經曆,完全有得搞。


    路楊和郭番有點像,都是半路出家。


    說起來,陳燔找來得這群導演,好像就是自己和韓言是正經科班出身,剩下得全是跨行跨界來得。有學信息的路楊,有學法律的郭番,有學計算機的田小鵬,還有學體育的吳晶,以及完全沒上過大學的韓韓。


    其中,路楊是最獨特的一位,他是有“家學”在身的——他的父親,是中戲的博導。人家天生就有業內關係,這事也陳燔除了資金和劇本以外,並沒有參與其他拍攝的原因。


    在電影商業化之後,老一代的文藝工作者捧演員容易,捧導演難度就大了不少——他們麵子是值錢,但大部分都不值一部電影的投資。


    愛屋及烏,雖然老路沒直接教過陳燔,但人就此對這個出色的後輩上了心,開始在老朋友裏不停地誇張這個年輕的導演,似乎是要為人在馬上就開搞的百花獎裏造勢。


    沒雞毛用。


    百花獎的曆史發展大概有幾個階段,先是80年代的草創期,這個時期的獎項設定很原始,但貴在真實,全是熱心影迷用郵寄的方式一張一張選出來的。(注,其實60年代還有個遠古期,總共隻辦了三屆。)


    第二個時期,是分豬肉期,你好我好大家好,憑借的是資曆。資曆不夠,你連提名都進不去,充斥著陳腐的氣息。


    第三個階段是京圈牢牢把持的階段。資曆也重要,但想拿獎,得先進入這個圈子才行。這一時期,華誼依靠財色開路,正是大小王在這個圈子裏地位最高的階段。於是坊間便有了“百花是華誼後花園”的說法。


    其實不準確。


    這時期百花組委會幕後的這幫人,已經和金雞的那夥人成了一體。金雞那邊多少要講究點吃相(,百花這邊都是縮在幕後的,自然可以不用顧慮的大吃特吃。


    第四個階段,混亂期。華誼已經沒落不提,而京圈的話語權也在下滑,但偶爾又會反複,突出一個變化無常。而大眾對百花的認知也變得清晰,口碑自然跌到了穀底。


    對應的,金雞也不要麵子了,先內部吃飽再說......


    2014年,是第三個階段的最後階段。


    但意外的是,這屆的含金量居然還挺高,某種意義上也算是迴光返照......


    還在唿倫貝爾的兩口子已收到了風,《超時空同居》雖然拿到了五項提名,但組委會明確表示一個獎項都不會給,去不去全憑倆人的檔期安排。


    怎麽說呢,人還怪好的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導演的升級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唿嚕聲比鬧鍾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唿嚕聲比鬧鍾響並收藏小導演的升級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