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神跡才是大火的秘訣
大唐超時空:晉陽公主被我寵壞了 作者:神與氣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在長安城裏傳開了。
原本在百姓記憶中早已模糊的樓觀台,竟搖身一變,成了炙手可熱的“網紅”
然而,更令人瞠目結舌的奇觀還在後頭呢。
還是在熟悉的夜晚,那樓觀台方向,突然出現十幾道耀眼的金光,如同擎天巨柱一般,直挺挺地刺破蒼穹,直衝雲霄,將天上的雲彩都染上了一層金燦燦的光輝。
這一幕,十裏八鄉的老百姓,都看得一清二楚。
他們紛紛走出家門,對著那金光指指點點,驚歎不已。
有那見過世麵的老人說道:“這光,絕對不是凡人能弄出來的,哪有人能見到這麽直溜的光柱子啊,還不會散的,就那麽直挺挺地往天上衝,跟要捅破天似的!”
傳到長安,長安城徹底炸鍋了,關於樓觀台的傳聞,更是如烈火烹油一般,愈演愈烈。
有人信誓旦旦地說,這是護國真人在樓觀台煉製仙丹,丹成的那一刻,霞光萬丈,驚天動地。
還有人煞有介事地說,這是護國真人在樓觀台修煉絕世神功,金光是他神功大成時的異象,據說當時地動山搖,飛沙走石。
更有人言之鑿鑿地說,護國真人其實是天上的神仙下凡。
金光是天上的神仙來接他迴去的,還說親眼看見護國真人踩著金光飛升了。
那場麵,嘖嘖,簡直比戲文裏還精彩!
各種版本的傳聞,在坊間茶肆、街頭巷尾流傳著,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人難以分辨,越傳越離譜。
就在這眾說紛紜之際,李二的一道聖旨,如同火上澆油,將所有的傳聞徹底推向了高潮。
李二的聖旨很簡單,就一句話:敕封趙公明為正財神,並在樓觀台為其修建廟宇,享受人間香火供奉。
這道聖旨,看似什麽都沒解釋,又仿佛什麽都解釋清楚了。
長安市民立刻熱議起來。
長安城的百姓們立刻就炸開了鍋,議論紛紛:“看見沒?皇上都下旨了,這樓觀台肯定有真神仙!”
“看來樓觀台的異象,連皇帝陛下也感知到了,定是那財神給他托夢了,他才下旨的。”
“可不是嘛,還敕封了財神爺,這下咱們可得去拜拜,沾沾財氣!”
“走走走,一起去樓觀台,晚了可就搶不到頭炷香了!”
第二天一大早,岐平定剛剛打開大門,就被眼前黑壓壓的人群嚇了一跳。
這幫人就跟趕集似的,烏泱烏泱地擠在山腳下,手裏還都拎著香燭紙錢,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往樓觀台的方向望。
“哎呦喂,這……這是什麽情況?”岐平定活了大半輩子,都沒見過這陣仗,一時間有點懵。
“道長,您可算開門了!我們都是來給財神爺上香的!”人群中一個胖乎乎的商人模樣的男人喊道,他身後還跟著幾個小廝,抬著幾個大箱子,看起來沉甸甸的。
“對啊對啊,我們都是來拜財神的!”其他人也跟著附和,一時間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岐平定這才反應過來,敢情這些人都是被昨晚那金光引來的!他心裏那叫一個美啊,這潑天的富貴,終於輪到他樓觀台了!
“諸位善信,請隨我來!”岐平定強壓住心頭的狂喜,裝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領著眾人往山上走。
這樓觀台,原本冷清得連個鬼影子都見不著,現在可好,香客絡繹不絕,把那條上山的小路都給堵得水泄不通。
馬車、轎子、還有步行的,各式各樣的人都有,那場麵,比過年趕廟會還熱鬧!
岐平定樂得嘴都合不攏了,他做夢也沒想到,這樓觀台還能有這麽一天!他活了大半輩子,還以為這樓觀台就要在他手裏敗落了呢,誰承想,竟然來了個驚天大逆轉!
“哎,這要是擱以前,我哪敢想啊!”岐平定一邊走,一邊感慨,“想當年,為了招攬點香客,我可是絞盡腦汁,什麽招都使了,可就是沒人來!現在可倒好,都不用我吆喝,這幫人自己就送上門來了!”
他迴頭看了一眼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心裏不禁又犯起了嘀咕:“不過話說迴來,這江真人也忒神了!那金光,嘖嘖,我到現在都想不明白是怎麽弄出來的!這要是我有這本事,還愁樓觀台不火?”
岐平定搖了搖頭,自嘲地笑了笑:“算了算了,我還是別做夢了!就我那點三腳貓的占卜術,跟人家江真人比,那簡直就是螢火蟲跟太陽比,差遠了!”
他哪裏知道,江楓那些神跡,不過是他花了點小錢,買了十幾座大功率激光“槍”而已。這玩意兒,在現代社會,也就是個大型玩具,可在唐朝,那可就是妥妥的神跡了!
人氣上來了,這騙錢,哦不,勸捐的手段也得跟上啊!
江楓這廝,鬼點子多得跟那牛毛似的,一套接一套,讓人防不勝防。
第一個大招,便是那座正在動工的財神殿。
這可是奉旨建造的,名正言順,想不火都難!
更何況,這可是財神的道場,誰不想來沾沾財氣,討個好彩頭?
地址嘛,早就選好了,就在山腳下的一片空地上,江楓直接讓閻立本建了一圈圍牆,裏麵就是施工的工地。
圍牆外麵,可就熱鬧了。江楓請人畫了一幅巨大的財神殿效果圖,就掛在圍牆上,來往的香客都能看到。
那效果圖,畫得那叫一個金碧輝煌、氣勢恢宏!
財神爺端坐在大殿中央,慈眉善目,寶相莊嚴,手裏還捧著一個金光閃閃的大元寶,簡直讓人看了就想跪下磕頭!
效果圖前麵,江楓更是別出心裁地擺了一張香案,上麵供著新鮮的水果、點心,還有幾支點燃的香燭,青煙嫋嫋,香味撲鼻。
香案旁邊,放著一個大大的功德箱,上麵寫著“添磚加瓦,功德無量”八個大字。
旁邊還擺著一本厚厚的功德簿,專門用來記錄捐款人的姓名和金額。
原本在百姓記憶中早已模糊的樓觀台,竟搖身一變,成了炙手可熱的“網紅”
然而,更令人瞠目結舌的奇觀還在後頭呢。
還是在熟悉的夜晚,那樓觀台方向,突然出現十幾道耀眼的金光,如同擎天巨柱一般,直挺挺地刺破蒼穹,直衝雲霄,將天上的雲彩都染上了一層金燦燦的光輝。
這一幕,十裏八鄉的老百姓,都看得一清二楚。
他們紛紛走出家門,對著那金光指指點點,驚歎不已。
有那見過世麵的老人說道:“這光,絕對不是凡人能弄出來的,哪有人能見到這麽直溜的光柱子啊,還不會散的,就那麽直挺挺地往天上衝,跟要捅破天似的!”
傳到長安,長安城徹底炸鍋了,關於樓觀台的傳聞,更是如烈火烹油一般,愈演愈烈。
有人信誓旦旦地說,這是護國真人在樓觀台煉製仙丹,丹成的那一刻,霞光萬丈,驚天動地。
還有人煞有介事地說,這是護國真人在樓觀台修煉絕世神功,金光是他神功大成時的異象,據說當時地動山搖,飛沙走石。
更有人言之鑿鑿地說,護國真人其實是天上的神仙下凡。
金光是天上的神仙來接他迴去的,還說親眼看見護國真人踩著金光飛升了。
那場麵,嘖嘖,簡直比戲文裏還精彩!
各種版本的傳聞,在坊間茶肆、街頭巷尾流傳著,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人難以分辨,越傳越離譜。
就在這眾說紛紜之際,李二的一道聖旨,如同火上澆油,將所有的傳聞徹底推向了高潮。
李二的聖旨很簡單,就一句話:敕封趙公明為正財神,並在樓觀台為其修建廟宇,享受人間香火供奉。
這道聖旨,看似什麽都沒解釋,又仿佛什麽都解釋清楚了。
長安市民立刻熱議起來。
長安城的百姓們立刻就炸開了鍋,議論紛紛:“看見沒?皇上都下旨了,這樓觀台肯定有真神仙!”
“看來樓觀台的異象,連皇帝陛下也感知到了,定是那財神給他托夢了,他才下旨的。”
“可不是嘛,還敕封了財神爺,這下咱們可得去拜拜,沾沾財氣!”
“走走走,一起去樓觀台,晚了可就搶不到頭炷香了!”
第二天一大早,岐平定剛剛打開大門,就被眼前黑壓壓的人群嚇了一跳。
這幫人就跟趕集似的,烏泱烏泱地擠在山腳下,手裏還都拎著香燭紙錢,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往樓觀台的方向望。
“哎呦喂,這……這是什麽情況?”岐平定活了大半輩子,都沒見過這陣仗,一時間有點懵。
“道長,您可算開門了!我們都是來給財神爺上香的!”人群中一個胖乎乎的商人模樣的男人喊道,他身後還跟著幾個小廝,抬著幾個大箱子,看起來沉甸甸的。
“對啊對啊,我們都是來拜財神的!”其他人也跟著附和,一時間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岐平定這才反應過來,敢情這些人都是被昨晚那金光引來的!他心裏那叫一個美啊,這潑天的富貴,終於輪到他樓觀台了!
“諸位善信,請隨我來!”岐平定強壓住心頭的狂喜,裝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領著眾人往山上走。
這樓觀台,原本冷清得連個鬼影子都見不著,現在可好,香客絡繹不絕,把那條上山的小路都給堵得水泄不通。
馬車、轎子、還有步行的,各式各樣的人都有,那場麵,比過年趕廟會還熱鬧!
岐平定樂得嘴都合不攏了,他做夢也沒想到,這樓觀台還能有這麽一天!他活了大半輩子,還以為這樓觀台就要在他手裏敗落了呢,誰承想,竟然來了個驚天大逆轉!
“哎,這要是擱以前,我哪敢想啊!”岐平定一邊走,一邊感慨,“想當年,為了招攬點香客,我可是絞盡腦汁,什麽招都使了,可就是沒人來!現在可倒好,都不用我吆喝,這幫人自己就送上門來了!”
他迴頭看了一眼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心裏不禁又犯起了嘀咕:“不過話說迴來,這江真人也忒神了!那金光,嘖嘖,我到現在都想不明白是怎麽弄出來的!這要是我有這本事,還愁樓觀台不火?”
岐平定搖了搖頭,自嘲地笑了笑:“算了算了,我還是別做夢了!就我那點三腳貓的占卜術,跟人家江真人比,那簡直就是螢火蟲跟太陽比,差遠了!”
他哪裏知道,江楓那些神跡,不過是他花了點小錢,買了十幾座大功率激光“槍”而已。這玩意兒,在現代社會,也就是個大型玩具,可在唐朝,那可就是妥妥的神跡了!
人氣上來了,這騙錢,哦不,勸捐的手段也得跟上啊!
江楓這廝,鬼點子多得跟那牛毛似的,一套接一套,讓人防不勝防。
第一個大招,便是那座正在動工的財神殿。
這可是奉旨建造的,名正言順,想不火都難!
更何況,這可是財神的道場,誰不想來沾沾財氣,討個好彩頭?
地址嘛,早就選好了,就在山腳下的一片空地上,江楓直接讓閻立本建了一圈圍牆,裏麵就是施工的工地。
圍牆外麵,可就熱鬧了。江楓請人畫了一幅巨大的財神殿效果圖,就掛在圍牆上,來往的香客都能看到。
那效果圖,畫得那叫一個金碧輝煌、氣勢恢宏!
財神爺端坐在大殿中央,慈眉善目,寶相莊嚴,手裏還捧著一個金光閃閃的大元寶,簡直讓人看了就想跪下磕頭!
效果圖前麵,江楓更是別出心裁地擺了一張香案,上麵供著新鮮的水果、點心,還有幾支點燃的香燭,青煙嫋嫋,香味撲鼻。
香案旁邊,放著一個大大的功德箱,上麵寫著“添磚加瓦,功德無量”八個大字。
旁邊還擺著一本厚厚的功德簿,專門用來記錄捐款人的姓名和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