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敞開心扉
蘇宛仁喝了幾碗稻康醉,臉色本來就已經發紅,再加上情緒激動,脖頸上青筋凸顯,這番言語說下來有些聲嘶力竭,整個人看上去頗為悲憤,與往常喜怒不形於色大大不同。
蘇宛仁說得都沒錯,他接了咱的將令之後,絲毫沒有耽擱,全身心地投入到查案之中,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他的內心肯定是想通過查辦此案能夠在軍中揚名立萬。可不曾想就要被咱叫停,這應該是他始料不及的。
作為一個有理想抱負的人,最大的悲屈是得不到上級的認同,他本想在咱的支持下大展宏圖,可他認為的大好局麵卻被咱潑了冷水,一定感覺自己是明珠暗投,情緒如此激動,也是情有可原。
哎,不過,宛仁兄,你想到的是查清真相,肅清奸細,這當然也是咱所希望的。可是,這畢竟是在拿自己人開刀,一旦不慎釀成冤屈,殺頭不是割韭菜,咱這個大元帥要鑄成千古恨的事決不能做。
況且,此事又關京城王爺和手握重兵將官替他說項,咱絕不可掉以輕心,畢竟咱這個大元帥又不能一手遮天,萬一因此造成軍心不穩,以及朝中重臣的攻訐,咱又如何麵對呢?不過,既然今天叫你來了,你也既然說開了,那就讓你說個夠吧。
見高笙書呆坐著那裏不置可否,蘇宛仁又說:
“笙書兄,我就退一步來說,就算這個柳升威通敵嫌疑證據不足,但他藐視大元帥的將令,明知葉畢人可能私放鄭元凱,他卻沒有努力去抓捕,後來還被葉畢人潛入雲州城,縱火燒了道刊商社,還差點禍及你的眷屬。就從這點來說,他身為朝廷四品大員,屍位素餐,你根據聖上的授權,辦了他,又是何錯之有?”
是啊,咱當然想到了這點,可咱這迴來到邊關的首要任務是與蠻夷決戰,而不是過來巡視整治吏治,況且這拖泥帶水的衙門習氣,也是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咱一時間哪會整出個道道來。就是今日換了柳升威,明日再來一個王升威,胡升威,那又怎樣呢?
“還有,笙書兄,不是我危言聳聽,我覺得蠻夷潛入的奸細,在咱們軍中的職銜不會低。你大力拔擢的趙勇高,竟然暗地裏加入了汙衣會,雖然勾連蠻夷還沒有直接的真憑實據,但那日到商社訛欺詐的蠻夷後來被咱們的人格殺,身上搜出了蠻夷的書信,雖然沒有落款,但內容分明是寫給我軍某位將領。
“另外,趙勇高在雲頂山那天對你護衛不周的理由,根本無法自圓其說,如果,此時咱們對他的調查不再繼續的話,不但前功盡棄,說不定哪一天,他在軍中突然發難,咱們是防不勝防啊!”
高笙書仍是沉默不語。
蘇宛仁說得頭頭是道,咱現在說什麽都不一定對,那咱就不說吧,都說沉默是金,咱今天就算上了金山吧,看他還會怎麽說?可能他說了一通,一肚子的氣撒了,咱的話他就會聽進去了。
蘇宛仁歎了一口,接著說:
“我以前感覺自己總是懷才不遇,以為遇上你之後,可以一展宏圖,以慰平生,哪知你竟也是如此畏首畏尾,那與那些等閑平庸王爺有何不同?笙書兄,我說了這麽多,你不置一詞,心中一定是不同意我的意見。既是如此,我這個參軍司馬今後又能有何作為呢?罷罷罷,笙書兄,今日,我再敬你一碗酒,向你請求辭去這個參軍司馬的職位,我將重新迴到京城譚先生的書院讀書,還望你海涵。”
蘇宛仁不等高笙書迴答,舉起酒碗要一飲而盡。這時,高笙書說話了:
“宛仁兄,且慢,想不到離開書院好幾年了,你竟然還是如此書生意氣。咱們抗擊蠻夷,既是朝廷賦予咱們的重任,也是為了保護黎民百姓不受蠻夷襲擾,大家都能安居樂業,這不是你從小立誌要做的事嘛。你如此意氣用事,今後很難說再有報效朝廷的機會了,豈不是辜負了你的大好才華?
“宛仁兄,我不是不支持你查辦奸細與那邪魔外道,但是,凡事都有主次之分。既然聖上冊封我擔任征討大元帥,那我就必須把征討蠻夷放在首要之責。此次你去查辦葉畢人私放鄭元凱而一案,牽扯出來柳升威與趙勇高可能存在通敵嫌疑,如果證據確鑿,我會果決處置,但是,眼前的證據還不足以確定他們通敵,我要將他們暫且開釋,就是為了穩固軍心,以更好地與蠻夷決戰。”
“笙書兄,我也明白軍心穩固的重要,有些事真的需防患於未然,我心中擔心柳升威和趙勇高職銜品級較高,有在邊關經營數年,一旦發難,會對你大大不利。我也清楚我這麽做,可能有些牽強魯莽,可都是為你這個大元帥考慮啊。”
高笙書聽蘇宛仁言辭懇切,心中也是頗為感動。
畢竟是咱的好同窗,雖然此次他有些操之過急,但一片盡忠竭力之心真的還是可以肯定。氣可鼓不可泄,勁可提不可鬆,咱今後還要靠他幫咱做好參謀,看來還是要對他讚賞幾句才是。
“宛仁兄,你的一片赤誠之心令我好生感動,我要鄭重向你承諾,將那柳升威和趙勇高暫且開釋,你可以派人對他們暗中監視,一旦他們通敵行為坐實,咱們立刻緝拿,絕不姑息,如何?”
蘇宛仁聽後,神色略微緩和,說:
“知我者笙書兄也,可惜你笙書兄雖是貴為親王,也被聖上賜了國姓,但終非皇家血脈,不然,來日你若接了大位,那該多好啊。”
啊哈,想不到你這個蘇宛仁也是野心勃勃,你希望咱做皇帝幹啥,無非今後封你個封疆大吏,讓你的一片宏圖大誌能付諸實施。不過,你真有如此想法也不是壞事,咱盡管陰差陽錯到這大梁國,能有機會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也不枉咱白來了一迴。
他擺了擺手,說:
“宛仁兄,雖然此地隻是咱們兩人,但你這話還是不能隨便亂說的,不然別人參了一本,莫說我這個親王做不成,說不定還有性命之虞呢。”
“是是是,我多喝了幾杯,酒後吐真言,也真是肺腑之言啊。”
“不過,宛仁兄,隻要你好好輔佐我打了勝仗,踏破蠻夷王庭,今後我在聖上麵前保舉你出任一方封疆大吏還是可以的,到了那時,你一定要為天地立命,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啊!”
蘇宛仁聽了,沉思良久,對高笙書的這番話讚歎不已:
“笙書兄的才華,我真是望塵莫及,今後我替你牽馬墜蹬,是我的榮幸。”
蘇宛仁喝了幾碗稻康醉,臉色本來就已經發紅,再加上情緒激動,脖頸上青筋凸顯,這番言語說下來有些聲嘶力竭,整個人看上去頗為悲憤,與往常喜怒不形於色大大不同。
蘇宛仁說得都沒錯,他接了咱的將令之後,絲毫沒有耽擱,全身心地投入到查案之中,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他的內心肯定是想通過查辦此案能夠在軍中揚名立萬。可不曾想就要被咱叫停,這應該是他始料不及的。
作為一個有理想抱負的人,最大的悲屈是得不到上級的認同,他本想在咱的支持下大展宏圖,可他認為的大好局麵卻被咱潑了冷水,一定感覺自己是明珠暗投,情緒如此激動,也是情有可原。
哎,不過,宛仁兄,你想到的是查清真相,肅清奸細,這當然也是咱所希望的。可是,這畢竟是在拿自己人開刀,一旦不慎釀成冤屈,殺頭不是割韭菜,咱這個大元帥要鑄成千古恨的事決不能做。
況且,此事又關京城王爺和手握重兵將官替他說項,咱絕不可掉以輕心,畢竟咱這個大元帥又不能一手遮天,萬一因此造成軍心不穩,以及朝中重臣的攻訐,咱又如何麵對呢?不過,既然今天叫你來了,你也既然說開了,那就讓你說個夠吧。
見高笙書呆坐著那裏不置可否,蘇宛仁又說:
“笙書兄,我就退一步來說,就算這個柳升威通敵嫌疑證據不足,但他藐視大元帥的將令,明知葉畢人可能私放鄭元凱,他卻沒有努力去抓捕,後來還被葉畢人潛入雲州城,縱火燒了道刊商社,還差點禍及你的眷屬。就從這點來說,他身為朝廷四品大員,屍位素餐,你根據聖上的授權,辦了他,又是何錯之有?”
是啊,咱當然想到了這點,可咱這迴來到邊關的首要任務是與蠻夷決戰,而不是過來巡視整治吏治,況且這拖泥帶水的衙門習氣,也是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咱一時間哪會整出個道道來。就是今日換了柳升威,明日再來一個王升威,胡升威,那又怎樣呢?
“還有,笙書兄,不是我危言聳聽,我覺得蠻夷潛入的奸細,在咱們軍中的職銜不會低。你大力拔擢的趙勇高,竟然暗地裏加入了汙衣會,雖然勾連蠻夷還沒有直接的真憑實據,但那日到商社訛欺詐的蠻夷後來被咱們的人格殺,身上搜出了蠻夷的書信,雖然沒有落款,但內容分明是寫給我軍某位將領。
“另外,趙勇高在雲頂山那天對你護衛不周的理由,根本無法自圓其說,如果,此時咱們對他的調查不再繼續的話,不但前功盡棄,說不定哪一天,他在軍中突然發難,咱們是防不勝防啊!”
高笙書仍是沉默不語。
蘇宛仁說得頭頭是道,咱現在說什麽都不一定對,那咱就不說吧,都說沉默是金,咱今天就算上了金山吧,看他還會怎麽說?可能他說了一通,一肚子的氣撒了,咱的話他就會聽進去了。
蘇宛仁歎了一口,接著說:
“我以前感覺自己總是懷才不遇,以為遇上你之後,可以一展宏圖,以慰平生,哪知你竟也是如此畏首畏尾,那與那些等閑平庸王爺有何不同?笙書兄,我說了這麽多,你不置一詞,心中一定是不同意我的意見。既是如此,我這個參軍司馬今後又能有何作為呢?罷罷罷,笙書兄,今日,我再敬你一碗酒,向你請求辭去這個參軍司馬的職位,我將重新迴到京城譚先生的書院讀書,還望你海涵。”
蘇宛仁不等高笙書迴答,舉起酒碗要一飲而盡。這時,高笙書說話了:
“宛仁兄,且慢,想不到離開書院好幾年了,你竟然還是如此書生意氣。咱們抗擊蠻夷,既是朝廷賦予咱們的重任,也是為了保護黎民百姓不受蠻夷襲擾,大家都能安居樂業,這不是你從小立誌要做的事嘛。你如此意氣用事,今後很難說再有報效朝廷的機會了,豈不是辜負了你的大好才華?
“宛仁兄,我不是不支持你查辦奸細與那邪魔外道,但是,凡事都有主次之分。既然聖上冊封我擔任征討大元帥,那我就必須把征討蠻夷放在首要之責。此次你去查辦葉畢人私放鄭元凱而一案,牽扯出來柳升威與趙勇高可能存在通敵嫌疑,如果證據確鑿,我會果決處置,但是,眼前的證據還不足以確定他們通敵,我要將他們暫且開釋,就是為了穩固軍心,以更好地與蠻夷決戰。”
“笙書兄,我也明白軍心穩固的重要,有些事真的需防患於未然,我心中擔心柳升威和趙勇高職銜品級較高,有在邊關經營數年,一旦發難,會對你大大不利。我也清楚我這麽做,可能有些牽強魯莽,可都是為你這個大元帥考慮啊。”
高笙書聽蘇宛仁言辭懇切,心中也是頗為感動。
畢竟是咱的好同窗,雖然此次他有些操之過急,但一片盡忠竭力之心真的還是可以肯定。氣可鼓不可泄,勁可提不可鬆,咱今後還要靠他幫咱做好參謀,看來還是要對他讚賞幾句才是。
“宛仁兄,你的一片赤誠之心令我好生感動,我要鄭重向你承諾,將那柳升威和趙勇高暫且開釋,你可以派人對他們暗中監視,一旦他們通敵行為坐實,咱們立刻緝拿,絕不姑息,如何?”
蘇宛仁聽後,神色略微緩和,說:
“知我者笙書兄也,可惜你笙書兄雖是貴為親王,也被聖上賜了國姓,但終非皇家血脈,不然,來日你若接了大位,那該多好啊。”
啊哈,想不到你這個蘇宛仁也是野心勃勃,你希望咱做皇帝幹啥,無非今後封你個封疆大吏,讓你的一片宏圖大誌能付諸實施。不過,你真有如此想法也不是壞事,咱盡管陰差陽錯到這大梁國,能有機會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也不枉咱白來了一迴。
他擺了擺手,說:
“宛仁兄,雖然此地隻是咱們兩人,但你這話還是不能隨便亂說的,不然別人參了一本,莫說我這個親王做不成,說不定還有性命之虞呢。”
“是是是,我多喝了幾杯,酒後吐真言,也真是肺腑之言啊。”
“不過,宛仁兄,隻要你好好輔佐我打了勝仗,踏破蠻夷王庭,今後我在聖上麵前保舉你出任一方封疆大吏還是可以的,到了那時,你一定要為天地立命,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啊!”
蘇宛仁聽了,沉思良久,對高笙書的這番話讚歎不已:
“笙書兄的才華,我真是望塵莫及,今後我替你牽馬墜蹬,是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