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高笙書心事重重地迴到了自己的宅子。
根據大梁國規製,王爺率部出征,可以攜帶家眷,這樣,他這次迴到定州之後,就讓定州郡守衙門給自己準備宅子。定州郡守不敢怠慢,怕臨時建造來不及,就到處物色老宅。
由於雲州在數十年前,是前朝穆王爺的封地,後來,大梁國的太祖突然起兵發難,改朝換代,這座穆王府就荒廢了。於是,定州郡守派人抓緊給穆王府整修打掃,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這裏就被修葺一新,雖然比不得京城親王府的豪華,但畢竟這裏有家的感覺。征得他的同意,定州郡守在這裏掛上了笙王府的匾額。
幾天前,高笙書和芳茹就搬進了這座王府,蘇婉婉和曹文君自然也被芳茹請到了這裏。
這座笙王府坐落在定州城繁華的街口,因為這座王府的存在,它南麵的這條街因此得名府前街。踏入府前街,與軍營中的金戈鐵馬大為不同。青石板路被歲月的年輪打磨的光滑異常,兩側商鋪林立,叫賣聲此起彼伏。
吹糖人用小勺子鏟取一點熱糖稀,放在沾滿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後,用嘴銜著一端輕輕吹著,待吹起泡後,迅速放入塗有滑石粉的木模內,再用力一吹,稍過一會,所要的糖人模樣就吹好了。糖人的模樣有飛禽走獸,形象惟妙惟肖,引得一群孩童圍在吹糖人的攤鋪旁,饒有興致的看著吹糖人的表演,眼中充滿著期待。
高笙書想起前世自己孩童的時候,也是對這吹糖人的記憶十分崇拜,覺得母親帶他上街,他一定要圍在這吹糖人的邊上看個夠才離開。雖然時代變遷,科技不斷進步,可這人性看來還是亙古不變,這1800年前孩童的樂趣,與1800年後孩童的興致大同小異。
他們的眼中對未來充滿著希冀,殊不知,未來的艱險對他們來說卻是不可預測。很多人曆經滄桑,總對孩童的快樂時光記憶猶新。其實,孩童之所以快樂,是他們對世界還沒有更多的認識,從而對生活沒有更多的追求,一旦,他們認識了人世間的險惡,他們的笑容將不複燦爛。
高笙書慢慢走出車乘,在一幹侍衛的簇擁下,向王府走去。隻見王府的朱漆色大門正緩緩打開,大門上的金燦燦的門釘排列齊整,在夕陽的照耀下閃爍著光芒。門口兩座高大的石獅目光凜凜,似乎正告那些企圖對王府不軌之徒,這裏神聖不可侵犯,你們好自為之。
走進大門,便是王府的前院,庭院寬敞而整潔,地上的青磚雖經過仔細地清洗,卻隱隱還有一絲苔痕,彷佛告訴大家這裏曾經的輝煌。庭院的兩側是錯落有致的廂房,是他貼身衛士的住處。中央則有一座精美的假山,坐落在一萬春水之中,假山上怪石嶙峋,形態各異。
假山腳下,池水清澈,各色錦鯉在水中自由自在的遊弋,偶爾浮上水麵吐出幾個泡泡,頓時讓平靜的水麵有了生氣。池邊的垂柳已開始泛綠,預示著這座西北邊城的春天已經悄然來臨,垂柳依依,細長的柳枝隨著微風輕輕搖曳,恰是一位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沿著迴廊緩步前行,第二進還是一座院子,比前院稍小一些,兩旁也是廂房,是府中雜役的住處。
接著便來到王府的正廳,大廳高大寬敞,雕梁畫棟,頗為奢華。這裏是他接待來客的場所,可惜,他入住才短短兩天,並無客人來訪過。他也不在正廳駐足,直接行至王府的後院,他知道,芳茹正在這裏等待著他的歸來。這裏有一小片紫竹,微風拂過,小竹林裏的竹葉沙沙作響,倒是別有一番江南景致。
竹林旁有一座小巧玲瓏的亭子,亭子內擺放著木椅木桌,木桌上還有一幅棋子。搬進王府那天,他才得知曹文君也會黑白之道,於是,兩人曾對弈一局。雖然,他有心承讓,可是,曹文君的對弈之術實在乏善可陳。不過,他在對弈的時候,也聽曹文君說起有人拿著假銀票來商社兌換銀兩之事,兩人都想不到程道刊這個1800年前的古人竟會玩密碼,心中也是欽佩。
他來到房內,隻見芳茹和曹文君、蘇琬琬三人正在說笑,似乎頗為開心。見他進來,芳茹趕緊起身相迎,笑著說:
“王爺總算迴來了,你要給我評評理,文君她們竟然取笑我。”
“啊,竟敢有人欺負到王妃頭上,這還得了?別急,你且說來,她們到底是怎麽取笑你的?”
這時,蘇琬琬和曹文君都站起身,侍立一旁。高笙書有心想問曹文君,可是,話臨出口時,卻突然變了:
“婉婉姑娘,你們有有啥事難倒王妃了?”
“啟稟王爺,今日王妃與我一同聽文君說笑話。文君同我們講起前朝三國,說起草船借箭的事。他說孔明神機妙算,當初吳蜀兩國共同對抗曹魏,可是出現了箭矢不足的難題。那孔明就向吳國大都督周公瑾自告奮勇,說自己很快就能造出十萬支箭來……”
這時,芳茹在旁打斷了蘇琬琬的話:
“你講這麽多作甚?我家王爺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他難道不知這草船借箭的故事,你就撿緊要處說便是了。”
“好好好,孔明與那周公瑾簽訂了三日造出十萬支箭的軍令狀後,早已料定三日後有大霧,於是,就帶了20條草船劃到江北曹營之外,擂鼓呐喊,騙得曹營對著草船拚命射箭,很快就拿到了十萬支箭來。我們聽到這裏的時候,王妃突然說,這孔明是孔子的二十代嫡孫,所以自然才智過人……”
聽到此處,高笙書忍不住瞥了曹文君一眼,也是捧腹大笑。芳茹一看,急了,說:
“啊,你和我爹爹讀的都是孔孟之道,孔明如此能掐會算,他是孔子的後代嫡孫,那還會有假?想不到你也同她們一樣欺負我,真是不好玩,哼!”
看到芳茹有點氣急敗壞的樣子,高笙書趕緊收斂笑意,正色說:
“文君,這是你的不對,你怎麽說這風馬牛不相及的故事,這世上哪有孔明草船借箭啊?”
芳茹一聽,臉色頓時陽光燦爛,說:
“嘻嘻,這麽說來,還是我對嘍?”
高笙書也不說芳茹對錯,隻是說:
“吳蜀兩國對抗曹魏不假,但草船借箭並不是孔明借的,而是吳國的老祖宗孫堅與黃祖交戰的時候,趁著大霧,讓將士們伏在船中,連續三日劃到黃祖那邊擂鼓搦戰。大霧中,黃祖不敢出戰,隻令將士射箭,這樣,孫堅就拿到了十萬多支箭,然後用這些箭擊敗了黃祖……”
根據大梁國規製,王爺率部出征,可以攜帶家眷,這樣,他這次迴到定州之後,就讓定州郡守衙門給自己準備宅子。定州郡守不敢怠慢,怕臨時建造來不及,就到處物色老宅。
由於雲州在數十年前,是前朝穆王爺的封地,後來,大梁國的太祖突然起兵發難,改朝換代,這座穆王府就荒廢了。於是,定州郡守派人抓緊給穆王府整修打掃,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這裏就被修葺一新,雖然比不得京城親王府的豪華,但畢竟這裏有家的感覺。征得他的同意,定州郡守在這裏掛上了笙王府的匾額。
幾天前,高笙書和芳茹就搬進了這座王府,蘇婉婉和曹文君自然也被芳茹請到了這裏。
這座笙王府坐落在定州城繁華的街口,因為這座王府的存在,它南麵的這條街因此得名府前街。踏入府前街,與軍營中的金戈鐵馬大為不同。青石板路被歲月的年輪打磨的光滑異常,兩側商鋪林立,叫賣聲此起彼伏。
吹糖人用小勺子鏟取一點熱糖稀,放在沾滿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後,用嘴銜著一端輕輕吹著,待吹起泡後,迅速放入塗有滑石粉的木模內,再用力一吹,稍過一會,所要的糖人模樣就吹好了。糖人的模樣有飛禽走獸,形象惟妙惟肖,引得一群孩童圍在吹糖人的攤鋪旁,饒有興致的看著吹糖人的表演,眼中充滿著期待。
高笙書想起前世自己孩童的時候,也是對這吹糖人的記憶十分崇拜,覺得母親帶他上街,他一定要圍在這吹糖人的邊上看個夠才離開。雖然時代變遷,科技不斷進步,可這人性看來還是亙古不變,這1800年前孩童的樂趣,與1800年後孩童的興致大同小異。
他們的眼中對未來充滿著希冀,殊不知,未來的艱險對他們來說卻是不可預測。很多人曆經滄桑,總對孩童的快樂時光記憶猶新。其實,孩童之所以快樂,是他們對世界還沒有更多的認識,從而對生活沒有更多的追求,一旦,他們認識了人世間的險惡,他們的笑容將不複燦爛。
高笙書慢慢走出車乘,在一幹侍衛的簇擁下,向王府走去。隻見王府的朱漆色大門正緩緩打開,大門上的金燦燦的門釘排列齊整,在夕陽的照耀下閃爍著光芒。門口兩座高大的石獅目光凜凜,似乎正告那些企圖對王府不軌之徒,這裏神聖不可侵犯,你們好自為之。
走進大門,便是王府的前院,庭院寬敞而整潔,地上的青磚雖經過仔細地清洗,卻隱隱還有一絲苔痕,彷佛告訴大家這裏曾經的輝煌。庭院的兩側是錯落有致的廂房,是他貼身衛士的住處。中央則有一座精美的假山,坐落在一萬春水之中,假山上怪石嶙峋,形態各異。
假山腳下,池水清澈,各色錦鯉在水中自由自在的遊弋,偶爾浮上水麵吐出幾個泡泡,頓時讓平靜的水麵有了生氣。池邊的垂柳已開始泛綠,預示著這座西北邊城的春天已經悄然來臨,垂柳依依,細長的柳枝隨著微風輕輕搖曳,恰是一位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沿著迴廊緩步前行,第二進還是一座院子,比前院稍小一些,兩旁也是廂房,是府中雜役的住處。
接著便來到王府的正廳,大廳高大寬敞,雕梁畫棟,頗為奢華。這裏是他接待來客的場所,可惜,他入住才短短兩天,並無客人來訪過。他也不在正廳駐足,直接行至王府的後院,他知道,芳茹正在這裏等待著他的歸來。這裏有一小片紫竹,微風拂過,小竹林裏的竹葉沙沙作響,倒是別有一番江南景致。
竹林旁有一座小巧玲瓏的亭子,亭子內擺放著木椅木桌,木桌上還有一幅棋子。搬進王府那天,他才得知曹文君也會黑白之道,於是,兩人曾對弈一局。雖然,他有心承讓,可是,曹文君的對弈之術實在乏善可陳。不過,他在對弈的時候,也聽曹文君說起有人拿著假銀票來商社兌換銀兩之事,兩人都想不到程道刊這個1800年前的古人竟會玩密碼,心中也是欽佩。
他來到房內,隻見芳茹和曹文君、蘇琬琬三人正在說笑,似乎頗為開心。見他進來,芳茹趕緊起身相迎,笑著說:
“王爺總算迴來了,你要給我評評理,文君她們竟然取笑我。”
“啊,竟敢有人欺負到王妃頭上,這還得了?別急,你且說來,她們到底是怎麽取笑你的?”
這時,蘇琬琬和曹文君都站起身,侍立一旁。高笙書有心想問曹文君,可是,話臨出口時,卻突然變了:
“婉婉姑娘,你們有有啥事難倒王妃了?”
“啟稟王爺,今日王妃與我一同聽文君說笑話。文君同我們講起前朝三國,說起草船借箭的事。他說孔明神機妙算,當初吳蜀兩國共同對抗曹魏,可是出現了箭矢不足的難題。那孔明就向吳國大都督周公瑾自告奮勇,說自己很快就能造出十萬支箭來……”
這時,芳茹在旁打斷了蘇琬琬的話:
“你講這麽多作甚?我家王爺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他難道不知這草船借箭的故事,你就撿緊要處說便是了。”
“好好好,孔明與那周公瑾簽訂了三日造出十萬支箭的軍令狀後,早已料定三日後有大霧,於是,就帶了20條草船劃到江北曹營之外,擂鼓呐喊,騙得曹營對著草船拚命射箭,很快就拿到了十萬支箭來。我們聽到這裏的時候,王妃突然說,這孔明是孔子的二十代嫡孫,所以自然才智過人……”
聽到此處,高笙書忍不住瞥了曹文君一眼,也是捧腹大笑。芳茹一看,急了,說:
“啊,你和我爹爹讀的都是孔孟之道,孔明如此能掐會算,他是孔子的後代嫡孫,那還會有假?想不到你也同她們一樣欺負我,真是不好玩,哼!”
看到芳茹有點氣急敗壞的樣子,高笙書趕緊收斂笑意,正色說:
“文君,這是你的不對,你怎麽說這風馬牛不相及的故事,這世上哪有孔明草船借箭啊?”
芳茹一聽,臉色頓時陽光燦爛,說:
“嘻嘻,這麽說來,還是我對嘍?”
高笙書也不說芳茹對錯,隻是說:
“吳蜀兩國對抗曹魏不假,但草船借箭並不是孔明借的,而是吳國的老祖宗孫堅與黃祖交戰的時候,趁著大霧,讓將士們伏在船中,連續三日劃到黃祖那邊擂鼓搦戰。大霧中,黃祖不敢出戰,隻令將士射箭,這樣,孫堅就拿到了十萬多支箭,然後用這些箭擊敗了黃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