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友山心中卻有些擔心,高笙書雖有尚方寶劍,但他就這麽未經聖裁,就地斬了趙友林這個二品大員,萬一景德帝翻臉,那麻煩就大了。高笙書曾經在危難時刻救過他,而且還是自己生死兄弟魏金祥唯一幸存的兒子,他覺得自己有責任保護高笙書。於是,他上前說:
“大元帥,末將也覺得將趙友林這個奸賊在軍中公開斬首,可以嚴明軍紀,讓將士們不敢稍有怠慢,不過,大元帥可否將此案八百裏加急稟報聖上,待聖上定奪之後,再在軍中將趙友林幾個斬首,這樣豈不更穩妥?”
哈哈,段老頭,咱知道你也是好心,可是,咱自就任大元帥以來,還沒有在軍中樹立殺伐果斷、雷厲風行的做派,這一迴,趙友林這條大魚自投羅網,咱怎會失去這個機會?有些人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殺人立威,甚至把無辜的人都殺了,這罪大惡極的趙友林剛好撞到咱的槍口下,咱正求之不得呢,豈會再拖延時間?
如果等到京城的皇帝老兒的迴話,來來迴迴又要將近一個月,那豈不是連黃花菜都涼了?假使那皇帝老兒聽信讒言,讓咱將趙友林押解進京,那咱更不是雞飛蛋打。不行,這殺人立威,就在於果斷嚴明,就在於掌握好火候,從而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咱這迴就要讓趙友林的這顆人頭祭旗,就這麽定了!
高笙書“唿”地從自己座位上站了起來,神情嚴肅,他用目光看了帳中的其他人,然後,堅決果毅地說:
“段老將軍,本帥理解你的苦心,但本帥今日心意己決,還望段老將軍休要多言,今後萬一聖上有什麽怪罪,本帥一人承擔便是!”
說到此處,他大喝一聲:
“來人,傳本帥軍令!”
隻見帳外楚中天和楊乘肖幾個匆忙跑進,站立在高笙書跟前。高笙書一字一句,斬釘截鐵地說:
“趙友林奸賊謀逆篡位一案,已經秦公公、段老將軍和高將軍三位前輩查明,人贓俱獲,鐵證如山,根據我大梁國律例,本帥決定明日午時三刻,將趙友林、朱如宋、茅初善三人,開刀問斬,梟首示眾,你們下去做好安排吧!”
“末將遵命。”
待楚中天和楊乘肖離去,秦無術感到一陣心驚肉跳,高成卻不怕事大,對高笙書豎起大拇指,說:
“大元帥英明,慈不掌兵,作為千軍萬馬的大元帥,就應該雷厲風行,如此公開處置趙友林謀逆篡位一案相關人等,一定會讓那將士們明白大元帥的雷霆手段,今後誰也不敢再怠慢軍紀。如此一來,咱們大梁軍一定將戰無不勝,擊破蠻夷,時日不遠矣。”
第二天午時,晴空萬裏,定州城內的軍營內,旌旗飄揚,數萬將士早已集合完畢,整整齊齊地分成四個方向列隊,他們都麵對隊伍中央的一座高台。
隻聽得“通通通”幾聲鼓響,數名甲胄鮮明,威風凜凜的將士押著三名披頭散發,被五花大綁的人犯緩緩走上了高台。這三名人犯其實已經渾身哆嗦,連走路的力氣都沒了,說他們走上高台,其實是身旁的幾位將士將他們連扶帶拉才上去的。
這三明人犯正是趙友林、朱如宋和茅初善,之所以要處斬他們三人,高笙書心中其實做了全麵的考慮。
趙友林作為罪魁禍首,理應受到嚴懲。而朱如宋黑白不分,為了討好趙友林,竟然斬殺領兵救援丹宇的忠勇之士,斬了他,是弘揚正氣,也是為了舒展將士們胸中的惡氣。至於茅初善,則是自甘墮落,跟著趙友林沆瀣一氣,那天如果不是何必任看著他,說不定他還會傷了自己,對於這樣的惡徒,高笙書自然也不會心慈手軟。
趙友林三人跪在高台上,他們口裏都綁著一根小木棍,讓他們無法開口說話。朱如宋和茅初善已經心如死灰,可是趙友林望著台下激情洶湧的將士,他心中卻有萬分不甘。
本來,他以為自己隻要咬緊牙關,扛下案子,作為二品大員,高笙書隻能把他押解進京,聽候景德帝的處置。所以,他始終沒有把澄如供出來,這樣一來,隻要自己到了京城,澄如這個總理大臣自然會從中斡旋,說自己是被屈打成招,這樣,自己說不定不至於會被立刻處死。
可是,這高笙書竟然祭出尚方寶劍,這令趙友林始料未及。此時,他悔不當初,他在台上搖頭晃腦,希望旁邊的將士幫他取出口中的木棍,讓他能有開口說話的機會,可是,沒有大元帥的將令,誰又會理他呢?趙友林拚命掙紮,嘴裏“嗚嗚”隻叫,卻是無濟於事。趙友林心中悔恨,他後悔自己站隊錯誤,讓自己走上了不歸路,他甚至想到,假如自己不挖空心思向上爬,反倒能平平安安過一生,可是,事已至此,這天底下哪有後悔藥可以買呢?
擔任今日監斬官的是秦無術,他是監軍,作為皇帝的代表,被高笙書和高成一陣勸說,他也隻得勉為其難。他麵無表情地看了趙友林等三人一眼,然後對台下的高笙書拱了拱手,大聲說:
“大元帥,午時三刻已到。”
高笙書也不多說,讓身旁的侍衛,捧著尚方寶劍上了高台,然後,他站起身,大聲說:
“奉上諭,立刻斬殺謀逆篡位的首惡分子,嚴明軍紀,不得有誤!”
秦無術迴到監斬官的案台前,拿出令牌,往劊子手麵前一丟,大喝一聲:
“午時三刻已到,奉大元帥將令,將那人犯驗明正身,斬訖報來!”
又是“通通通”三聲鼓響,數萬將士高喊著“殺!殺!!殺!!!”,聲音震耳欲聾。
隻見劊子手的鋼刀揮過,就如三道閃亮的弧線,然後,三道熱血濺上半空,三個頭顱“骨碌碌”地在台上滾著。
高笙書卻在劊子手揮刀之際,閉上了眼睛。
雖然咱是鐵了心要殺人立威,可咱還真見不得血,哎,誰叫我前世今生都是一介書生呢?今天咱殺了趙友林,殺伐果斷的形象肯定在軍中樹立起來了,但皇帝老兒那邊可能還得費一番口舌。不過,高成這個老頭倒是對咱不錯,這迴也隻好讓他迴去替咱好好說說了,當然,最好扯上秦無術這個死太監,他如果還在軍中指手畫腳的,咱這個大元帥還真是不好做。
“大元帥,末將也覺得將趙友林這個奸賊在軍中公開斬首,可以嚴明軍紀,讓將士們不敢稍有怠慢,不過,大元帥可否將此案八百裏加急稟報聖上,待聖上定奪之後,再在軍中將趙友林幾個斬首,這樣豈不更穩妥?”
哈哈,段老頭,咱知道你也是好心,可是,咱自就任大元帥以來,還沒有在軍中樹立殺伐果斷、雷厲風行的做派,這一迴,趙友林這條大魚自投羅網,咱怎會失去這個機會?有些人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殺人立威,甚至把無辜的人都殺了,這罪大惡極的趙友林剛好撞到咱的槍口下,咱正求之不得呢,豈會再拖延時間?
如果等到京城的皇帝老兒的迴話,來來迴迴又要將近一個月,那豈不是連黃花菜都涼了?假使那皇帝老兒聽信讒言,讓咱將趙友林押解進京,那咱更不是雞飛蛋打。不行,這殺人立威,就在於果斷嚴明,就在於掌握好火候,從而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咱這迴就要讓趙友林的這顆人頭祭旗,就這麽定了!
高笙書“唿”地從自己座位上站了起來,神情嚴肅,他用目光看了帳中的其他人,然後,堅決果毅地說:
“段老將軍,本帥理解你的苦心,但本帥今日心意己決,還望段老將軍休要多言,今後萬一聖上有什麽怪罪,本帥一人承擔便是!”
說到此處,他大喝一聲:
“來人,傳本帥軍令!”
隻見帳外楚中天和楊乘肖幾個匆忙跑進,站立在高笙書跟前。高笙書一字一句,斬釘截鐵地說:
“趙友林奸賊謀逆篡位一案,已經秦公公、段老將軍和高將軍三位前輩查明,人贓俱獲,鐵證如山,根據我大梁國律例,本帥決定明日午時三刻,將趙友林、朱如宋、茅初善三人,開刀問斬,梟首示眾,你們下去做好安排吧!”
“末將遵命。”
待楚中天和楊乘肖離去,秦無術感到一陣心驚肉跳,高成卻不怕事大,對高笙書豎起大拇指,說:
“大元帥英明,慈不掌兵,作為千軍萬馬的大元帥,就應該雷厲風行,如此公開處置趙友林謀逆篡位一案相關人等,一定會讓那將士們明白大元帥的雷霆手段,今後誰也不敢再怠慢軍紀。如此一來,咱們大梁軍一定將戰無不勝,擊破蠻夷,時日不遠矣。”
第二天午時,晴空萬裏,定州城內的軍營內,旌旗飄揚,數萬將士早已集合完畢,整整齊齊地分成四個方向列隊,他們都麵對隊伍中央的一座高台。
隻聽得“通通通”幾聲鼓響,數名甲胄鮮明,威風凜凜的將士押著三名披頭散發,被五花大綁的人犯緩緩走上了高台。這三名人犯其實已經渾身哆嗦,連走路的力氣都沒了,說他們走上高台,其實是身旁的幾位將士將他們連扶帶拉才上去的。
這三明人犯正是趙友林、朱如宋和茅初善,之所以要處斬他們三人,高笙書心中其實做了全麵的考慮。
趙友林作為罪魁禍首,理應受到嚴懲。而朱如宋黑白不分,為了討好趙友林,竟然斬殺領兵救援丹宇的忠勇之士,斬了他,是弘揚正氣,也是為了舒展將士們胸中的惡氣。至於茅初善,則是自甘墮落,跟著趙友林沆瀣一氣,那天如果不是何必任看著他,說不定他還會傷了自己,對於這樣的惡徒,高笙書自然也不會心慈手軟。
趙友林三人跪在高台上,他們口裏都綁著一根小木棍,讓他們無法開口說話。朱如宋和茅初善已經心如死灰,可是趙友林望著台下激情洶湧的將士,他心中卻有萬分不甘。
本來,他以為自己隻要咬緊牙關,扛下案子,作為二品大員,高笙書隻能把他押解進京,聽候景德帝的處置。所以,他始終沒有把澄如供出來,這樣一來,隻要自己到了京城,澄如這個總理大臣自然會從中斡旋,說自己是被屈打成招,這樣,自己說不定不至於會被立刻處死。
可是,這高笙書竟然祭出尚方寶劍,這令趙友林始料未及。此時,他悔不當初,他在台上搖頭晃腦,希望旁邊的將士幫他取出口中的木棍,讓他能有開口說話的機會,可是,沒有大元帥的將令,誰又會理他呢?趙友林拚命掙紮,嘴裏“嗚嗚”隻叫,卻是無濟於事。趙友林心中悔恨,他後悔自己站隊錯誤,讓自己走上了不歸路,他甚至想到,假如自己不挖空心思向上爬,反倒能平平安安過一生,可是,事已至此,這天底下哪有後悔藥可以買呢?
擔任今日監斬官的是秦無術,他是監軍,作為皇帝的代表,被高笙書和高成一陣勸說,他也隻得勉為其難。他麵無表情地看了趙友林等三人一眼,然後對台下的高笙書拱了拱手,大聲說:
“大元帥,午時三刻已到。”
高笙書也不多說,讓身旁的侍衛,捧著尚方寶劍上了高台,然後,他站起身,大聲說:
“奉上諭,立刻斬殺謀逆篡位的首惡分子,嚴明軍紀,不得有誤!”
秦無術迴到監斬官的案台前,拿出令牌,往劊子手麵前一丟,大喝一聲:
“午時三刻已到,奉大元帥將令,將那人犯驗明正身,斬訖報來!”
又是“通通通”三聲鼓響,數萬將士高喊著“殺!殺!!殺!!!”,聲音震耳欲聾。
隻見劊子手的鋼刀揮過,就如三道閃亮的弧線,然後,三道熱血濺上半空,三個頭顱“骨碌碌”地在台上滾著。
高笙書卻在劊子手揮刀之際,閉上了眼睛。
雖然咱是鐵了心要殺人立威,可咱還真見不得血,哎,誰叫我前世今生都是一介書生呢?今天咱殺了趙友林,殺伐果斷的形象肯定在軍中樹立起來了,但皇帝老兒那邊可能還得費一番口舌。不過,高成這個老頭倒是對咱不錯,這迴也隻好讓他迴去替咱好好說說了,當然,最好扯上秦無術這個死太監,他如果還在軍中指手畫腳的,咱這個大元帥還真是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