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仆固懷恩也吧李璘的另一支部隊消滅了個幹幹淨淨,然後接到梁興的命令,與李若幽的軍隊合並在一起,但暫時不能行動,等梁興和郭子儀到來之後再作打算。
李若幽倒是很想一鼓作氣追擊敗逃的李璘的,因為李璘害得他差點全軍覆沒,這口氣不再打一仗是咽不下去的。但是眾將都攔住了他,因為有之前的經驗為例,不聽從梁興的話隻有失敗的下場。大家可不想糊裏糊塗跟著李若幽丟了性命。所以此刻的李若幽真的成了光杆司令。
很快,梁興和郭子儀就來到了前線的軍中。郭子儀一見到李若幽就大罵道:“你身為將官難道還不知道軍令如山嗎,叫你不要輕敵冒進你就是不聽,害得眾多士兵跟著你丟你性命,你對得起朝廷嗎,你對得起死去的英魂嗎?”
李若幽無言以對,隻是傷心地哭泣。郭子儀是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他決定依法辦事,要撤了不聽命令的李若幽的軍職。李若幽雖然很喜歡領兵打仗,但也不能不接受處罰。傷心欲絕的就想收拾行李離開軍營。
梁興此時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地請求李若幽不要走。致使李若幽很納悶,他可是悍然違背了梁興的命令啊,按理來說最不應該原諒他的也是梁興啊。為什麽梁興就不想處罰他呢?
郭子儀也很疑惑的問梁興這是為什麽?梁興說:“其實李若幽合該遭此一劫。他不是神,他隻是一個人,在那種情況下他肯定是要做出那樣的決定的。他不像我有未卜先知的本領,所以這不怪他。軍中像李若幽這樣有才能的人是不多的,還是留著他吧,會有用處的。”
郭子儀一向都認為梁興的話就代表著天機,反正聽從下去總不會錯的。於是乎,郭子儀就讓李若幽繼續迴歸他的本職吧,不用做一條魷魚了。李若幽自然是對梁興千恩萬謝的。
接下來就是大家討論要不要追擊李璘的問題。大部分的人都認為窮寇莫追,畢竟就連狗急了都會跳牆,何況還是在實力方麵還占著優勢的永王李璘。
梁興力排眾議,以真理總是在少數人一邊的態勢說:“追肯定是要追的,你不去打他難道還能指望他自己消滅自己嗎。給他們修生養息的時間他們又會再度壯大起來的,到時候想再消滅他們就難上加難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追,但也不能窮追,適可而止就行了。”
郭子儀等大將認為梁興說得很在理,便立刻準備大追捕。
話說李璘等人逃到了旺福鄉,極度狼狽,輜重也損失了不少。軍士們私底下都在謾罵李璘和季廣森這些領導層的人一點用都沒有,怎麽打就怎麽輸,現在他們都已經打出恐懼症來了,隻要一聽到唐軍來了第一個反應就是往哪裏逃,而不是考慮怎麽打。
李璘叫手下們清點一下人數,目前士兵的總數是八萬餘人。李璘是個悲觀主義者,他一聽自己原先二十多萬的部隊一下子就銳減到了八萬,心疼得不得了,仰天大叫:“天啊。我平時都那麽敬重你,供奉你的肉都是挑肥的放,你為什麽如此薄待我,我看你是吃飽喝足就不認賬了。以後我再也不信你了。”說完嗚嗚大哭起來。
季廣森倒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對李璘說:“永王啊。你應該這樣想才對。我們好歹還有八萬人馬啊。論人數也算少了。想當初漢高祖起兵造反的時候也沒有這個數啊。所以說我們還不是一敗塗地的,還是有翻盤的資本的。找我的估計,我們比唐軍的人馬還要多的啊。跟他們拚命肯定是他們吃虧的。”
李璘拍著季廣森的肩膀激動地說:“是啊,還是你說得對。我們不應該自暴自棄的。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你可真是我的福將啊。”
季廣森對李璘說:“現在就讓士兵們好好休整吧。他們也夠疲憊的了,其中傷員還不少呢。”
李璘對季廣森說:“對啊。那就讓你們好好吃一頓吧。養好精神也好東山再起。”
季廣森照他的吩咐去做了。過了一會兒,李璘好像忽然想起來什麽一樣,心急火燎地走上前拉住季廣森問:“你說唐軍會不會還追過來呢?”
季廣森說:“那倒很難說。找我的推斷來看,之前唐軍中了我們的埋伏,損失也不少。他們可能也要休整一頓才行,就算是要追上來隻怕也沒那麽快的。”
李璘又很擔憂地問季廣森:“要是他們真的追上來該怎麽辦呢,這裏又無險可守。隻能硬拚了。”
季廣森說:“那確實是得硬拚。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一定要把士氣鼓舞起來。”
於是乎,李璘和季廣森對將士們說:“你們已經走投無路了。如果唐軍追來隻能拚命了。這段時間大家也看到了,那些唐軍是窮兇極惡的,他們是不會可憐你們的,所以你們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跟他們拚了才是王道。殺一個平本,殺兩個有賺。”這些叛軍將士們被李璘洗了腦紛紛表示要拚死一戰。
第二天,梁興率領五萬大軍準時來到了李璘的軍隊前麵。按照以往的戰爭慣例雙方應該互相大罵一頓才開打的。但是這一迴比較特殊,連說都不說就開打了。因為那些叛軍士兵們認為唐軍是來要他們的命的,為了保命隻能有多狠就放多狠了。
剛開始的時候,兩支軍隊隻是遠遠的互相射一下箭,雖然互相都死了點人,但並沒有什麽大礙,還沒到傷筋動骨的程度。
李若幽覺得這樣打仗太過娘娘腔了,他對梁興說,讓他帶領大軍直接衝過去拚個你死我活的才過癮。
梁興對李若幽說:“不行。照這樣看敵人已經拿出了拚命的姿態。他們明知要決鬥的話是不要命的了,我們不能跟這些亡命之徒拚命,不值得。還是退到安全距離修建起堡壘跟他們慢慢耗吧。等他們的士氣都耗完了再進攻也不遲。”
李璘等人見梁興這邊的唐軍好不容易追了上來卻又不打了極度納悶,不知他們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梁興修好堡壘之後每天隻是讓軍士們唱投降歌給叛軍聽。那意思是說,隻要肯乖乖地投降的話,可以放迴家裏務農,絕不傷害任何一條人命。
救生是人類的本能,李璘的部下們本來就不想打這些窩囊的仗,白白丟了性命豈不可惜,於是乎,都在私底下議論著投降,並且向往著迴家種田的美好生活。頓時軍心渙散,連李璘的命令都不怎麽聽了,李璘叫他們往東,他們故意往東南來氣一氣李璘。
李璘不無擔憂地問季廣森:“軍隊如此沒有鬥誌那怎麽得了,難道隻有等死嗎?”
季廣森對李璘說:“這樣也好。索性我們來個將計就計吧。我們假裝投降,等他們失去防備之心的時候再突然反叛,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一定能夠打贏的。”
李璘禁不住稱讚季廣森真是再世諸葛啊。於是乎,他們派使者前往梁興的軍營告訴梁興他們準備很有誠意地投降。
梁興非常的大度,哈哈笑著對他們說:“好啊。隻要你們放下武器,我們隨時歡迎你們過來做客。”
使者離開之後仆固懷恩對梁興說:“隻怕他們是詐降,元帥不可不防啊。”
梁興笑道:“不是隻怕,而是根本上就是詐降。永王那個人你們以為我不了解麽。他的字典裏是沒有投降這一說的。但我有我的辦法使他們露出狐狸尾巴。”
第二天,永王李璘果然帶著手下們過來投降了。梁興請他們進軍營,把已經準備好的酒菜拿出來款待他們。
在中軍帳裏,梁興和李若幽以及仆固懷恩等人陪同李璘和季廣森喝酒。大家觥籌交錯,喝得麵紅耳赤的。李璘不停地向梁興敬酒,梁興照喝不誤,一下子就喝了幾大壇酒。
沒過多久,梁興等人就已經不勝酒力喝得醉醺醺的,趴在桌子上睡大覺。手下的士兵們也都喝醉得不省人事了。
李璘和季廣森覺得他們的陰謀得逞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李璘說:“其實他們也挺能喝的,要灌醉他們可真不容易呢。”
季廣森也說:“是啊。害得我都差點喝醉了。幸好我的頭腦一直保持清醒。”
李璘命令他的手下們拿出藏在身上的匕,將唐軍們殺個絕門絕戶。隻可惜,這個世界不是由他來說了算的。就在他們剛要動手的時候,梁興等人居然突然間又不醉了,而且精神抖擻地站了起來,笑嘻嘻地盯著李璘等人說:“這一下,你們的狐狸尾巴漏出來了吧。”
李璘不明白這一切到底是怎麽迴事的,為什麽梁興等人喝了那麽多的酒都能沒事的呢?
梁興對李璘說:“我們事先已經讓軍醫給我們弄好了醒酒藥,跟你們喝酒之前就已經喝下去了。所以我們現在又不醉啦。你們現在是乖乖受綁呢還是要我們動手?”
李璘哪裏肯束手就擒,舉起了刀就砍向梁興。他以為他們的人馬隻要奮不顧身地廝殺勝利肯定是屬於他這一邊的。
可惜的是,李璘太高估了他自己的能力。他雖然也從小練武,但是並沒有練成氣候。因為他最大的誌向是當一名威風八麵的皇帝,而不是成為一名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武林高手。所以他跟梁興的較量就處於下風,沒幾招就被梁興生擒了,一動也不能動。
樹倒猢猻散,叛軍們見主人都被擒了哪裏還有鬥誌,紛紛投降。於是乎,永王之亂就這樣被平息了。李璘被壓往京城,等待皇帝的最終審判。(未完待續。)
李若幽倒是很想一鼓作氣追擊敗逃的李璘的,因為李璘害得他差點全軍覆沒,這口氣不再打一仗是咽不下去的。但是眾將都攔住了他,因為有之前的經驗為例,不聽從梁興的話隻有失敗的下場。大家可不想糊裏糊塗跟著李若幽丟了性命。所以此刻的李若幽真的成了光杆司令。
很快,梁興和郭子儀就來到了前線的軍中。郭子儀一見到李若幽就大罵道:“你身為將官難道還不知道軍令如山嗎,叫你不要輕敵冒進你就是不聽,害得眾多士兵跟著你丟你性命,你對得起朝廷嗎,你對得起死去的英魂嗎?”
李若幽無言以對,隻是傷心地哭泣。郭子儀是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他決定依法辦事,要撤了不聽命令的李若幽的軍職。李若幽雖然很喜歡領兵打仗,但也不能不接受處罰。傷心欲絕的就想收拾行李離開軍營。
梁興此時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地請求李若幽不要走。致使李若幽很納悶,他可是悍然違背了梁興的命令啊,按理來說最不應該原諒他的也是梁興啊。為什麽梁興就不想處罰他呢?
郭子儀也很疑惑的問梁興這是為什麽?梁興說:“其實李若幽合該遭此一劫。他不是神,他隻是一個人,在那種情況下他肯定是要做出那樣的決定的。他不像我有未卜先知的本領,所以這不怪他。軍中像李若幽這樣有才能的人是不多的,還是留著他吧,會有用處的。”
郭子儀一向都認為梁興的話就代表著天機,反正聽從下去總不會錯的。於是乎,郭子儀就讓李若幽繼續迴歸他的本職吧,不用做一條魷魚了。李若幽自然是對梁興千恩萬謝的。
接下來就是大家討論要不要追擊李璘的問題。大部分的人都認為窮寇莫追,畢竟就連狗急了都會跳牆,何況還是在實力方麵還占著優勢的永王李璘。
梁興力排眾議,以真理總是在少數人一邊的態勢說:“追肯定是要追的,你不去打他難道還能指望他自己消滅自己嗎。給他們修生養息的時間他們又會再度壯大起來的,到時候想再消滅他們就難上加難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追,但也不能窮追,適可而止就行了。”
郭子儀等大將認為梁興說得很在理,便立刻準備大追捕。
話說李璘等人逃到了旺福鄉,極度狼狽,輜重也損失了不少。軍士們私底下都在謾罵李璘和季廣森這些領導層的人一點用都沒有,怎麽打就怎麽輸,現在他們都已經打出恐懼症來了,隻要一聽到唐軍來了第一個反應就是往哪裏逃,而不是考慮怎麽打。
李璘叫手下們清點一下人數,目前士兵的總數是八萬餘人。李璘是個悲觀主義者,他一聽自己原先二十多萬的部隊一下子就銳減到了八萬,心疼得不得了,仰天大叫:“天啊。我平時都那麽敬重你,供奉你的肉都是挑肥的放,你為什麽如此薄待我,我看你是吃飽喝足就不認賬了。以後我再也不信你了。”說完嗚嗚大哭起來。
季廣森倒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對李璘說:“永王啊。你應該這樣想才對。我們好歹還有八萬人馬啊。論人數也算少了。想當初漢高祖起兵造反的時候也沒有這個數啊。所以說我們還不是一敗塗地的,還是有翻盤的資本的。找我的估計,我們比唐軍的人馬還要多的啊。跟他們拚命肯定是他們吃虧的。”
李璘拍著季廣森的肩膀激動地說:“是啊,還是你說得對。我們不應該自暴自棄的。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你可真是我的福將啊。”
季廣森對李璘說:“現在就讓士兵們好好休整吧。他們也夠疲憊的了,其中傷員還不少呢。”
李璘對季廣森說:“對啊。那就讓你們好好吃一頓吧。養好精神也好東山再起。”
季廣森照他的吩咐去做了。過了一會兒,李璘好像忽然想起來什麽一樣,心急火燎地走上前拉住季廣森問:“你說唐軍會不會還追過來呢?”
季廣森說:“那倒很難說。找我的推斷來看,之前唐軍中了我們的埋伏,損失也不少。他們可能也要休整一頓才行,就算是要追上來隻怕也沒那麽快的。”
李璘又很擔憂地問季廣森:“要是他們真的追上來該怎麽辦呢,這裏又無險可守。隻能硬拚了。”
季廣森說:“那確實是得硬拚。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一定要把士氣鼓舞起來。”
於是乎,李璘和季廣森對將士們說:“你們已經走投無路了。如果唐軍追來隻能拚命了。這段時間大家也看到了,那些唐軍是窮兇極惡的,他們是不會可憐你們的,所以你們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跟他們拚了才是王道。殺一個平本,殺兩個有賺。”這些叛軍將士們被李璘洗了腦紛紛表示要拚死一戰。
第二天,梁興率領五萬大軍準時來到了李璘的軍隊前麵。按照以往的戰爭慣例雙方應該互相大罵一頓才開打的。但是這一迴比較特殊,連說都不說就開打了。因為那些叛軍士兵們認為唐軍是來要他們的命的,為了保命隻能有多狠就放多狠了。
剛開始的時候,兩支軍隊隻是遠遠的互相射一下箭,雖然互相都死了點人,但並沒有什麽大礙,還沒到傷筋動骨的程度。
李若幽覺得這樣打仗太過娘娘腔了,他對梁興說,讓他帶領大軍直接衝過去拚個你死我活的才過癮。
梁興對李若幽說:“不行。照這樣看敵人已經拿出了拚命的姿態。他們明知要決鬥的話是不要命的了,我們不能跟這些亡命之徒拚命,不值得。還是退到安全距離修建起堡壘跟他們慢慢耗吧。等他們的士氣都耗完了再進攻也不遲。”
李璘等人見梁興這邊的唐軍好不容易追了上來卻又不打了極度納悶,不知他們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梁興修好堡壘之後每天隻是讓軍士們唱投降歌給叛軍聽。那意思是說,隻要肯乖乖地投降的話,可以放迴家裏務農,絕不傷害任何一條人命。
救生是人類的本能,李璘的部下們本來就不想打這些窩囊的仗,白白丟了性命豈不可惜,於是乎,都在私底下議論著投降,並且向往著迴家種田的美好生活。頓時軍心渙散,連李璘的命令都不怎麽聽了,李璘叫他們往東,他們故意往東南來氣一氣李璘。
李璘不無擔憂地問季廣森:“軍隊如此沒有鬥誌那怎麽得了,難道隻有等死嗎?”
季廣森對李璘說:“這樣也好。索性我們來個將計就計吧。我們假裝投降,等他們失去防備之心的時候再突然反叛,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一定能夠打贏的。”
李璘禁不住稱讚季廣森真是再世諸葛啊。於是乎,他們派使者前往梁興的軍營告訴梁興他們準備很有誠意地投降。
梁興非常的大度,哈哈笑著對他們說:“好啊。隻要你們放下武器,我們隨時歡迎你們過來做客。”
使者離開之後仆固懷恩對梁興說:“隻怕他們是詐降,元帥不可不防啊。”
梁興笑道:“不是隻怕,而是根本上就是詐降。永王那個人你們以為我不了解麽。他的字典裏是沒有投降這一說的。但我有我的辦法使他們露出狐狸尾巴。”
第二天,永王李璘果然帶著手下們過來投降了。梁興請他們進軍營,把已經準備好的酒菜拿出來款待他們。
在中軍帳裏,梁興和李若幽以及仆固懷恩等人陪同李璘和季廣森喝酒。大家觥籌交錯,喝得麵紅耳赤的。李璘不停地向梁興敬酒,梁興照喝不誤,一下子就喝了幾大壇酒。
沒過多久,梁興等人就已經不勝酒力喝得醉醺醺的,趴在桌子上睡大覺。手下的士兵們也都喝醉得不省人事了。
李璘和季廣森覺得他們的陰謀得逞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李璘說:“其實他們也挺能喝的,要灌醉他們可真不容易呢。”
季廣森也說:“是啊。害得我都差點喝醉了。幸好我的頭腦一直保持清醒。”
李璘命令他的手下們拿出藏在身上的匕,將唐軍們殺個絕門絕戶。隻可惜,這個世界不是由他來說了算的。就在他們剛要動手的時候,梁興等人居然突然間又不醉了,而且精神抖擻地站了起來,笑嘻嘻地盯著李璘等人說:“這一下,你們的狐狸尾巴漏出來了吧。”
李璘不明白這一切到底是怎麽迴事的,為什麽梁興等人喝了那麽多的酒都能沒事的呢?
梁興對李璘說:“我們事先已經讓軍醫給我們弄好了醒酒藥,跟你們喝酒之前就已經喝下去了。所以我們現在又不醉啦。你們現在是乖乖受綁呢還是要我們動手?”
李璘哪裏肯束手就擒,舉起了刀就砍向梁興。他以為他們的人馬隻要奮不顧身地廝殺勝利肯定是屬於他這一邊的。
可惜的是,李璘太高估了他自己的能力。他雖然也從小練武,但是並沒有練成氣候。因為他最大的誌向是當一名威風八麵的皇帝,而不是成為一名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武林高手。所以他跟梁興的較量就處於下風,沒幾招就被梁興生擒了,一動也不能動。
樹倒猢猻散,叛軍們見主人都被擒了哪裏還有鬥誌,紛紛投降。於是乎,永王之亂就這樣被平息了。李璘被壓往京城,等待皇帝的最終審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