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縣縣衙。
太孫孫允炆跟往常一樣聽取當天所有的線索後,按屬地歸口管理派發給燕王、睦王、錦衣衛等負責人。搜索工作已經開展了十來天了,依然如泥牛入海,毫無進展。但是作為搜索工作的全權負責人太孫不能首先泄氣,他依然對各團隊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提振信心。打滿雞血後,才讓所有的人都出去分頭落實。
燕王派來的人非常配合,尤其是最大嫌疑犯董重山,兢兢業業,而且從不擅做主張,非常尊重太孫,凡事都會向太孫匯報。太孫自己派出的密探已反饋暗訪的消息:董重山那天有不在場證明,畢竟董夫人捉奸那晚在燕平城內還是鬧得沸沸揚揚的。當然不能排除是燕王為了配合這次刺殺布設的疑陣,但燕王主導此事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通過利用這事扳倒燕王的可能性極低。
為此,太孫已經和心腹張孝儒等商量過,行刺此事隻要皇上沒有叫停就應該繼續查下去,但是不應該花太多精力在這事上,畢竟詩友會馬上就要舉辦了。在給皇帝的匯報中,太孫表現出對於燕王的充分信任及其下屬工作的肯定,讓皇帝倍感老懷安慰。
雖然說郡主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大美人,但是對於太孫而言,自己的身份早已確保身邊不會缺少美人,他身邊就有那麽一個文采姿色均不輸於鄭端允的女人,甚至他的兒子現在都不止一個了。所以郡主對於太孫而言,沒有什麽放不下的,現在擺在太孫麵前的是政績,畢竟幾個手執重兵的叔叔已經成年,對自己獲取帝國繼承人的資格並不那麽服氣,而皇爺爺這幾年身體並不好,留給自己的時間並不多。
既然是太孫輔國,那麽很多奏章都會抄送一份給他,這時他被其中一份給吸引住了。這份奏章是雲州的錦衣衛呈報的當地動態。為了掌握全國各州的民生、民意,錦衣衛在全國各州都設立了分部,對於百人以上的群體事件,會立即呈報。事情的原委其實並不複雜,藤河是雲州境內的一條河流,上江村的一名叫李大的村民近期按照習俗將自己的母親帶到河流上遊的某山洞安置,這是當地的一個陋習,因為曆來當地土地貧瘠,因此當地人會將年滿七十歲的雙親帶到山上找一個洞安置;其後,年輕人每天在帶一頓飯上山的同時帶一塊磚頭,走的時候會把這塊磚頭堵在洞口。當洞口完全密閉後,老人家將會在裏麵餓死。這種洞居然還有一種美稱“玄孝洞”
這段時間,雲州反常多雨引發泥石流。李大母親被衝到了藤河中,並隨河水衝到了下江村黃姓祠堂裏。這事本來就是一個天災,但是下江村村民覺得這事非常不吉利,要求李大賠償。將父母送進玄孝洞的人本來就是窮苦人家,哪裏有錢賠啊,李大隻能求助於村裏。上江村和下江村曆來因河水的使用權問題一直矛盾很深,這次事件就像是一個導火索引發兩村械鬥,雙方各幾百人血拚。州府應該說反應非常迅速,馬上會同駐當地的衛所聯合進行了鎮壓,但是也造成了上百人的傷亡。
因為錦衣衛具有特殊的呈報通道,因此在州府還未行文的情況下,已經先一步呈報至皇帝和太孫這裏了。
孫允炆看完這個密奏後,嘴巴上翹,他微笑地把奏章遞給張孝儒道“先生,你看看這個奏章。”
張孝儒恭敬接過後,迅速地瀏覽了一遍,雖然氣憤村民的愚昧,但很快就恢複參政者的從容,就事論事道“殿下,雲州州府行事果敢,乃朝廷之幸”。
張孝儒說完,看到太孫依然笑而不語,仔細一想,馬上醒悟其中的奧妙。
這裏要從太孫崛起的理由說起,作為帝國的接班人,孫允炆之父前皇太子孫標身上長了個大癤子,發作起來痛不欲生,孫允炆心裏非常難受,日夜不停為父親按摩。傳言孫皇帝看到這一幕,曾有感而發“有子孫如此,朕複何憂。”
孫標去世後,孫允炆服喪期間,不吃葷腥,不近女色,消瘦不少。孫皇帝後來也勸道“毀不失性,禮也。爾誠純孝,獨不念朕乎?”。孫世民自身得位不正,是通過弑兄囚父得到的繼承權,因此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孫們能忠孝,相互間也能相親相愛,不要再重演兄弟奪嫡仇殺的曆史,因此孫允炆的孝打到了他內心中最柔軟處。最後孫世民否決部分武將要求立其他王子為接班人的提議,以嫡長製挑選孫允炆為帝國接班人。
張孝儒雖然是一個大儒,但並非是那些榆木腦袋,馬上明白孫允炆為何讓他看這個奏章了,迴道“但是這畢竟是雲州的長期陋習,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雲州此等不孝陋習可休,應加強教化,以彰顯天恩”
孫允炆不置可否,微笑道“先生可知,這次詩友會出席的最老長者是誰?”
張孝儒不明為何太孫為何如此一問,隻能試探地迴答道“莫不是朔州蔡鶴?”
孫允炆微笑點點頭。
張孝儒有點疑惑地自言自語道“聽說他已至古稀之年,是易山居士前一代的文壇領袖,前朝曾把《論語》《孝經》《孟子》《爾雅》各置博士,他是《孝經》傳記博士,在儒林的影響甚大。因為他是前朝博士,憑自己的文名風骨向來不受我朝調遣,聖上敬佩其風骨,一直寬容。我沒想到他這次居然答應參加”
孫允炆自信地道“其實,我在邀請他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他肯定會參加的”看到張孝儒不解的神情,孫允炆微微一笑,繼續道“老先生是一個執著的人,有一些事情還放不下,他這次願意來曲阜是為了見一個人”
張孝儒忍不住問道“誰?”他實在沒想到這個隱世高人這次過來要見誰,還有什麽放不下的。
孫允炆嘴巴微微上揚道“本王,他要見本王,想完成他的一個夙願”
張孝儒大吃一驚,他實在沒想到作為前朝傳記博士這次來曲阜就是為了見太孫。
孫允炆語氣平穩地道“本王去年無意翻閱前朝遺留卷宗時,無意發現……”
二人徹夜討論後,第二天有一封密信快馬送給朝中右僉都禦史薛子鄖;。
而作為今年的文壇盛事,月底的詩友會依然會如期舉辦,但地點由青州州府濟城改到青州的曲阜。
……
侯龍、侯虎、候豹是三兄弟,是睦王的得力助手,掌管蜂巢死士營,其中侯龍擅謀,死士營的大總管,年齡四十五,死士們都稱其為老爹;侯虎武功最高,分管死士營中的守護部分,年齡四十三,人稱二爺;侯豹心思最縝密,分管死士營的刺探部分,年齡四十,人稱三爺。這次是侯龍和候豹先帶著100名的刺探死士過來尋找郡主的下落。侯虎因為舊傷複發,晚了幾天才過來。
他們過來後,主要是負責以青山縣為中心,搜索五十裏以外的縣鎮,今天太孫又循例給了侯龍和侯虎一些線索,在這些線索裏有那麽一條不是特別引人矚目的,就是綠水縣前天有一個男子淩晨到縣裏最大的藥房抓了點退燒藥。同樣的線索每天都很多,侯龍本來覺得這個線索無關重要的,但是侯豹卻覺得綠水縣靠近平陵湖,郡主身體不好,有受風寒也有可能。
對於自己弟弟有時候如神助的猜想,侯龍也挺佩服的,因此將這個線索的優先級提高,擠出人力去查看。
…………
大吳皇帝孫世民正在禦書房裏,臉上陰晴不定,錦衣衛都指揮副使焦默垂手恭立默默站在一旁;麵前的密報,袁乾罡已經讀完,此刻正在盤算著。
“先生,如何看待這事”孫世民問道。
“若情報無誤的話,這次對於我朝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袁乾罡沉吟道。
“哦?此話怎講”孫世民客氣求教道。
“前魏餘孽這次冒這麽大的風險發動行刺,無非想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栽贓燕王,離間皇上的骨肉感情”袁乾罡語氣平和地道,孫世民雖然依然保持鎮定,但是眼睛的殺氣一閃而過,他平生最恨的就是離間他兒孫感情之事。
“二來嘛,就是要離間睦王和燕王的關係”袁乾罡頓了一下繼續道“當然若這次行刺若能成功,並且相關保密工作做的很好的話,的確是一箭雙雕。但是,一下子出動這麽多人,完全做到保密就非常困難,因此這事的成功率非常低,我猜測是前魏內部在爭權,有人想立威,甚至想借刀殺人,從而鋌而走險。”
“嗯,先生猜測的有道理”孫世民點頭同意道。
“陛下多年的布局,這次效果明顯,讓我們知道了前魏的主要首腦的情況。雖然這事有點棘手,但要是運作得當,我們可藉此契機,一次性將前魏餘孽連根拔除。”
“先生,請快講”孫世民眼裏閃著光芒,興奮地問道。
袁乾罡若有深意地看看焦默,孫世民立即明白,把包括焦默在內的所有人全部屏退。
待所有人退出後,袁乾罡才低聲道:“從這幾天陸續返迴的情報來看,這次行刺發生後也引來東遼等勢力加入,想渾水摸魚,他們的目的其實跟前魏是一樣的。而從目前各方的情況來判斷,郡主應該還在匿逃,因此若從搭救郡主的目的出發,應該公布前魏的卑鄙行徑,這樣前魏知道事情已經敗露,不會再搜索郡主,東遼自然就不會再淌這趟渾水了,郡主的風險大大降低;但是這樣做會讓前魏有所警覺,畢竟他們會懷疑自己那裏的人是否出了問題,導致消息泄露。”袁乾罡頓了一下,繼續分析道“但若我們裝作不清楚的樣子,繼續調查的話,那麽前魏會繼續搜捕郡主,妄想將髒水潑向燕王。我們可以借此機會暗中準備,對其一網打盡;但這樣的做法,最大的不足就是會讓郡主處於危險之中”
“嗯,先生分析的非常在理”孫世民頷首同意,繼續問道“那麽以先生之見,該當如何取舍呢?”
袁乾罡心裏在冷笑,他其實已經知道孫世民的做出選擇了,但是依然讓自己說出來,不過心裏雖然這麽想,但表麵上依然不動聲色地躬身道“凡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臣建議應以國事為重;但因為如此操作會讓未來太孫妃處於危險境地,還是要以陛下決策為準”
孫世民靜靜地看著袁乾罡,自言自語地歎息道“唉,那可是媛媛的親女兒呢。朕負她甚多,於心何忍啊”
袁乾罡在孫世民的注視下,僅僅淡然一笑,波平無紋……
太孫孫允炆跟往常一樣聽取當天所有的線索後,按屬地歸口管理派發給燕王、睦王、錦衣衛等負責人。搜索工作已經開展了十來天了,依然如泥牛入海,毫無進展。但是作為搜索工作的全權負責人太孫不能首先泄氣,他依然對各團隊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提振信心。打滿雞血後,才讓所有的人都出去分頭落實。
燕王派來的人非常配合,尤其是最大嫌疑犯董重山,兢兢業業,而且從不擅做主張,非常尊重太孫,凡事都會向太孫匯報。太孫自己派出的密探已反饋暗訪的消息:董重山那天有不在場證明,畢竟董夫人捉奸那晚在燕平城內還是鬧得沸沸揚揚的。當然不能排除是燕王為了配合這次刺殺布設的疑陣,但燕王主導此事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通過利用這事扳倒燕王的可能性極低。
為此,太孫已經和心腹張孝儒等商量過,行刺此事隻要皇上沒有叫停就應該繼續查下去,但是不應該花太多精力在這事上,畢竟詩友會馬上就要舉辦了。在給皇帝的匯報中,太孫表現出對於燕王的充分信任及其下屬工作的肯定,讓皇帝倍感老懷安慰。
雖然說郡主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大美人,但是對於太孫而言,自己的身份早已確保身邊不會缺少美人,他身邊就有那麽一個文采姿色均不輸於鄭端允的女人,甚至他的兒子現在都不止一個了。所以郡主對於太孫而言,沒有什麽放不下的,現在擺在太孫麵前的是政績,畢竟幾個手執重兵的叔叔已經成年,對自己獲取帝國繼承人的資格並不那麽服氣,而皇爺爺這幾年身體並不好,留給自己的時間並不多。
既然是太孫輔國,那麽很多奏章都會抄送一份給他,這時他被其中一份給吸引住了。這份奏章是雲州的錦衣衛呈報的當地動態。為了掌握全國各州的民生、民意,錦衣衛在全國各州都設立了分部,對於百人以上的群體事件,會立即呈報。事情的原委其實並不複雜,藤河是雲州境內的一條河流,上江村的一名叫李大的村民近期按照習俗將自己的母親帶到河流上遊的某山洞安置,這是當地的一個陋習,因為曆來當地土地貧瘠,因此當地人會將年滿七十歲的雙親帶到山上找一個洞安置;其後,年輕人每天在帶一頓飯上山的同時帶一塊磚頭,走的時候會把這塊磚頭堵在洞口。當洞口完全密閉後,老人家將會在裏麵餓死。這種洞居然還有一種美稱“玄孝洞”
這段時間,雲州反常多雨引發泥石流。李大母親被衝到了藤河中,並隨河水衝到了下江村黃姓祠堂裏。這事本來就是一個天災,但是下江村村民覺得這事非常不吉利,要求李大賠償。將父母送進玄孝洞的人本來就是窮苦人家,哪裏有錢賠啊,李大隻能求助於村裏。上江村和下江村曆來因河水的使用權問題一直矛盾很深,這次事件就像是一個導火索引發兩村械鬥,雙方各幾百人血拚。州府應該說反應非常迅速,馬上會同駐當地的衛所聯合進行了鎮壓,但是也造成了上百人的傷亡。
因為錦衣衛具有特殊的呈報通道,因此在州府還未行文的情況下,已經先一步呈報至皇帝和太孫這裏了。
孫允炆看完這個密奏後,嘴巴上翹,他微笑地把奏章遞給張孝儒道“先生,你看看這個奏章。”
張孝儒恭敬接過後,迅速地瀏覽了一遍,雖然氣憤村民的愚昧,但很快就恢複參政者的從容,就事論事道“殿下,雲州州府行事果敢,乃朝廷之幸”。
張孝儒說完,看到太孫依然笑而不語,仔細一想,馬上醒悟其中的奧妙。
這裏要從太孫崛起的理由說起,作為帝國的接班人,孫允炆之父前皇太子孫標身上長了個大癤子,發作起來痛不欲生,孫允炆心裏非常難受,日夜不停為父親按摩。傳言孫皇帝看到這一幕,曾有感而發“有子孫如此,朕複何憂。”
孫標去世後,孫允炆服喪期間,不吃葷腥,不近女色,消瘦不少。孫皇帝後來也勸道“毀不失性,禮也。爾誠純孝,獨不念朕乎?”。孫世民自身得位不正,是通過弑兄囚父得到的繼承權,因此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孫們能忠孝,相互間也能相親相愛,不要再重演兄弟奪嫡仇殺的曆史,因此孫允炆的孝打到了他內心中最柔軟處。最後孫世民否決部分武將要求立其他王子為接班人的提議,以嫡長製挑選孫允炆為帝國接班人。
張孝儒雖然是一個大儒,但並非是那些榆木腦袋,馬上明白孫允炆為何讓他看這個奏章了,迴道“但是這畢竟是雲州的長期陋習,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雲州此等不孝陋習可休,應加強教化,以彰顯天恩”
孫允炆不置可否,微笑道“先生可知,這次詩友會出席的最老長者是誰?”
張孝儒不明為何太孫為何如此一問,隻能試探地迴答道“莫不是朔州蔡鶴?”
孫允炆微笑點點頭。
張孝儒有點疑惑地自言自語道“聽說他已至古稀之年,是易山居士前一代的文壇領袖,前朝曾把《論語》《孝經》《孟子》《爾雅》各置博士,他是《孝經》傳記博士,在儒林的影響甚大。因為他是前朝博士,憑自己的文名風骨向來不受我朝調遣,聖上敬佩其風骨,一直寬容。我沒想到他這次居然答應參加”
孫允炆自信地道“其實,我在邀請他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他肯定會參加的”看到張孝儒不解的神情,孫允炆微微一笑,繼續道“老先生是一個執著的人,有一些事情還放不下,他這次願意來曲阜是為了見一個人”
張孝儒忍不住問道“誰?”他實在沒想到這個隱世高人這次過來要見誰,還有什麽放不下的。
孫允炆嘴巴微微上揚道“本王,他要見本王,想完成他的一個夙願”
張孝儒大吃一驚,他實在沒想到作為前朝傳記博士這次來曲阜就是為了見太孫。
孫允炆語氣平穩地道“本王去年無意翻閱前朝遺留卷宗時,無意發現……”
二人徹夜討論後,第二天有一封密信快馬送給朝中右僉都禦史薛子鄖;。
而作為今年的文壇盛事,月底的詩友會依然會如期舉辦,但地點由青州州府濟城改到青州的曲阜。
……
侯龍、侯虎、候豹是三兄弟,是睦王的得力助手,掌管蜂巢死士營,其中侯龍擅謀,死士營的大總管,年齡四十五,死士們都稱其為老爹;侯虎武功最高,分管死士營中的守護部分,年齡四十三,人稱二爺;侯豹心思最縝密,分管死士營的刺探部分,年齡四十,人稱三爺。這次是侯龍和候豹先帶著100名的刺探死士過來尋找郡主的下落。侯虎因為舊傷複發,晚了幾天才過來。
他們過來後,主要是負責以青山縣為中心,搜索五十裏以外的縣鎮,今天太孫又循例給了侯龍和侯虎一些線索,在這些線索裏有那麽一條不是特別引人矚目的,就是綠水縣前天有一個男子淩晨到縣裏最大的藥房抓了點退燒藥。同樣的線索每天都很多,侯龍本來覺得這個線索無關重要的,但是侯豹卻覺得綠水縣靠近平陵湖,郡主身體不好,有受風寒也有可能。
對於自己弟弟有時候如神助的猜想,侯龍也挺佩服的,因此將這個線索的優先級提高,擠出人力去查看。
…………
大吳皇帝孫世民正在禦書房裏,臉上陰晴不定,錦衣衛都指揮副使焦默垂手恭立默默站在一旁;麵前的密報,袁乾罡已經讀完,此刻正在盤算著。
“先生,如何看待這事”孫世民問道。
“若情報無誤的話,這次對於我朝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袁乾罡沉吟道。
“哦?此話怎講”孫世民客氣求教道。
“前魏餘孽這次冒這麽大的風險發動行刺,無非想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栽贓燕王,離間皇上的骨肉感情”袁乾罡語氣平和地道,孫世民雖然依然保持鎮定,但是眼睛的殺氣一閃而過,他平生最恨的就是離間他兒孫感情之事。
“二來嘛,就是要離間睦王和燕王的關係”袁乾罡頓了一下繼續道“當然若這次行刺若能成功,並且相關保密工作做的很好的話,的確是一箭雙雕。但是,一下子出動這麽多人,完全做到保密就非常困難,因此這事的成功率非常低,我猜測是前魏內部在爭權,有人想立威,甚至想借刀殺人,從而鋌而走險。”
“嗯,先生猜測的有道理”孫世民點頭同意道。
“陛下多年的布局,這次效果明顯,讓我們知道了前魏的主要首腦的情況。雖然這事有點棘手,但要是運作得當,我們可藉此契機,一次性將前魏餘孽連根拔除。”
“先生,請快講”孫世民眼裏閃著光芒,興奮地問道。
袁乾罡若有深意地看看焦默,孫世民立即明白,把包括焦默在內的所有人全部屏退。
待所有人退出後,袁乾罡才低聲道:“從這幾天陸續返迴的情報來看,這次行刺發生後也引來東遼等勢力加入,想渾水摸魚,他們的目的其實跟前魏是一樣的。而從目前各方的情況來判斷,郡主應該還在匿逃,因此若從搭救郡主的目的出發,應該公布前魏的卑鄙行徑,這樣前魏知道事情已經敗露,不會再搜索郡主,東遼自然就不會再淌這趟渾水了,郡主的風險大大降低;但是這樣做會讓前魏有所警覺,畢竟他們會懷疑自己那裏的人是否出了問題,導致消息泄露。”袁乾罡頓了一下,繼續分析道“但若我們裝作不清楚的樣子,繼續調查的話,那麽前魏會繼續搜捕郡主,妄想將髒水潑向燕王。我們可以借此機會暗中準備,對其一網打盡;但這樣的做法,最大的不足就是會讓郡主處於危險之中”
“嗯,先生分析的非常在理”孫世民頷首同意,繼續問道“那麽以先生之見,該當如何取舍呢?”
袁乾罡心裏在冷笑,他其實已經知道孫世民的做出選擇了,但是依然讓自己說出來,不過心裏雖然這麽想,但表麵上依然不動聲色地躬身道“凡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臣建議應以國事為重;但因為如此操作會讓未來太孫妃處於危險境地,還是要以陛下決策為準”
孫世民靜靜地看著袁乾罡,自言自語地歎息道“唉,那可是媛媛的親女兒呢。朕負她甚多,於心何忍啊”
袁乾罡在孫世民的注視下,僅僅淡然一笑,波平無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