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錦城是睦州的州府所在。
若天下還有一座城的城牆比京都還厚,更加難以攻破的話,這座城池必定是寧錦城無疑。睦州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北部乃東高加索餘麓,與寧州相連;中北部是睦北平原及寧睦沙漠,南部通過喜馬山脈與藏州相連。由於中部平坦,方便騎兵突進,因此曆史上東遼等少數民族政權均取道睦州,劍指中原。自前秦以來,華族一直在加強睦州的防守與建設。經過曆代曆朝的不懈努力,一座南北寬,東西窄的雄城——寧錦城逐漸形成。
雖然在曆史前進的車輪中,這座雄城無數次因改朝換代、華胡戰爭等原因被焚毀破壞,但隻要中原新皇朝站穩腳跟後,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加強睦州的邊防建設。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受益於睦王鄭三桂明智地在吳睦戰爭中保持中立的政策,因此內戰的戰火並沒有燒到睦州,各郡的城防沒有遭到破壞之餘,都得到發展。而來自中原逃難的人口更加讓睦州人口增加了近三倍,人口的遷移,帶來的工商行業的繁榮,州府寧錦城的人口及繁榮度一度甚至超過了都城長安。
為了嘉獎睦王的中立政策,吳國皇帝大筆一揮,將每年全國賦稅中的兩成收入平均近千萬兩均調撥給睦州,其中大部分用作加強寧錦城的防禦。此刻的寧錦城宛如一道天塹,將東遼的鐵騎洪流死死地擋在城外。
宏偉的睦王府就在寧錦城的正中央。府中的中心位置,正是睦王的書房。此刻,睦王鄭三桂、六子鄭端諾、首席謀士陸磊正在聽王冀對發生在燕青兩州交界處的行刺事件進行複述。
鄭三桂今天並未穿官服,隻是穿了一套大紅色的長袍,身高約一米八,體格健碩,他的臉部較窄,鼻翼寬,高鼻梁,帶有明顯的胡人血統。鄭三桂是朝中有名的美男子,因經常策馬練兵的緣故,膚色已從原來的白皙變成現在的黝紅,端坐在高位給人一種無形的壓迫感,散發強大的氣場。
鄭端諾乃是鄭端允的孿生弟弟,此刻他身穿一身水藍色對襟錦服,環扣一個白玉腰帶,腳穿一雙黑色鹿皮靴,相貌俊俏如妖,與鄭端允有八九分像,但是身材比姐姐高了半頭。身高大約有一米七左右,白裏透紅的膚色搭配那一雙會勾魂攝魄的桃花眼,說不出的風流倜儻。無雙的相貌加上那尊貴無比的身份,無論是哪個男子站在他身邊都容易生出自卑的情緒。
據說鄭端諾有一次受邀出席睦州軍司馬母親的壽宴,提前獲得他會出席的官家少女完全顧不上矜持,央求自己的父親攜同出席,那個壽宴原定的一百桌最終要加桌五十才能應付,幸虧軍司馬府足夠大,否則主人就丟大臉了。自此,凡是睦州大小宴席,主辦方都會提前暗中通知與會者:鄭六公子是否會大駕光臨。而鄭六公子的豔名也遠播到了宮裏,據說好幾個公主都央求皇帝,要求日後下嫁睦州。
陸磊,四十多歲的樣子,身材矮小偏瘦,皮膚暗黑,下巴有一小撮山羊須,樣貌非常不起眼,要是他混在一群莊稼漢中,絕對難以識別出來。但就是這麽一個不起眼的人,卻是鄭三桂的首席謀士,他雖然名字有一個磊字,但是行事一點都不磊落,相反是深諳陰陽之術,通俗而言就是一個妥妥的厚黑專家。
陸磊善謀,是指戰略布局。十多年前正是其一手策劃了睦州在魏吳相爭時以防範東遼的由頭采取冷眼旁觀、相機稱王、兩邊漁利的總體謀略。在魏太子戰事不利投靠睦州時,陸磊又立即慫恿睦王撕掉偽裝絞殺太子。待吳國立國後,陸磊又冷靜分析天下形勢,認為吳國與魏國一戰中,雖然也損兵折將,但未傷及根本,相反在戰火中洗禮的吳國兵將戰力已不輸睦州鐵騎;特別是曹世民的次子孫棣,文韜武略,有他在,如睦吳烽煙一起,睦州並沒有太多勝算。此外,當時天下人心思穩,民心已向大吳,相反,睦州此前坐視大魏亡國,現若反吳,會師出無名。人心向背之下,睦州的勝算也不高。此外,若睦州興兵伐吳逐鹿中原,背後虎視眈眈的東遼肯定會借機揮兵西進,到時候睦州將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而若與東遼聯盟,那麽會否引致以華族為主的士兵嘩變?東遼的狼子野心最終目的會否也想一統中原?因此,各方權衡之下,陸磊的建議是繼續做土皇帝,靜待時機,這個政策從而確保了睦州的繁榮,睦王的富貴。
在民心、民望方麵,陸磊向鄭三桂提了兩個建議:一是先爭取民心,對天下說明吳睦戰爭中,不出兵勤王的原因:睦州是中原抵擋東遼的屏障,大魏滅國時不出兵目的是防止東遼趁中原內亂入主。因此睦王不出兵勤王雖然是失忠於國,但是無愧於民,經過這樣宣傳,睦王馬上從一個大惡不忠的奸臣,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忠貞民族,不畏毀譽的民族大英雄。皇帝孫世民也投桃報李,正式將鄭三桂由睦州節度使加封為睦州王,享親王儀仗,世襲罔替,與國同休。二是向皇帝爭取最大權益,力爭成為一個土皇帝。在陸磊的長袖善舞下,皇帝孫世民後來正式昭告天下:因睦州王精忠體國,睦州自征其稅,自役其民;為提高抵禦東遼的能力,睦州可以坐享全國兩成稅收,以禦外侮。
依據這個詔書,睦州已經成為一個國中之國,無需繳納賦稅、還可無償獲得朝廷二成稅收支持,這比大魏時期還要高半成。鑒於睦州天氣較冷,和平時期睦州的人口會返流至中原的溫暖地帶,因此朝廷每年還組織數萬兵源到睦州訓練協防。在這種情況下,這位睦州王就是一個土皇帝,除了睡覺的地方離前線較近,容易被外族打秋風外,其他的享受其實都超過了皇上。至少全國其他州發生旱澇災害時,是無需睦州王勞神的,全國兩成賦稅是旱澇保收。鄭三桂對於拿到的待遇非常滿意,據說睦王的財富已經遠遠超過國庫,皇帝用得起的東西肯定少不了睦王,皇帝用不起的東西,睦王照樣能享用。因此收獲滿滿的睦王對策劃這一切的陸磊更加是敬重,王府大小難決之事都會征求陸磊的意見。因此本次會議,除了因胞妹原因必須參加的鄭端諾小公子外,鄭三桂僅僅要求陸磊列席。
為了使得本次講述毫無破綻,王冀趁著趕迴睦州的這幾天反複推敲自己的證詞。因此雖然在陸大首席謀士的反複盤問下,王冀依然應對有餘,讓參會者根本無從知曉王冀在打鬥中臨陣脫逃的事實。
睦王善於將兵,城府非常深,從不會隨便表態,發聲則一錘定音。聽取整個事情匯報過程中,睦王神色保持平靜,好像自己隻是一個毫不相幹的旁聽者,被刺殺的也不是自己最疼愛的女兒。待王冀說完後,睦王的目光在王冀身上停留了很久才挪開,他平靜地對鄭端諾道“諾兒,你母親在等著消息,你去跟她先說說。嗯,她身體不好,要盡量讓她安心,就說那個死士已經救走了端允,脫險機會很大很大……”
“父王放心,孩兒曉得。”鄭端諾知道父親有事要和陸磊他們溝通,因此很識趣地告退找他母妃去了。
“王先生,這次行動非常兇險,但是憑借你的機警,提前發現敵襲,給予刺客最大範圍的殺傷;此外能從刺客高手團中突圍而出,為我們帶來如此珍貴的消息,本王非常讚賞。”鄭三桂和藹地說道。
“承蒙王爺體諒,王冀本次沒有完成保護郡主的責任,實在罪該萬死。王冀不才,願再赴青州,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將郡主安全護送迴來”王冀戰戰兢兢地道。
“如何救迴端允,需要從長計議,王先生此行辛勞,可以先下去休息一下。近日,寧王送本王兩胡女佳人,容貌、身段甚好,現本王轉贈於王先生。待本王確定營救方案時,再勞駕王先生出馬。”鄭三桂麵上依然保持微笑。
“謹遵令喻。”王冀聞言大喜,垂手恭立道,這幾天心中不安大石驟然放下,眼睛閃過一絲得意神采。
“哈哈,來人啊,帶王先生到樂坊處簽領新來的胡女”鄭三桂爽朗地笑道。鄭三桂非常了解每一個手下的喜好,出手也闊綽,知道如何籠絡人心,而王冀最大的特點就是好漁色,現在轉贈胡女正是投其所好,不怕他以後不賣命。
鄭三桂說完,很快進來一個十五六歲美婢引王冀下去。
“陸先生,對這事你如何看?”鄭三桂待王冀退出後,臉上的表情開始變冷,向陸磊問道。
“從他剛才的描述來看,沒有很大破綻,但是以我對他的了解,他這人向來惜命,絕不會死戰到最後,因同伴們都遇難後才逃脫。”陸磊很肯定地繼續道“而且,剛才您說轉贈兩個佳人時,他一下子放鬆了警惕,眼神閃過得意神色,應該是很滿意自己的說辭被我們接受。”陸磊平靜地道。
“他的為人我何嚐不知,他畢竟是個人才,尤其是輕功了得;惜命又如何,隻要我了解他,就可以掌握他,哪怕他有缺點,但隻要使用得法,就能人盡其用”。鄭三桂冷笑道。
“王爺英明”
“嗯,你覺得這事是孫老二做的嗎?”
“無論從王冀反饋的與敵交手情況還是從行刺動機而言,燕王行刺的可能性都是最大的;而且事情發生在燕青兩州交接,若燕王將刺客融入到送行的行伍中,是最方便的。其他勢力要進行這麽大規模的刺殺的確很吃力。但……”陸磊沉吟了一會,繼續道“但就是因為所有證據都指向燕王,在下反而覺得不正常。”
“先生所想就是我所慮的。”鄭三桂頷首同意,旋即沉吟道:“但是孫皇帝將自己的次子放在燕州,本來就是沒安好心,目的就是為了提防我,所以這一次能否借這個事情孫棣扳倒呢?”
“此事估計較難,因為孫皇帝知道這個兒子對帝國的重要性,不會那麽容易被扳倒。”陸磊沉吟了一會兒,突然好像想明白了什麽,語帶興奮地道“其實王爺不用著急,既然扳倒孫棣的事情很難辦,那麽幹脆就讓別人來辦就是了,想扳倒孫棣的人,可不止我們。太孫,現在就在青州……”
鄭三桂聞言大喜,笑道“先生真的是一言驚醒夢中人啊!如果這樣,我們就坐山觀虎鬥。嗯,先生以為除了孫棣外,還有誰會行刺呢?”
“其實除了燕王外,東遼的嫌疑也不小,他們一直在等重新入主中原的機會,但是被王爺您擋在國門之外了”。對於東遼的嫌疑,林磊早已分析出動機了。
“嗯,本王為了我族共同利益,犧牲了自己的忠譽,為民族守國門啊,難免遭外族記恨。”鄭三桂狠狠地道,但眼中也難藏得意之色,妥妥以民族英雄自居。
“除燕王之外,其他有望登頂的皇子也有可能,畢竟麵對萬人之上的帝王寶座,誰能不動心?任何一位有機會問鼎太子寶座的,都不會樂見太孫和王爺您聯姻”陸磊繼續分析。
“的確如此!”鄭三桂不自覺點頭同意。
“最後,還有一個可能的,就是前朝餘孽……”陸磊遲疑道。
聽到這,鄭三桂的眼睛閃過一絲淩厲的兇光,狠狠地道“要是真的是前朝餘孽生出的事端的話,我會掘地三尺,把草根都給燒了,看還能春風吹又生不。”
“王爺,刺客這次看來是計劃周祥,要不是他們沒有估算到我們有一支工蜂營藏匿在送行隊伍中,後果真不堪設想。而我們的工蜂可以分為兩類‘守護及刺探’,守護組本次已經體現出價值,是時候調動刺探組力量搜索了。”
“嗯,先生此前組建蜂巢的建議的確有了大用;而且先生提出的要招納有家室的少年組建死士也非常合理,有他們家人在手,不怕他們履行任務時,貪生怕死;再按以前隻是訓練孤兒的方法,效果沒有現在好。本王賞罰分明,對於本次參加行動的死士,每戶獎勵500兩白銀,讓其他死士成員知道王恩浩蕩。另外就是如你所說,派出刺探組去把情況查明真相”
“是”
“另外,根據王冀所說,擊傷其為8級高手董重山,我們暫且不管是否真的是董重山,但是對方的確是一個8級高手,因此這次敵人太強大,我有心去請戴侯帶隊出發。但又怕他不同意”鄭三桂沉吟道。
“王爺英明,有戴侯帶隊,那些跳梁小醜不足為懼。至於王爺的思慮,其實無需擔心”。陸磊輕捋胡須胸有成竹地道。
“哦?先生請說,願聞其詳。”睦王一副虛心受教的樣子。
“王爺貴人事忙,董重山和前魏餘孽的施風雷與戴侯爺乃師兄弟關係。隻要涉及前魏餘孽的,戴侯爺都特備上心……”陸磊道,內心卻不屑,他知道睦王在裝糊塗,侯爺的師兄弟關係,睦王早已調查清楚,並且爛熟於胸。
另一廂,睦王側妃騙廳。
林媛媛聽完兒子的情況說明後,馬上哭成了淚人,不一會還雙眼翻白,差點昏厥過去。在場的一個中年琴師見狀馬上彈奏了一首寧心奏,才協助王妃將情緒穩定下來。其實考慮到母親的承受力,鄭端諾已經是避重就輕了,但是無奈近年母親的身子並不好。
林媛媛豔名在外,自16歲後便一直霸占胭脂榜榜首,近來僅因“超齡”的緣故才榮休,但是那絕世的容顏讓人難以將其真實年齡掛鉤,乍看之下以為其隻有二十五六。
“母妃,端允吉人自有天相,剛才王冀也說了,看到一個死士將她救走了,相信她一定會逢兇化吉遇難呈祥的。而且太孫那裏已經派人去搜索了,應該很快就有消息;另外,父王既然已經知道此事,以他對姐姐的疼愛,肯定不會坐視,必能想到辦法的。”鄭端諾如是者寬慰了母親很長一段時間,才終於令母親平靜下來。
若天下還有一座城的城牆比京都還厚,更加難以攻破的話,這座城池必定是寧錦城無疑。睦州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北部乃東高加索餘麓,與寧州相連;中北部是睦北平原及寧睦沙漠,南部通過喜馬山脈與藏州相連。由於中部平坦,方便騎兵突進,因此曆史上東遼等少數民族政權均取道睦州,劍指中原。自前秦以來,華族一直在加強睦州的防守與建設。經過曆代曆朝的不懈努力,一座南北寬,東西窄的雄城——寧錦城逐漸形成。
雖然在曆史前進的車輪中,這座雄城無數次因改朝換代、華胡戰爭等原因被焚毀破壞,但隻要中原新皇朝站穩腳跟後,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加強睦州的邊防建設。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受益於睦王鄭三桂明智地在吳睦戰爭中保持中立的政策,因此內戰的戰火並沒有燒到睦州,各郡的城防沒有遭到破壞之餘,都得到發展。而來自中原逃難的人口更加讓睦州人口增加了近三倍,人口的遷移,帶來的工商行業的繁榮,州府寧錦城的人口及繁榮度一度甚至超過了都城長安。
為了嘉獎睦王的中立政策,吳國皇帝大筆一揮,將每年全國賦稅中的兩成收入平均近千萬兩均調撥給睦州,其中大部分用作加強寧錦城的防禦。此刻的寧錦城宛如一道天塹,將東遼的鐵騎洪流死死地擋在城外。
宏偉的睦王府就在寧錦城的正中央。府中的中心位置,正是睦王的書房。此刻,睦王鄭三桂、六子鄭端諾、首席謀士陸磊正在聽王冀對發生在燕青兩州交界處的行刺事件進行複述。
鄭三桂今天並未穿官服,隻是穿了一套大紅色的長袍,身高約一米八,體格健碩,他的臉部較窄,鼻翼寬,高鼻梁,帶有明顯的胡人血統。鄭三桂是朝中有名的美男子,因經常策馬練兵的緣故,膚色已從原來的白皙變成現在的黝紅,端坐在高位給人一種無形的壓迫感,散發強大的氣場。
鄭端諾乃是鄭端允的孿生弟弟,此刻他身穿一身水藍色對襟錦服,環扣一個白玉腰帶,腳穿一雙黑色鹿皮靴,相貌俊俏如妖,與鄭端允有八九分像,但是身材比姐姐高了半頭。身高大約有一米七左右,白裏透紅的膚色搭配那一雙會勾魂攝魄的桃花眼,說不出的風流倜儻。無雙的相貌加上那尊貴無比的身份,無論是哪個男子站在他身邊都容易生出自卑的情緒。
據說鄭端諾有一次受邀出席睦州軍司馬母親的壽宴,提前獲得他會出席的官家少女完全顧不上矜持,央求自己的父親攜同出席,那個壽宴原定的一百桌最終要加桌五十才能應付,幸虧軍司馬府足夠大,否則主人就丟大臉了。自此,凡是睦州大小宴席,主辦方都會提前暗中通知與會者:鄭六公子是否會大駕光臨。而鄭六公子的豔名也遠播到了宮裏,據說好幾個公主都央求皇帝,要求日後下嫁睦州。
陸磊,四十多歲的樣子,身材矮小偏瘦,皮膚暗黑,下巴有一小撮山羊須,樣貌非常不起眼,要是他混在一群莊稼漢中,絕對難以識別出來。但就是這麽一個不起眼的人,卻是鄭三桂的首席謀士,他雖然名字有一個磊字,但是行事一點都不磊落,相反是深諳陰陽之術,通俗而言就是一個妥妥的厚黑專家。
陸磊善謀,是指戰略布局。十多年前正是其一手策劃了睦州在魏吳相爭時以防範東遼的由頭采取冷眼旁觀、相機稱王、兩邊漁利的總體謀略。在魏太子戰事不利投靠睦州時,陸磊又立即慫恿睦王撕掉偽裝絞殺太子。待吳國立國後,陸磊又冷靜分析天下形勢,認為吳國與魏國一戰中,雖然也損兵折將,但未傷及根本,相反在戰火中洗禮的吳國兵將戰力已不輸睦州鐵騎;特別是曹世民的次子孫棣,文韜武略,有他在,如睦吳烽煙一起,睦州並沒有太多勝算。此外,當時天下人心思穩,民心已向大吳,相反,睦州此前坐視大魏亡國,現若反吳,會師出無名。人心向背之下,睦州的勝算也不高。此外,若睦州興兵伐吳逐鹿中原,背後虎視眈眈的東遼肯定會借機揮兵西進,到時候睦州將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而若與東遼聯盟,那麽會否引致以華族為主的士兵嘩變?東遼的狼子野心最終目的會否也想一統中原?因此,各方權衡之下,陸磊的建議是繼續做土皇帝,靜待時機,這個政策從而確保了睦州的繁榮,睦王的富貴。
在民心、民望方麵,陸磊向鄭三桂提了兩個建議:一是先爭取民心,對天下說明吳睦戰爭中,不出兵勤王的原因:睦州是中原抵擋東遼的屏障,大魏滅國時不出兵目的是防止東遼趁中原內亂入主。因此睦王不出兵勤王雖然是失忠於國,但是無愧於民,經過這樣宣傳,睦王馬上從一個大惡不忠的奸臣,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忠貞民族,不畏毀譽的民族大英雄。皇帝孫世民也投桃報李,正式將鄭三桂由睦州節度使加封為睦州王,享親王儀仗,世襲罔替,與國同休。二是向皇帝爭取最大權益,力爭成為一個土皇帝。在陸磊的長袖善舞下,皇帝孫世民後來正式昭告天下:因睦州王精忠體國,睦州自征其稅,自役其民;為提高抵禦東遼的能力,睦州可以坐享全國兩成稅收,以禦外侮。
依據這個詔書,睦州已經成為一個國中之國,無需繳納賦稅、還可無償獲得朝廷二成稅收支持,這比大魏時期還要高半成。鑒於睦州天氣較冷,和平時期睦州的人口會返流至中原的溫暖地帶,因此朝廷每年還組織數萬兵源到睦州訓練協防。在這種情況下,這位睦州王就是一個土皇帝,除了睡覺的地方離前線較近,容易被外族打秋風外,其他的享受其實都超過了皇上。至少全國其他州發生旱澇災害時,是無需睦州王勞神的,全國兩成賦稅是旱澇保收。鄭三桂對於拿到的待遇非常滿意,據說睦王的財富已經遠遠超過國庫,皇帝用得起的東西肯定少不了睦王,皇帝用不起的東西,睦王照樣能享用。因此收獲滿滿的睦王對策劃這一切的陸磊更加是敬重,王府大小難決之事都會征求陸磊的意見。因此本次會議,除了因胞妹原因必須參加的鄭端諾小公子外,鄭三桂僅僅要求陸磊列席。
為了使得本次講述毫無破綻,王冀趁著趕迴睦州的這幾天反複推敲自己的證詞。因此雖然在陸大首席謀士的反複盤問下,王冀依然應對有餘,讓參會者根本無從知曉王冀在打鬥中臨陣脫逃的事實。
睦王善於將兵,城府非常深,從不會隨便表態,發聲則一錘定音。聽取整個事情匯報過程中,睦王神色保持平靜,好像自己隻是一個毫不相幹的旁聽者,被刺殺的也不是自己最疼愛的女兒。待王冀說完後,睦王的目光在王冀身上停留了很久才挪開,他平靜地對鄭端諾道“諾兒,你母親在等著消息,你去跟她先說說。嗯,她身體不好,要盡量讓她安心,就說那個死士已經救走了端允,脫險機會很大很大……”
“父王放心,孩兒曉得。”鄭端諾知道父親有事要和陸磊他們溝通,因此很識趣地告退找他母妃去了。
“王先生,這次行動非常兇險,但是憑借你的機警,提前發現敵襲,給予刺客最大範圍的殺傷;此外能從刺客高手團中突圍而出,為我們帶來如此珍貴的消息,本王非常讚賞。”鄭三桂和藹地說道。
“承蒙王爺體諒,王冀本次沒有完成保護郡主的責任,實在罪該萬死。王冀不才,願再赴青州,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將郡主安全護送迴來”王冀戰戰兢兢地道。
“如何救迴端允,需要從長計議,王先生此行辛勞,可以先下去休息一下。近日,寧王送本王兩胡女佳人,容貌、身段甚好,現本王轉贈於王先生。待本王確定營救方案時,再勞駕王先生出馬。”鄭三桂麵上依然保持微笑。
“謹遵令喻。”王冀聞言大喜,垂手恭立道,這幾天心中不安大石驟然放下,眼睛閃過一絲得意神采。
“哈哈,來人啊,帶王先生到樂坊處簽領新來的胡女”鄭三桂爽朗地笑道。鄭三桂非常了解每一個手下的喜好,出手也闊綽,知道如何籠絡人心,而王冀最大的特點就是好漁色,現在轉贈胡女正是投其所好,不怕他以後不賣命。
鄭三桂說完,很快進來一個十五六歲美婢引王冀下去。
“陸先生,對這事你如何看?”鄭三桂待王冀退出後,臉上的表情開始變冷,向陸磊問道。
“從他剛才的描述來看,沒有很大破綻,但是以我對他的了解,他這人向來惜命,絕不會死戰到最後,因同伴們都遇難後才逃脫。”陸磊很肯定地繼續道“而且,剛才您說轉贈兩個佳人時,他一下子放鬆了警惕,眼神閃過得意神色,應該是很滿意自己的說辭被我們接受。”陸磊平靜地道。
“他的為人我何嚐不知,他畢竟是個人才,尤其是輕功了得;惜命又如何,隻要我了解他,就可以掌握他,哪怕他有缺點,但隻要使用得法,就能人盡其用”。鄭三桂冷笑道。
“王爺英明”
“嗯,你覺得這事是孫老二做的嗎?”
“無論從王冀反饋的與敵交手情況還是從行刺動機而言,燕王行刺的可能性都是最大的;而且事情發生在燕青兩州交接,若燕王將刺客融入到送行的行伍中,是最方便的。其他勢力要進行這麽大規模的刺殺的確很吃力。但……”陸磊沉吟了一會,繼續道“但就是因為所有證據都指向燕王,在下反而覺得不正常。”
“先生所想就是我所慮的。”鄭三桂頷首同意,旋即沉吟道:“但是孫皇帝將自己的次子放在燕州,本來就是沒安好心,目的就是為了提防我,所以這一次能否借這個事情孫棣扳倒呢?”
“此事估計較難,因為孫皇帝知道這個兒子對帝國的重要性,不會那麽容易被扳倒。”陸磊沉吟了一會兒,突然好像想明白了什麽,語帶興奮地道“其實王爺不用著急,既然扳倒孫棣的事情很難辦,那麽幹脆就讓別人來辦就是了,想扳倒孫棣的人,可不止我們。太孫,現在就在青州……”
鄭三桂聞言大喜,笑道“先生真的是一言驚醒夢中人啊!如果這樣,我們就坐山觀虎鬥。嗯,先生以為除了孫棣外,還有誰會行刺呢?”
“其實除了燕王外,東遼的嫌疑也不小,他們一直在等重新入主中原的機會,但是被王爺您擋在國門之外了”。對於東遼的嫌疑,林磊早已分析出動機了。
“嗯,本王為了我族共同利益,犧牲了自己的忠譽,為民族守國門啊,難免遭外族記恨。”鄭三桂狠狠地道,但眼中也難藏得意之色,妥妥以民族英雄自居。
“除燕王之外,其他有望登頂的皇子也有可能,畢竟麵對萬人之上的帝王寶座,誰能不動心?任何一位有機會問鼎太子寶座的,都不會樂見太孫和王爺您聯姻”陸磊繼續分析。
“的確如此!”鄭三桂不自覺點頭同意。
“最後,還有一個可能的,就是前朝餘孽……”陸磊遲疑道。
聽到這,鄭三桂的眼睛閃過一絲淩厲的兇光,狠狠地道“要是真的是前朝餘孽生出的事端的話,我會掘地三尺,把草根都給燒了,看還能春風吹又生不。”
“王爺,刺客這次看來是計劃周祥,要不是他們沒有估算到我們有一支工蜂營藏匿在送行隊伍中,後果真不堪設想。而我們的工蜂可以分為兩類‘守護及刺探’,守護組本次已經體現出價值,是時候調動刺探組力量搜索了。”
“嗯,先生此前組建蜂巢的建議的確有了大用;而且先生提出的要招納有家室的少年組建死士也非常合理,有他們家人在手,不怕他們履行任務時,貪生怕死;再按以前隻是訓練孤兒的方法,效果沒有現在好。本王賞罰分明,對於本次參加行動的死士,每戶獎勵500兩白銀,讓其他死士成員知道王恩浩蕩。另外就是如你所說,派出刺探組去把情況查明真相”
“是”
“另外,根據王冀所說,擊傷其為8級高手董重山,我們暫且不管是否真的是董重山,但是對方的確是一個8級高手,因此這次敵人太強大,我有心去請戴侯帶隊出發。但又怕他不同意”鄭三桂沉吟道。
“王爺英明,有戴侯帶隊,那些跳梁小醜不足為懼。至於王爺的思慮,其實無需擔心”。陸磊輕捋胡須胸有成竹地道。
“哦?先生請說,願聞其詳。”睦王一副虛心受教的樣子。
“王爺貴人事忙,董重山和前魏餘孽的施風雷與戴侯爺乃師兄弟關係。隻要涉及前魏餘孽的,戴侯爺都特備上心……”陸磊道,內心卻不屑,他知道睦王在裝糊塗,侯爺的師兄弟關係,睦王早已調查清楚,並且爛熟於胸。
另一廂,睦王側妃騙廳。
林媛媛聽完兒子的情況說明後,馬上哭成了淚人,不一會還雙眼翻白,差點昏厥過去。在場的一個中年琴師見狀馬上彈奏了一首寧心奏,才協助王妃將情緒穩定下來。其實考慮到母親的承受力,鄭端諾已經是避重就輕了,但是無奈近年母親的身子並不好。
林媛媛豔名在外,自16歲後便一直霸占胭脂榜榜首,近來僅因“超齡”的緣故才榮休,但是那絕世的容顏讓人難以將其真實年齡掛鉤,乍看之下以為其隻有二十五六。
“母妃,端允吉人自有天相,剛才王冀也說了,看到一個死士將她救走了,相信她一定會逢兇化吉遇難呈祥的。而且太孫那裏已經派人去搜索了,應該很快就有消息;另外,父王既然已經知道此事,以他對姐姐的疼愛,肯定不會坐視,必能想到辦法的。”鄭端諾如是者寬慰了母親很長一段時間,才終於令母親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