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嬑睜大眼睛,爭都指揮使一職,保都指揮同知:“把握大嗎?”
齊雍原先想爭的是四都僉事之一,看樣子,隆盛行的案情發展對他有利,所以他有把握爭都指揮同知。
齊雍搖頭,如實說道:“顯國公畢竟在浙江經營多年,把持東南沿生海防務,不會將都指揮使拱手讓人,我的目的,原也不是為了爭都指揮使。”
沈昭嬑腦中,突然冒出了一個人……
浙江都僉事,胡輝廣。
此人是太後黨,原是草莽出身,家人都死於倭寇之手,因為對倭寇的仇恨,他加入了一支海上剿倭的義匪,後來這支義匪被柳家收編,胡輝廣因驍勇善戰,很快就晉升千戶。
但好景不常,前浙江都指揮使,搶奪、冒領外祖父剿倭功勞,晉升了都指揮使,外祖在剿倭時,處處受浙江都司的掣肘,柳家軍的傷亡也越來越大,後來外祖調到了河西,協助父親駐守河西。
浙江都司就算勾結倭剿,也需要有能力的將領用實戰說話,不能全是一幫廢物。
朝廷這邊交代不了,何談把持東南沿海的防務,又何談震懾倭寇海匪,做與虎謀皮的事販私買賣。
因此,胡輝廣因為出色倭剿能力,又是草莽出身,容易掌控,被太後黨看重,很快就晉升正三品都僉事。
前世,東南沿海爆發倭亂,齊雍南下抗倭之際,收服了一員猛將,此人正是胡輝廣。
幼帝登基之後,胡輝廣晉了浙江巡撫,兼浙江都指揮使,總攬南直隸一切軍務。
果然,齊雍笑道:“浙江都司有一員猛將,名叫胡輝廣,此人雖是太後黨,卻是浙江都司唯一一位,在倭剿上頗有建樹之人,由他填補都指揮使,能迅速穩定東南沿海提的局勢,胡輝廣與廣威將軍,還有一份香火情誼,廣威將軍填補都指揮同知,在剿倭上,也不會受到太多掣肘。”
“顯國公想要推另一位姓盧的指揮同知,填補都指揮使一職,那盧同知是顯國公的嫡係,功勞卻不如胡輝廣。”
“爭一保二,是為了逼迫顯國公選胡輝廣。”
沈昭嬑點頭:“以外祖父的功勞,盧同知是絕計不可能競爭得過外祖父,顯國公若想將都指揮使一職攥在手裏,便隻有外調,或是升調,但外調的官員,鮮有精通水戰的,升調的話,浙江都司裏,鮮少有將領能比得過外祖父的功績,唯獨胡輝廣能與外祖父爭一爭。”
齊雍點頭:“廣威將軍畢竟年紀大了,多年沒有率領水師作戰,對東南沿海的局勢,也不如胡輝廣更清楚,倭寇每年三月,就會在海上出沒,算算時間,也不到一個月了,胡輝廣是最適合的都指揮使人選。”
“我明白。”沈昭嬑心知,齊雍在向她解釋,為何不全力為外祖父爭都指揮使的原因。
一來,顯國公不會放棄浙江都司的控製權,難度太大,眼下東南沿海的局勢,已是刻不容緩。
二來,胡輝廣確實更適合。
齊雍笑道:“有一個職務更適合廣威將軍,海防同知,職能與五軍衙門都指揮同知等同,總領東南沿海一應海防、漕事、船造等事務,這個職務,原是成祖時期,派遣船艦下西洋時所設,後來海域處於半封禁,這才撤消了這個職務。”
沈昭嬑慢慢睜大了眼睛,柳家祖上就曾出過一位海防同知,協助成祖開拓海域,三下西洋,立下了不世功績。
齊雍與繼續說:“不久前,皇上與我重提了這事,且屬意廣威將軍擔任此職,海防同知,直接受命朝廷,不受浙江都司管轄,皇上想以此職,進一步分化顯國公對海防的把控,製約浙江都司。”
“不過,還要等廣威將軍在剿倭上有所建樹才行。”
海域無邊廣闊,哪能都讓浙江都司管……
浙江都司在海上沒人製約,這才肆無忌憚。
沈昭嬑心中感歎,隆盛行一案,撕開了浙江都司一個缺口,顯國公把控的海防,再也不是鐵板一塊了。
……
納采禮在京裏,津津樂道了兩日,翰林院出了一件大事。
武寧侯府收買原翰林院李翰林,在庶吉士館打壓寒門仕子,令一位嶽姓進士麵容損毀,前程盡毀,且證據確鑿。
武寧侯被革職,成了閑散勳貴。
蘇明霽被剝奪了功名,不允參加科舉,想要建功立業便隻能投軍。
兜兜轉轉,武寧侯府文路沒有走通,仍然迴到了原點,當真是令人唏噓,外人也不得不感慨一句:沒有了鎮北侯府這樁親,武寧侯府什麽都不是。
老武寧侯當年的挾恩謀婚的算計是厲害的。
奈何兒子爛泥扶不上牆。
孫子是個半瓶子水。
這件事又牽扯出了好幾樁老翰林打壓了寒門仕子的案子,案情太過嚴重,鬧到了皇上跟前。
翰林院掌院學士【張成璋】被革職,重新授命前翰林院掌院學士陳公甫,擔任翰林院掌院士學一職。
與此同時,一些參與打壓寒門仕子的老翰林,也被查了出來。
嚴重者打入大牢,量刑定罪,輕者也被開除了翰林院,剝奪了一切功名,遣返原籍,不允從事任何與文學相關的營生。
皇上在得知那位嶽姓仕子很有才華,心生了惜才之心,命翰林院對其人進行考核。
嶽仕子不負皇恩,通過了考核,被皇上破格錄用,授了翰林院侍讀學士,雖是從五品,卻已是天子近臣。
同時,他還兼領了戶部給事中,雖是正七品的官職,但給事中這個職務,職小權大,能以小奏大,直接越過主官,向皇上奏事,且六部給事中是皇上在六部的耳目之司,六部之中,無事不能上奏。
因此,也是最容易晉升的官職。
嶽仕子苦盡甘來,平步青雲。
這一恩典,也鼓舞了天下無數學子的人心。
翰林院的風波還在繼續,主導這一切的武清侯世子裴南暄,也奉旨押送浙江都司、杭州織造衙門、織造局裏第一批重犯迴京了。
齊雍原先想爭的是四都僉事之一,看樣子,隆盛行的案情發展對他有利,所以他有把握爭都指揮同知。
齊雍搖頭,如實說道:“顯國公畢竟在浙江經營多年,把持東南沿生海防務,不會將都指揮使拱手讓人,我的目的,原也不是為了爭都指揮使。”
沈昭嬑腦中,突然冒出了一個人……
浙江都僉事,胡輝廣。
此人是太後黨,原是草莽出身,家人都死於倭寇之手,因為對倭寇的仇恨,他加入了一支海上剿倭的義匪,後來這支義匪被柳家收編,胡輝廣因驍勇善戰,很快就晉升千戶。
但好景不常,前浙江都指揮使,搶奪、冒領外祖父剿倭功勞,晉升了都指揮使,外祖在剿倭時,處處受浙江都司的掣肘,柳家軍的傷亡也越來越大,後來外祖調到了河西,協助父親駐守河西。
浙江都司就算勾結倭剿,也需要有能力的將領用實戰說話,不能全是一幫廢物。
朝廷這邊交代不了,何談把持東南沿海的防務,又何談震懾倭寇海匪,做與虎謀皮的事販私買賣。
因此,胡輝廣因為出色倭剿能力,又是草莽出身,容易掌控,被太後黨看重,很快就晉升正三品都僉事。
前世,東南沿海爆發倭亂,齊雍南下抗倭之際,收服了一員猛將,此人正是胡輝廣。
幼帝登基之後,胡輝廣晉了浙江巡撫,兼浙江都指揮使,總攬南直隸一切軍務。
果然,齊雍笑道:“浙江都司有一員猛將,名叫胡輝廣,此人雖是太後黨,卻是浙江都司唯一一位,在倭剿上頗有建樹之人,由他填補都指揮使,能迅速穩定東南沿海提的局勢,胡輝廣與廣威將軍,還有一份香火情誼,廣威將軍填補都指揮同知,在剿倭上,也不會受到太多掣肘。”
“顯國公想要推另一位姓盧的指揮同知,填補都指揮使一職,那盧同知是顯國公的嫡係,功勞卻不如胡輝廣。”
“爭一保二,是為了逼迫顯國公選胡輝廣。”
沈昭嬑點頭:“以外祖父的功勞,盧同知是絕計不可能競爭得過外祖父,顯國公若想將都指揮使一職攥在手裏,便隻有外調,或是升調,但外調的官員,鮮有精通水戰的,升調的話,浙江都司裏,鮮少有將領能比得過外祖父的功績,唯獨胡輝廣能與外祖父爭一爭。”
齊雍點頭:“廣威將軍畢竟年紀大了,多年沒有率領水師作戰,對東南沿海的局勢,也不如胡輝廣更清楚,倭寇每年三月,就會在海上出沒,算算時間,也不到一個月了,胡輝廣是最適合的都指揮使人選。”
“我明白。”沈昭嬑心知,齊雍在向她解釋,為何不全力為外祖父爭都指揮使的原因。
一來,顯國公不會放棄浙江都司的控製權,難度太大,眼下東南沿海的局勢,已是刻不容緩。
二來,胡輝廣確實更適合。
齊雍笑道:“有一個職務更適合廣威將軍,海防同知,職能與五軍衙門都指揮同知等同,總領東南沿海一應海防、漕事、船造等事務,這個職務,原是成祖時期,派遣船艦下西洋時所設,後來海域處於半封禁,這才撤消了這個職務。”
沈昭嬑慢慢睜大了眼睛,柳家祖上就曾出過一位海防同知,協助成祖開拓海域,三下西洋,立下了不世功績。
齊雍與繼續說:“不久前,皇上與我重提了這事,且屬意廣威將軍擔任此職,海防同知,直接受命朝廷,不受浙江都司管轄,皇上想以此職,進一步分化顯國公對海防的把控,製約浙江都司。”
“不過,還要等廣威將軍在剿倭上有所建樹才行。”
海域無邊廣闊,哪能都讓浙江都司管……
浙江都司在海上沒人製約,這才肆無忌憚。
沈昭嬑心中感歎,隆盛行一案,撕開了浙江都司一個缺口,顯國公把控的海防,再也不是鐵板一塊了。
……
納采禮在京裏,津津樂道了兩日,翰林院出了一件大事。
武寧侯府收買原翰林院李翰林,在庶吉士館打壓寒門仕子,令一位嶽姓進士麵容損毀,前程盡毀,且證據確鑿。
武寧侯被革職,成了閑散勳貴。
蘇明霽被剝奪了功名,不允參加科舉,想要建功立業便隻能投軍。
兜兜轉轉,武寧侯府文路沒有走通,仍然迴到了原點,當真是令人唏噓,外人也不得不感慨一句:沒有了鎮北侯府這樁親,武寧侯府什麽都不是。
老武寧侯當年的挾恩謀婚的算計是厲害的。
奈何兒子爛泥扶不上牆。
孫子是個半瓶子水。
這件事又牽扯出了好幾樁老翰林打壓了寒門仕子的案子,案情太過嚴重,鬧到了皇上跟前。
翰林院掌院學士【張成璋】被革職,重新授命前翰林院掌院學士陳公甫,擔任翰林院掌院士學一職。
與此同時,一些參與打壓寒門仕子的老翰林,也被查了出來。
嚴重者打入大牢,量刑定罪,輕者也被開除了翰林院,剝奪了一切功名,遣返原籍,不允從事任何與文學相關的營生。
皇上在得知那位嶽姓仕子很有才華,心生了惜才之心,命翰林院對其人進行考核。
嶽仕子不負皇恩,通過了考核,被皇上破格錄用,授了翰林院侍讀學士,雖是從五品,卻已是天子近臣。
同時,他還兼領了戶部給事中,雖是正七品的官職,但給事中這個職務,職小權大,能以小奏大,直接越過主官,向皇上奏事,且六部給事中是皇上在六部的耳目之司,六部之中,無事不能上奏。
因此,也是最容易晉升的官職。
嶽仕子苦盡甘來,平步青雲。
這一恩典,也鼓舞了天下無數學子的人心。
翰林院的風波還在繼續,主導這一切的武清侯世子裴南暄,也奉旨押送浙江都司、杭州織造衙門、織造局裏第一批重犯迴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