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晉侯大獲全勝,來賀喜欒氏眾將,竟然未料及目睹到欒黶身死,眾將悲憤,眼見得群雄剛毅麵龐之上虎目含淚,情不自勝,他自己心中也頓生傷憾之感,本以為範氏謀臣靳天羽機關算盡,欒氏眾將圍剿內力全失的郢君應當萬無一失,卻不料這晉楚交鋒,本來大捷之下,竟然傷逝股肱之臣,讓欒氏這一方大將陣亡於此,當真是格外痛惜。
眼見得晉侯麵露錯愕之感,眾將更加不知這陰晴不定的表情是何寓意。不過欒盈乃是識大體之人,方今父親雖死,卻不能掩晉國大勝之威,他膝行而前,向晉侯叩拜道:“晉侯在上,欒氏嫡子欒盈帶本族拜謝晉侯恩賞,恭賀晉侯取得抗楚大捷的勝利,我等宗族上下,盡皆振奮不已。”繼而欒盈話鋒一轉,悲從中來,輕輕擦拭了兩下清淚,哀告道:“可憐我父為阻郢君,戰死黃河岸邊,如今欒盈願承襲父親餘威,報效晉國,不惜生死!”
晉侯周何等聰明,耳聞欒盈所言,眼見得眾將如此情形,心中當即了然。這欒盈如今是欒氏嫡子,父親戰死,自當由兒子承襲父親職位。更兼眼下晉國家甲眾多,許多朝臣武將也都是與欒氏交好的舊相識,若是絲毫不作安慰,的確有些說不過去。於是便朝兩旁兩側顧目而言:“此子乃欒氏嫡子,素來賢德,理當承襲欒黶爵位,卿等以為如何?”
以為如何?這話卻是來問誰。兩旁侍立之人,若是尋常卿家,無名小臣,哪裏有機會發言,更別說為晉侯出謀劃策。便是趙武魏舒等人,也不敢妄自評判,畢竟趙氏孤兒趙武如今獨苗一支,剛剛立家成勢,哪裏有能力主持晉廷封賞。趙魏兩家不言語,而年長最有威望的又當屬韓厥,韓厥是韓氏單傳,受趙衰撫養長大,逐漸進入晉國掌權,曾經賢能主持中軍,如今將韓氏一族交給後輩韓起主持,然而韓起低調,如今去也由韓厥隨軍,大事小情做一個定奪。其次是中行偃與範匄,這三人中中行偃是當今中軍主帥,繼承了他伯父智罃老將軍的衣缽,顯然從資曆來看中行偃之後,繼而便是範匄。所以晉侯這一問就是征求這三人的意見。這三人之中,中行荀氏可以說與欒氏共曆數代晉廷恩仇,當年欒盈的爺爺欒書欒武子弑殺晉厲公,為晉國迎來如今的晉侯周,便是與中行偃合謀,二人心照不宣,配合得無匹默契,既為晉國鞏固了中興資本,選擇了天賜明君,又為自己的家族擴大了實力,中行荀氏與智氏並列成為晉國中軍最有話語權的兩大家族,而欒氏親信則遍布晉國宮廷,上至主帥,下至江湖高手,無人不欽慕欒氏,無人不歸附欒氏。這一問自然不必問中行偃,他莫說是點頭答允,甚至還會提拔欒盈。
再說範匄,這人為範吉射祖父,範鞅的父親。他為人老奸巨猾,假公濟私,雖然此時尚未掌權,然而手下家臣猛將眾多,又有靳天羽為之謀劃,進退趨避,遊刃有餘。若是從欒範二氏的恩怨來說,自然有些懷恨欒黶,畢竟他逐走了自己兒子範鞅。但是若從姻親勢力來看,他親生女兒正是欒盈的母親,自己就是欒盈外公,豈能不支持自己的外孫。如今晉侯故意詢問自己,那是在試探他的心意,這老奸巨猾之人豈能不明白晉侯心意,若是假裝大公無私,卻太也惺惺作態,讓晉侯心生疑惑,莫不如順水推舟,還落得個欒氏的感激。
這二人互相對視一眼,中行偃使了個眼色,示意範匄當先發言,老範匄也不掩飾,直接言道:“迴稟晉侯。最近人皆傳聞說我範氏與欒氏交惡,互有撕鬥,此純熟謠言。我兒犯下當初犯下大錯,害死欒鍼將軍,被驅逐至秦國,乃是罪有應得,理當受罰。如今小婿欒黶身死黃河之畔,老夫痛心不已,幾欲以己代之,想我這老邁筋骨,能活得幾時?為國捐軀,當是我們這些不中用的老家夥才對,莫說我這外孫欒盈,便是欒黶為人,也是血氣方剛,正當報效國家之時,如此身死沙場,可惜啊可惜!”範匄也不說是與不是,也不道讚成與否,反正就是一頓捶胸頓足,哭天搶地,隻把那可憐動人之情放將出來,讓在場的眾位軍士無不動容淚目,俱皆哀嚎相應。晉侯老早就熟悉了這個老家夥的套路,一擺手道:“好了,好了。範卿之意孤聽懂了。莫要如此悲傷。欒盈是你的好外孫,也已經在我晉廷參議已久,如今讓他承襲父親的官爵,為我晉國大展拳腳,也是大快人心之事。孤知你喪婿之痛,望老帥節哀,繼續為我晉國大展身手,我國上下,可是要多多仰仗老先生呢!”晉侯何等人物,幾句話把那範匄的做作直接堵迴。
範匄一聽晉侯所言,老筋拔骨倒是利索,直接跳下戰車,在晉侯身下跪拜痛哭:“老臣謝過,老臣謝過晉侯!”
晉侯周擺了擺手,示意範匄起身,欒氏眾將,聽聞範匄所言,心中老大感激,畢竟從前欒黶與範鞅恩怨糾葛,不明不白,如今範鞅尚在秦國難以迴歸,範吉射曾經因此懷恨欒氏在心,不斷給欒盈欒玉製造麻煩,若非如此,恐怕欒玉雙眼也不會受傷。而今欒黶身死,想必這範匄要為難一下這孫子輩的欒盈。去不料他死命為欒盈說話,莫說是欒盈,便是羊舌虎箕遺等人,也個個感佩在心。
晉侯轉而又望了望中行偃,中行偃乃中軍主帥,不便多言,低聲道:“中行氏與智氏秉承晉國荀氏後代,攜祖上餘威,方有今日之興。方今中軍之言,不可不慎,方今欒氏與中行氏關係,不可謂不親密,若有幹預,恐有假公濟私之嫌,故而晉侯自處之,中行氏不便多與,以免惹人議論!”晉侯如何不知中行偃之意,這擺明了範匄之言是順了中行偃之意了,若是他不滿意,豈能因為惹人議論便緘默不言,定然是要冒死啟奏的。不過如今兩大老臣已經無話可說,晉侯倒是心中有了數。
不料韓厥卻插言道:“晉侯,韓厥有話說!”
“哦?韓老將軍有話直說,閣下賢名素著,大公無私,本侯知曉!”晉國韓厥曾經治中軍,法度嚴謹,從不徇私。如今告老,將主帥之位讓給中行偃之伯父智罃,但是韓氏由韓起主家,出兵時他仍就隨軍而來。如今他這德高望重之人別有見地,豈能忽視。
隻聽韓厥言道:“晉侯,欒盈素有賢名,日後可以委以大任,然而眼下六軍之中,將帥各司其職,早已輕車熟路,方有今日大捷。欒盈乃新進將領,若一日飛升,或不能與眾位將帥默契相諧,故而不可立登高位,否則年輕人自妄輕浮,難成大器。”
“既然如此,老將軍以為如何妥當?”晉侯凝神探問韓厥!
“老臣以為,魏氏將軍魏舒常年在下軍供職,沉著穩健,與欒下軍配合嫻熟,對下軍事宜了如指掌,如今欒下軍殉國,若是由魏舒領下軍主帥之職,既可以安撫下軍軍心,又不會廢棄日常軍務,為安撫欒氏眾將,可允欒盈承襲父親官爵,但是暫居副帥,他日若有軍功,卓越表現,可以破格提拔,未嚐不可!”韓厥句句有理,處處切中要害,既不一味以公卿家族利益為先,也不完全泯滅欒氏利益,從家國大義分析,全無範匄中行偃之私情於其中。
晉侯周聽得格外入神,連連點頭,甚是覺得符合他自己所思慮,口中讚歎道:“韓卿所言當真甚合孤之心意。念欒盈本該承襲父親爵位,入下軍主帥,然而年輕未能服眾,不如暫居副帥一職,他日若得戰功,定當破格提拔,為國效力!”
欒氏眾將聽聞晉侯號令,無不交口稱讚。欒盈雖然素來機智賢明,卻也不願妄自僭越。如今若直接承襲父親下軍主帥之位,略有張揚,若是遭至他人嫉恨,與他欒氏或也不好自處。故而如今晉侯處置,恰到好處,再加上韓厥分析得鞭辟入裏,有理有據,讓眾人也心悅誠服。結果眾位欒氏將領盡皆磕頭拜謝,感謝晉侯厚恩,如此以來,欒黶之喪眾人權且揭過。
方今之時,天色已漸漸放明,旭日將升,天色泛藍,早已進入清晨。晉侯喚趙武道:“趙卿,如今抗楚大業將成,不知其餘諸侯,如何態度?”
趙武閃身下車,拜倒在晉侯麵前:“迴稟晉侯。武之前以派人聯絡多方諸侯,如今宋魯衛三國唯我軍是從,隰城之戰,魯國有一萬兵馬來援;邢丘之役,宋國有百乘兵車馳來,可以說是傾其國力來助;而衛國雖未出兵,卻有文臣武將前來助拳,為我戰陣取勝多有助力,此三國心意早明,最誠心歸附我國。其餘燕國,秦國,陳、蔡、曹、莒等國,屬下早已派出侍者通告,若無大礙,當克日而來。唯獨鄭國歸附楚人,此戰亦出兵助楚人,不可不伐。齊國僻居東海,有恃無恐,無視我侯號令,唯此二國,不願與我為盟!”
晉侯聞言,拈須沉思。中行偃從旁奏道:“晉侯無憂,鄭國勢弱,如今我國兵威大震,隻要趁勢壓製蕭魚,不怕他鄭伯不來降我。而齊國雖遠,可會盟諸侯之後,老臣親自率兵,伐齊揚威!”
晉侯周微微一笑,抖了一下袍袖,言道:“不錯,中行將軍不愧為中軍主帥,所謀所慮,心思縝密,整合孤意!”
群臣眼見得中行偃與晉侯兩人心意相合,便是再有其他意見,也不敢進言了。直接拜倒,山唿海嘯:“晉侯英明,我等願隨中行將軍征戰中原,為國立威!”
廟堂之事如此,晉侯兵發蕭魚,會盟諸侯。鄭國雖然不睦晉人,但是楚國新敗,郢教英雄七零八落,絲毫無能救助鄭國,更兼鄭子克率兵救援伯州犁,中途必然遭到靳天羽伏兵襲擊,死傷不輕,如今鄭子克也無心過問國事。鄭伯無奈之下,隻得派大賢子產前來晉國軍中謝罪請成,當真是晉來降晉,楚來降楚,朝朝暮暮,永無寧日。
如今情勢,除了荊楚一帶常年歸附楚國的一些弱小國家,其餘人等盡數被晉國這一戰征服,無論秦、宋,還是北至燕國,都對晉國欽服無限,唯獨齊國內亂不息,不能與晉國同盟。
至此欒盈主持欒氏宗族,晉國公卿氏族,多有與欒盈交好之人,雖然欒盈不過身為下軍副帥,勢力卻比當初欒黶在世之時,更加雄壯龐大,論及晉廷一幹貴族,無人不與欒氏有姻親厲害,實乃枝繁葉茂,不可動搖。
自此一戰,靳天羽百計千迴算計了楚國群雄性命,最可怕之處在於他從不顯山露水,借力打力以外物隻能駕馭對手之必救之物,往來迴還讓對方防不勝防,最終陷入困境,無法自拔。也感慨郢君畢竟當世一大梟雄,雖然處處情義為重,為靳天羽算計,傷重身死。但是其早已有了自我的打算,雖然自我隕滅,卻借著郢教自古以來的神秘傳統,將自己的一身功力和絕世威嚴傳承到了李小和身上,果然是以不變應萬變,靳天羽機關算盡,雖然滅殺了一個當世無匹的郢君,卻也重新早就了另一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更加不可比擬的郢君!
或許,在接下來的歲月之中,晉楚之恩怨早已實力分明,不會再起摩擦。但是,江湖之中那些新仇舊恨,李小和對欒玉的思念,欒氏對郢君的痛恨。甌夷道究竟為何背叛郢教,而郢教群雄又下落何方!屏嶽山的棋子盡數落在孤竹君手中,而孤竹君又將如何參悟屏嶽山奧秘,皆是這一部恩怨情仇的後話!
眼見得晉侯麵露錯愕之感,眾將更加不知這陰晴不定的表情是何寓意。不過欒盈乃是識大體之人,方今父親雖死,卻不能掩晉國大勝之威,他膝行而前,向晉侯叩拜道:“晉侯在上,欒氏嫡子欒盈帶本族拜謝晉侯恩賞,恭賀晉侯取得抗楚大捷的勝利,我等宗族上下,盡皆振奮不已。”繼而欒盈話鋒一轉,悲從中來,輕輕擦拭了兩下清淚,哀告道:“可憐我父為阻郢君,戰死黃河岸邊,如今欒盈願承襲父親餘威,報效晉國,不惜生死!”
晉侯周何等聰明,耳聞欒盈所言,眼見得眾將如此情形,心中當即了然。這欒盈如今是欒氏嫡子,父親戰死,自當由兒子承襲父親職位。更兼眼下晉國家甲眾多,許多朝臣武將也都是與欒氏交好的舊相識,若是絲毫不作安慰,的確有些說不過去。於是便朝兩旁兩側顧目而言:“此子乃欒氏嫡子,素來賢德,理當承襲欒黶爵位,卿等以為如何?”
以為如何?這話卻是來問誰。兩旁侍立之人,若是尋常卿家,無名小臣,哪裏有機會發言,更別說為晉侯出謀劃策。便是趙武魏舒等人,也不敢妄自評判,畢竟趙氏孤兒趙武如今獨苗一支,剛剛立家成勢,哪裏有能力主持晉廷封賞。趙魏兩家不言語,而年長最有威望的又當屬韓厥,韓厥是韓氏單傳,受趙衰撫養長大,逐漸進入晉國掌權,曾經賢能主持中軍,如今將韓氏一族交給後輩韓起主持,然而韓起低調,如今去也由韓厥隨軍,大事小情做一個定奪。其次是中行偃與範匄,這三人中中行偃是當今中軍主帥,繼承了他伯父智罃老將軍的衣缽,顯然從資曆來看中行偃之後,繼而便是範匄。所以晉侯這一問就是征求這三人的意見。這三人之中,中行荀氏可以說與欒氏共曆數代晉廷恩仇,當年欒盈的爺爺欒書欒武子弑殺晉厲公,為晉國迎來如今的晉侯周,便是與中行偃合謀,二人心照不宣,配合得無匹默契,既為晉國鞏固了中興資本,選擇了天賜明君,又為自己的家族擴大了實力,中行荀氏與智氏並列成為晉國中軍最有話語權的兩大家族,而欒氏親信則遍布晉國宮廷,上至主帥,下至江湖高手,無人不欽慕欒氏,無人不歸附欒氏。這一問自然不必問中行偃,他莫說是點頭答允,甚至還會提拔欒盈。
再說範匄,這人為範吉射祖父,範鞅的父親。他為人老奸巨猾,假公濟私,雖然此時尚未掌權,然而手下家臣猛將眾多,又有靳天羽為之謀劃,進退趨避,遊刃有餘。若是從欒範二氏的恩怨來說,自然有些懷恨欒黶,畢竟他逐走了自己兒子範鞅。但是若從姻親勢力來看,他親生女兒正是欒盈的母親,自己就是欒盈外公,豈能不支持自己的外孫。如今晉侯故意詢問自己,那是在試探他的心意,這老奸巨猾之人豈能不明白晉侯心意,若是假裝大公無私,卻太也惺惺作態,讓晉侯心生疑惑,莫不如順水推舟,還落得個欒氏的感激。
這二人互相對視一眼,中行偃使了個眼色,示意範匄當先發言,老範匄也不掩飾,直接言道:“迴稟晉侯。最近人皆傳聞說我範氏與欒氏交惡,互有撕鬥,此純熟謠言。我兒犯下當初犯下大錯,害死欒鍼將軍,被驅逐至秦國,乃是罪有應得,理當受罰。如今小婿欒黶身死黃河之畔,老夫痛心不已,幾欲以己代之,想我這老邁筋骨,能活得幾時?為國捐軀,當是我們這些不中用的老家夥才對,莫說我這外孫欒盈,便是欒黶為人,也是血氣方剛,正當報效國家之時,如此身死沙場,可惜啊可惜!”範匄也不說是與不是,也不道讚成與否,反正就是一頓捶胸頓足,哭天搶地,隻把那可憐動人之情放將出來,讓在場的眾位軍士無不動容淚目,俱皆哀嚎相應。晉侯老早就熟悉了這個老家夥的套路,一擺手道:“好了,好了。範卿之意孤聽懂了。莫要如此悲傷。欒盈是你的好外孫,也已經在我晉廷參議已久,如今讓他承襲父親的官爵,為我晉國大展拳腳,也是大快人心之事。孤知你喪婿之痛,望老帥節哀,繼續為我晉國大展身手,我國上下,可是要多多仰仗老先生呢!”晉侯何等人物,幾句話把那範匄的做作直接堵迴。
範匄一聽晉侯所言,老筋拔骨倒是利索,直接跳下戰車,在晉侯身下跪拜痛哭:“老臣謝過,老臣謝過晉侯!”
晉侯周擺了擺手,示意範匄起身,欒氏眾將,聽聞範匄所言,心中老大感激,畢竟從前欒黶與範鞅恩怨糾葛,不明不白,如今範鞅尚在秦國難以迴歸,範吉射曾經因此懷恨欒氏在心,不斷給欒盈欒玉製造麻煩,若非如此,恐怕欒玉雙眼也不會受傷。而今欒黶身死,想必這範匄要為難一下這孫子輩的欒盈。去不料他死命為欒盈說話,莫說是欒盈,便是羊舌虎箕遺等人,也個個感佩在心。
晉侯轉而又望了望中行偃,中行偃乃中軍主帥,不便多言,低聲道:“中行氏與智氏秉承晉國荀氏後代,攜祖上餘威,方有今日之興。方今中軍之言,不可不慎,方今欒氏與中行氏關係,不可謂不親密,若有幹預,恐有假公濟私之嫌,故而晉侯自處之,中行氏不便多與,以免惹人議論!”晉侯如何不知中行偃之意,這擺明了範匄之言是順了中行偃之意了,若是他不滿意,豈能因為惹人議論便緘默不言,定然是要冒死啟奏的。不過如今兩大老臣已經無話可說,晉侯倒是心中有了數。
不料韓厥卻插言道:“晉侯,韓厥有話說!”
“哦?韓老將軍有話直說,閣下賢名素著,大公無私,本侯知曉!”晉國韓厥曾經治中軍,法度嚴謹,從不徇私。如今告老,將主帥之位讓給中行偃之伯父智罃,但是韓氏由韓起主家,出兵時他仍就隨軍而來。如今他這德高望重之人別有見地,豈能忽視。
隻聽韓厥言道:“晉侯,欒盈素有賢名,日後可以委以大任,然而眼下六軍之中,將帥各司其職,早已輕車熟路,方有今日大捷。欒盈乃新進將領,若一日飛升,或不能與眾位將帥默契相諧,故而不可立登高位,否則年輕人自妄輕浮,難成大器。”
“既然如此,老將軍以為如何妥當?”晉侯凝神探問韓厥!
“老臣以為,魏氏將軍魏舒常年在下軍供職,沉著穩健,與欒下軍配合嫻熟,對下軍事宜了如指掌,如今欒下軍殉國,若是由魏舒領下軍主帥之職,既可以安撫下軍軍心,又不會廢棄日常軍務,為安撫欒氏眾將,可允欒盈承襲父親官爵,但是暫居副帥,他日若有軍功,卓越表現,可以破格提拔,未嚐不可!”韓厥句句有理,處處切中要害,既不一味以公卿家族利益為先,也不完全泯滅欒氏利益,從家國大義分析,全無範匄中行偃之私情於其中。
晉侯周聽得格外入神,連連點頭,甚是覺得符合他自己所思慮,口中讚歎道:“韓卿所言當真甚合孤之心意。念欒盈本該承襲父親爵位,入下軍主帥,然而年輕未能服眾,不如暫居副帥一職,他日若得戰功,定當破格提拔,為國效力!”
欒氏眾將聽聞晉侯號令,無不交口稱讚。欒盈雖然素來機智賢明,卻也不願妄自僭越。如今若直接承襲父親下軍主帥之位,略有張揚,若是遭至他人嫉恨,與他欒氏或也不好自處。故而如今晉侯處置,恰到好處,再加上韓厥分析得鞭辟入裏,有理有據,讓眾人也心悅誠服。結果眾位欒氏將領盡皆磕頭拜謝,感謝晉侯厚恩,如此以來,欒黶之喪眾人權且揭過。
方今之時,天色已漸漸放明,旭日將升,天色泛藍,早已進入清晨。晉侯喚趙武道:“趙卿,如今抗楚大業將成,不知其餘諸侯,如何態度?”
趙武閃身下車,拜倒在晉侯麵前:“迴稟晉侯。武之前以派人聯絡多方諸侯,如今宋魯衛三國唯我軍是從,隰城之戰,魯國有一萬兵馬來援;邢丘之役,宋國有百乘兵車馳來,可以說是傾其國力來助;而衛國雖未出兵,卻有文臣武將前來助拳,為我戰陣取勝多有助力,此三國心意早明,最誠心歸附我國。其餘燕國,秦國,陳、蔡、曹、莒等國,屬下早已派出侍者通告,若無大礙,當克日而來。唯獨鄭國歸附楚人,此戰亦出兵助楚人,不可不伐。齊國僻居東海,有恃無恐,無視我侯號令,唯此二國,不願與我為盟!”
晉侯聞言,拈須沉思。中行偃從旁奏道:“晉侯無憂,鄭國勢弱,如今我國兵威大震,隻要趁勢壓製蕭魚,不怕他鄭伯不來降我。而齊國雖遠,可會盟諸侯之後,老臣親自率兵,伐齊揚威!”
晉侯周微微一笑,抖了一下袍袖,言道:“不錯,中行將軍不愧為中軍主帥,所謀所慮,心思縝密,整合孤意!”
群臣眼見得中行偃與晉侯兩人心意相合,便是再有其他意見,也不敢進言了。直接拜倒,山唿海嘯:“晉侯英明,我等願隨中行將軍征戰中原,為國立威!”
廟堂之事如此,晉侯兵發蕭魚,會盟諸侯。鄭國雖然不睦晉人,但是楚國新敗,郢教英雄七零八落,絲毫無能救助鄭國,更兼鄭子克率兵救援伯州犁,中途必然遭到靳天羽伏兵襲擊,死傷不輕,如今鄭子克也無心過問國事。鄭伯無奈之下,隻得派大賢子產前來晉國軍中謝罪請成,當真是晉來降晉,楚來降楚,朝朝暮暮,永無寧日。
如今情勢,除了荊楚一帶常年歸附楚國的一些弱小國家,其餘人等盡數被晉國這一戰征服,無論秦、宋,還是北至燕國,都對晉國欽服無限,唯獨齊國內亂不息,不能與晉國同盟。
至此欒盈主持欒氏宗族,晉國公卿氏族,多有與欒盈交好之人,雖然欒盈不過身為下軍副帥,勢力卻比當初欒黶在世之時,更加雄壯龐大,論及晉廷一幹貴族,無人不與欒氏有姻親厲害,實乃枝繁葉茂,不可動搖。
自此一戰,靳天羽百計千迴算計了楚國群雄性命,最可怕之處在於他從不顯山露水,借力打力以外物隻能駕馭對手之必救之物,往來迴還讓對方防不勝防,最終陷入困境,無法自拔。也感慨郢君畢竟當世一大梟雄,雖然處處情義為重,為靳天羽算計,傷重身死。但是其早已有了自我的打算,雖然自我隕滅,卻借著郢教自古以來的神秘傳統,將自己的一身功力和絕世威嚴傳承到了李小和身上,果然是以不變應萬變,靳天羽機關算盡,雖然滅殺了一個當世無匹的郢君,卻也重新早就了另一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更加不可比擬的郢君!
或許,在接下來的歲月之中,晉楚之恩怨早已實力分明,不會再起摩擦。但是,江湖之中那些新仇舊恨,李小和對欒玉的思念,欒氏對郢君的痛恨。甌夷道究竟為何背叛郢教,而郢教群雄又下落何方!屏嶽山的棋子盡數落在孤竹君手中,而孤竹君又將如何參悟屏嶽山奧秘,皆是這一部恩怨情仇的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