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那場牽動人心的水災案件處理得幹淨利落。


    盡管外界看似他一行人深居簡出,鮮少露麵,然而在處理案件的效率上,他們卻展現出了驚人的速度與決心。


    這一連串的果斷行動,無疑向眾人昭示了劉欣此次作為朝廷特使,並非虛張聲勢,而是真刀真槍地要解決實際問題。


    這番操作下來,自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對於那些飽受洪水之苦,流離失所最終逃難至杭州城的普通百姓而言,他們早已風聞朝廷派遣了特使前來徹查貪腐之事,心中自是充滿了期盼與喜悅。


    畢竟,這些百姓中許多人都是直接受害者,他們迫切希望看到正義得到伸張,貪官得到懲治,以重建家園的希望。


    反觀那些身居高位卻心懷鬼胎的貪官汙吏,即便是那些未曾直接涉足賑災糧款貪腐案者,也是整日如坐針氈,夜不能寐。


    他們深知,一旦朝廷的特使心血來潮,將調查範圍擴大至整個杭州乃至更廣泛的地區,那麽他們那點不為人知的貪腐行徑遲早會暴露無遺,屆時等待他們的將是難以想象的嚴厲懲罰。


    談及貪腐,這似乎是曆史上難以抹去的一道陰影,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一問題,且屢禁不絕。


    然而,劉欣深知,在防範貪腐方麵,唐朝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製度與實踐。


    尤其是唐朝初期,官場風氣相對清明,大部分官員仍保持著正直的品性,這與後來某些朝代的腐敗風氣形成了鮮明對比。


    提及對貪腐官員的嚴厲懲治,明朝無疑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尤其是明初時期。


    明太祖朱元璋的傳奇上位史,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真諦。


    盡管他上位後的一些暴戾行為招致了不少民怨,但他在整治貪腐方麵的鐵腕手段,無疑為大明江山的穩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朱元璋出身貧寒,深知民間疾苦,也深諳貪腐對國家的危害,因此他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嚴厲措施來懲治貪官。


    為了遏製貪腐之風,朱元璋下令在全國各地的官府衙門左側修建土地廟,並設立“皮場廟”,作為扒貪官皮的場所,同時在官衙大堂公座的左邊懸掛人皮草袋,以示警示。


    這些舉措雖然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但在當時卻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使得官員們不敢輕易觸碰貪腐的紅線。


    然而,初唐時期的官場風氣與明初有著顯著的差異。


    在經曆了長時間的戰亂與動蕩後,初唐的文武百官普遍養成了豪爽、果敢的性格,文臣不貪財,武將不惜命,這種精神風貌正是貞觀之治、大唐盛世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


    此次貪腐案件主要發生在地方,一些官員或許認為山高皇帝遠,可以逍遙法外,於是開始小試牛刀,貪墨一些官糧。


    然而,人的貪欲是無底洞,一旦嚐到了甜頭,便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導致大量糧食被層層貪墨,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為了徹底查清此案,劉欣與王玄策等人精心策劃,決定分兵兩路,明暗結合。


    劉欣負責在明麵上進行調查,而王玄策則帶領李崇晦、秦懷道等人暗中搜集證據,尋找線索。


    至於程處默、李崇義、尉遲寶琳等人,由於他們的身份太過顯眼,不宜突然消失,因此隻能留在縣衙,協助劉欣處理日常事務。


    當然,如果他們能夠安分守己,乖乖待在縣衙,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處默,勞煩你一趟,去將杭州刺史崔亮請來,我有要事需與他相商。”


    “好的,你等著。”


    話音未落,崔亮大人便步履匆匆地趕了過來,神色中帶著幾分急切與恭敬。“劉大人,有何指示,下官定當竭力而為!”


    “崔大人,實在是打擾了。我想請問,關於朝廷撥發的賑濟糧,是由哪位官員負責接收的?”


    “迴大人,此事交由刺史府的長史孫科孫大人全權處理。”


    “既然如此,請你速將孫長史請來,我有緊要之事需向他詢問。”


    “遵命!”


    不多時,一位中年男子步入屋內,他約莫四十歲上下,眉宇間透著一股書卷氣,舉止間盡顯文人風骨,給人一種穩重可靠之感。


    “杭州刺史府長史孫科,拜見劉大人!”


    “孫長史不必多禮,我們之前已有過照麵。今日請你來,是想深入了解一下賑濟災民的具體情況。”


    “劉大人請講,目前而言,大部分災民已得到妥善安置。部分難民因不堪災荒之苦,選擇離開故土,而另一部分則來到了杭州城,餘下的災民也已在當地就近安頓。”


    “那麽,在這過程中,是否有餓死、凍死的情況發生?”


    “這……應當沒有。多虧朝廷及時調配了糧食與禦寒物資,加之方大人果斷開倉放糧,措施得力,使得受災百姓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雖然劉欣口中連連稱好,但心中卻難免存疑。畢竟,麵對如此龐大的災民群體,要做到無一傷亡,實屬不易。


    不過,他還有暗中部署的王玄策進行調查,待其查證之後,自然能揭曉這位長史話語中的真實成份。


    “另外,我心中還有一事不解,朝廷首次撥發的賑災糧,你們究竟收到了多少?”


    “這……這個嘛……”


    “怎麽?難以啟齒?還是說,杭州的某些官員也牽涉進了貪汙販賣賑災糧的醜行,以至於你都記不清了?”


    孫長史深知,這一關終究是要過的。劉欣此番前來,絕非僅僅關心賑災情況,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徹查貪腐案件。


    “劉大人,我……我不敢說。”話音未落,“啪”的一聲,劉欣猛地一拍桌子,震得屋內眾人皆是一驚。


    一旁的杭州刺史崔亮見狀,連忙起身,想要緩和氣氛。


    “劉大人,還是讓我來說吧。其實,第一次的賑災糧,我們一分一毫都未曾收到。”


    “什麽!這怎麽可能?那運送賑災糧的隊伍呢?難道他們是空手而歸?”


    “確切來說,他們帶來的一斤能食用的糧食都沒有。當時,確有數十車糧食運至,但打開一看,裏麵要麽是沙子,要麽是已經發黴的糧食,根本無法食用。”


    “啪!”


    劉欣再次怒拍桌子,語氣中滿是憤怒與無奈。“這群王八蛋!”


    劉欣的憤怒難以抑製,他忍不住爆了粗口。這些貪官汙吏的行徑,實在令人發指。


    那些發黴的糧食,顯然是運輸過程中未能妥善保管所致,而那些貪官見無法出手,便以次充好,甚至用沙子來敷衍了事。


    此刻,劉欣終於能稍微理解朱元璋為何對貪官汙吏如此深惡痛絕。他自己心中也湧起了強烈的憤慨,恨不得將這些貪官抽筋扒皮,以儆效尤。


    “那你們可有將此情況上報朝廷?朝廷收到的奏折可是說賑災糧不足”


    崔亮和孫科對視了一眼,眼裏有疑惑。


    劉欣明白了,這肯定是有人暗中修改了奏折,瞞報了事實。


    “劉大人,我們當時確實上報了,這......”


    劉欣擺了擺手打斷了崔亮的辯解。


    要不是就要對這個崔亮有點了解,他肯定會以為杭州刺史也參與了貪汙案,不過根據劉欣的判斷和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杭州刺史參與的可能性不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哥在大唐掛了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麒寶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麒寶貝並收藏哥在大唐掛了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