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了!”


    “徹底滅了他們!”


    劉欣的話仿佛帶著一股不可抗拒的魔力,瞬間點燃了這群好戰分子胸中的熊熊烈火。


    他們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即將踏上的不是戰場,而是通往榮耀的征途。


    “兄弟們,若想立下赫赫戰功,就隨我加快步伐,向前挺進!”劉欣的話語如同號角,激昂而有力。


    “遵命!”


    一聲聲鏗鏘有力的迴應在空曠的原野上迴蕩,每一位將領都轉身,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去激勵自己的部眾,催促他們加快前行的速度。


    梁師都,這位自封梁國皇帝的野心家,割據雕陰(今陝西綏德縣)、弘化(今甘肅慶陽縣)、延安(今陝西延安市)等地,自立為王,年號永隆。他不僅與突厥始畢可汗勾結,被封為“大度毗伽可汗”,更是不斷挑唆突厥南侵中原,企圖從中漁利。


    然而,隨著大唐一統天下的步伐,梁師都的勢力逐漸孤立無援,內部矛盾也日益激化。


    貞觀初年,突厥勢力日漸衰落,大唐朝廷派遣使者前去勸降,卻遭到了梁師都的堅決拒絕。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李二陛下,也讓他看清了梁師都誓死抵抗的決心。


    恰逢突厥內部紛爭不斷,勢力日衰,無法再給予梁師都足夠的支持。李二陛下借此機會,下定決心要一舉消滅這個背叛大唐的叛徒。


    因為梁師都不僅是突厥入侵大唐的橋頭堡,更是大唐進攻突厥的必經之路,必須將其鏟除。


    長安至大梁的路程雖遠,但得益於朝廷對北方的重視,官道修得寬闊平坦,便於行軍。


    劉欣一行人日夜兼程,除了必要的補給外,幾乎未曾踏入城池休息,一路直奔梁國都城而去。


    終於,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他們抵達了朔方城附近。


    “報告將軍,前方即是朔方城,距離我們約有五裏地。”斥候的聲音在寂靜的空氣中顯得格外清晰。


    “朔方城內可有異動?是否有大軍出城迎敵?”劉欣沉聲問道。


    “迴將軍,朔方城一切如常,未見大軍出城。”


    “你先下去休息吧,但斥候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密切關注朔方城及其周邊的動向。”劉欣囑咐道。


    “遵命!”


    隨後,劉欣轉看向身邊的兩位將領——程處默和王玄策。


    “程處默、王玄策聽令!”


    “末將在!”兩人齊聲迴應,聲音中透露出無比的堅定。


    “程處默,傳令大軍安營紮寨,準備迎敵。”


    “遵命!”程處默立刻轉身,去傳達命令。


    “王玄策,安排大軍休息,埋鍋造飯,養精蓄銳。”劉欣又接著下令道。


    “遵命!”王玄策同樣迅速行動起來。


    劉欣選擇在這個距離安營紮寨,既保證了足夠的緩衝空間以應對可能的突發情況,又避免了過於接近城池而帶來的風險。


    連續多日的急行軍讓劉欣也感到了一絲疲憊,更不用說那些普通的士兵了。


    他們滿臉風霜,眼神中透露出疲憊與堅毅交織的光芒。


    劉欣深知,此刻大軍的戰鬥力恐怕隻有平時的五成左右。


    如果朔方城內真有高人坐鎮,選擇此刻發動突襲,劉欣的大軍必將損失慘重。


    但劉欣之所以敢在如此近的距離安營紮寨,並非毫無根據的冒險。


    在大唐的封鎖下,朔方城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再加上失去了突厥的支持,他們隻能龜縮在城內,不敢輕易出擊。


    而此時,在朔方城的皇宮內,卻是另一番景象。梁師都焦慮不安地在宮殿內來迴踱步,他的臉上寫滿了焦慮與無助。


    “大唐的軍隊已經打過來了,你們誰能給本王出個主意啊?”梁師都的聲音中帶著幾分焦急。


    然而,迴應他的卻是一片死寂。在場的官員們麵麵相覷,卻無人敢言。雖然兩國都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官員們也都各司其職,但真要讓他們出謀劃策,卻實在是強人所難。


    “大將軍,您有何高見?”大殿之上,梁師都的目光轉向了他的堂弟,同時也是梁國的大將軍梁洛仁。


    在這風雨飄搖之際,梁師都對於這位一直以來都頗為信賴的親屬將領,寄予了厚望。


    “陛下,關於我們向突厥求援的使者,至今仍未有音訊嗎?”梁洛仁的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


    “哪有那麽容易迴來!本王已接連派遣數批使者,卻無一人生還,信件是否送達都無從得知。”


    梁師都的語氣中透露出無奈與憤怒,他深知這消息如同石沉大海,意味著他們的外援之路可能已被阻斷。


    “陛下,時不我待啊!目前城內僅餘大唐的先鋒部隊,人數不過萬,但中軍已在路上,一旦他們大軍壓境,此城將成為甕中之鱉,到時連逃跑的機會都不複存在。”一位武將急切地提醒道。


    “那你們有何良策?我們還剩多少可用之兵?”梁師都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絕望。


    “陛下,我們現有的兵馬已不足三萬。”梁洛仁如實稟報,聲音低沉而沉重。


    “唉!”梁師都長歎一聲,心中的無奈與焦慮溢於言表。


    梁洛仁見狀,鼓起勇氣建議道:“陛下,或許我們可以集結所有兵力,拚死一戰,衝出城外。”


    “衝出城外又能如何?這裏是我們曆經十幾年心血打造的基業啊!”梁師都的眼中閃過一絲不舍。


    “陛下,衝出城外後,我們可以投奔突厥。”


    “突厥?哼,突厥也未必可靠。本王聽聞他們內部紛爭不斷,自身難保,又如何能顧及我們?


    即便我們僥幸逃出城去,也未必能順利穿越邊境,大唐在邊境同樣布下了重兵。”


    這時,一位文官顫顫巍巍地站了出來,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陛下,或許我們可以考慮向大唐投降……”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一片寂靜,許多人心中的想法被這位文官一語道破。然而,他的話音未落,便迎來了梁師都的怒喝。


    “啪!”一聲清脆的耳光聲響起,讓在場眾人皆是一驚。


    “來人,把這個叛徒拖出去斬了!再有敢言投降者,一律格殺勿論!”梁師都的聲音冰冷而決絕,他的眼神中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堅定。


    “陛下,饒命啊!臣都是為陛下著想啊!”那位文官哭喊著求饒,但終究無法改變他的命運。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每個人都心生恐懼,無人再敢輕易發言。


    梁師都比任何人都清楚,朔方城可以投降,但他作為梁國的君主,卻絕不能投降。


    他與大唐之間的血海深仇,早已無法化解。他的雙手沾滿了大唐百姓的鮮血,即便朝廷願意寬恕他,大唐的百姓也絕不會放過他。


    迴想起自己的身世與過往,梁師都的父親曾是隋朝的刑部尚書,出身名門望族,而他本人也野心勃勃。


    隋末時,他曾聯合突厥反叛隋朝,企圖借突厥之力入主中原。


    然而,大唐的崛起卻打破了他的美夢。從李淵太原起兵到一統天下,大唐的發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也讓梁師都的野心化為泡影。


    因此,他恨大唐入骨,多次侵犯大唐領土,卻屢戰屢敗,如今已陷入絕境。


    “報!陛下,唐軍已經逼近城門,形勢危急!”一名士兵匆匆來報。


    梁師都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決絕:“大將軍,你速去城牆之上指揮防守,務必守住城門,不能讓一個唐兵踏入城內!”


    “是,陛下!”梁洛仁領命而去,腳步堅定而有力。


    “丞相,你即刻起草一封書信,再派使者前往突厥求援。”梁師都下達了最後的命令,盡管他知道這很可能是徒勞無功的掙紮,但他仍不願放棄一絲希望。


    “遵旨!”丞相應聲而去。


    朔方城固然屯駐著好幾萬的大軍,然而,除卻那些負責守衛皇宮的人員,再算上城牆上負責防守的兵士,能夠進行靈活調動的數量實則寥寥無幾。


    這好幾萬的大軍,甚至遠遠稱不上是精銳之師,大梁那原本堪稱精銳的部隊,早已經在與大唐的持續交鋒中被消耗得所剩無幾。


    梁師都下完命令後,朝中的諸位大臣皆在私下裏默默地思忖著應對之策。


    梁師都或許能夠不顧及自身的生死存亡,可他們這些大臣卻著實不想陪著他一同赴死。


    梁師都當下唯一滿心期盼的便是突厥的雄師究竟何時抵達,隻要突厥的強大軍隊一出現,便能對唐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屆時,唐軍必然潰敗不堪。


    此刻的他一門心思隻渴望守衛住這座至關重要的朔方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哥在大唐掛了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麒寶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麒寶貝並收藏哥在大唐掛了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