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道長內穿白色道袍所化布衣,中穿藍色中褂,外披得羅,頭戴混元巾,腳踩雙尖翹頭方形青絲履,手持玉拂塵,滿臉肅穆。


    長青道長身後三小也都穿著紫色道袍,紮著道姑頭,瓊霞頭戴金鳳冠,小碧岑和雲雅頭戴師父臨時仿製的生日皇冠,就隻差冠中一顆珍珠。


    小鶴、小孫、敖蓮和朱家四兄妹也都排在長青道長身後,在上清殿上清靈寶天尊神像前焚香禱告,同誦上清寶誥。


    “居上清境,號靈寶君。祖劫化生,九萬九千餘梵炁。赤書煥發,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紀元洞玉曆而分五劫。天經地緯,巍乎造化之宗。樞陰機陽,卓爾雷霆之祖。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誦畢上清寶誥,長青道長將手持檀香插於香案上的香爐之中,深鞠一躬。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碧遊宮第九十九代弟子率一眾第一百代弟子焚香禱告,有請仙師仙體臨世。”


    隨著長青道長一拜,閉目盤腿而坐的羽化道士連同石蒲團悄無聲息的一起出現在長青道長的麵前。


    羽化道士仍是雙目緊閉,胸口沒有一絲起伏,麵色溫潤如玉,須發皆白如初雪,其形象與長青道長在石室中所見並無變化。


    長青道長右手微揮,朱家四兄妹連忙站起身,小孫將事前準備好的用竹子裝配好的無廂四抬大轎抬起來放到朱家四兄妹身上。


    長青道長將手持的玉拂塵放置於羽化道士的雙膝之上,將雙手於腹前合抱,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內,掐右手子紋,右手大拇指屈於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紋,外呈“太極圖”形,內掐“子午訣”,雙手自下而上舉起。


    長青道長同時深深躬身,向羽化道士隆重的圓揖行禮:“弟子知道仙師不喜俗世煩瑣,故今日隻攜帶本觀眾弟子?送仙師迴故地落塔,得享人間供奉。此玉拂塵乃仙師隨身之物,弟子今日奉上,讓其能相伴仙師左右。”


    石蒲團托著羽化道士飄起,輕輕的落在朱家四兄妹所抬的無廂四抬大轎上。


    長青道長手持舊拂塵,領頭向殿外走去,小鶴,小孫,小碧岑,敖蓮,雲雅,瓊霞按入門順序依次跟上,朱家四兄妹抬著羽化道士最後跟上。


    眾人沒有走觀後那條小路,而是先走出觀院,下了三十六級台階,再從蓮花平台上右轉重新上山,在山脊處轉入為混元穀陵園專門修建的小路上。


    今天清明已過,混元穀陵園工程也已經全部完工了,一路上沒有遇到遊客和工匠,倒也免去了一番麻煩。


    到了進入山穀的一線天,夾住入穀小道的兩塊巨石悄然分開,形成一條大道,讓眾人得以保持隊形穿過一線天。


    朱家四兄妹抬著羽化道士踏出一線天大道之後,兩塊巨石又無聲無息的恢複原樣。


    長青道長帶著眾人來到塔林區,這裏孤零零的立著一座石塔。


    石塔通高三丈,形似亭閣,石塔底部是一個蓮花座基台,在基台上建有八角形塔身。


    塔身上覆有三重簷屋頂,頂為碧藍色,塔身上雕刻著通天教主授道圖。


    塔頂用小八角亭式,上麵冠以大圓珠。


    長青道長手持舊拂塵,對著石塔行了一揖:“請石塔開塔。”


    石塔基座上的塔身悄然升起,石蒲團托著羽化道士飄起落在石塔基座正中,塔身落下,與石塔基座合攏得一絲不差。


    長青道長帶著眾小再次焚香禱告,行禮如儀,心中感慨:“現在貧道也是有根的人了,以後的清明節也有地方去祭拜了。”


    禮畢,長青道長帶著眾小們走到觀海平台上。


    長青道長麵朝東海,盤坐於太陽石台上,敖蓮盤於太陰石台上,其餘眾小各憑感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或者盤坐,或者趴著,或者單腿獨立,各隨心意,無一定之規。


    長青道長先口誦練體口訣,眾小們隨著師父的吟誦默運心法,練體九周。


    練體口訣吟誦完,長青道長站起身來,邊練碧遊拳邊誦拳訣,眾小們跟著練習。


    在拳法上眾小各有所強,哪怕是朱家四兄妹,也對十八路碧遊拳中的六路獸形拳頗有體會,勢猛拳兇撞擊強。小鶴則獨喜其中三路鳥形拳,敖蓮隻喜其中的龍形拳,對蛇形拳堅決不練習。


    拳練九趟,長青道長再次盤坐,口誦練氣口訣,眾小們又坐下跟著師父的吟誦默運心法。


    朱家四兄妹和瓊霞入門不久,還隻處在練體階段,在此得到周天星鬥大陣裏滿天星宿之力以及眾師兄姐們的靈力相助,竟然也能按練氣口訣運轉真氣,打通全身脈絡。雖然並未因此突破到練氣階段,但未來練體大成,要叩關突破定非難事。


    小碧岑因為得到師父提供的練氣丹助力,得以提前突破進入練氣階段,但她體質尚虛,根基不穩,此次隨著眾師兄妹們一起在周天星鬥大陣裏練習,特別是雲雅和瓊霞與她隱隱組成三才陣,三人氣息聯成一體,互相流轉毫無滯礙,讓她受益頗多,能感覺得到根基在一點一點的變得紮實。


    帶著眾弟子練氣九周,長青道長再次起身,右手一招,玉衡碧遊劍憑空出現,手持玉衡碧遊劍邊舞碧遊劍法邊吟誦劍訣,眾小們也全部起身跟隨練習。


    小鶴和敖蓮一個雙翅持雙劍,一個幻化出兩隻手臂各持一棍,將碧遊劍法轉換為雙劍術,還練得挺有模有樣的。


    小孫天生好武,雖手持金箍棍,仍將碧遊劍法舞得殺氣騰騰,還不時借助棍長棒重的優勢將某些劍招變幻得威力更加兇猛。


    就連朱家四兄妹,雖未幻化人形,無法兩腿著地舞動九齒釘耙,但也借助陣法之力各自幻化出一個豬頭人影,由人影手持九齒釘耙,按著自己的理解將碧遊劍法舞成了九齒耙地法。


    長青道長強忍著,繼續堅持帶著眾弟子舞劍,心中暗自流淚,做師父可真不容易啊,看來下次下山,還得再加上一個任務,要為朱家四兄妹尋覓釘耙武技,為小孫尋覓棍法,棍法好尋,耙法難覓啊。


    連舞了九趟碧遊劍法,長青道長讓眾小們繼續練習,自己則走到觀海台邊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截教格物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雲山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雲山人並收藏截教格物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