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瑛姑木屋的情況,寧正知道從不從木門進去區別不大。
加之左側的木屋距離火堆的距離比之瑛姑木屋近了不少,所以他便沒有選擇從正麵進入木門。
來到木屋背麵,寧正開始用匕首揮砍藤蔓。
清理出一人高的區域後,寧正直接把匕首插進木牆裏麵。
時間使得木牆變得異常脆弱,鋒利的匕首輕易的劃出一個能容人通過的口子。
點燃火把將其往木屋內一伸,借著火把的光亮寧正看清了木屋內的情況。
和瑛姑的木屋一樣,這間木屋同樣被分成了兩間。
緩步走進屋子,仔細的掃視了一圈。
一看寧正便知曉了這座木屋的主人。
屋子南麵擺著一排書架,
因為時間的緣故書架早已腐爛,而書架上的書也早已爛的不成樣子。
地上也有著不少從書架上掉落的書,其中一大部分都已經被花草穿透成為了花草的一部分。
至於屋子的西麵則擺放著一座一尺高的佛像,佛像雖然落了不知多少層灰,但依然能看出一點點淡黃。
百花穀隱居的三人,瑛姑的木屋已經看過,剩下的兩人一僧一道。
道士不會閑著沒事供養佛像,所以這座木屋的主人也就是身為僧人的一燈大師。
作為一名得道高僧,一燈大師的屋子十分的簡樸。
書架不必多看,便知絕對會是一本本佛經,唯一不好確定的就是那些佛經會不會是一燈大師手寫。
除了書架、佛像、以及三個蒲團,整間屋子便再無外物。
將第一間屋子看過後,走進了第二間屋子。
剛一進屋子,寧正就被裏麵的情況搞的止住了腳步。
這間屋子比剛剛看過的屋子還要簡陋,唯一有點特別的便是屋子中間有一個呈葫蘆型的缸狀物。
缸狀物已經被灰塵完全覆蓋完全看不出原本的顏色,而在缸狀物周圍三步內竟詭異的沒有生長一株花草。
同樣的木板,瑛姑的木屋和另一間屋地上滿是破木而出的花草,而這間屋子起碼三分之一的地方寸草不生。
擔心有問題的寧正蹲下身子,拿匕首一下插入地上的木板。
雖然地上寸草不生,但木板卻隻是普通的木板。
匕首與木板碰撞,木板的硬度要遠遠超過被寧正捅穿的木牆。
寸草不生至少要保證幹燥,而幹燥的木板的硬度要遠超已經散發出腐朽味道的木牆。
不過木板雖然硬度足夠,但在鋒利的匕首麵前還是不夠看。
劃開一個豁口後,寧正聞到一股類似於石灰的味道。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時間過得太久,使得這個味道聞起來並不重。
明白木板下的東西大概是用來保持幹燥的後,寧正就重新把那塊木塊填了迴去。
‘究竟是什麽東西需要這麽奇怪的東西去裝?’
盯著造型古怪的缸狀物,寧正有些懷疑這個東西的作用。
好奇使得他漸漸靠近缸狀物。
出於擔心缸狀物內的東西,他並沒有將火把靠的太近。
揮動衣袖開始掃落缸狀物上厚重的灰塵,缸狀物漸漸露出了它的本來麵目。
感覺屋內灰塵過重,寧正就揮動衣袖將盡可能多的灰塵籠入衣袖,然後快速衝出屋子將籠入衣袖的灰塵抖落。
如此往返數次,才將屋內遍布的灰塵清理出去大半。
而就在寧正清理灰塵大時候,山穀內恰好刮起了一陣陣微風,使得原本還存在不少的灰塵被風一點點帶出了屋子。
算了算進入屋子的時間,感覺火堆有可能已經開始減弱,寧正便退迴到預定好的地點再次點燃新的火堆。
第一個火堆已經熄滅,第二個火堆也到了火勢減弱的時候,所以第三個火堆的亮起讓那些靠的比較外的玉蜂們找到了新的目標。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些擠不進去的玉蜂們抱著這個想法飛撲向了第三個火堆。
隨著外圈的玉蜂們飛走,裏圈的玉蜂們終於向外擴了擴圈子,而這個過程中又有一部分玉蜂被第三個火堆所吸引。
有所發現的寧正點燃火堆後觀察了一會,才施展輕功快速迴到已經基本沒了灰塵的屋子。
使用匕首輕劃那看著似缸,實則不確定是什麽的棕色東西。
力量用的並不大,但匕首卻刮下了一層像蠟一樣的東西。
從上劃到下,整個過程中確認了這一人高的東西確確實實就是缸。
葫蘆這個形狀雖然奇怪了一點,但確實有人搞出了這樣一個東西。
整個葫蘆缸分成三部分,
分別是頂部的缸蓋,中部是個類似倒扣著的花盆,但看樣子是上下通透,而底部則是一個正常的棕色大缸。
三部分緊密結合,看樣子就知道是專門定做。
塵土和蠟的剝落,使得棕色大缸上的繪畫顯露了出來。
繪畫的內容很多,幾乎將整個葫蘆缸畫麵。
圍著轉了好幾圈,他才將缸壁上畫的全部看清。
缸蓋的位置畫著一個衣著華美的青年從一個中年人手中接過一個高高冠冕,身旁皆是一堆穿著常服跪拜的男男女女,而在他們的周圍則是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山川河流。
其中最顯眼的動物有兩種,一種是一隻白色的大象帶領的象群,而另一種則是由一黑一白兩隻孔雀帶領的孔雀群。
河流則描繪的頗為複雜,不過至少能看出描繪的是個多河多水之地。
山川則是最表現的最為奇怪,一部分山的山頂用白色,一部分用黑色。
缸身的中部位置則畫著一個統領軍隊的男人,原本身邊跪拜著的男男女女則變成了一個個士兵,相關的畫麵也都是男人帶領士兵打仗的各種場景。
隻有兩個場景與其他有著本質的不同,
第一個場景是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之上,山峰上五個服飾各異的人在互相打鬥比試武功,其中有一個就是打仗的男人;
而第二個場景還是在山峰之上,其中五人中穿著道袍拿著長劍的中年人一手持劍一手握著一本書,其餘四人則站在道士的身邊的四個方向,打仗的男人站在南方。
缸身的底部則畫著一個中年人,中年人將頭上那高高的冠冕交到一個青年的手中,隨後畫麵變成一座寺廟,沒了冠冕的中年人剃發受戒變成了一個和尚。
再往後那座出現過的高高山峰再次出現,這次上麵的人數變成了八個,分別是七男一女。
看著缸壁上的壁畫,想著這是誰的房間,寧正得出了這壁畫畫的應該是一燈大師的一生。
想到一燈大師僧人的身份,缸身上塗抹封填的蠟,木板下那散發著和石灰一樣氣味的東西,他好像明白了這葫蘆缸是用來做什麽的。
加之左側的木屋距離火堆的距離比之瑛姑木屋近了不少,所以他便沒有選擇從正麵進入木門。
來到木屋背麵,寧正開始用匕首揮砍藤蔓。
清理出一人高的區域後,寧正直接把匕首插進木牆裏麵。
時間使得木牆變得異常脆弱,鋒利的匕首輕易的劃出一個能容人通過的口子。
點燃火把將其往木屋內一伸,借著火把的光亮寧正看清了木屋內的情況。
和瑛姑的木屋一樣,這間木屋同樣被分成了兩間。
緩步走進屋子,仔細的掃視了一圈。
一看寧正便知曉了這座木屋的主人。
屋子南麵擺著一排書架,
因為時間的緣故書架早已腐爛,而書架上的書也早已爛的不成樣子。
地上也有著不少從書架上掉落的書,其中一大部分都已經被花草穿透成為了花草的一部分。
至於屋子的西麵則擺放著一座一尺高的佛像,佛像雖然落了不知多少層灰,但依然能看出一點點淡黃。
百花穀隱居的三人,瑛姑的木屋已經看過,剩下的兩人一僧一道。
道士不會閑著沒事供養佛像,所以這座木屋的主人也就是身為僧人的一燈大師。
作為一名得道高僧,一燈大師的屋子十分的簡樸。
書架不必多看,便知絕對會是一本本佛經,唯一不好確定的就是那些佛經會不會是一燈大師手寫。
除了書架、佛像、以及三個蒲團,整間屋子便再無外物。
將第一間屋子看過後,走進了第二間屋子。
剛一進屋子,寧正就被裏麵的情況搞的止住了腳步。
這間屋子比剛剛看過的屋子還要簡陋,唯一有點特別的便是屋子中間有一個呈葫蘆型的缸狀物。
缸狀物已經被灰塵完全覆蓋完全看不出原本的顏色,而在缸狀物周圍三步內竟詭異的沒有生長一株花草。
同樣的木板,瑛姑的木屋和另一間屋地上滿是破木而出的花草,而這間屋子起碼三分之一的地方寸草不生。
擔心有問題的寧正蹲下身子,拿匕首一下插入地上的木板。
雖然地上寸草不生,但木板卻隻是普通的木板。
匕首與木板碰撞,木板的硬度要遠遠超過被寧正捅穿的木牆。
寸草不生至少要保證幹燥,而幹燥的木板的硬度要遠超已經散發出腐朽味道的木牆。
不過木板雖然硬度足夠,但在鋒利的匕首麵前還是不夠看。
劃開一個豁口後,寧正聞到一股類似於石灰的味道。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時間過得太久,使得這個味道聞起來並不重。
明白木板下的東西大概是用來保持幹燥的後,寧正就重新把那塊木塊填了迴去。
‘究竟是什麽東西需要這麽奇怪的東西去裝?’
盯著造型古怪的缸狀物,寧正有些懷疑這個東西的作用。
好奇使得他漸漸靠近缸狀物。
出於擔心缸狀物內的東西,他並沒有將火把靠的太近。
揮動衣袖開始掃落缸狀物上厚重的灰塵,缸狀物漸漸露出了它的本來麵目。
感覺屋內灰塵過重,寧正就揮動衣袖將盡可能多的灰塵籠入衣袖,然後快速衝出屋子將籠入衣袖的灰塵抖落。
如此往返數次,才將屋內遍布的灰塵清理出去大半。
而就在寧正清理灰塵大時候,山穀內恰好刮起了一陣陣微風,使得原本還存在不少的灰塵被風一點點帶出了屋子。
算了算進入屋子的時間,感覺火堆有可能已經開始減弱,寧正便退迴到預定好的地點再次點燃新的火堆。
第一個火堆已經熄滅,第二個火堆也到了火勢減弱的時候,所以第三個火堆的亮起讓那些靠的比較外的玉蜂們找到了新的目標。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些擠不進去的玉蜂們抱著這個想法飛撲向了第三個火堆。
隨著外圈的玉蜂們飛走,裏圈的玉蜂們終於向外擴了擴圈子,而這個過程中又有一部分玉蜂被第三個火堆所吸引。
有所發現的寧正點燃火堆後觀察了一會,才施展輕功快速迴到已經基本沒了灰塵的屋子。
使用匕首輕劃那看著似缸,實則不確定是什麽的棕色東西。
力量用的並不大,但匕首卻刮下了一層像蠟一樣的東西。
從上劃到下,整個過程中確認了這一人高的東西確確實實就是缸。
葫蘆這個形狀雖然奇怪了一點,但確實有人搞出了這樣一個東西。
整個葫蘆缸分成三部分,
分別是頂部的缸蓋,中部是個類似倒扣著的花盆,但看樣子是上下通透,而底部則是一個正常的棕色大缸。
三部分緊密結合,看樣子就知道是專門定做。
塵土和蠟的剝落,使得棕色大缸上的繪畫顯露了出來。
繪畫的內容很多,幾乎將整個葫蘆缸畫麵。
圍著轉了好幾圈,他才將缸壁上畫的全部看清。
缸蓋的位置畫著一個衣著華美的青年從一個中年人手中接過一個高高冠冕,身旁皆是一堆穿著常服跪拜的男男女女,而在他們的周圍則是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山川河流。
其中最顯眼的動物有兩種,一種是一隻白色的大象帶領的象群,而另一種則是由一黑一白兩隻孔雀帶領的孔雀群。
河流則描繪的頗為複雜,不過至少能看出描繪的是個多河多水之地。
山川則是最表現的最為奇怪,一部分山的山頂用白色,一部分用黑色。
缸身的中部位置則畫著一個統領軍隊的男人,原本身邊跪拜著的男男女女則變成了一個個士兵,相關的畫麵也都是男人帶領士兵打仗的各種場景。
隻有兩個場景與其他有著本質的不同,
第一個場景是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之上,山峰上五個服飾各異的人在互相打鬥比試武功,其中有一個就是打仗的男人;
而第二個場景還是在山峰之上,其中五人中穿著道袍拿著長劍的中年人一手持劍一手握著一本書,其餘四人則站在道士的身邊的四個方向,打仗的男人站在南方。
缸身的底部則畫著一個中年人,中年人將頭上那高高的冠冕交到一個青年的手中,隨後畫麵變成一座寺廟,沒了冠冕的中年人剃發受戒變成了一個和尚。
再往後那座出現過的高高山峰再次出現,這次上麵的人數變成了八個,分別是七男一女。
看著缸壁上的壁畫,想著這是誰的房間,寧正得出了這壁畫畫的應該是一燈大師的一生。
想到一燈大師僧人的身份,缸身上塗抹封填的蠟,木板下那散發著和石灰一樣氣味的東西,他好像明白了這葫蘆缸是用來做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