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江湖武者不好全部出手,秦朝和匈奴卻可以傾巢而出。
這雙方的差距太大了。
衛主帥又閉眼了一會後,決定寫封奏折,將這裏的情況告知給陛下,一切都由陛下來定奪。
信上言簡意賅,字很少,事很大。
送信的快馬加鞭,是軍隊專門送十萬火急的快馬。
這人還是專門修煉腳上功夫的武者,輕功了得,單程前去漢京隻需要五日的時間就足以了。
不過算上迴來的時間,再加上他們計探討的時間,至少需要小半月的時間。
隻要撐過這半個月的時間,這事......就會由定論。
兩日後,陀茅三人再次不請自來。
“你們考慮得怎麽樣了?”
衛主帥很難開口,事關重大,不得不謹慎。
“一切都還需要聽陛下的意思。”
深思熟慮後主他這麽迴道。
陀茅當即不悅:“這點小事也需要漢帝做抉?將在外,有命不授,一個教主境的武者,你自己做決定就行。”
衛主帥搖頭:“事情尚未明了,不能貿然行動。況且那人我們不認識,如今也找不到,我們怎麽確定他到底是不是漢人?說不定是秦人呢?或者是你們匈奴自導自演也說不定。”
“自導自演?”陀茅惱怒,手又按在了彎刀柄上,“自導自演,我們殺了這麽多的自己人,就為了向你們討要一個教主境的高手?我們是瘋了,還是傻了?”
“這說不準,不過你們要是覺得自己出了問題,可以請漢軍軍營內的軍醫瞧瞧。”
衛主帥身邊一個副將陰陽怪氣道。
“好好好。”陀茅的胡子都被氣得吹起,他撂下狠話,“既然你們非要這般維護,那就等著江湖開戰吧。”
陀茅幾人氣憤離開,這次沒有的選擇用輕功,而是徑直走向漢軍大營的門口,將途中一切擋路的士兵用內力掀翻,有發泄之意。
“這三個野蠻人,真是不知好歹,主帥,要不直接將他們留下來得了,反正之後都是要打起來的,現在先解決兩三個,也好為將來做準備。”
有副將提議道,但卻被衛主帥狠狠瞪了一眼。
“迴軍帳!”
一眾將軍跟著衛主帥迴軍帳,起初他們還以為衛主帥會有的什麽辦法告訴他們,卻沒想到他說的不是什麽應對之策,而是讓所有人這些天都老實待著軍營內,絕對不要出去。
“主帥,這樣一來,豈非是我們怕了他們?”
“對,主帥,我軍中男兒沒一個怕死的。”
衛主帥閉上眼睛,顯得有些頭疼:“我知道你們不畏死,可一些沒必要的死就沒必要,現在你們都先安分些,等陛下那邊旨意傳迴來了,再議。”
......
又三日後,苦練輕功的信使進入京都,將那封衛主帥給予的情報交給了漢帝。
漢帝又再次召集了文武百官過來,共商此事。
“諸位愛卿如何看?”
三皇子率先出來:“兒臣以為,不搭理就是。”
太子立刻出來反駁:“不搭理?三皇子當真是異想天開,匈奴和秦朝江湖中的那麽多教主境武者是吃素的嗎?他們虎視眈眈,你卻還不想應對之策,這是想要讓衛將軍也深陷險境嗎?”
“我們已經痛失了漢朝神將,現在難道還要讓衛將軍也犧牲?”
三皇子鐵青著臉,太子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自己連反駁的能力都沒有,隻能在這裏聽太子“輸出”自己。
廟堂上文武百官聽了一會,漢帝終於出聲道:“太子一番慷慨激昂,看來是胸中早就有主意了,說來聽聽。”
太子朝前一拱手,然後道:“其實事情也很好解決,將邊境的高手交出去就行。”
漢帝冠冕垂珠下的眉毛微微一皺,他還以為太子能說出什麽好計策呢。
要是這麽簡單將人直接交出去,衛將軍不會自己做主嗎?
怎麽一個太子思考問題都這麽愚蠢?
“太子當真是這樣想的?”漢帝問道,聲冷了不知道多少。
太子正因為罵三皇子罵得痛快,一時間也沒覺察出來漢帝的語氣變化。
“將人交出去顯然是最快捷和簡單的。”
漢帝的臉徹底拉了下來:“如果想的那麽簡單,衛將軍為什麽要大費周章送信迴來?”
太子一愣,臉上的笑意收斂,心中卻好奇,到底是什麽人值得衛將軍這樣做,不就是一個教主境武者嗎?漢朝江湖不說泛濫,也絕對不少吧。
朝堂上,這麽想的不止太子一人,其他官員也大都是這麽想的。實在不明白漢帝為什麽為了一個教主境武者大動幹戈。
難不成那人是什麽皇親國戚?可也不對啊,有皇家血脈的教主境高手屈指可數,每一個人的姓名大家都知道,莫不是陛下還有在外的龍種?
一時間朝堂上不少人互相對視交流,想要瞧瞧有沒有人知道什麽真相。
但瞧了一圈,身旁的人都是差不多的迷惑,沒有一個看起來知道真相的。
好在漢帝自己慢慢說起了原因。
“霍將軍遭匈奴偷襲,墜崖落江的事情你們都已知道了吧?”
群臣垂首,這是國家的大不幸,他們不敢吭聲。
“都不說話,看來都知道了。”漢帝歎了口氣,本以君王之尊,不能直接表露心緒,至少不能直接這麽唉聲歎氣,可現在也沒這個顧慮了。
“霍將軍還那麽年輕,本來還能為漢朝再貢獻力量。京都內如果知道了這些事,恐怕會有不小的波瀾。漢朝神將隕落,漢朝的武運有了很大的空缺......”
一些聰明的大臣估計瞧清楚了這其中一些線索。
漢帝緬懷了霍衛光一會後,開始切入正題:“漢朝缺失的武運需要有人來彌補。而天眷我漢朝,據說在邊境時就出現了一個和霍將軍年紀差不多大的教主境高手。”
群臣立即抬頭,眼中詫異,就如同他們現在心裏想的一般,這絕無可能。
霍衛光多年輕啊,二十出頭,而一個二十出頭的教主境,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就是千年前的那位大人也沒有如此成就。
可就算再不可能,漢帝不會騙自己等人吧?衛將軍沒必要騙自己吧?甚至秦軍和匈奴也都沒有理由欺騙自己吧?
群臣略一思考後就接受了這個事實,隻是沒想到漢朝竟然也會出現這樣的人才。
“情況,朕已經說全了,你們現在再議吧。”漢帝希望所有人群策群力,最好能給出一個令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的辦法來。
堂前安靜了一會,三皇子出聲道:“既然那年輕人如此強,有望成為漢朝武運新的第一人,兒臣以為應該保他。”
三皇子之前隻是裝模作樣地思考罷了,其實在來上朝前,他就收到了曹東傑的暗示,讓他務必站在教主境高手那一邊。
而太子來上朝前也已經收到了曹東傑的消息,讓他站在國家大義麵前,然後反擊三皇子。
“這個曹東傑當真是料事如神了,”太子心中對曹東傑的好感和信任一下子就漲了不少。
漢帝點頭,太子就立刻道:“兒臣覺得不妥。”
“說。”
太子解釋道:“匈奴的武者我們知之甚少,一向進水不犯河水,但秦朝的武者想來大家都清楚。雖不願承認,但他們確實比我朝的武者要強,雙方真要動起手來,我們並不占便宜,尤其是這次還有匈奴的武者加入,這之間的威力實在懸殊。”
“所以兒臣以為,犧牲一個小我,來保全一個大我是值得的。”
三皇子反擊道:“你沒有聽父皇說此子不俗,是個麒麟兒嗎?他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犧牲的對象,他是可以取代漢朝神將的人。這樣的人,怎麽到了太子口中就可以隨意拋棄,是太子不識人才嗎?”
太子瞪了三皇子一眼,每一天他們隻要一對話,就會起殺了對方的念頭。
也難怪皇室家族中常常發生手足相殘的事,現在看來,這都是必然,不想殺了對方才是怪事。
“人才是人才。”太子開始反擊,“但人才成長需要很長的時間,且小時了了,大時未佳,選擇保護此人,就等於在賭,那漢朝的未來去賭。”
說著說著,太子的思緒擴散開來:“如果對我們不將此人交出去,那麽問題遠在的邊境衛將軍又當如何?以普通的軍隊去對抗一群教主境的高手嗎?衛將軍的安危又有誰去考慮過?我們已經失去霍將軍,難道還要將衛將軍也搭進去嗎?”
這一下,朝堂上又安靜了下來,就同現在太子說的一般,他們如果真的相信一個完全不知道底細的人能夠取代漢朝神將,這個行為確實是在賭。
這一下朝堂內不少的官員都站在了太子這邊。
倒不是他們覺得太子的意見很對,而是太子的意見很穩。
三皇子的意見激進,風險大,同時最容易出問題在,到時候一旦失敗了,這口鍋怪罪下來,不是砍頭,就是貶官,沒誰願意當下這個風險。
而太子這個辦法就比較妙了,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施行起來也沒什麽壞處。至少出了問題是大家一起抗,不需要某一個人專門來背鍋。
不做不錯,大多數平庸者的想法。
“諸位怎麽看?”漢帝問道。
朝廷中的官員自然是一下子都站到了太子那邊。
“臣等覺得太子所言甚是。”
“臣等附議,”
漢帝思量了一會,最終一揮手道:“罷了,一國之強盛怎麽可以交到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手中,是朕糊塗了。”
“擬旨,讓衛將軍把人交出去,這事就這麽了解了。”
漢帝瞧了一眼身邊的太監,太監心領神會喊起了退朝前必喊得話。
......
又是五日過去,匈奴和秦軍再來尋釁滋事,可根據派出去的探子迴報,匈奴和秦軍陣營都不斷出現江湖人士,且年紀都不小,估計全是教主境的高手。
衛主帥自然是越來越愁,這幾天裏,匈奴和秦朝的聯合軍都不出來打了,全都窩在軍營力操練。有時候就算漢軍主動出擊,他們也一退再退,甚至將之前好不容易攻破的防線也都拱手相讓,還了迴來。
可越是這樣,等最後爆發的時候恐怕會有更大的災厄。
“將軍,再吃點吧,現在雖然不打仗,但這每餐都隻吃一碗飯也太少了吧。”副將勸道,以他們在軍中的認知,吃得多力氣大,食量和力氣成正比。
隻是衛主帥已經連續幾日吃得少,或者幹脆一點不吃,就等著每日斥候傳迴來的消息。
“沒胃口,端下去吧。”
衛主帥揉著眉心,顯然很是頭疼。
“將軍,這我可得說說你了,這消息本身就在那存在著,是好是壞都已經成了定局,現在將軍不吃飯,不會改變任何好事,甚至還會因為體力不支而造成各種各樣的麻煩。”
副將勸說得苦口婆心:“所以將軍你還是再吃一點吧。”
衛主帥歎了口氣,又拿起盛滿飯的碗,也不配菜,直接三口並兩口地咽下去。
食之無味,味如嚼蠟。
就在這時,他最關心的事情來了。
“京都傳迴旨意。”
衛主帥唰一下站起身來,跑到軍帳外去迎接那個消息。
從信使中接過書信,拆開封泥後,衛主帥從中拿出了一張單薄的紙。前半部分是在為衛主帥在邊境努力的肯定和褒獎,全是虛詞,直到最後一句才點名了中心。
“安撫。”
字麵意思,漢帝就是希望秦朝和匈奴的江湖摻和進來。
衛主帥在心中歎了口氣,其實他早就知道陛下會這麽選擇。不,應該說是知道漢朝那些文武百官的選擇。
他們遠離邊疆,很多事情都不清楚,如果自己也一直在朝廷內,自己恐怕也會和他們一個想法。
他們注重利益,出了問題就是“兩害相較,取其輕。”
很顯然,那個張玄機就是他們眼中的“輕”,隻需要犧牲一人就足以讓國家換來安寧,這才他們眼中是值得的,甚至在那些人眼中,這樣的機會就是流芳百世的好機會。
他們那些人凡是有機會,就會想著死諫來體現自己。
這雙方的差距太大了。
衛主帥又閉眼了一會後,決定寫封奏折,將這裏的情況告知給陛下,一切都由陛下來定奪。
信上言簡意賅,字很少,事很大。
送信的快馬加鞭,是軍隊專門送十萬火急的快馬。
這人還是專門修煉腳上功夫的武者,輕功了得,單程前去漢京隻需要五日的時間就足以了。
不過算上迴來的時間,再加上他們計探討的時間,至少需要小半月的時間。
隻要撐過這半個月的時間,這事......就會由定論。
兩日後,陀茅三人再次不請自來。
“你們考慮得怎麽樣了?”
衛主帥很難開口,事關重大,不得不謹慎。
“一切都還需要聽陛下的意思。”
深思熟慮後主他這麽迴道。
陀茅當即不悅:“這點小事也需要漢帝做抉?將在外,有命不授,一個教主境的武者,你自己做決定就行。”
衛主帥搖頭:“事情尚未明了,不能貿然行動。況且那人我們不認識,如今也找不到,我們怎麽確定他到底是不是漢人?說不定是秦人呢?或者是你們匈奴自導自演也說不定。”
“自導自演?”陀茅惱怒,手又按在了彎刀柄上,“自導自演,我們殺了這麽多的自己人,就為了向你們討要一個教主境的高手?我們是瘋了,還是傻了?”
“這說不準,不過你們要是覺得自己出了問題,可以請漢軍軍營內的軍醫瞧瞧。”
衛主帥身邊一個副將陰陽怪氣道。
“好好好。”陀茅的胡子都被氣得吹起,他撂下狠話,“既然你們非要這般維護,那就等著江湖開戰吧。”
陀茅幾人氣憤離開,這次沒有的選擇用輕功,而是徑直走向漢軍大營的門口,將途中一切擋路的士兵用內力掀翻,有發泄之意。
“這三個野蠻人,真是不知好歹,主帥,要不直接將他們留下來得了,反正之後都是要打起來的,現在先解決兩三個,也好為將來做準備。”
有副將提議道,但卻被衛主帥狠狠瞪了一眼。
“迴軍帳!”
一眾將軍跟著衛主帥迴軍帳,起初他們還以為衛主帥會有的什麽辦法告訴他們,卻沒想到他說的不是什麽應對之策,而是讓所有人這些天都老實待著軍營內,絕對不要出去。
“主帥,這樣一來,豈非是我們怕了他們?”
“對,主帥,我軍中男兒沒一個怕死的。”
衛主帥閉上眼睛,顯得有些頭疼:“我知道你們不畏死,可一些沒必要的死就沒必要,現在你們都先安分些,等陛下那邊旨意傳迴來了,再議。”
......
又三日後,苦練輕功的信使進入京都,將那封衛主帥給予的情報交給了漢帝。
漢帝又再次召集了文武百官過來,共商此事。
“諸位愛卿如何看?”
三皇子率先出來:“兒臣以為,不搭理就是。”
太子立刻出來反駁:“不搭理?三皇子當真是異想天開,匈奴和秦朝江湖中的那麽多教主境武者是吃素的嗎?他們虎視眈眈,你卻還不想應對之策,這是想要讓衛將軍也深陷險境嗎?”
“我們已經痛失了漢朝神將,現在難道還要讓衛將軍也犧牲?”
三皇子鐵青著臉,太子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自己連反駁的能力都沒有,隻能在這裏聽太子“輸出”自己。
廟堂上文武百官聽了一會,漢帝終於出聲道:“太子一番慷慨激昂,看來是胸中早就有主意了,說來聽聽。”
太子朝前一拱手,然後道:“其實事情也很好解決,將邊境的高手交出去就行。”
漢帝冠冕垂珠下的眉毛微微一皺,他還以為太子能說出什麽好計策呢。
要是這麽簡單將人直接交出去,衛將軍不會自己做主嗎?
怎麽一個太子思考問題都這麽愚蠢?
“太子當真是這樣想的?”漢帝問道,聲冷了不知道多少。
太子正因為罵三皇子罵得痛快,一時間也沒覺察出來漢帝的語氣變化。
“將人交出去顯然是最快捷和簡單的。”
漢帝的臉徹底拉了下來:“如果想的那麽簡單,衛將軍為什麽要大費周章送信迴來?”
太子一愣,臉上的笑意收斂,心中卻好奇,到底是什麽人值得衛將軍這樣做,不就是一個教主境武者嗎?漢朝江湖不說泛濫,也絕對不少吧。
朝堂上,這麽想的不止太子一人,其他官員也大都是這麽想的。實在不明白漢帝為什麽為了一個教主境武者大動幹戈。
難不成那人是什麽皇親國戚?可也不對啊,有皇家血脈的教主境高手屈指可數,每一個人的姓名大家都知道,莫不是陛下還有在外的龍種?
一時間朝堂上不少人互相對視交流,想要瞧瞧有沒有人知道什麽真相。
但瞧了一圈,身旁的人都是差不多的迷惑,沒有一個看起來知道真相的。
好在漢帝自己慢慢說起了原因。
“霍將軍遭匈奴偷襲,墜崖落江的事情你們都已知道了吧?”
群臣垂首,這是國家的大不幸,他們不敢吭聲。
“都不說話,看來都知道了。”漢帝歎了口氣,本以君王之尊,不能直接表露心緒,至少不能直接這麽唉聲歎氣,可現在也沒這個顧慮了。
“霍將軍還那麽年輕,本來還能為漢朝再貢獻力量。京都內如果知道了這些事,恐怕會有不小的波瀾。漢朝神將隕落,漢朝的武運有了很大的空缺......”
一些聰明的大臣估計瞧清楚了這其中一些線索。
漢帝緬懷了霍衛光一會後,開始切入正題:“漢朝缺失的武運需要有人來彌補。而天眷我漢朝,據說在邊境時就出現了一個和霍將軍年紀差不多大的教主境高手。”
群臣立即抬頭,眼中詫異,就如同他們現在心裏想的一般,這絕無可能。
霍衛光多年輕啊,二十出頭,而一個二十出頭的教主境,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就是千年前的那位大人也沒有如此成就。
可就算再不可能,漢帝不會騙自己等人吧?衛將軍沒必要騙自己吧?甚至秦軍和匈奴也都沒有理由欺騙自己吧?
群臣略一思考後就接受了這個事實,隻是沒想到漢朝竟然也會出現這樣的人才。
“情況,朕已經說全了,你們現在再議吧。”漢帝希望所有人群策群力,最好能給出一個令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的辦法來。
堂前安靜了一會,三皇子出聲道:“既然那年輕人如此強,有望成為漢朝武運新的第一人,兒臣以為應該保他。”
三皇子之前隻是裝模作樣地思考罷了,其實在來上朝前,他就收到了曹東傑的暗示,讓他務必站在教主境高手那一邊。
而太子來上朝前也已經收到了曹東傑的消息,讓他站在國家大義麵前,然後反擊三皇子。
“這個曹東傑當真是料事如神了,”太子心中對曹東傑的好感和信任一下子就漲了不少。
漢帝點頭,太子就立刻道:“兒臣覺得不妥。”
“說。”
太子解釋道:“匈奴的武者我們知之甚少,一向進水不犯河水,但秦朝的武者想來大家都清楚。雖不願承認,但他們確實比我朝的武者要強,雙方真要動起手來,我們並不占便宜,尤其是這次還有匈奴的武者加入,這之間的威力實在懸殊。”
“所以兒臣以為,犧牲一個小我,來保全一個大我是值得的。”
三皇子反擊道:“你沒有聽父皇說此子不俗,是個麒麟兒嗎?他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犧牲的對象,他是可以取代漢朝神將的人。這樣的人,怎麽到了太子口中就可以隨意拋棄,是太子不識人才嗎?”
太子瞪了三皇子一眼,每一天他們隻要一對話,就會起殺了對方的念頭。
也難怪皇室家族中常常發生手足相殘的事,現在看來,這都是必然,不想殺了對方才是怪事。
“人才是人才。”太子開始反擊,“但人才成長需要很長的時間,且小時了了,大時未佳,選擇保護此人,就等於在賭,那漢朝的未來去賭。”
說著說著,太子的思緒擴散開來:“如果對我們不將此人交出去,那麽問題遠在的邊境衛將軍又當如何?以普通的軍隊去對抗一群教主境的高手嗎?衛將軍的安危又有誰去考慮過?我們已經失去霍將軍,難道還要將衛將軍也搭進去嗎?”
這一下,朝堂上又安靜了下來,就同現在太子說的一般,他們如果真的相信一個完全不知道底細的人能夠取代漢朝神將,這個行為確實是在賭。
這一下朝堂內不少的官員都站在了太子這邊。
倒不是他們覺得太子的意見很對,而是太子的意見很穩。
三皇子的意見激進,風險大,同時最容易出問題在,到時候一旦失敗了,這口鍋怪罪下來,不是砍頭,就是貶官,沒誰願意當下這個風險。
而太子這個辦法就比較妙了,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施行起來也沒什麽壞處。至少出了問題是大家一起抗,不需要某一個人專門來背鍋。
不做不錯,大多數平庸者的想法。
“諸位怎麽看?”漢帝問道。
朝廷中的官員自然是一下子都站到了太子那邊。
“臣等覺得太子所言甚是。”
“臣等附議,”
漢帝思量了一會,最終一揮手道:“罷了,一國之強盛怎麽可以交到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手中,是朕糊塗了。”
“擬旨,讓衛將軍把人交出去,這事就這麽了解了。”
漢帝瞧了一眼身邊的太監,太監心領神會喊起了退朝前必喊得話。
......
又是五日過去,匈奴和秦軍再來尋釁滋事,可根據派出去的探子迴報,匈奴和秦軍陣營都不斷出現江湖人士,且年紀都不小,估計全是教主境的高手。
衛主帥自然是越來越愁,這幾天裏,匈奴和秦朝的聯合軍都不出來打了,全都窩在軍營力操練。有時候就算漢軍主動出擊,他們也一退再退,甚至將之前好不容易攻破的防線也都拱手相讓,還了迴來。
可越是這樣,等最後爆發的時候恐怕會有更大的災厄。
“將軍,再吃點吧,現在雖然不打仗,但這每餐都隻吃一碗飯也太少了吧。”副將勸道,以他們在軍中的認知,吃得多力氣大,食量和力氣成正比。
隻是衛主帥已經連續幾日吃得少,或者幹脆一點不吃,就等著每日斥候傳迴來的消息。
“沒胃口,端下去吧。”
衛主帥揉著眉心,顯然很是頭疼。
“將軍,這我可得說說你了,這消息本身就在那存在著,是好是壞都已經成了定局,現在將軍不吃飯,不會改變任何好事,甚至還會因為體力不支而造成各種各樣的麻煩。”
副將勸說得苦口婆心:“所以將軍你還是再吃一點吧。”
衛主帥歎了口氣,又拿起盛滿飯的碗,也不配菜,直接三口並兩口地咽下去。
食之無味,味如嚼蠟。
就在這時,他最關心的事情來了。
“京都傳迴旨意。”
衛主帥唰一下站起身來,跑到軍帳外去迎接那個消息。
從信使中接過書信,拆開封泥後,衛主帥從中拿出了一張單薄的紙。前半部分是在為衛主帥在邊境努力的肯定和褒獎,全是虛詞,直到最後一句才點名了中心。
“安撫。”
字麵意思,漢帝就是希望秦朝和匈奴的江湖摻和進來。
衛主帥在心中歎了口氣,其實他早就知道陛下會這麽選擇。不,應該說是知道漢朝那些文武百官的選擇。
他們遠離邊疆,很多事情都不清楚,如果自己也一直在朝廷內,自己恐怕也會和他們一個想法。
他們注重利益,出了問題就是“兩害相較,取其輕。”
很顯然,那個張玄機就是他們眼中的“輕”,隻需要犧牲一人就足以讓國家換來安寧,這才他們眼中是值得的,甚至在那些人眼中,這樣的機會就是流芳百世的好機會。
他們那些人凡是有機會,就會想著死諫來體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