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你死了別浪費錢,還說你命不好,現在一看你身體健康就想巴結上來,沒門。”
剛關上門大門就被人拍響,劉翠英本就生氣,猛的聽見敲門聲沒好氣的開口,“誰啊?”
“媽,是我。”
聽見熟悉的聲音劉翠英大喜,忙給大女兒開了門。
蘇玉梅一見母親忙開口,“媽,我聽說小妹出事急忙趕過來,家裏有點遠來晚了你別生氣。”
蘇玉蘭跟著走出來,一眼就見門口的人是大姐一家,大姐手裏抱著個小男孩,姐夫手裏提著個籃子,裏麵用布蓋著也不知道放了些什麽。
姐夫叫李四,身高1米7,說高不高說矮也不矮,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是個地道的莊稼漢。
蘇玉梅把兒子放地上摸摸妹妹的頭,“聽說你出事我特地趕過來,現在你沒事吧?”
地上的小男孩3歲左右,睜著圓圓的大眼睛看著蘇玉蘭。
“姨媽,你額頭摔傷肯定很痛,我特地讓我媽媽帶我過來給你唿唿。”
“我麻麻痛的時候讓我唿唿,說唿唿就不痛了。”
天真無邪的孩子總是惹人愛,蘇玉蘭直接把孩子抱起來,“好啊!寶貝來給我唿唿。”
李四把手裏的籃子遞給嶽母,“媽,這是玉梅在供銷社買的一斤白糖和五花肉,還有兩斤麵粉一瓶酒,小妹受傷你每天給她充碗白糖水補補。”
路過的村民看著蘇玉梅笑著打招唿,“玉梅,好久不見,你是聽說你妹出事特地趕來的吧!”
“你男人對你真不錯,現在是農忙時間,他還肯抽空陪你迴娘家。”
“咦,還有籃子,你給你媽買什麽了?”
“翠英,你真有福氣,生了個孝順閨女。”
“那是,我生的閨女不孝順我孝順誰。”
劉翠英一臉嘚瑟,“都散了散了,我閨女今天迴來我們一家人聚聚,等明天你們在和玉梅聊。”
拉著女兒胳膊,劉翠英說道:“快進來,你們來得真巧,剛好家裏在做飯,我們一家今天吃個團圓飯。”
“大家都出來出來,玉梅這孩子迴來了。”
蘇小寶率先跑出來,眼睛亮晶晶的看著蘇玉梅,“大姑,你有沒有給我帶禮物?”
蘇玉梅尷尬的摸摸口袋,從裏麵拿出2顆大白兔奶糖遞給他。
“諾,這就是禮物,這糖挺甜的,吃吧!”
“媽,怎麽沒見二嫂?還有小雨那丫頭呢!”
“我給孩子們買了一斤雞蛋糕,讓她們都出來。”
翻了翻籃子還真有,劉翠英吐槽道:“小屁孩吃什麽吃,留著過年在招待客人。”
嘴裏不停念叨女兒,“玉梅,你家也窮,下次迴娘家別亂花錢,留著錢給我外孫讀書上大學。”
“媽,你是我媽生我養我我買點吃的孝敬你還不行啊!真是。”
蘇荷花抱著女兒就在廚房,聽著婆婆的話苦澀的笑笑,在看看鍋裏的飯,多了三個人根本不夠吃。
八十年代有電飯鍋和冰箱賣,可惜買不起。
蘇家的廚房就是個茅草屋搭的,一進門就有個灶,灶上有個鐵鍋在煮飯。農村煮飯都是用柴火來煮,灶中間有個洞,把柴火點燃扔進去既可以煮飯又可以煮豬食。
豬食就是豬吃的東西,專門用個大鐵鍋把水燒開。把從山上割來的豬草剁碎放鍋裏煮熟就行。
剛關上門大門就被人拍響,劉翠英本就生氣,猛的聽見敲門聲沒好氣的開口,“誰啊?”
“媽,是我。”
聽見熟悉的聲音劉翠英大喜,忙給大女兒開了門。
蘇玉梅一見母親忙開口,“媽,我聽說小妹出事急忙趕過來,家裏有點遠來晚了你別生氣。”
蘇玉蘭跟著走出來,一眼就見門口的人是大姐一家,大姐手裏抱著個小男孩,姐夫手裏提著個籃子,裏麵用布蓋著也不知道放了些什麽。
姐夫叫李四,身高1米7,說高不高說矮也不矮,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是個地道的莊稼漢。
蘇玉梅把兒子放地上摸摸妹妹的頭,“聽說你出事我特地趕過來,現在你沒事吧?”
地上的小男孩3歲左右,睜著圓圓的大眼睛看著蘇玉蘭。
“姨媽,你額頭摔傷肯定很痛,我特地讓我媽媽帶我過來給你唿唿。”
“我麻麻痛的時候讓我唿唿,說唿唿就不痛了。”
天真無邪的孩子總是惹人愛,蘇玉蘭直接把孩子抱起來,“好啊!寶貝來給我唿唿。”
李四把手裏的籃子遞給嶽母,“媽,這是玉梅在供銷社買的一斤白糖和五花肉,還有兩斤麵粉一瓶酒,小妹受傷你每天給她充碗白糖水補補。”
路過的村民看著蘇玉梅笑著打招唿,“玉梅,好久不見,你是聽說你妹出事特地趕來的吧!”
“你男人對你真不錯,現在是農忙時間,他還肯抽空陪你迴娘家。”
“咦,還有籃子,你給你媽買什麽了?”
“翠英,你真有福氣,生了個孝順閨女。”
“那是,我生的閨女不孝順我孝順誰。”
劉翠英一臉嘚瑟,“都散了散了,我閨女今天迴來我們一家人聚聚,等明天你們在和玉梅聊。”
拉著女兒胳膊,劉翠英說道:“快進來,你們來得真巧,剛好家裏在做飯,我們一家今天吃個團圓飯。”
“大家都出來出來,玉梅這孩子迴來了。”
蘇小寶率先跑出來,眼睛亮晶晶的看著蘇玉梅,“大姑,你有沒有給我帶禮物?”
蘇玉梅尷尬的摸摸口袋,從裏麵拿出2顆大白兔奶糖遞給他。
“諾,這就是禮物,這糖挺甜的,吃吧!”
“媽,怎麽沒見二嫂?還有小雨那丫頭呢!”
“我給孩子們買了一斤雞蛋糕,讓她們都出來。”
翻了翻籃子還真有,劉翠英吐槽道:“小屁孩吃什麽吃,留著過年在招待客人。”
嘴裏不停念叨女兒,“玉梅,你家也窮,下次迴娘家別亂花錢,留著錢給我外孫讀書上大學。”
“媽,你是我媽生我養我我買點吃的孝敬你還不行啊!真是。”
蘇荷花抱著女兒就在廚房,聽著婆婆的話苦澀的笑笑,在看看鍋裏的飯,多了三個人根本不夠吃。
八十年代有電飯鍋和冰箱賣,可惜買不起。
蘇家的廚房就是個茅草屋搭的,一進門就有個灶,灶上有個鐵鍋在煮飯。農村煮飯都是用柴火來煮,灶中間有個洞,把柴火點燃扔進去既可以煮飯又可以煮豬食。
豬食就是豬吃的東西,專門用個大鐵鍋把水燒開。把從山上割來的豬草剁碎放鍋裏煮熟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