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正商量事兒的時候,那門簾忽然被輕輕挑起,從外麵走進來兩個人。蔣爺定睛一瞧,原來是張龍和趙虎。
這事兒啊,還得從趙虎那點小心思說起。趙虎這人吧,平時看著大大咧咧的,可心裏頭對功勞這事兒一直惦記著呢。他瞅著蔣爺接了相爺的命令,要去潞安山捉拿白菊花,心裏就像貓抓似的。他拉著張龍,小聲嘀咕道:“三哥,你瞧瞧現在這世道,這當官好像越來越容易了哈。想當年,盧、徐、蔣他們那些人,那可真是吃了不少苦,天天在山裏鑽來鑽去,河裏摸來摸去的,多不容易啊。可現在呢,你看那些以前搞行刺的都能混個一官半職。再看看咱倆,守著這禦刑這麽多年,感覺都快成老頭子了,還是個小小的校尉。這次他們新收的那些人去辦這事兒,我琢磨著,就這一趟,肯定能把白菊花給拿下。到時候,他們可就都立功受賞了,咱倆在這兒幹瞪眼啊?不行,咱得想個辦法。”
張龍無奈地笑了笑,說:“虎子,你可別瞎折騰。人家那本事都是實打實的,咱能跟人家比嗎?” 趙虎不服氣地一跺腳,說:“三哥,你可別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咱雖說本事沒他們大,可咱也不能就這麽幹看著呀。咱去求求相爺,讓他派咱倆跟著去,就算抓不住人,到時候論功行賞,怎麽也得有咱倆一份兒吧。咱就跟著他們沾沾光,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張龍拗不過他,隻好被趙虎拽著往相爺那兒去。
到了相爺跟前,趙虎鼓起勇氣說道:“相爺,您看這次去潞安山抓那白菊花,這可是大功一件啊。我和三哥在這兒守了這麽久禦刑,也想為朝廷出份力。您能不能派我們跟著去呀?我們肯定不給您丟臉。” 相爺看了看他們,心裏明白這倆人的心思,不過想著有展爺和蔣爺在,倒也不會出什麽岔子,就點頭答應了。
這不,兩人從相爺那兒出來,就直奔蔣爺這兒來。蔣爺見他們進來,笑著起身招唿:“喲,兩位兄弟,啥事兒這麽著急啊?快坐快坐。” 趙虎一屁股坐下,興奮地說:“蔣爺,相爺可答應了,讓我們跟著你們去潞安山呢。相爺說你們人手不夠,特意把我們倆派來聽差。” 蔣爺微微一怔,有點懷疑地問:“真的?相爺真這麽說?” 趙虎拍著胸脯保證:“蔣爺,我趙虎啥時候騙過您呀?這可是千真萬確的事兒。” 蔣爺皺了皺眉頭,說:“我咋覺得我們人手夠了呢?這事兒有點蹊蹺,我得去問問相爺。” 趙虎一聽,急了,一下子竄起來,拉住蔣爺的胳膊說:“蔣爺,您可別去。其實…… 其實是我們自己主動討的差使,相爺看我們誠心,就答應了。” 蔣爺這才恍然大悟,笑著說:“哎呀,我說呢。行嘞,既然是這樣,那就歡迎兩位兄弟加入了。我這人啊,最討厭別人跟我撒謊,咱都是自己人,可不能有那些彎彎繞繞。”
正說著,公孫先生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角公文。眾人趕忙起身相迎,蔣爺笑著說:“公孫先生,您這是帶來啥好消息了?” 公孫先生笑著迴應,然後把公文遞給蔣爺,說:“這公文可重要著呢。你們拿著它去徐州府找知府,這位知府叫徐寬,是相爺的門生,到時候有啥事兒找他幫忙,準沒錯。” 蔣爺接過公文,轉手遞給展爺,然後對外麵喊道:“來人啊,去備馬,咱們這就出發。”
蔣爺、展爺、邢如龍、邢如虎、馮淵、張龍、趙虎,帶著一群隨從,浩浩蕩蕩地來到馬號。眾人挑了十幾匹駿馬,把行李物件都仔細地捆紮在馬背上。蔣爺轉頭對那十二名班頭說:“你們幾個,自己去領盤纏銀子,然後去找首縣祥符縣要馬。咱們在徐州府東關的福興店會合。” 王朝、馬漢也來送行,王朝笑著說:“各位兄弟,這一路可不容易,你們多保重啊。我們在京都就盼著你們凱旋歸來,到時候可得好好給我們講講這一路上的精彩事兒。” 眾人紛紛道謝,然後翻身上馬,朝著徐州府疾馳而去。
這一路上,大家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這天來到了徐州府的東關。蔣爺勒住馬韁,對隨從說:“你先去前麵找家合適的旅店,要寬敞幹淨點兒的。” 隨從領命而去,沒一會兒,就迴來報告說找到了一家福興店。蔣爺點頭,對眾人說:“馮淵、張龍、趙虎、邢家二位兄弟,你們帶著班頭們就在店裏等著,不要亂跑,我和展爺先去知府衙門通報一聲。”
蔣爺和展爺帶著一名隨從,拿著自己的名片,走進了徐州城,直奔知府衙門。到了衙門口,隨從上前遞上名片,說明來意。不一會兒,就見衙門裏的正門緩緩打開,知府徐寬親自迎了出來。
展爺和蔣爺趕忙下馬,隨從趕緊上前為他們撣去身上的塵土。徐寬徐知府穿著一身官服,頭戴方翅烏紗帽,身著大紅圓領袍,腳蹬粉底官靴,麵容白淨,五官精致,頷下三綹長髯隨風飄動,看起來頗有幾分儒雅之氣。他滿臉笑容地走到展、蔣二位麵前,深深作了一揖,說道:“久仰二位大名,今日得見,實乃徐某之幸。” 蔣、展二人連忙還禮。
徐寬側身一讓,說道:“二位大人,請移步書房,咱們裏邊詳談。” 眾人來到書房,分賓主落座,小丫鬟端上香茗。徐寬端起茶盞,輕輕抿了一口,笑著說:“不知二位大人此次蒞臨徐州,所為何事啊?相爺他老人家一向可好?” 蔣、展二人齊聲迴答:“相爺安好,我等此次前來,實有要事相商。” 徐寬微微點頭,放下茶盞,說:“但說無妨,徐某定當全力協助。” 蔣爺看了看四周,輕聲說:“大人,此事幹係重大,還請屏退左右。” 徐寬會意,揮了揮手,讓身邊的侍從都退了下去。
蔣爺這才從懷中取出公文,遞給展爺,展爺起身,雙手將公文呈給徐寬,說:“大人,這是相爺的公文,請您過目。” 徐寬接過公文,仔細閱讀起來。隻見他的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讀到關鍵處,連頭上的烏紗帽翅都微微顫動起來。讀完公文,徐寬抬起頭,皺著眉頭說:“這白菊花如此猖獗,竟敢盜取陛下之物,實在是罪大惡極。隻是這賊人武藝高強,恐怕不易捉拿。不知二位大人打算如何行事?是調兵遣將,還是依靠本地的捕快班頭?”
蔣爺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大人,調兵動靜太大,萬一走漏風聲,讓賊人逃脫,可就前功盡棄了。而本地的班頭,雖說熟悉地形,但論武藝,恐難以與白菊花抗衡。這事兒還得從長計議。對了,大人,您可知這潞安山的道路情況?可有熟悉之人?” 徐寬思索了一下,迴答道:“本府衙門有一位官查總領叫姚正,他常年在山中辦差,對潞安山的一草一木都極為熟悉。” 蔣爺眼睛一亮,說:“那太好了,煩請大人將他喚來,我們有話要問。”
徐寬立刻吩咐侍從:“去,速將姚正叫來,就說本府有要事相商。”
不多時,姚正匆匆趕來。隻見他頭戴六瓣壯士帽,身著青布箭袖,腰係皮挺帶,腳蹬薄底快靴,一張赤紅臉膛,兩道濃眉倒立,雙目圓睜,鼻直口方,頷下花白胡子隨風而動。他進得門來,先向徐寬行禮:“卑職姚正,見過大人。” 徐寬指了指蔣、展二位,說:“這是京都來的蔣、展二位大人,還不見過。” 姚正趕忙轉身,向蔣、展二位行禮:“卑職姚正,參見二位大人。” 蔣爺笑著說:“姚正啊,不必多禮。聽說你對潞安山的道路了如指掌,我們此次前來,正是為了抓捕潞安山的賊人,你且給我們說說這潞安山的情況。”
姚正挺直身子,詳細地說道:“迴稟大人,這潞安山離徐州城西門約五裏地,有個榆錢鎮,出了榆錢鎮的山口,正對著潞安山的東山口。進了山口,隻有一條主路,沿著這條路走,便是琵琶峪。這琵琶峪地形奇特,北邊有四個山灣,南邊也有四個山灣,這八個山灣就像蠍子的八條腿,而山口恰似蠍尾,故而得名。這山的後山沒有出路,隻有一個大湖,名叫飄沿湖。” 蔣爺點了點頭,又問:“那賊人尉遲良住在何處?” 姚正迴答:“他在琵琶峪西邊自己建了一片莊院,那後院西牆下便是飄沿湖。” 蔣爺接著問:“這尉遲良是何許人也?” 姚正說:“卑職隻聽聞他是官宦之後,人稱尉遲大官人,在當地是個富戶財主。但他是新遷來此地的,具體底細卑職也不太清楚,隻聽說他原籍可能是南陽府或者陳州。”
蔣爺聽後,心中已有了幾分計較,他嚴肅地說:“姚正,實不相瞞,這尉遲良便是盜走陛下冠袍帶履的賊人。我們此次前來,就是要將他繩之以法。但這事兒必須機密行事,絕不能走漏風聲。你現在去探聽一下,這尉遲良此刻是否在家,然後到東關福興店找張龍、趙虎、馮淵、邢家兄弟等人,帶他們到榆錢鎮找一家合適的公館,要隱秘些,告訴店東千萬不能聲張。你可有合適的店家推薦?” 姚正思索片刻,說:“大人,榆錢鎮有一家三義店,店房寬敞,店東是在我們衙門當差的,比較可靠,去那兒應該不錯。” 蔣爺滿意地點點頭:“好,那你速速前去辦理,我們隨後就到。” 姚正領命而去,眾人則在書房繼續商議抓捕計劃。
這事兒啊,還得從趙虎那點小心思說起。趙虎這人吧,平時看著大大咧咧的,可心裏頭對功勞這事兒一直惦記著呢。他瞅著蔣爺接了相爺的命令,要去潞安山捉拿白菊花,心裏就像貓抓似的。他拉著張龍,小聲嘀咕道:“三哥,你瞧瞧現在這世道,這當官好像越來越容易了哈。想當年,盧、徐、蔣他們那些人,那可真是吃了不少苦,天天在山裏鑽來鑽去,河裏摸來摸去的,多不容易啊。可現在呢,你看那些以前搞行刺的都能混個一官半職。再看看咱倆,守著這禦刑這麽多年,感覺都快成老頭子了,還是個小小的校尉。這次他們新收的那些人去辦這事兒,我琢磨著,就這一趟,肯定能把白菊花給拿下。到時候,他們可就都立功受賞了,咱倆在這兒幹瞪眼啊?不行,咱得想個辦法。”
張龍無奈地笑了笑,說:“虎子,你可別瞎折騰。人家那本事都是實打實的,咱能跟人家比嗎?” 趙虎不服氣地一跺腳,說:“三哥,你可別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咱雖說本事沒他們大,可咱也不能就這麽幹看著呀。咱去求求相爺,讓他派咱倆跟著去,就算抓不住人,到時候論功行賞,怎麽也得有咱倆一份兒吧。咱就跟著他們沾沾光,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張龍拗不過他,隻好被趙虎拽著往相爺那兒去。
到了相爺跟前,趙虎鼓起勇氣說道:“相爺,您看這次去潞安山抓那白菊花,這可是大功一件啊。我和三哥在這兒守了這麽久禦刑,也想為朝廷出份力。您能不能派我們跟著去呀?我們肯定不給您丟臉。” 相爺看了看他們,心裏明白這倆人的心思,不過想著有展爺和蔣爺在,倒也不會出什麽岔子,就點頭答應了。
這不,兩人從相爺那兒出來,就直奔蔣爺這兒來。蔣爺見他們進來,笑著起身招唿:“喲,兩位兄弟,啥事兒這麽著急啊?快坐快坐。” 趙虎一屁股坐下,興奮地說:“蔣爺,相爺可答應了,讓我們跟著你們去潞安山呢。相爺說你們人手不夠,特意把我們倆派來聽差。” 蔣爺微微一怔,有點懷疑地問:“真的?相爺真這麽說?” 趙虎拍著胸脯保證:“蔣爺,我趙虎啥時候騙過您呀?這可是千真萬確的事兒。” 蔣爺皺了皺眉頭,說:“我咋覺得我們人手夠了呢?這事兒有點蹊蹺,我得去問問相爺。” 趙虎一聽,急了,一下子竄起來,拉住蔣爺的胳膊說:“蔣爺,您可別去。其實…… 其實是我們自己主動討的差使,相爺看我們誠心,就答應了。” 蔣爺這才恍然大悟,笑著說:“哎呀,我說呢。行嘞,既然是這樣,那就歡迎兩位兄弟加入了。我這人啊,最討厭別人跟我撒謊,咱都是自己人,可不能有那些彎彎繞繞。”
正說著,公孫先生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角公文。眾人趕忙起身相迎,蔣爺笑著說:“公孫先生,您這是帶來啥好消息了?” 公孫先生笑著迴應,然後把公文遞給蔣爺,說:“這公文可重要著呢。你們拿著它去徐州府找知府,這位知府叫徐寬,是相爺的門生,到時候有啥事兒找他幫忙,準沒錯。” 蔣爺接過公文,轉手遞給展爺,然後對外麵喊道:“來人啊,去備馬,咱們這就出發。”
蔣爺、展爺、邢如龍、邢如虎、馮淵、張龍、趙虎,帶著一群隨從,浩浩蕩蕩地來到馬號。眾人挑了十幾匹駿馬,把行李物件都仔細地捆紮在馬背上。蔣爺轉頭對那十二名班頭說:“你們幾個,自己去領盤纏銀子,然後去找首縣祥符縣要馬。咱們在徐州府東關的福興店會合。” 王朝、馬漢也來送行,王朝笑著說:“各位兄弟,這一路可不容易,你們多保重啊。我們在京都就盼著你們凱旋歸來,到時候可得好好給我們講講這一路上的精彩事兒。” 眾人紛紛道謝,然後翻身上馬,朝著徐州府疾馳而去。
這一路上,大家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這天來到了徐州府的東關。蔣爺勒住馬韁,對隨從說:“你先去前麵找家合適的旅店,要寬敞幹淨點兒的。” 隨從領命而去,沒一會兒,就迴來報告說找到了一家福興店。蔣爺點頭,對眾人說:“馮淵、張龍、趙虎、邢家二位兄弟,你們帶著班頭們就在店裏等著,不要亂跑,我和展爺先去知府衙門通報一聲。”
蔣爺和展爺帶著一名隨從,拿著自己的名片,走進了徐州城,直奔知府衙門。到了衙門口,隨從上前遞上名片,說明來意。不一會兒,就見衙門裏的正門緩緩打開,知府徐寬親自迎了出來。
展爺和蔣爺趕忙下馬,隨從趕緊上前為他們撣去身上的塵土。徐寬徐知府穿著一身官服,頭戴方翅烏紗帽,身著大紅圓領袍,腳蹬粉底官靴,麵容白淨,五官精致,頷下三綹長髯隨風飄動,看起來頗有幾分儒雅之氣。他滿臉笑容地走到展、蔣二位麵前,深深作了一揖,說道:“久仰二位大名,今日得見,實乃徐某之幸。” 蔣、展二人連忙還禮。
徐寬側身一讓,說道:“二位大人,請移步書房,咱們裏邊詳談。” 眾人來到書房,分賓主落座,小丫鬟端上香茗。徐寬端起茶盞,輕輕抿了一口,笑著說:“不知二位大人此次蒞臨徐州,所為何事啊?相爺他老人家一向可好?” 蔣、展二人齊聲迴答:“相爺安好,我等此次前來,實有要事相商。” 徐寬微微點頭,放下茶盞,說:“但說無妨,徐某定當全力協助。” 蔣爺看了看四周,輕聲說:“大人,此事幹係重大,還請屏退左右。” 徐寬會意,揮了揮手,讓身邊的侍從都退了下去。
蔣爺這才從懷中取出公文,遞給展爺,展爺起身,雙手將公文呈給徐寬,說:“大人,這是相爺的公文,請您過目。” 徐寬接過公文,仔細閱讀起來。隻見他的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讀到關鍵處,連頭上的烏紗帽翅都微微顫動起來。讀完公文,徐寬抬起頭,皺著眉頭說:“這白菊花如此猖獗,竟敢盜取陛下之物,實在是罪大惡極。隻是這賊人武藝高強,恐怕不易捉拿。不知二位大人打算如何行事?是調兵遣將,還是依靠本地的捕快班頭?”
蔣爺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大人,調兵動靜太大,萬一走漏風聲,讓賊人逃脫,可就前功盡棄了。而本地的班頭,雖說熟悉地形,但論武藝,恐難以與白菊花抗衡。這事兒還得從長計議。對了,大人,您可知這潞安山的道路情況?可有熟悉之人?” 徐寬思索了一下,迴答道:“本府衙門有一位官查總領叫姚正,他常年在山中辦差,對潞安山的一草一木都極為熟悉。” 蔣爺眼睛一亮,說:“那太好了,煩請大人將他喚來,我們有話要問。”
徐寬立刻吩咐侍從:“去,速將姚正叫來,就說本府有要事相商。”
不多時,姚正匆匆趕來。隻見他頭戴六瓣壯士帽,身著青布箭袖,腰係皮挺帶,腳蹬薄底快靴,一張赤紅臉膛,兩道濃眉倒立,雙目圓睜,鼻直口方,頷下花白胡子隨風而動。他進得門來,先向徐寬行禮:“卑職姚正,見過大人。” 徐寬指了指蔣、展二位,說:“這是京都來的蔣、展二位大人,還不見過。” 姚正趕忙轉身,向蔣、展二位行禮:“卑職姚正,參見二位大人。” 蔣爺笑著說:“姚正啊,不必多禮。聽說你對潞安山的道路了如指掌,我們此次前來,正是為了抓捕潞安山的賊人,你且給我們說說這潞安山的情況。”
姚正挺直身子,詳細地說道:“迴稟大人,這潞安山離徐州城西門約五裏地,有個榆錢鎮,出了榆錢鎮的山口,正對著潞安山的東山口。進了山口,隻有一條主路,沿著這條路走,便是琵琶峪。這琵琶峪地形奇特,北邊有四個山灣,南邊也有四個山灣,這八個山灣就像蠍子的八條腿,而山口恰似蠍尾,故而得名。這山的後山沒有出路,隻有一個大湖,名叫飄沿湖。” 蔣爺點了點頭,又問:“那賊人尉遲良住在何處?” 姚正迴答:“他在琵琶峪西邊自己建了一片莊院,那後院西牆下便是飄沿湖。” 蔣爺接著問:“這尉遲良是何許人也?” 姚正說:“卑職隻聽聞他是官宦之後,人稱尉遲大官人,在當地是個富戶財主。但他是新遷來此地的,具體底細卑職也不太清楚,隻聽說他原籍可能是南陽府或者陳州。”
蔣爺聽後,心中已有了幾分計較,他嚴肅地說:“姚正,實不相瞞,這尉遲良便是盜走陛下冠袍帶履的賊人。我們此次前來,就是要將他繩之以法。但這事兒必須機密行事,絕不能走漏風聲。你現在去探聽一下,這尉遲良此刻是否在家,然後到東關福興店找張龍、趙虎、馮淵、邢家兄弟等人,帶他們到榆錢鎮找一家合適的公館,要隱秘些,告訴店東千萬不能聲張。你可有合適的店家推薦?” 姚正思索片刻,說:“大人,榆錢鎮有一家三義店,店房寬敞,店東是在我們衙門當差的,比較可靠,去那兒應該不錯。” 蔣爺滿意地點點頭:“好,那你速速前去辦理,我們隨後就到。” 姚正領命而去,眾人則在書房繼續商議抓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