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退堂之後,拖著略顯疲憊的身軀來到書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整個人仿佛被那白天的案子施了定身咒,陷入了對其錯綜複雜情節的深深思索之中。他的眉頭緊鎖,猶如兩道緊閉的城門,那糾結的程度仿佛能夾住一隻活蹦亂跳的麻雀,眼神專注而凝重。包興眼尖手快,麻溜地倒了一杯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茶,輕手輕腳、恭恭敬敬地端到包公麵前,聲音輕柔得像一陣微風,說道:“老爺,您為了那案子勞心勞力,快喝口這剛沏好的茶,潤潤嗓子,也好歇歇神。” 然而,包公卻像是被案子勾走了魂魄,坐在椅子上,身子不由自主地左右亂晃,眼神空洞無神,直勾勾地盯著前方,仿佛置身於另一個世界,對包興的話充耳不聞,也不伸手去接那杯茶。
包興見此情形,心裏 “咯噔” 一下,如同被重錘猛擊了一下,有種不好的預感瞬間湧上心頭。他連忙放下茶杯,湊近包公,臉上滿是關切和焦急,聲音都變了調,顫抖著問道:“老爺,您這是怎麽啦?是不是那案子太過棘手,把您的心神都給耗盡啦?還是身體有啥不舒服的地方?您可別嚇我呀!” 包公突然身子像被電擊了一樣猛地一挺,嘴裏冒出一句:“好血腥氣呀!” 緊接著,就像一根被折斷的竹子,往後一倒,直接昏迷了過去。包興嚇得臉色煞白,仿佛被寒霜打過的秋葉,冷汗瞬間濕透了後背。他手忙腳亂地伸手扶住包公,聲音因為極度的驚恐而變得尖銳刺耳,大聲唿喊著:“老爺!老爺!您可別嚇我呀!您要是有個三長兩短,這開封府可咋辦呀!”
這一嗓子,猶如晴天霹靂,外麵的李才等人聽到這驚心動魄的唿喊,如同離弦之箭一般立刻衝了進來。眾人手忙腳亂,有的伸手抬胳膊,有的抬腿,齊心協力一起把包公小心翼翼地攙扶著抬到了床榻之上。那動作就像是在施展一套精妙的武功招式,卻又帶著滿滿的慌亂。
這驚人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很快就傳到了內宅。李氏誥命夫人聽到後,嚇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仿佛要從嘴裏蹦出來。她腳下像踩了風火輪,慌裏慌張地一路小跑趕來書房查看。李才等人見夫人來了,趕忙低頭,像受驚的兔子一樣迅速迴避。夫人心急火燎地走進書房,隻見包公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雙眉緊緊皺著,就像兩條被擰得死死的麻花,兩隻眼睛緊緊閉著,一絲縫隙都沒有,四肢僵硬得一動不動,如同木雕泥塑一般,一句話也不說。夫人看到這一幕,急得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聲音帶著哭腔,卻又不知所措地喃喃自語:“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呀?老爺可千萬別出什麽岔子啊!”
夫人正滿心疑惑、如熱鍋上的螞蟻般不知所措的時候,包興在窗外帶著哭腔小聲說道:“夫人,公孫主簿來給老爺診脈了。” 夫人一聽,趕緊帶著丫環們像避瘟疫一樣迅速迴避到一旁。包興領著公孫先生神色匆匆地走進書房,來到床榻前。公孫策一臉嚴肅,神情專注得仿佛在麵對一場生死決戰,他先伸出三根手指,穩穩地搭在包公的左脈上,仔細診了好一會兒,嘴裏說道:“從這脈象來看,倒也無妨。” 接著又迅速換了右手脈,剛一搭上,他的臉色就變得凝重起來,嘴裏嘟囔著:“怪事,真是怪事!”
包興在旁邊看得心急如焚,心都快從嗓子眼兒蹦出來了,忍不住提高了音量,急切地問道:“公孫先生,您倒是快給我們說說,相爺這到底是怎麽了?得的啥病呀?” 公孫策搖了搖頭,眉頭擰成了一個深深的疙瘩,仿佛能夾死一隻蒼蠅,說道:“依我這多年的行醫經驗來看,相爺這六脈平和,脈象上看不出有啥毛病啊。” 說完,他又伸出手,輕輕摸了摸包公的額頭,觸手微涼,又摸了摸包公的心口,感覺心跳平穩。接著,他側耳貼近包公的口鼻,仔細聽聽唿吸,也是均勻順暢,“這情形,就好像睡著了一樣,可又不像是普通的沉睡。”
包興趕忙把剛才包公在椅子上的種種異常表現,繪聲繪色、一五一十地跟公孫策說了一遍。公孫策聽了,更是覺得一頭霧水,仿佛陷入了一團迷霧之中,完全搞不清楚這病到底是從哪兒來的。他沉思片刻,對包興說道:“你先去裏麵好好安慰安慰夫人,把情況跟她說清楚,讓她別太擔心。咱們還得趕緊向陛下啟奏此事,讓陛下知曉。” 說完,公孫策自己則坐到書桌前,鋪開紙張,提起毛筆,專心致誌地寫了一份告病的折子,那字跡龍飛鳳舞,每一筆都透著他的焦急和擔憂。他準備第二天五鼓上朝的時候,親自呈遞給皇帝。
皇帝得知此事後,龍顏大驚,馬上欽派了太醫院最有經驗的禦醫到開封府來給包公診脈。這禦醫也是身背重任,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先是望聞問切,一番仔細觀察,那認真的模樣就像是在施展一門神秘的法術,要找出包公昏迷的根源。接著又拿出隨身攜帶的精致小枕,反複切脈,左瞧瞧右看看,使出了渾身解數,額頭上都冒出了細密的汗珠。可最後還是搖著頭,一臉無奈地歎息道:“實在是看不出相爺這是得了什麽病症,這脈象正常,體征也無異樣,真是怪哉怪哉!”
這事兒很快也傳到了太後耳朵裏,太後心裏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連忙派了自己多年相伴的老伴伴陳林前來探望。這時候,開封府裏上上下下、裏裏外外都亂成了一鍋粥。有人火急火燎地忙著求神問卜,在神佛麵前虔誠祈禱,祈求包公能快點好起來;有人四處奔波,到處打聽民間的偏方秘方,盼著能有奇跡出現。可無奈包公一直昏迷不醒,人事不知,連一口飯、一滴水都吃不進去,就隻是一個勁兒地唿唿酣睡。好在公孫先生還算懂些醫理,時不時地來書房給包公診診脈,觀察病情的變化,照顧得無微不至。至於包興和李才,那更是盡心盡力,晝夜守在包公身邊,片刻也不敢離開。包興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生怕錯過了包公醒來的瞬間;李才則是時刻準備著,隻要包公有任何需要,他都能第一時間行動。就連李氏誥命夫人,一天也要到書房來好幾趟,每次來都是憂心忡忡,一臉焦慮。
可外麵的公孫策和四勇士卻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個個摩拳擦掌,仿佛隨時準備與人拚命,卻又因為找不到解決辦法而隻能不停地唉聲歎氣。公孫策在院子裏來迴踱步,嘴裏不停地念叨著:“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四勇士也是急得抓耳撓腮,像被困在籠子裏的猛獸。
就這樣一連過了五天,公孫策再給包公診脈的時候,發現包公的脈息越來越微弱,仿佛風中的殘燭,隨時都可能熄滅。大家都急得像沒頭的蒼蠅,不知如何是好。隻有包興的反應和別人不太一樣,他看著老爺這副模樣,想起當初包公罷職的時候,曾在大相國寺生過一場大病,那時候的情形和這次極為相似。那時候多虧了了然和尚的妙手迴春,精心醫治,才讓包公轉危為安。可偏偏這和尚雲遊四海去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迴來。想到這兒,包興不由得悲從中來,想起過去和包公一起經曆的那些風風雨雨,吃了那麽多苦,受了那麽多累,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安穩日子,沒想到卻舊病複發,還沒法醫治。越想越難受,忍不住淚流滿麵,“嗚嗚” 地放聲大哭起來,那哭聲淒慘無比,讓人聽了都忍不住跟著落淚。
就在包興哭得傷心欲絕的時候,隻見前次派去常州的差役,一路風塵仆仆地跑了迴來。他累得氣喘籲籲,汗流浹背,話都說不利索了:“包興大哥,展熊飛沒在家。他家的老仆說了,‘我家官人要是能早點迴來,肯定會馬不停蹄地趕到開封,絕不會辜負相爺的大恩大德。’” 差役大口喘著粗氣,頓了頓,又接著說:“家信也送到了,這是帶迴來的迴信。老爺府上一切都好,平平安安的。” 差役說了一大堆話,包興卻隻是呆呆地出神,腦子裏一片混亂,不停地點著頭,機械地接過家信就送進去了。信裏寫的,無非就是 “平安” 二字。
包興見此情形,心裏 “咯噔” 一下,如同被重錘猛擊了一下,有種不好的預感瞬間湧上心頭。他連忙放下茶杯,湊近包公,臉上滿是關切和焦急,聲音都變了調,顫抖著問道:“老爺,您這是怎麽啦?是不是那案子太過棘手,把您的心神都給耗盡啦?還是身體有啥不舒服的地方?您可別嚇我呀!” 包公突然身子像被電擊了一樣猛地一挺,嘴裏冒出一句:“好血腥氣呀!” 緊接著,就像一根被折斷的竹子,往後一倒,直接昏迷了過去。包興嚇得臉色煞白,仿佛被寒霜打過的秋葉,冷汗瞬間濕透了後背。他手忙腳亂地伸手扶住包公,聲音因為極度的驚恐而變得尖銳刺耳,大聲唿喊著:“老爺!老爺!您可別嚇我呀!您要是有個三長兩短,這開封府可咋辦呀!”
這一嗓子,猶如晴天霹靂,外麵的李才等人聽到這驚心動魄的唿喊,如同離弦之箭一般立刻衝了進來。眾人手忙腳亂,有的伸手抬胳膊,有的抬腿,齊心協力一起把包公小心翼翼地攙扶著抬到了床榻之上。那動作就像是在施展一套精妙的武功招式,卻又帶著滿滿的慌亂。
這驚人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很快就傳到了內宅。李氏誥命夫人聽到後,嚇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仿佛要從嘴裏蹦出來。她腳下像踩了風火輪,慌裏慌張地一路小跑趕來書房查看。李才等人見夫人來了,趕忙低頭,像受驚的兔子一樣迅速迴避。夫人心急火燎地走進書房,隻見包公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雙眉緊緊皺著,就像兩條被擰得死死的麻花,兩隻眼睛緊緊閉著,一絲縫隙都沒有,四肢僵硬得一動不動,如同木雕泥塑一般,一句話也不說。夫人看到這一幕,急得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聲音帶著哭腔,卻又不知所措地喃喃自語:“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呀?老爺可千萬別出什麽岔子啊!”
夫人正滿心疑惑、如熱鍋上的螞蟻般不知所措的時候,包興在窗外帶著哭腔小聲說道:“夫人,公孫主簿來給老爺診脈了。” 夫人一聽,趕緊帶著丫環們像避瘟疫一樣迅速迴避到一旁。包興領著公孫先生神色匆匆地走進書房,來到床榻前。公孫策一臉嚴肅,神情專注得仿佛在麵對一場生死決戰,他先伸出三根手指,穩穩地搭在包公的左脈上,仔細診了好一會兒,嘴裏說道:“從這脈象來看,倒也無妨。” 接著又迅速換了右手脈,剛一搭上,他的臉色就變得凝重起來,嘴裏嘟囔著:“怪事,真是怪事!”
包興在旁邊看得心急如焚,心都快從嗓子眼兒蹦出來了,忍不住提高了音量,急切地問道:“公孫先生,您倒是快給我們說說,相爺這到底是怎麽了?得的啥病呀?” 公孫策搖了搖頭,眉頭擰成了一個深深的疙瘩,仿佛能夾死一隻蒼蠅,說道:“依我這多年的行醫經驗來看,相爺這六脈平和,脈象上看不出有啥毛病啊。” 說完,他又伸出手,輕輕摸了摸包公的額頭,觸手微涼,又摸了摸包公的心口,感覺心跳平穩。接著,他側耳貼近包公的口鼻,仔細聽聽唿吸,也是均勻順暢,“這情形,就好像睡著了一樣,可又不像是普通的沉睡。”
包興趕忙把剛才包公在椅子上的種種異常表現,繪聲繪色、一五一十地跟公孫策說了一遍。公孫策聽了,更是覺得一頭霧水,仿佛陷入了一團迷霧之中,完全搞不清楚這病到底是從哪兒來的。他沉思片刻,對包興說道:“你先去裏麵好好安慰安慰夫人,把情況跟她說清楚,讓她別太擔心。咱們還得趕緊向陛下啟奏此事,讓陛下知曉。” 說完,公孫策自己則坐到書桌前,鋪開紙張,提起毛筆,專心致誌地寫了一份告病的折子,那字跡龍飛鳳舞,每一筆都透著他的焦急和擔憂。他準備第二天五鼓上朝的時候,親自呈遞給皇帝。
皇帝得知此事後,龍顏大驚,馬上欽派了太醫院最有經驗的禦醫到開封府來給包公診脈。這禦醫也是身背重任,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先是望聞問切,一番仔細觀察,那認真的模樣就像是在施展一門神秘的法術,要找出包公昏迷的根源。接著又拿出隨身攜帶的精致小枕,反複切脈,左瞧瞧右看看,使出了渾身解數,額頭上都冒出了細密的汗珠。可最後還是搖著頭,一臉無奈地歎息道:“實在是看不出相爺這是得了什麽病症,這脈象正常,體征也無異樣,真是怪哉怪哉!”
這事兒很快也傳到了太後耳朵裏,太後心裏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連忙派了自己多年相伴的老伴伴陳林前來探望。這時候,開封府裏上上下下、裏裏外外都亂成了一鍋粥。有人火急火燎地忙著求神問卜,在神佛麵前虔誠祈禱,祈求包公能快點好起來;有人四處奔波,到處打聽民間的偏方秘方,盼著能有奇跡出現。可無奈包公一直昏迷不醒,人事不知,連一口飯、一滴水都吃不進去,就隻是一個勁兒地唿唿酣睡。好在公孫先生還算懂些醫理,時不時地來書房給包公診診脈,觀察病情的變化,照顧得無微不至。至於包興和李才,那更是盡心盡力,晝夜守在包公身邊,片刻也不敢離開。包興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生怕錯過了包公醒來的瞬間;李才則是時刻準備著,隻要包公有任何需要,他都能第一時間行動。就連李氏誥命夫人,一天也要到書房來好幾趟,每次來都是憂心忡忡,一臉焦慮。
可外麵的公孫策和四勇士卻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個個摩拳擦掌,仿佛隨時準備與人拚命,卻又因為找不到解決辦法而隻能不停地唉聲歎氣。公孫策在院子裏來迴踱步,嘴裏不停地念叨著:“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四勇士也是急得抓耳撓腮,像被困在籠子裏的猛獸。
就這樣一連過了五天,公孫策再給包公診脈的時候,發現包公的脈息越來越微弱,仿佛風中的殘燭,隨時都可能熄滅。大家都急得像沒頭的蒼蠅,不知如何是好。隻有包興的反應和別人不太一樣,他看著老爺這副模樣,想起當初包公罷職的時候,曾在大相國寺生過一場大病,那時候的情形和這次極為相似。那時候多虧了了然和尚的妙手迴春,精心醫治,才讓包公轉危為安。可偏偏這和尚雲遊四海去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迴來。想到這兒,包興不由得悲從中來,想起過去和包公一起經曆的那些風風雨雨,吃了那麽多苦,受了那麽多累,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安穩日子,沒想到卻舊病複發,還沒法醫治。越想越難受,忍不住淚流滿麵,“嗚嗚” 地放聲大哭起來,那哭聲淒慘無比,讓人聽了都忍不住跟著落淚。
就在包興哭得傷心欲絕的時候,隻見前次派去常州的差役,一路風塵仆仆地跑了迴來。他累得氣喘籲籲,汗流浹背,話都說不利索了:“包興大哥,展熊飛沒在家。他家的老仆說了,‘我家官人要是能早點迴來,肯定會馬不停蹄地趕到開封,絕不會辜負相爺的大恩大德。’” 差役大口喘著粗氣,頓了頓,又接著說:“家信也送到了,這是帶迴來的迴信。老爺府上一切都好,平平安安的。” 差役說了一大堆話,包興卻隻是呆呆地出神,腦子裏一片混亂,不停地點著頭,機械地接過家信就送進去了。信裏寫的,無非就是 “平安” 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