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倆二貨所搞的事兒終於落幕後,盤踞在長安的董卓又出了事。
董卓在長安立穩腳跟後,先是大肆封官,不但把自己搞成了太師,還特麽讓皇帝喊他‘尚父’。
這踏馬誰能忍?
唉,你還別說,小皇帝迫於淫威,喊的董卓很高興。
但百官公卿們中心有正義者不在少數,皇帝都被辱成這逼樣了,他們哪裏還忍得住。
於是眾目睽睽之下跳出來幾個,然後被董卓給團滅了。
什麽剁手剁腳,挖肝剖肺,甚至銅鼎烹之……
手段極其殘忍,一下子鎮住了剩餘公卿,讓他們再次返迴鵪鶉狀態。
為了自己安危和保住錢財,董卓還在長安城外的孤島上修了個郿塢,並且把錢糧與家人盡遷此處。
除了每日前往皇宮耀武揚威外,董卓最大的興趣就是數著金銀摟著女人,至於女人,都是搶的良家人,為此還搞的很多人家破人亡。
百官公卿中有司徒王允,看到董卓囂張跋扈,同僚被其害死,由於膽子不大,一時也沒什麽辦法,隻得整日借酒消愁以淚洗麵。
然而這一幕讓他女兒看到了,他這個女兒不是親生的,而是離開洛陽時碰到的,善歌舞,長的也比較好,特別是一雙嫵媚的眼睛,甚是勾人!
王允初見到時瞬間便喜歡上了,為了女子不被搶奪,便以幹女兒稱唿,如此才帶到了長安。
女子本名紅昌,王允嫌名字太土,不怎麽好聽,於是便改名貂蟬。
貂蟬從王允口中得知董卓事跡後,眼睛便有所思,王允見之大怒,正準備幹死她時,他卻言有妙計。
然後,貂蟬在王允臥房一夜,第二天二人麵色潮紅的走出了房門。
時一日,王允邀請了董卓三個義子前來吃酒,這三個義子正是逼著董卓成為義父的魏續、侯成、以及宋憲。
三人乃武將,本該和王允不會有什麽交集,然而王允卻能說會道,三人來了之後,王允又展現出非人般的勸酒天賦。
沒過多久,三人便吃的雙眼迷離。
王允看時機成熟,便讓貂蟬帶了些歌姬進入。
貂蟬本就美貌,再加上精心打扮,這三個臭丘八瞬間血氣上湧,要不是有王允在,恐怕直接就把貂蟬撲了!
一場酒宴下來,三人嘴上吃的很飽,但是小兄弟還餓著,怎奈王允身居高位,貂蟬又是他女兒,不能用強,隻能讓小兄弟隨便吃點,然後各自返迴。
可返迴去之後,三人是坐臥不安,腦子裏除了貂蟬就是貂蟬,可是貂蟬就一個,於是乎,三人不是你就是他,各自前往王允府邸自是不提。
然而,在某一天,王允請了董卓吃酒,並且言有貴重之物贈送。
董卓一聽,覺得這老小子特別上道,於是也沒駁他麵子,便帶著三個義子前往了王允府邸。
吃酒,必須助興,歌姬女兒自然要到位,王允這一點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而董卓本就是個大色狼,見貂蟬如此美貌,在酒宴上直接掏出了小蟲蟲,意圖探究貂蟬的生理構造。
然而王允畢竟是司徒,貂蟬也是他女兒,再加上三個義子勸說,董卓這才把槍揣起來。
不過雖然把槍收了,但董卓在出門時卻直說了,三日之後前來迎娶貂蟬,要是敢反駁,直接明搶。
王允一聽,直唿貂蟬本就打算送給董卓的。
然後,董卓滿意的離開了。
而在傍晚,董卓的三個義子仿佛商量好的,一同來到了王允府邸,並且還見一個個單獨到了貂蟬。
三日時間還沒到,董卓在郿塢等來了愛將李肅,並且李肅還拿著聖旨,說是小皇帝要行禪讓之舉,奈何公卿不同意,正在爭吵。
董卓聽後,頓時大喜,自己剛要娶貂蟬,這邊小皇帝又要禪位,簡直就是雙喜臨門,於是匆匆忙忙的穿上內甲外衣,告別了老母便出了郿塢。
可來到朝堂上,董卓愣住了,百官公卿哪有爭吵,一個個持劍正盯著他自己呢,顯然是要對自己不利。
然而,董卓還沒開口,胸前便透出一截利刃,迴頭一看,正是自己三個義子中的魏續刺的。
最後,董卓死了,還被分屍了,郿塢的一眾董家之人也都被殺,李肅與其三個義子皆高官厚祿。
在軍營的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一聽便要給董卓報仇,然而長安四門關閉,郿塢又被焚燒,四人便想著退去。
可賈詡卻建議說,要是一離去便是亂賊臣子,不如直接強攻,撥亂反正,效仿太師之舉,屆時朝堂之上當一言九鼎。
四人一聽,覺得正該如此,於是一人自攻一門,沒多久便攻進了長安城。
在皇城下,四人遙望小皇帝要說法,小皇帝給不出,王允便要獨扛,然後在萬眾矚目之下,跳下了皇城,摔死了。
可是,李傕四人還是不滿,直言要讓殺死太師的三個逆子受死。
三人自然不願。
然而不等李傕等人攻城,三人便被自己親兵摘了腦袋,直接丟到了城下。
而李傕四人見此,自然有索要了官職,小皇帝害怕,無所不從。
長安這邊剛見清明,兗州那邊又亂了,說是黃巾賊寇複起,人數多的嚇人。
李傕幾人見是關外,便沒想著去管,可是百官公卿卻說不管不合適,正好那邊有人能夠降伏。
於是乎,曹操被舉薦出來了。
曹操得了聖旨,便帶著兵馬奔赴兗州,先是抓一批,以高官厚祿許諾他們,並且好吃好喝的供應上,然後就這麽一路打,一路推,用了倆月便把青州的匪患給平定了,並且還篩選老幼,隻留青壯,得兵馬二十萬,號青州兵!
之後在兗州又招賢納士,荀彧、荀攸叔侄聞聲來投,又有程昱、劉曄相繼來拜,相互舉薦者亦有數十。
武將同樣也有投效者,如於禁,此人弓馬嫻熟,武藝出眾,曹操便拜為點軍司馬,又有被夏侯惇引來的一身高過丈壯漢,名典韋,善使雙戟,有萬夫不當之勇。
曹操見之甚為歡喜,直接便帶在了自己身邊。
董卓在長安立穩腳跟後,先是大肆封官,不但把自己搞成了太師,還特麽讓皇帝喊他‘尚父’。
這踏馬誰能忍?
唉,你還別說,小皇帝迫於淫威,喊的董卓很高興。
但百官公卿們中心有正義者不在少數,皇帝都被辱成這逼樣了,他們哪裏還忍得住。
於是眾目睽睽之下跳出來幾個,然後被董卓給團滅了。
什麽剁手剁腳,挖肝剖肺,甚至銅鼎烹之……
手段極其殘忍,一下子鎮住了剩餘公卿,讓他們再次返迴鵪鶉狀態。
為了自己安危和保住錢財,董卓還在長安城外的孤島上修了個郿塢,並且把錢糧與家人盡遷此處。
除了每日前往皇宮耀武揚威外,董卓最大的興趣就是數著金銀摟著女人,至於女人,都是搶的良家人,為此還搞的很多人家破人亡。
百官公卿中有司徒王允,看到董卓囂張跋扈,同僚被其害死,由於膽子不大,一時也沒什麽辦法,隻得整日借酒消愁以淚洗麵。
然而這一幕讓他女兒看到了,他這個女兒不是親生的,而是離開洛陽時碰到的,善歌舞,長的也比較好,特別是一雙嫵媚的眼睛,甚是勾人!
王允初見到時瞬間便喜歡上了,為了女子不被搶奪,便以幹女兒稱唿,如此才帶到了長安。
女子本名紅昌,王允嫌名字太土,不怎麽好聽,於是便改名貂蟬。
貂蟬從王允口中得知董卓事跡後,眼睛便有所思,王允見之大怒,正準備幹死她時,他卻言有妙計。
然後,貂蟬在王允臥房一夜,第二天二人麵色潮紅的走出了房門。
時一日,王允邀請了董卓三個義子前來吃酒,這三個義子正是逼著董卓成為義父的魏續、侯成、以及宋憲。
三人乃武將,本該和王允不會有什麽交集,然而王允卻能說會道,三人來了之後,王允又展現出非人般的勸酒天賦。
沒過多久,三人便吃的雙眼迷離。
王允看時機成熟,便讓貂蟬帶了些歌姬進入。
貂蟬本就美貌,再加上精心打扮,這三個臭丘八瞬間血氣上湧,要不是有王允在,恐怕直接就把貂蟬撲了!
一場酒宴下來,三人嘴上吃的很飽,但是小兄弟還餓著,怎奈王允身居高位,貂蟬又是他女兒,不能用強,隻能讓小兄弟隨便吃點,然後各自返迴。
可返迴去之後,三人是坐臥不安,腦子裏除了貂蟬就是貂蟬,可是貂蟬就一個,於是乎,三人不是你就是他,各自前往王允府邸自是不提。
然而,在某一天,王允請了董卓吃酒,並且言有貴重之物贈送。
董卓一聽,覺得這老小子特別上道,於是也沒駁他麵子,便帶著三個義子前往了王允府邸。
吃酒,必須助興,歌姬女兒自然要到位,王允這一點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而董卓本就是個大色狼,見貂蟬如此美貌,在酒宴上直接掏出了小蟲蟲,意圖探究貂蟬的生理構造。
然而王允畢竟是司徒,貂蟬也是他女兒,再加上三個義子勸說,董卓這才把槍揣起來。
不過雖然把槍收了,但董卓在出門時卻直說了,三日之後前來迎娶貂蟬,要是敢反駁,直接明搶。
王允一聽,直唿貂蟬本就打算送給董卓的。
然後,董卓滿意的離開了。
而在傍晚,董卓的三個義子仿佛商量好的,一同來到了王允府邸,並且還見一個個單獨到了貂蟬。
三日時間還沒到,董卓在郿塢等來了愛將李肅,並且李肅還拿著聖旨,說是小皇帝要行禪讓之舉,奈何公卿不同意,正在爭吵。
董卓聽後,頓時大喜,自己剛要娶貂蟬,這邊小皇帝又要禪位,簡直就是雙喜臨門,於是匆匆忙忙的穿上內甲外衣,告別了老母便出了郿塢。
可來到朝堂上,董卓愣住了,百官公卿哪有爭吵,一個個持劍正盯著他自己呢,顯然是要對自己不利。
然而,董卓還沒開口,胸前便透出一截利刃,迴頭一看,正是自己三個義子中的魏續刺的。
最後,董卓死了,還被分屍了,郿塢的一眾董家之人也都被殺,李肅與其三個義子皆高官厚祿。
在軍營的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一聽便要給董卓報仇,然而長安四門關閉,郿塢又被焚燒,四人便想著退去。
可賈詡卻建議說,要是一離去便是亂賊臣子,不如直接強攻,撥亂反正,效仿太師之舉,屆時朝堂之上當一言九鼎。
四人一聽,覺得正該如此,於是一人自攻一門,沒多久便攻進了長安城。
在皇城下,四人遙望小皇帝要說法,小皇帝給不出,王允便要獨扛,然後在萬眾矚目之下,跳下了皇城,摔死了。
可是,李傕四人還是不滿,直言要讓殺死太師的三個逆子受死。
三人自然不願。
然而不等李傕等人攻城,三人便被自己親兵摘了腦袋,直接丟到了城下。
而李傕四人見此,自然有索要了官職,小皇帝害怕,無所不從。
長安這邊剛見清明,兗州那邊又亂了,說是黃巾賊寇複起,人數多的嚇人。
李傕幾人見是關外,便沒想著去管,可是百官公卿卻說不管不合適,正好那邊有人能夠降伏。
於是乎,曹操被舉薦出來了。
曹操得了聖旨,便帶著兵馬奔赴兗州,先是抓一批,以高官厚祿許諾他們,並且好吃好喝的供應上,然後就這麽一路打,一路推,用了倆月便把青州的匪患給平定了,並且還篩選老幼,隻留青壯,得兵馬二十萬,號青州兵!
之後在兗州又招賢納士,荀彧、荀攸叔侄聞聲來投,又有程昱、劉曄相繼來拜,相互舉薦者亦有數十。
武將同樣也有投效者,如於禁,此人弓馬嫻熟,武藝出眾,曹操便拜為點軍司馬,又有被夏侯惇引來的一身高過丈壯漢,名典韋,善使雙戟,有萬夫不當之勇。
曹操見之甚為歡喜,直接便帶在了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