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雲涯兒當即會意,鏡月表麵爭位,實則乃順楊奉之意而向其表明己無甚大用,非但無錢無糧供給,更不能為其多添一兵一卒,至多為一步刀手。而鏡月急於撇清,自也不好再要求己隨其部,即便勉強入軍,此獨立一步刀手自難融軍中,真有戰事之時也難堪大用。待閑置久了仍毫無建樹,再提離去自也不費吹灰之力。
隨後楊奉見得鏡月態度,果轉頭細聲安慰過來,“經賢侄如此一說,看來什長之位也難授你……既然你為徐晃舉薦,不如便入其屬下罷,以免與張賢侄鬧得不快,待到成就大功,我自少不了提攜。”倒又令雲涯兒十分意外,未想堂堂一軍之將,竟還親來調解一伯長與兵卒關係,遠比當年張曼成謙和許多。
反複思來,鏡月乃為客將,楊奉既不當其為質,自也不會真派其上陣殺敵,且有諸位義士照顧,倒也並不須己多作擔憂。更何況此事已定,自己毫無扭轉之力,趁天下大亂之前尋迴楚闕再來接其似也不遲,總比留於此地眼看黃巾四起更為妥當。
想來徐晃比這楊奉好騙許多,到時再稱病詐去,失此一卒楊奉自也懶做追究,兩邊皆不得罪,豈不美哉。於是趕忙佯作受其大恩,又謝又拜,使得楊奉喜笑顏開稱讚幾番滿意歸去。
隻此盤算,又輪到鏡月不解,慌忙來問為何不就此拒之離去,想其也非外人,便將心中所想盡皆告知。說服其後,亦露驚訝之色讚歎,“蔡兄果比我所思慮更為周全,難怪當年少主對你讚許有加!”說得雲涯兒一愣一愣,懷疑是否楚闕挖苦於己而被鏡月聽信。
拜別出帳,便又依照楊奉指示前往拜訪徐晃,其似早已得知此事,行至半道即與之會麵,說來前番才將將推辭其邀,此刻再見倒覺幾分尷尬。相較之下,徐晃則毫不在意此事,反而詢問是否需其代為請辭。
為防其多此一舉反引楊奉警覺,隻好又佯裝為難,向其答道:“多謝徐兄對我如此上心,然楊將軍既然有意提攜,蔡某又怎好沒其美意?待過幾日楊將軍不再問起此事之時,再與說自也不遲,不知徐兄意下如何?”也不知徐晃明白未有,總之頻點其頭,並未多言而就此離去,倒也不似預想當中那般難纏。
這還未消停幾日,如何逃去尋找楚闕之對策亦無半點進展,徐晃便已匆忙召集各部於帳外匯合。原本以為又是整軍訓練之類瑣事,卻未曾想其高舉右拳、義憤填膺,“如今閹豎尚未除去,朝堂之上更無忠義,以致邊防空虛,令北方匈奴、西麵羌人有機可乘,正值內憂外患之際。雖匡扶大義乃我等正途,然若被外敵乘虛而入,國不將國,自當先除蠻賊,才有與漢庭爭鋒之時。你等可願隨我一同前往討伐扮作山匪為禍一方之敵?”
雖不知其言山匪乃為匈奴、羌人所扮是真是假,不過既然乃賊禍一方,何況漢庭確實無暇抽調兵力來援,身為義軍,保一方平安倒也合情合理。於雲涯兒而言,此戰更有非同凡響意義。既然對方皆為亡命之徒,必有死傷,想來若是助徐晃贏得此戰,而後詐亡遁去,徐晃應也不會為難。於是自然毫無異議,遵其調遣隨軍望西北而去。
不過此討賊之師聲勢浩大,但連徐晃在內也不足百人,僅比鏡月之部稍多數十,更隻徐晃一人有馬可乘,如何看來也無與大軍一戰之力。忐忑之中尋至山匪躲藏之處,發現也隻為一小土丘罷,這才稍有安心,思來畢竟乃為搶掠盜匪,又能有幾眾,如此看來倒為己太過多慮。
不等眾人靠近,一軍便從土丘之後殺出,個個身形魁梧舉刀嘶吼,觀來倒也有幾分魄力。其中騎馬領頭一人也頭裹白巾,與徐晃類似,但其須發之下麵容確實與當地之人差別極大。其手提一杆一人餘長狼牙大棒,怒目而喝,“哪路小賊,膽敢犯我領地,可是嫌命太長?”言罷單手舉高其棒,以示其勇。
這邊徐晃見之自毫不屑,亦舉大斧迴應,“此身還未報效國家,又怎會嫌長?雖不知能否待至天下歸心,但我知曉你等之命今日已休。有何遺願大可說來,若是擔憂家中親人,我徐公明自在此保證,絕不錯殺不作抵抗之人,你安心受死便是!”
“喝!口氣不小!”幾言下來,那領頭之人頓時吹須瞪眼,氣得揚棒殺來,徐晃亦立大喝一聲,提斧前迎,兩兵相擊,響聲震天。
乍一望之,對方體格大於徐晃,力量理應更為強勁,但徐晃絲毫不落下風,急招下來更是將對方逼得節節後退。那人見蠻力已不可敵之,便又擺動其棒,企圖趁得徐晃力戰之時,攻其空虛之處。起先一擊因徐晃確實未有設防,幾中其腹,然警覺以後,隨後幾擊皆被輕易化解。
見勢不妙,那人忽朝徐晃頭頂揚去一棒,欲拔馬撤走。徐晃立以斧柄擋下此擊,並順勢倒揮其斧,自下而上於對方坐騎轉身之際將之挑落馬下,那馬卻仍自往前奔。隨即徐晃又將大斧架至那人項上,而衝前方眾賊大喝,“賊首已被我所俘,你等還有誰敢戰之,大可上前,若不敢戰,速速棄下兵刃前來請降!”當即喝得敵眾扔下兵器跪地乞饒。
而此場麵,與雲涯兒設想大相徑庭,甚至流血也隻那賊首一人,又何來傷亡?除非那楊奉真乃昏庸之徒,否則怎能騙過?但也隻得攜此憂愁與眾人前去將那賊眾收押。
得勝歸來,徐晃親下馬來又對眾人勇武稱讚一番,也不知是得意忘形還是為籠絡人心,此舉為免太過,實令雲涯兒不滿。身旁眾人倒為此頗為得意,仿佛確實奮力殺上前去擒下眾賊一般。不得不又歎息,看來離去之機隻可等到下次遇得強敵之時,但又頗為矛盾,若真有強敵,難道死傷無數才為己願?
隨後楊奉見得鏡月態度,果轉頭細聲安慰過來,“經賢侄如此一說,看來什長之位也難授你……既然你為徐晃舉薦,不如便入其屬下罷,以免與張賢侄鬧得不快,待到成就大功,我自少不了提攜。”倒又令雲涯兒十分意外,未想堂堂一軍之將,竟還親來調解一伯長與兵卒關係,遠比當年張曼成謙和許多。
反複思來,鏡月乃為客將,楊奉既不當其為質,自也不會真派其上陣殺敵,且有諸位義士照顧,倒也並不須己多作擔憂。更何況此事已定,自己毫無扭轉之力,趁天下大亂之前尋迴楚闕再來接其似也不遲,總比留於此地眼看黃巾四起更為妥當。
想來徐晃比這楊奉好騙許多,到時再稱病詐去,失此一卒楊奉自也懶做追究,兩邊皆不得罪,豈不美哉。於是趕忙佯作受其大恩,又謝又拜,使得楊奉喜笑顏開稱讚幾番滿意歸去。
隻此盤算,又輪到鏡月不解,慌忙來問為何不就此拒之離去,想其也非外人,便將心中所想盡皆告知。說服其後,亦露驚訝之色讚歎,“蔡兄果比我所思慮更為周全,難怪當年少主對你讚許有加!”說得雲涯兒一愣一愣,懷疑是否楚闕挖苦於己而被鏡月聽信。
拜別出帳,便又依照楊奉指示前往拜訪徐晃,其似早已得知此事,行至半道即與之會麵,說來前番才將將推辭其邀,此刻再見倒覺幾分尷尬。相較之下,徐晃則毫不在意此事,反而詢問是否需其代為請辭。
為防其多此一舉反引楊奉警覺,隻好又佯裝為難,向其答道:“多謝徐兄對我如此上心,然楊將軍既然有意提攜,蔡某又怎好沒其美意?待過幾日楊將軍不再問起此事之時,再與說自也不遲,不知徐兄意下如何?”也不知徐晃明白未有,總之頻點其頭,並未多言而就此離去,倒也不似預想當中那般難纏。
這還未消停幾日,如何逃去尋找楚闕之對策亦無半點進展,徐晃便已匆忙召集各部於帳外匯合。原本以為又是整軍訓練之類瑣事,卻未曾想其高舉右拳、義憤填膺,“如今閹豎尚未除去,朝堂之上更無忠義,以致邊防空虛,令北方匈奴、西麵羌人有機可乘,正值內憂外患之際。雖匡扶大義乃我等正途,然若被外敵乘虛而入,國不將國,自當先除蠻賊,才有與漢庭爭鋒之時。你等可願隨我一同前往討伐扮作山匪為禍一方之敵?”
雖不知其言山匪乃為匈奴、羌人所扮是真是假,不過既然乃賊禍一方,何況漢庭確實無暇抽調兵力來援,身為義軍,保一方平安倒也合情合理。於雲涯兒而言,此戰更有非同凡響意義。既然對方皆為亡命之徒,必有死傷,想來若是助徐晃贏得此戰,而後詐亡遁去,徐晃應也不會為難。於是自然毫無異議,遵其調遣隨軍望西北而去。
不過此討賊之師聲勢浩大,但連徐晃在內也不足百人,僅比鏡月之部稍多數十,更隻徐晃一人有馬可乘,如何看來也無與大軍一戰之力。忐忑之中尋至山匪躲藏之處,發現也隻為一小土丘罷,這才稍有安心,思來畢竟乃為搶掠盜匪,又能有幾眾,如此看來倒為己太過多慮。
不等眾人靠近,一軍便從土丘之後殺出,個個身形魁梧舉刀嘶吼,觀來倒也有幾分魄力。其中騎馬領頭一人也頭裹白巾,與徐晃類似,但其須發之下麵容確實與當地之人差別極大。其手提一杆一人餘長狼牙大棒,怒目而喝,“哪路小賊,膽敢犯我領地,可是嫌命太長?”言罷單手舉高其棒,以示其勇。
這邊徐晃見之自毫不屑,亦舉大斧迴應,“此身還未報效國家,又怎會嫌長?雖不知能否待至天下歸心,但我知曉你等之命今日已休。有何遺願大可說來,若是擔憂家中親人,我徐公明自在此保證,絕不錯殺不作抵抗之人,你安心受死便是!”
“喝!口氣不小!”幾言下來,那領頭之人頓時吹須瞪眼,氣得揚棒殺來,徐晃亦立大喝一聲,提斧前迎,兩兵相擊,響聲震天。
乍一望之,對方體格大於徐晃,力量理應更為強勁,但徐晃絲毫不落下風,急招下來更是將對方逼得節節後退。那人見蠻力已不可敵之,便又擺動其棒,企圖趁得徐晃力戰之時,攻其空虛之處。起先一擊因徐晃確實未有設防,幾中其腹,然警覺以後,隨後幾擊皆被輕易化解。
見勢不妙,那人忽朝徐晃頭頂揚去一棒,欲拔馬撤走。徐晃立以斧柄擋下此擊,並順勢倒揮其斧,自下而上於對方坐騎轉身之際將之挑落馬下,那馬卻仍自往前奔。隨即徐晃又將大斧架至那人項上,而衝前方眾賊大喝,“賊首已被我所俘,你等還有誰敢戰之,大可上前,若不敢戰,速速棄下兵刃前來請降!”當即喝得敵眾扔下兵器跪地乞饒。
而此場麵,與雲涯兒設想大相徑庭,甚至流血也隻那賊首一人,又何來傷亡?除非那楊奉真乃昏庸之徒,否則怎能騙過?但也隻得攜此憂愁與眾人前去將那賊眾收押。
得勝歸來,徐晃親下馬來又對眾人勇武稱讚一番,也不知是得意忘形還是為籠絡人心,此舉為免太過,實令雲涯兒不滿。身旁眾人倒為此頗為得意,仿佛確實奮力殺上前去擒下眾賊一般。不得不又歎息,看來離去之機隻可等到下次遇得強敵之時,但又頗為矛盾,若真有強敵,難道死傷無數才為己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