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兩任渠帥因私鬥雙雙暴斃,一時之間,黃巾兵士還未從張曼成的驚嚇中恢複過來,就又再陷入恐慌,四處奔走,顯然是無人領導之狀。而廖化竟於此時都還未現身,令雲涯兒不得不去想那不願發生之事。為今之計,也隻有趁亂逃脫,再作打算。
剛走出門,便看到韓忠驚恐萬分奔向這邊,想必其已聽到兵士稟報。於是雲涯兒四顧望之,卻發現毫無隱蔽之處,隻得倉促藏於門後,希望韓忠急切不能發現自己。
然而此門不過三人之寬,即使韓忠並未注意,與之隨行護衛卻不敢馬虎,現今發生如此重大之事,又怎能讓得見之人溜出城去。萬一走漏風聲,官軍還不趁機急攻,到時便不是死一兩個渠帥之事了。
因而守衛一入門內,就用刀架住雲涯兒,恐嚇其莫要妄動,並將此事稟報韓忠,請求決策。那韓忠一看被擒之人是雲涯兒,倒不驚訝,隻草草出幾字,要守衛挽留雲涯兒,而又慌張朝趙弘所在之處跑去。隨著韓忠到來,眾兵士亦開始圍聚其側,雲涯兒自然也被護衛架到人群之後。
待收斂了屍首,便有人開始提及新渠帥一事。正所謂家不可一日無主,這黃巾兵士如此急切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從眾人臉色上看,多半未必對趙弘有義。而後又不知是誰突然喊出一句“此位由韓方將接任最為合適”,眾人便瞬間紛紛推舉韓忠為帥,唿聲極高。不過觀之神情,大抵亦非眾願,隻是一時之間因缺乏主意而采取的權宜之計。
如此一來,隻怕即便日後韓忠也被殺害,仍會有人繼任,絲毫不能動搖此波黃巾。有這般凝聚之力,難怪張曼成離開之後,仍能堅守兩月。
佩服自是佩服,隻是雖黃巾皆是鄉中百姓,但終歸還是稱為義軍,任命總帥又怎能如此隨意,完全未征求過張梁意見。不過起張梁,似乎也不曾受過張角之停此番一來,雲涯兒終於明白張角為何曾言自己並不能勸眾人散去。
再看韓忠,嘴上雖不能勝任,臉上卻早已喜悅萬分,更是完全不顧趙弘咽氣還沒多久之事。最後半推半就答應眾人請求,代了趙弘之位。隨即眾人便如釋重負一般,既不驚了,也不慌了,陸續離去。
看完鬧劇,事情終歸還是落迴雲涯兒頭上。隻見韓忠抹了方才喜悅嘴臉,拿出一副苦相,還未開口,雲涯兒已知其欲何事,於是搶先一步道:“這衝鋒一事,我自已放在心上,隻是今日蒙此不幸,近來皆不宜妄動兵馬,還且觀望一陣。”想以此再拖延一陣。
而那韓忠果然收迴言語,並稱其言之有禮,未提突圍一事,甚至還吩咐左右莫再為難雲涯兒。想必也是明白之人,這帶兵打仗之事,又如何強求得來。何況雲涯兒並無家屬質押此處,倒不如賣個人情。隨即別過雲涯兒,火急火燎布置新位去了。
反倒留雲涯兒一人於原地,不知是去是留,隻得重新權衡利弊。念及眾黃巾終是受人蠱惑,如今朱儁拒不受降,隻有一死,故才如此頑抗,企圖爭得一線生機。雲涯兒終是棄了逃走之想,決心再找尋廖化一番,即便不能見得其人,也要知其下落。而韓忠之處,便是那最佳打聽之處。
這前腳才剛剛別過,後腳又來拜訪,雲涯兒難免有些不知如何開口,隻是支支吾吾,聽得韓忠一頭霧水。碰巧此時亦有人求見,待那人上來,仔細一看,竟是士口。
兩人見了,卻隻有雲涯兒一人驚訝不已,士口則是泰然自若,與韓忠談笑有聲,全然一副從未見過雲涯兒之貌。因還未知曉其人究竟是敵是友,雲涯兒也隻得默不發聲,觀其動靜。
聊至興起,韓忠見雲涯兒被冷落一邊,遂召喚二人上前,一邊指於士口望於雲涯兒介紹士口,而後又指於雲涯兒望於士口介紹雲涯兒,卻不知二人其實早已見過。並稱雲涯兒為“我軍少有之良將”,稱士口為“謀略黃巾第一”,總之是滔滔不絕,全然不顧雲涯兒為難之色。
比起韓忠滿口廢話,士口倒是爽快許多,直言道:“承蒙渠帥抬舉,我不過一介卒,此番前來,自是有事問於渠帥,不知渠帥是否方便?”
“但無妨。”韓忠本就正處於晉升喜悅之中,此番聽得士口之言自是更加飄然,毫無避諱。士口便故意將張曼成敗亡前後之事盡數之,明顯是於雲涯兒來聽。
隻是其所之言,要比雲涯兒聽之故事更為詳細,並且諸多細節不盡相同。比如外麵盡傳張曼成是被新任太守斬殺,到了士口之中,卻是張曼成幾斬那太守於馬下,不過不知為何突然就被擒下。之後便見得官軍送來一無頭屍身,其身正著張曼成之甲,故而眾人皆信張曼成已死。
可如此一,雖確是將張曼成未死之迷解了,而仍是有一事不能明了。既然張曼成未死,又何故變得如此癲狂,並最終落得如此下場。之前士口所言之中,從未提及有人因服用黃巾秘藥而發狂之事,若張曼成真於此之前便已發狂,亦不可能如此眾多將士盡皆不知。
隻可惜士口對此隻字未提,反倒了雲涯兒更為在意之事,“佑子本欲協助神上使取得荊州,隻是似乎於朱儁進犯之時,與神上使又起了爭執,不為所蹤。不知渠帥是否知其下落?”此話時,士口嘴角微揚,顯然是明知故問。
反而是韓忠神色慌張,顧左而言他,忽然大喝一聲:“此事隻我三人知曉,如今趙弘已死,孫仲尚未歸來,你又怎如何知道!”
原來其早已知道張曼成未死之事,難怪再見得張曼成之時,比他人更加驚恐,卻在張曼成死後反倒鎮定下來。由疵知,他必然亦知曉廖化下落,雲涯兒終是坐立不住,與士口一同問之。
(本章完)
剛走出門,便看到韓忠驚恐萬分奔向這邊,想必其已聽到兵士稟報。於是雲涯兒四顧望之,卻發現毫無隱蔽之處,隻得倉促藏於門後,希望韓忠急切不能發現自己。
然而此門不過三人之寬,即使韓忠並未注意,與之隨行護衛卻不敢馬虎,現今發生如此重大之事,又怎能讓得見之人溜出城去。萬一走漏風聲,官軍還不趁機急攻,到時便不是死一兩個渠帥之事了。
因而守衛一入門內,就用刀架住雲涯兒,恐嚇其莫要妄動,並將此事稟報韓忠,請求決策。那韓忠一看被擒之人是雲涯兒,倒不驚訝,隻草草出幾字,要守衛挽留雲涯兒,而又慌張朝趙弘所在之處跑去。隨著韓忠到來,眾兵士亦開始圍聚其側,雲涯兒自然也被護衛架到人群之後。
待收斂了屍首,便有人開始提及新渠帥一事。正所謂家不可一日無主,這黃巾兵士如此急切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從眾人臉色上看,多半未必對趙弘有義。而後又不知是誰突然喊出一句“此位由韓方將接任最為合適”,眾人便瞬間紛紛推舉韓忠為帥,唿聲極高。不過觀之神情,大抵亦非眾願,隻是一時之間因缺乏主意而采取的權宜之計。
如此一來,隻怕即便日後韓忠也被殺害,仍會有人繼任,絲毫不能動搖此波黃巾。有這般凝聚之力,難怪張曼成離開之後,仍能堅守兩月。
佩服自是佩服,隻是雖黃巾皆是鄉中百姓,但終歸還是稱為義軍,任命總帥又怎能如此隨意,完全未征求過張梁意見。不過起張梁,似乎也不曾受過張角之停此番一來,雲涯兒終於明白張角為何曾言自己並不能勸眾人散去。
再看韓忠,嘴上雖不能勝任,臉上卻早已喜悅萬分,更是完全不顧趙弘咽氣還沒多久之事。最後半推半就答應眾人請求,代了趙弘之位。隨即眾人便如釋重負一般,既不驚了,也不慌了,陸續離去。
看完鬧劇,事情終歸還是落迴雲涯兒頭上。隻見韓忠抹了方才喜悅嘴臉,拿出一副苦相,還未開口,雲涯兒已知其欲何事,於是搶先一步道:“這衝鋒一事,我自已放在心上,隻是今日蒙此不幸,近來皆不宜妄動兵馬,還且觀望一陣。”想以此再拖延一陣。
而那韓忠果然收迴言語,並稱其言之有禮,未提突圍一事,甚至還吩咐左右莫再為難雲涯兒。想必也是明白之人,這帶兵打仗之事,又如何強求得來。何況雲涯兒並無家屬質押此處,倒不如賣個人情。隨即別過雲涯兒,火急火燎布置新位去了。
反倒留雲涯兒一人於原地,不知是去是留,隻得重新權衡利弊。念及眾黃巾終是受人蠱惑,如今朱儁拒不受降,隻有一死,故才如此頑抗,企圖爭得一線生機。雲涯兒終是棄了逃走之想,決心再找尋廖化一番,即便不能見得其人,也要知其下落。而韓忠之處,便是那最佳打聽之處。
這前腳才剛剛別過,後腳又來拜訪,雲涯兒難免有些不知如何開口,隻是支支吾吾,聽得韓忠一頭霧水。碰巧此時亦有人求見,待那人上來,仔細一看,竟是士口。
兩人見了,卻隻有雲涯兒一人驚訝不已,士口則是泰然自若,與韓忠談笑有聲,全然一副從未見過雲涯兒之貌。因還未知曉其人究竟是敵是友,雲涯兒也隻得默不發聲,觀其動靜。
聊至興起,韓忠見雲涯兒被冷落一邊,遂召喚二人上前,一邊指於士口望於雲涯兒介紹士口,而後又指於雲涯兒望於士口介紹雲涯兒,卻不知二人其實早已見過。並稱雲涯兒為“我軍少有之良將”,稱士口為“謀略黃巾第一”,總之是滔滔不絕,全然不顧雲涯兒為難之色。
比起韓忠滿口廢話,士口倒是爽快許多,直言道:“承蒙渠帥抬舉,我不過一介卒,此番前來,自是有事問於渠帥,不知渠帥是否方便?”
“但無妨。”韓忠本就正處於晉升喜悅之中,此番聽得士口之言自是更加飄然,毫無避諱。士口便故意將張曼成敗亡前後之事盡數之,明顯是於雲涯兒來聽。
隻是其所之言,要比雲涯兒聽之故事更為詳細,並且諸多細節不盡相同。比如外麵盡傳張曼成是被新任太守斬殺,到了士口之中,卻是張曼成幾斬那太守於馬下,不過不知為何突然就被擒下。之後便見得官軍送來一無頭屍身,其身正著張曼成之甲,故而眾人皆信張曼成已死。
可如此一,雖確是將張曼成未死之迷解了,而仍是有一事不能明了。既然張曼成未死,又何故變得如此癲狂,並最終落得如此下場。之前士口所言之中,從未提及有人因服用黃巾秘藥而發狂之事,若張曼成真於此之前便已發狂,亦不可能如此眾多將士盡皆不知。
隻可惜士口對此隻字未提,反倒了雲涯兒更為在意之事,“佑子本欲協助神上使取得荊州,隻是似乎於朱儁進犯之時,與神上使又起了爭執,不為所蹤。不知渠帥是否知其下落?”此話時,士口嘴角微揚,顯然是明知故問。
反而是韓忠神色慌張,顧左而言他,忽然大喝一聲:“此事隻我三人知曉,如今趙弘已死,孫仲尚未歸來,你又怎如何知道!”
原來其早已知道張曼成未死之事,難怪再見得張曼成之時,比他人更加驚恐,卻在張曼成死後反倒鎮定下來。由疵知,他必然亦知曉廖化下落,雲涯兒終是坐立不住,與士口一同問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