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救之事被杜遠一拖再拖,裴元紹又聽信其言。為了避免裴元紹莽撞行事,又被杜遠抓去,雲涯兒不敢將杜遠心機告知於其,心中甚是苦悶,不由得又思起楚闕來。
鄉勇上下,雖皆是泛泛之輩,卻個個重情重義,不似黃巾軍中這般各懷鬼胎。尤其是韓暨與楚闕,萍水相逢,就能以誠相待,並多次相救,就連廖化也與之不能想比。奈何自己卻處處受製於人,即便隻是想救楚闕,也是萬般艱難,由不得己。還好能夠認得周倉這等兄弟,才感覺到一絲安慰。
想到此處,突然記起周倉善於打探情報,明裏不行,不如暗中行動,至少也要探得個虛實。於是悄悄迴到帳中,做好標記,隻等周倉來助。
不消片刻,周倉果然潛入帳內,與雲涯兒相會,並問及杜遠那邊情況如何。雲涯兒聽起此問,將拳頭一揮,砸於案上,歎息道:“我如今雖為冒牌大方將,卻無一人可用,杜遠與裴元紹相互掣肘,營救之事遲遲不能實施。”而後又問與周倉有何情報。
見其苦悶,周倉亦拉下臉來,“幸好我早知如此。自我從北邊歸來,便再無殺手追殺,想必他們早已知道我並非‘佑子’,故而我昨日又去探查情況。原來是那張曼成量你掀不起甚麽波瀾,又經我假冒之事敗露,故而索性就承認了廖方將就是‘佑子’,不過是以假傳意之名將其軟禁。至於為何不急於動手,大概是想留條後路,以防萬一。”
從其言中,尚且能夠推斷出廖化尚且安全,而且既是軟禁,必然不在大牢之中,幸虧裴元紹被杜遠製止,未能前去劫獄。感歎之餘,雲涯兒又問周倉,是否能與廖化見上一麵,讓其點撥一二。
本隻是隨便問問,並未指望周倉有此能耐,結果周倉之答,卻是出人意料,“廖方所在之處,看守亦不慎嚴密,若有心離開,定無人能阻。而我觀廖方將神色平和,也不曾與看守起過衝突,甚至互相客氣有加。故而又推測廖方將莫不是自願被軟禁,早已與張曼成達成約定。”
這樣來,廖化在與雲涯兒分別之時,卻有提過此事,隻是在眾人看來,似是失敗了。不過此番之言卻與上次周倉所,完全不同,故詢問之。周倉亦是不解,隻上次的確是從張曼成側打聽而來,不知為何與實情不符。
一聽是從張曼成那得來的消息,雲涯兒立即恍然大悟。定是張曼成一邊答應了廖化,一邊又準備將其部下一網打盡,因而故意放出此假消息,令其部下以為迫在眉睫,草率行事,裴元紹便是中了此計。
而後,雲涯兒便同周倉潛至一處大宅之外,的確除了門口尚有二人,並無其他看守與其是在監視廖化行動,倒不如是在守衛廖化安全。不過在未探得虛實之前,雲涯兒還是心翼翼,不敢驚擾看守,在周倉協助之下翻牆而入。
一入牆內便望見廖化正於院中舞刀,適才看到雲涯兒身影,以為是賊,便上前來阻,得見其顏,立即怔住。隨後周倉也已翻去院中,廖化終於將刀收迴,走上前聲問道:“你二人,如今出現在此處,莫非……?”
其意本是以為雲涯兒失敗歸來,卻被雲涯兒誤以為是其料事如神,知道二人前來營救,便對其:“正是,廖兄趕快隨我等離開。”而後向四周查看一番,確認無人,便招手唿喚廖化。
哪知廖化並未有所動作,隻在原地歎息一聲,複:“如今就連波才也不願引軍北上,黃巾之中已無人再能協助大賢良師,我等離去又有何用?況且我已與那張曼成約定,若其能在平定南陽之後出兵北上,我必鼎力相助,怎能在此時離開,前功盡棄?”其聲沙啞,似極難過。隨後又將手背朝於雲涯兒擺動,“趁未被人發現,你且速去,波才之事你已盡力。從今往後,你等且離了黃巾,莫要再惹各中是非。”
這才一月不見,廖化竟變得如此多愁善感,與當初勸雲涯兒加入黃巾之時,判若兩人。令雲涯兒深感意外,以為其定是受到了張曼成百般折磨,便咬牙切齒道:“那張曼成簡直欺人太甚!”隨即又將話鋒一轉,“廖兄且寬心,我等已與杜遠重新集結,隻等廖兄歸來,重掌大權,一同前去潁川勸波才。如今波才勢如破竹,想必再過不久就能取得潁川。”
聽其這番勸,廖化非但沒有如雲涯兒想象的那般放心下來,反而更是憂慮,“既然你等已經做到如此份上,那杜遠豈會容我?難得其尚能相助你等一二,我若迴去,定又會逼其倒戈相向。你等且先將其穩住,待時機到了,便迅速遠離此人,切莫惹禍上身。”
無論雲涯兒如何相勸,廖化終是不願與之一同離去,似如徐福一樣,對黃巾已然失了信心。奈何其又與徐福不同,既是黃巾之人,也不願背信棄義,自然不能一走了之。隻可惜自己無力迴,故而勸雲涯兒莫要再牽扯其中,趁與黃巾幹係不大,盡早脫身。
最後二人仍是相持不下,誰也無法將對方服。廖化最終又提一事,“其實,若不是如今下混亂,怎會有女子四處行走之事。隻是其所受之傷,並非幾便能愈合,定是有高人相助,我不過是做了個順水人情。但我觀其殺心太重,無甚冤仇,便要至人於死地,比杜遠有過之而無不及,像是心智遭受蒙蔽一般,若……”
經其點撥,雲涯兒這才察覺楚闕在與杜遠和何曼爭鬥之時,的確過於衝動,杜遠奸險,看其不滿也就罷了;那何曼卻隻是言語有失,也不算奸邪之人,楚闕仍是要殺。而其痛恨黃巾,確也不過去,其父是死於官軍獄中,黃巾更是從未招惹過其所在鄉勇,從未結怨,哪來如此深仇大恨。
(本章完)
鄉勇上下,雖皆是泛泛之輩,卻個個重情重義,不似黃巾軍中這般各懷鬼胎。尤其是韓暨與楚闕,萍水相逢,就能以誠相待,並多次相救,就連廖化也與之不能想比。奈何自己卻處處受製於人,即便隻是想救楚闕,也是萬般艱難,由不得己。還好能夠認得周倉這等兄弟,才感覺到一絲安慰。
想到此處,突然記起周倉善於打探情報,明裏不行,不如暗中行動,至少也要探得個虛實。於是悄悄迴到帳中,做好標記,隻等周倉來助。
不消片刻,周倉果然潛入帳內,與雲涯兒相會,並問及杜遠那邊情況如何。雲涯兒聽起此問,將拳頭一揮,砸於案上,歎息道:“我如今雖為冒牌大方將,卻無一人可用,杜遠與裴元紹相互掣肘,營救之事遲遲不能實施。”而後又問與周倉有何情報。
見其苦悶,周倉亦拉下臉來,“幸好我早知如此。自我從北邊歸來,便再無殺手追殺,想必他們早已知道我並非‘佑子’,故而我昨日又去探查情況。原來是那張曼成量你掀不起甚麽波瀾,又經我假冒之事敗露,故而索性就承認了廖方將就是‘佑子’,不過是以假傳意之名將其軟禁。至於為何不急於動手,大概是想留條後路,以防萬一。”
從其言中,尚且能夠推斷出廖化尚且安全,而且既是軟禁,必然不在大牢之中,幸虧裴元紹被杜遠製止,未能前去劫獄。感歎之餘,雲涯兒又問周倉,是否能與廖化見上一麵,讓其點撥一二。
本隻是隨便問問,並未指望周倉有此能耐,結果周倉之答,卻是出人意料,“廖方所在之處,看守亦不慎嚴密,若有心離開,定無人能阻。而我觀廖方將神色平和,也不曾與看守起過衝突,甚至互相客氣有加。故而又推測廖方將莫不是自願被軟禁,早已與張曼成達成約定。”
這樣來,廖化在與雲涯兒分別之時,卻有提過此事,隻是在眾人看來,似是失敗了。不過此番之言卻與上次周倉所,完全不同,故詢問之。周倉亦是不解,隻上次的確是從張曼成側打聽而來,不知為何與實情不符。
一聽是從張曼成那得來的消息,雲涯兒立即恍然大悟。定是張曼成一邊答應了廖化,一邊又準備將其部下一網打盡,因而故意放出此假消息,令其部下以為迫在眉睫,草率行事,裴元紹便是中了此計。
而後,雲涯兒便同周倉潛至一處大宅之外,的確除了門口尚有二人,並無其他看守與其是在監視廖化行動,倒不如是在守衛廖化安全。不過在未探得虛實之前,雲涯兒還是心翼翼,不敢驚擾看守,在周倉協助之下翻牆而入。
一入牆內便望見廖化正於院中舞刀,適才看到雲涯兒身影,以為是賊,便上前來阻,得見其顏,立即怔住。隨後周倉也已翻去院中,廖化終於將刀收迴,走上前聲問道:“你二人,如今出現在此處,莫非……?”
其意本是以為雲涯兒失敗歸來,卻被雲涯兒誤以為是其料事如神,知道二人前來營救,便對其:“正是,廖兄趕快隨我等離開。”而後向四周查看一番,確認無人,便招手唿喚廖化。
哪知廖化並未有所動作,隻在原地歎息一聲,複:“如今就連波才也不願引軍北上,黃巾之中已無人再能協助大賢良師,我等離去又有何用?況且我已與那張曼成約定,若其能在平定南陽之後出兵北上,我必鼎力相助,怎能在此時離開,前功盡棄?”其聲沙啞,似極難過。隨後又將手背朝於雲涯兒擺動,“趁未被人發現,你且速去,波才之事你已盡力。從今往後,你等且離了黃巾,莫要再惹各中是非。”
這才一月不見,廖化竟變得如此多愁善感,與當初勸雲涯兒加入黃巾之時,判若兩人。令雲涯兒深感意外,以為其定是受到了張曼成百般折磨,便咬牙切齒道:“那張曼成簡直欺人太甚!”隨即又將話鋒一轉,“廖兄且寬心,我等已與杜遠重新集結,隻等廖兄歸來,重掌大權,一同前去潁川勸波才。如今波才勢如破竹,想必再過不久就能取得潁川。”
聽其這番勸,廖化非但沒有如雲涯兒想象的那般放心下來,反而更是憂慮,“既然你等已經做到如此份上,那杜遠豈會容我?難得其尚能相助你等一二,我若迴去,定又會逼其倒戈相向。你等且先將其穩住,待時機到了,便迅速遠離此人,切莫惹禍上身。”
無論雲涯兒如何相勸,廖化終是不願與之一同離去,似如徐福一樣,對黃巾已然失了信心。奈何其又與徐福不同,既是黃巾之人,也不願背信棄義,自然不能一走了之。隻可惜自己無力迴,故而勸雲涯兒莫要再牽扯其中,趁與黃巾幹係不大,盡早脫身。
最後二人仍是相持不下,誰也無法將對方服。廖化最終又提一事,“其實,若不是如今下混亂,怎會有女子四處行走之事。隻是其所受之傷,並非幾便能愈合,定是有高人相助,我不過是做了個順水人情。但我觀其殺心太重,無甚冤仇,便要至人於死地,比杜遠有過之而無不及,像是心智遭受蒙蔽一般,若……”
經其點撥,雲涯兒這才察覺楚闕在與杜遠和何曼爭鬥之時,的確過於衝動,杜遠奸險,看其不滿也就罷了;那何曼卻隻是言語有失,也不算奸邪之人,楚闕仍是要殺。而其痛恨黃巾,確也不過去,其父是死於官軍獄中,黃巾更是從未招惹過其所在鄉勇,從未結怨,哪來如此深仇大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