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張大匠與幾位署令、丞,以及司農司看管含嘉倉的幾位官員陪著武炎之,計劃先查看北麵城牆的維修情況!
門禁很嚴!守門的監門衛軍士認真檢查了他們的魚符和憑證,並經過搜身,看看他們有沒有攜帶點火工具以後,才把他們放進城內!
進得城來,武炎之四下一望,看見儲存糧食的糧倉全部在地底下,從地麵上隻能夠看到一個個不足50厘米高的圓形土堆!
土堆直徑大小不一,看著最大的約有十一二米,最小的卻隻有五六米!而且,那土堆上麵居然還種著許多小樹!
雖然之前知道這糧倉在地底下,如今親眼見到,還是覺得非常稀奇!為何這糧倉的大小還不一樣?他百思不得其解!
“武郎,我們先去看城牆吧!”張大匠道。
一直往前走,不一會兒就來到北城牆的施工的地點。
“武郎!這北城牆,四月初垮了六丈長的一段,寬度約五尺多!已經進行維修施工一個半月了,估計這個月底就可以完成!”張大匠介紹道。
武炎之一看,那城牆還有一米多就要完成了!
這城牆是夯土砌築,並非石頭砌築!否則成本太高,哪裏花費得起!
看完城牆,武炎之來到東邊的一個正在維修的大糧倉跟前!看見這個糧倉的口徑約10米、深約9米,底部也就六米左右。口大底小,呈圓缸形。
他問道:“張公?為何這糧倉的大小都不一樣?”
“這糧倉必須周圍是土質結構才可以!如果挖到大石頭,必須用土覆蓋後,這倉自然就減小了!
看來武郎對糧倉的結構不太了解,我就給武郎講講吧!這糧倉的倉壁挖好後,要用火烘幹。
然後把草木灰攤在倉底,上麵再鋪上木板,木板之上鋪席子,席上墊穀糠後再鋪席子;
倉壁也用兩層席子夾一層糠作圍子,然後倉裏麵才能裝糧食,離地麵一尺的地方,同樣用“席子夾糠”法覆蓋,然後封土,才算完工”。
武炎之一聽,原來如此!石頭肯定不行,不但不能烘幹,就是附近的雨水,也可能沿著石頭與土之間的裂縫滲進糧倉裏麵!
那土經過夯實以後,再用柴火烘烤,烤好以後,就會更紅磚一般堅固!就是那土築的城牆也一樣,修好後,也要用火猛燒讓其變得堅硬、防水!
當然,在選址的時候,還要打井,看看地下水的水位,要地下水位很低才行!否則是無法存糧的!
“那這糧倉土堆之上都種上小樹,又是為什麽?”武炎之問道。
“這其實是一種監測手段:如果糧食發熱、發芽,小樹就會枯黃。我們就會趕緊處理!”旁邊一位司農寺的官員迴答道。
“這糧倉裏麵的糧食,能儲存多久而不壞呢?”武炎之又問。
“這就不一定了,幹燥的糧倉,可以管九年、十年也沒有問題!次一點的也能夠保管五六年,最差的糧倉也可以保管三年!這裏麵大部分的糧倉,都可以管六年以上沒有問題的!”那官員答道。
“此處都是何地運來的糧食呀?”武炎之對於這設在地下,又可以防火、防盜的糧倉十分感興趣!
自己後世的大糧倉,還經常發生火災,將糧食燒毀呢!
這唐代的糧倉設在地下,倒是避免了這些可能的危險!就是想人為地將其燒毀,或者毀滅空倉的貪汙證據也不可能!
古人的確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
“這裏的糧食來自江南、河北等地,幾乎所有有餘糧的州,都有糧食運到此處的!”那名糧倉官員道。
武炎之低頭看著下麵的工人正在挖掘整修!他們都是用安放在地麵的一個木質的軲轆掛著繩子提升物料!
忽然,他對那軲轆產生了興趣!禁不住走了過去!
“差動軲轆!這不是初中物理書上講過的嗎?沒想到如今見到實物了!”他看著這軲轆,不禁很是意外。
這差動軲轆的結構,就是在同一根軸上,有一大一小兩個輥筒!纏繩的方向相反!
往右轉動,大輥筒的繩子收緊,小輥筒的繩子下放!由於兩個輥筒直徑不同,物體肯定會被提上來!反之就是放下!
這種東西與後世的“手拉葫蘆”原理類似!它是利用了滑輪組、杠杆的原理,達到省力的目的!
這軲轆有很長的手柄作為杠杠!手拉葫蘆沒有沒有這麽長的手柄,同時利用大輪子作杠杆,帶動小輪子!
當然,這固定的軲轆不夠靈活,遠遠不能與“手拉葫蘆”的隨時隨地可以使用相比!
不過,這反應了我們先民的智慧是多麽高!
“這軲轆是叫什麽?好像很好用呢”他問道。
“武郎沒有見過嗎?這軲轆叫神仙軲轆,他可以提升好幾千斤的東西呢!當然這個軲轆太小,最多隻能提升千把斤的東西!”張大匠介紹道。
木質的軲轆,能夠提升如此重的東西,也是非常不易了!武炎之想。
不過作為將作監,單單隻有這東西還不夠,自己今後得想辦法把那“手拉葫蘆”做一個出來才行!
那東西可是個寶貝,在工程上用處無法用言語形容!
看完以後,那負責看管糧倉的司農寺官員道:“武郎中,還請多提一些糧倉管理的意見!”
“你們這裏的管理已經很好了!這地下糧倉又能防火、還能防雀、防盜!唯一不方便的,就是出倉了!
這糧倉設在地下,往裏麵裝糧食的時候倒很是方便,可是要往外運可是非常的麻煩!肯定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武炎之道。
“的確如此!每次出倉,都要幾百人忙十幾天,也不能把一個倉的糧食全部從倉裏麵轉運出來的!不知道武郎中可有解決之道沒有?”
武炎之微微一笑道:“解決之道當然有!實際上有三個辦法可以解決,其一,就是在每個倉都增加一個斜坡道,方便出倉!不過看來不行!你這倉已經布置好了,大部分倉不可能再增加坡道。
其二,就是重新對糧倉進行改造,從地底下施工一條專門的巷道,連通所有糧倉。在每個倉底下設置下糧的漏鬥!
這在當初設計的時候就應該考慮進去!如今來改造,就非常麻煩,也不太經濟!
此法需要比較高精準測量技術,掌握每個糧倉的位置和底部高度!
不過,你們這倉深淺不一,實際上很難這樣處理!除非將所有的倉都改為底部接近在同一水平線上!
其三,就是采用機器從上麵出倉!當然,這機器製造很是麻煩,並非一日之功!
也隻有我才能找製造!你等都沒有見過,那機器用起來,可是非常方便的!”
門禁很嚴!守門的監門衛軍士認真檢查了他們的魚符和憑證,並經過搜身,看看他們有沒有攜帶點火工具以後,才把他們放進城內!
進得城來,武炎之四下一望,看見儲存糧食的糧倉全部在地底下,從地麵上隻能夠看到一個個不足50厘米高的圓形土堆!
土堆直徑大小不一,看著最大的約有十一二米,最小的卻隻有五六米!而且,那土堆上麵居然還種著許多小樹!
雖然之前知道這糧倉在地底下,如今親眼見到,還是覺得非常稀奇!為何這糧倉的大小還不一樣?他百思不得其解!
“武郎,我們先去看城牆吧!”張大匠道。
一直往前走,不一會兒就來到北城牆的施工的地點。
“武郎!這北城牆,四月初垮了六丈長的一段,寬度約五尺多!已經進行維修施工一個半月了,估計這個月底就可以完成!”張大匠介紹道。
武炎之一看,那城牆還有一米多就要完成了!
這城牆是夯土砌築,並非石頭砌築!否則成本太高,哪裏花費得起!
看完城牆,武炎之來到東邊的一個正在維修的大糧倉跟前!看見這個糧倉的口徑約10米、深約9米,底部也就六米左右。口大底小,呈圓缸形。
他問道:“張公?為何這糧倉的大小都不一樣?”
“這糧倉必須周圍是土質結構才可以!如果挖到大石頭,必須用土覆蓋後,這倉自然就減小了!
看來武郎對糧倉的結構不太了解,我就給武郎講講吧!這糧倉的倉壁挖好後,要用火烘幹。
然後把草木灰攤在倉底,上麵再鋪上木板,木板之上鋪席子,席上墊穀糠後再鋪席子;
倉壁也用兩層席子夾一層糠作圍子,然後倉裏麵才能裝糧食,離地麵一尺的地方,同樣用“席子夾糠”法覆蓋,然後封土,才算完工”。
武炎之一聽,原來如此!石頭肯定不行,不但不能烘幹,就是附近的雨水,也可能沿著石頭與土之間的裂縫滲進糧倉裏麵!
那土經過夯實以後,再用柴火烘烤,烤好以後,就會更紅磚一般堅固!就是那土築的城牆也一樣,修好後,也要用火猛燒讓其變得堅硬、防水!
當然,在選址的時候,還要打井,看看地下水的水位,要地下水位很低才行!否則是無法存糧的!
“那這糧倉土堆之上都種上小樹,又是為什麽?”武炎之問道。
“這其實是一種監測手段:如果糧食發熱、發芽,小樹就會枯黃。我們就會趕緊處理!”旁邊一位司農寺的官員迴答道。
“這糧倉裏麵的糧食,能儲存多久而不壞呢?”武炎之又問。
“這就不一定了,幹燥的糧倉,可以管九年、十年也沒有問題!次一點的也能夠保管五六年,最差的糧倉也可以保管三年!這裏麵大部分的糧倉,都可以管六年以上沒有問題的!”那官員答道。
“此處都是何地運來的糧食呀?”武炎之對於這設在地下,又可以防火、防盜的糧倉十分感興趣!
自己後世的大糧倉,還經常發生火災,將糧食燒毀呢!
這唐代的糧倉設在地下,倒是避免了這些可能的危險!就是想人為地將其燒毀,或者毀滅空倉的貪汙證據也不可能!
古人的確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
“這裏的糧食來自江南、河北等地,幾乎所有有餘糧的州,都有糧食運到此處的!”那名糧倉官員道。
武炎之低頭看著下麵的工人正在挖掘整修!他們都是用安放在地麵的一個木質的軲轆掛著繩子提升物料!
忽然,他對那軲轆產生了興趣!禁不住走了過去!
“差動軲轆!這不是初中物理書上講過的嗎?沒想到如今見到實物了!”他看著這軲轆,不禁很是意外。
這差動軲轆的結構,就是在同一根軸上,有一大一小兩個輥筒!纏繩的方向相反!
往右轉動,大輥筒的繩子收緊,小輥筒的繩子下放!由於兩個輥筒直徑不同,物體肯定會被提上來!反之就是放下!
這種東西與後世的“手拉葫蘆”原理類似!它是利用了滑輪組、杠杆的原理,達到省力的目的!
這軲轆有很長的手柄作為杠杠!手拉葫蘆沒有沒有這麽長的手柄,同時利用大輪子作杠杆,帶動小輪子!
當然,這固定的軲轆不夠靈活,遠遠不能與“手拉葫蘆”的隨時隨地可以使用相比!
不過,這反應了我們先民的智慧是多麽高!
“這軲轆是叫什麽?好像很好用呢”他問道。
“武郎沒有見過嗎?這軲轆叫神仙軲轆,他可以提升好幾千斤的東西呢!當然這個軲轆太小,最多隻能提升千把斤的東西!”張大匠介紹道。
木質的軲轆,能夠提升如此重的東西,也是非常不易了!武炎之想。
不過作為將作監,單單隻有這東西還不夠,自己今後得想辦法把那“手拉葫蘆”做一個出來才行!
那東西可是個寶貝,在工程上用處無法用言語形容!
看完以後,那負責看管糧倉的司農寺官員道:“武郎中,還請多提一些糧倉管理的意見!”
“你們這裏的管理已經很好了!這地下糧倉又能防火、還能防雀、防盜!唯一不方便的,就是出倉了!
這糧倉設在地下,往裏麵裝糧食的時候倒很是方便,可是要往外運可是非常的麻煩!肯定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武炎之道。
“的確如此!每次出倉,都要幾百人忙十幾天,也不能把一個倉的糧食全部從倉裏麵轉運出來的!不知道武郎中可有解決之道沒有?”
武炎之微微一笑道:“解決之道當然有!實際上有三個辦法可以解決,其一,就是在每個倉都增加一個斜坡道,方便出倉!不過看來不行!你這倉已經布置好了,大部分倉不可能再增加坡道。
其二,就是重新對糧倉進行改造,從地底下施工一條專門的巷道,連通所有糧倉。在每個倉底下設置下糧的漏鬥!
這在當初設計的時候就應該考慮進去!如今來改造,就非常麻煩,也不太經濟!
此法需要比較高精準測量技術,掌握每個糧倉的位置和底部高度!
不過,你們這倉深淺不一,實際上很難這樣處理!除非將所有的倉都改為底部接近在同一水平線上!
其三,就是采用機器從上麵出倉!當然,這機器製造很是麻煩,並非一日之功!
也隻有我才能找製造!你等都沒有見過,那機器用起來,可是非常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