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聽了楊士奇的話,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他自己也曾結交過江湖人士,知道他們的行事手段。的確,與朝廷中人不同,朝廷以法得治,武林之中則以義為先。


    朝廷之法遇到武林之義終究是無可奈何,但又不可用強。朱瞻基也想過用武林之中的辦法處理此事。


    他密令楊士奇,寫一書信送往澹台山中的澹台寺,把它交給澹台主持——德雲大師!他的四位弟子,晦空,晦明,晦淨,晦真,也看到了朝廷的人馬。待到他們離開過後,趕到寺中大廳,向他們的師傅德雲大師問其此事。


    此時,德雲大師拿著書信麵對佛像,若有所思。


    他的四個弟子,來到大廳門口,行了禮儀!


    “主持!”


    德雲大師聽到四人的聲音,低沉的說了一聲。


    “你們來啦,快快進來吧。”


    晦空,晦明,晦淨,晦真一統進到大廳。


    “師傅,我師兄四人剛才見朝廷中人來到寺中,然後又匆忙地離開,弟子想問,朝廷是否有何急事?”


    德雲大師,歎氣說到!


    “晦空說的是呀,朝廷又出大事了。”


    晦空繼續說到!


    “敢問主持,朝廷究竟發生了什麽事?你臉色竟如此驚慌!”


    德雲大師向前幾步,說到!


    “你們還記得當年漢王朱高煦與當今皇帝朱瞻基的一場大戰嗎?”


    晦明說到!


    “弟子等當然知道,他二人相鬥十數年,所戰之處百姓苦不堪言,好在當今皇帝雄圖大略,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了戰爭,之後實施仁政,使百姓的生活迴歸當初。民間傳言,二人在爭鬥之時,朱瞻基在之前就派人前去打探,摸清了朱高煦的底細,使他在戰鬥中得知了漢王的布軍情況。再加上當今皇帝親自征戰,這才在短時間內取得勝利。而那個被朱瞻基派出的探子,就是當年的寧國公朱江之子朱謙。”


    晦明,反過神來!


    “難道說,朱謙也相當於朱江一樣,被他的仇家所持,又要他的性命嗎?”


    德雲大師點了點頭!


    “的確,你所言不錯,當今皇帝平亂之後,漢王朱高煦就被抓到京城,不久之後就被朱瞻基殺死。他的家人也被流放邊疆,此時也是家破人亡。而聽說朱高煦生前伴隨著先皇朱棣南征北戰之時,結識了不少江湖人士,這朱高煦對待江湖中人很講義氣,這些人想報答於他,欲留在他的身邊,為他效勞。可是,朱高煦知道征戰殺伐的厲害,如果讓他們留在自己身邊定會終日心驚膽戰,也說不定會招來殺身之禍,所以朱高煦,把他們都安排到避世之處,讓他們遠離江湖和朝廷的鬥爭。”


    “不過,朱高煦一死,他曾經幫助過的武林人士,很快就知曉此事,所以他們決定為朱高煦報仇,他們四處打聽,雖然殺人者雖是朱瞻基,但是朱謙則是主審之人,所以那些武林人士就把朱謙當做殺死朱高煦的頭號罪人!”


    “所以他們策劃了太行山一役。皇帝的來信中說到,在東邊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島,在當年征戰之時北朱高煦發現,他把這座小島賞賜給了兩個武林人士,他們叫做封一清和封一寧,據說他二人武藝高強,宮中的錦衣衛和大理寺都攔不住他們。為了抓住朱謙,既然在他夫人生產之日,設計抓走了他剛出生的孩子,以此要挾朱謙。而且二人還聯合了太行山的五位武林人士,據說這五個人當年也受了朱高煦的恩惠,所以他們一拍即合。他們還集合了江湖中一些曾經受過高煦恩惠的武林人士,一起向朱謙發難。雖然朝廷派出了兵馬,但是還是沒能阻止他們的奸計,結果就是,朱謙被封一清和封一寧抓迴了島上!”


    “信中還說,朱謙的家人,也是你們當年見過的霍江之父,霍通。他已經帶著他的弟子趕到了福建,而且皇帝已經下令當地的官府衙門聽從他們的調遣。但是皇帝又擔心這霍通不懂朝廷的規矩而做出有損朝廷有損朱謙名聲之事,所以寫信來讓我等出麵幫助朝廷,幫助霍通。”


    德雲大師轉身麵向四人,問道!


    “你們四人怎麽看?”


    晦明說到!


    “阿彌陀佛!朱謙施主和他的父親為了黎明百姓,千萬蒼生奔走不息,這才招致了很多仇家,而我等乃出家之人,卻沒有朱施主那樣利民的所為。那麽在他有難之時我們出手幫忙於他,也算是為蒼生做了善事。”


    德雲大師說到!


    “晦明的意思,老衲已經明白。你們三人呢?”


    “阿彌陀佛!我三人也願前往,救出朱施主。”


    德雲大師笑著說到!


    “那好,人命關天,時間緊迫,你們擇日就出發吧,務必要救出朱施主!這樣我們對皇帝陛下有一個交代,也對黎明蒼生有一個交代。不過一路兇險無比,你們也要注意安全,早去早迴。”


    四人異口同聲的說道!


    “是!師傅!”


    說罷!四人轉身離去,準備去往福建!


    費迴的書信已經傳到季九鬼手裏,他看到書信過後非常生氣。自己經營多年的密探網,現在隻能暫時蟄伏起來!這樣他整體的計劃就會被推遲,可是現在自己遠在福建,心有餘而力不足。他隻得暫時放下此事,繼續跟蹤太行五俠。


    譚大同,譚二江兄妹五人,手上雖有出海的航海圖,可是無法找到一艘大船,他們很是著急。


    夜裏,五人商議到!


    “大哥,在城外的碼頭,都已被官府登記在冊,他們進海出海都有記錄,況且現在各個碼頭都被官府監視著,我們不大可能從他們手裏得到船隻。”


    譚大同起身歎氣到!


    “二弟說的沒錯,現在官府的人對船隻看管的很是嚴格,隻要我們有任何動向,他們便會立刻得知,但是我們沒有船的話,那封一清和封一寧兩位大俠給我們的航海圖就是廢紙一張,如果我們不去的話,豈不是枉費了他二人的一番好意,我想現在他們也肯定很擔心我們的安危。”


    ……


    本迴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宇文山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褚並收藏宇文山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