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夥!”
唐奇聽著兩人這話,感覺自己都讓他們搞得熱血沸騰起來了。
難怪自己的老爹常說,別看在戰場上,自己這些做武將振臂一揮,前唿後擁,講兩句熱血沸騰的話,就能帶著兄弟們生裏死裏地衝!
真輪到煽動人心,還得是朝堂上那些文相公們,才是個中高手。
今日,他真算是開了眼界!
“童子!筆墨伺候!”
李東陽喝了一聲。
褐衣書童立刻端著筆墨過來,小心翼翼地研墨伺候。
李文軒提起筆來,也不思索什麽,隻是問李東陽:“李兄,和親之策,前朝有嗎?”
李東陽立刻露出一抹狡黠之色:“自然是有的,前朝為虞朝,虞朝末年,皇室為了安撫地方上的節度使們,多派宗室公主進行和親,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完全沒有任何用處。”
“妙極了!”李文軒點頭笑道。
李東陽又道:“此外,虞朝還對北方的草原政權派遣公主和親,西邊的羌藏政權,派公主和親,結果都是無法安撫這些虎狼,反而讓他們覺得虞朝可欺!”
他笑了笑,看著李文軒道:“未曾想,李兄弟也是個寫詠史詩,諷刺當下朝政的高手啊!”
“見笑了。”李文軒微微頷首一下,li ke提筆書寫道:
“虞朝青史上,拙計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看到“安危托婦人”一句,李東陽直接激動的拳頭都捏了起來,差點忍不住叫上一聲好!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好呀!好呀!”
一首詩作完成,李東陽激動得直拍大腿。
別說他了,就是邊上沒有什麽文化水平的唐奇,也覺得臉上發燙。
“你……你這罵得真髒啊!”唐奇嘖嘖道。
“哈哈哈……”
李文軒搖頭,提起筆,重新在硯台上吸了濃墨,挑眉冷笑:“這就罵得髒了?”
唐奇和李東陽一聽,瞪大眼睛,不可思議地看著李文軒:“你不會……”
“我問你?咱們帝國北大營常駐是十萬大軍是吧?”
唐奇點頭:“是十萬,但實際上的軍隊名額,是十四萬……不是,你問這個幹嘛?”
“問這個幹嘛?你且看!”李文軒筆墨一掃,另外一首詩立刻一揮而就。
李東陽也有些不解,這和北大營有什麽關係呢?
當下他和唐奇因為看李文軒寫了什麽,頭都差點撞在一起。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唐奇看完這首詩後,稍微一品,口裏不自覺地念著:“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草!你他娘罵的是我……”
話到一半,他又給憋了迴去。
兄弟!
你他娘狠起來,連自己都罵啊!
那十四萬北大營,你就是鎮軍大將軍,你罵自己不是男人?
一邊的李東陽同樣震驚,但是聽了唐奇這忽然失態的罵聲後,更是吃驚地看了一眼唐奇:“廣兄弟莫不是有家人在北大營?”
“慚愧,是有家人兄弟在北大營做武官為朝廷效命。”
李文軒嘿嘿笑道:“這與你家人無關,將有死戰之心,士無貪生之念,然而朝堂上的人不強硬抵抗,如何能扞衛一國尊嚴?何如讓女人腿心窩裏來承受一國安危?”
“依照我之建議,議和和親者,當斬!”
此言一出,李東陽微微變色,他是無官身的人,見過的風浪,也比不得李文軒和唐奇。
“木兄弟,這首詩就差直接衝著當權者臉上便溺了,你若是發出去了,愚兄唯恐你有性命之憂——”
“為國謀劃,豈能憂患個人生死?”李文軒搖頭道:“李兄人脈比我廣,你隻需要將這兩首詩擴散出去,務必叫京城大街小巷,都在議論這兩首詩,便可直達天聽了。”
“也罷,李兄弟有如此為國之心,實在是令在下自愧不如。”
李東陽起身,朝著李文軒拱手作揖,一揖到地。
李文軒放下手中的毛筆:“李兄,我另有別的事情要去做,這兩首詩便托付你了。”
李東陽見他要走,便問道:“木兄,時候我往何處去尋你?”
李文軒想了想,提筆在一邊的紙張上,留下了一個地址,隨後拱手一笑,和唐奇瀟灑離去。
李東陽正細看地址,一抬頭,發現李文軒和唐奇已經走了。
他看了看那首“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詩,忍不住長歎一聲。
“公子,是木老爺的是寫得不好?”
“寫得不好?”李東陽苦笑一聲:“這哪裏是寫得不好,這分明就是寫得太好了啊!”
“你看這兩首詩,一首詩以旁觀者的角度寫對虞朝和親政策的失敗,奴顏屈膝,遭人病詬。”
“這第二首詩,則完全是以被送去和親公主的角度來寫,君王豎降旗,深閨中的公主什麽都不知道,就被送去異國他鄉,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十四萬北大營的虎狼將士們,脫了褲子後,才發現沒有一個是帶把兒的爺們!”
李東林後槽牙都咬碎了,“你說說,這話罵得多髒?原本以為第一個罵得就夠難聽了,現在聽了這第二個,才發現……”
他長歎一聲,看了一眼擺放在桌角邊上的梅花,頹然道:“我的詩詞,還在寫春花秋月,木兄弟的詩詞,卻已經關乎國家生死,我差木兄弟遠矣!”
“啊?公子,那這樣的詩一旦傳出去,木老爺豈不是要人頭落地?”
“哼!一心為國,豈懼一死?”李東陽冷笑一聲:“縱便身死,那也是青史留名,再過一百年,三百年,一千年,後世之人也能記得一位叫做木文的愛國詩人,而唾棄武朝的奴顏屈膝!”
“啊!公子,這樣的話,如何說的啊!要殺頭的!”
李東陽完全被李文軒兩首詩帶入了紅溫狀態。
“大丈夫生於世間,學古今聖學,若不能為民做主,活著與死了,又有何異?”
“童子,你往我交好的那些學子文士們去下帖子,就說我李東陽在梅花小築,請他們宴飲,有同好文人的詩,想請他們一起品鑒!”
褐衣書童聞言,遲疑著不動。
李東陽怒目道:“我而今使不動你?”
“公子,老爺讓你入京,那是為了考個狀元公迴去光宗耀祖的,可不是讓你在這裏發這樣的反詩,把九族安排走的啊!”
“哈哈哈……”
李東陽被書童的話逗笑了。
“我李東陽一介書生,空有報國誌向,卻無路請纓,若能以九族生死,換取大武繁榮昌盛,死有何懼?”
“童子無知,速去!莫要阻我成萬世名的壯舉!”
褐衣書童在有什麽不樂意的,但自家公子都這麽說了,也不敢在發牢騷了。
街道上,李文軒看著先前那攤主豎起來了“木文大才子親臨”字樣的小旗招攬生意,讓一堆來往的讀書人,都在他的攤位前花錢買走折扇,以及其他的用品,頓時有點無語。
“真是沒想到,自己居然做了一次免費的名人廣告代言?”
唐奇聽著兩人這話,感覺自己都讓他們搞得熱血沸騰起來了。
難怪自己的老爹常說,別看在戰場上,自己這些做武將振臂一揮,前唿後擁,講兩句熱血沸騰的話,就能帶著兄弟們生裏死裏地衝!
真輪到煽動人心,還得是朝堂上那些文相公們,才是個中高手。
今日,他真算是開了眼界!
“童子!筆墨伺候!”
李東陽喝了一聲。
褐衣書童立刻端著筆墨過來,小心翼翼地研墨伺候。
李文軒提起筆來,也不思索什麽,隻是問李東陽:“李兄,和親之策,前朝有嗎?”
李東陽立刻露出一抹狡黠之色:“自然是有的,前朝為虞朝,虞朝末年,皇室為了安撫地方上的節度使們,多派宗室公主進行和親,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完全沒有任何用處。”
“妙極了!”李文軒點頭笑道。
李東陽又道:“此外,虞朝還對北方的草原政權派遣公主和親,西邊的羌藏政權,派公主和親,結果都是無法安撫這些虎狼,反而讓他們覺得虞朝可欺!”
他笑了笑,看著李文軒道:“未曾想,李兄弟也是個寫詠史詩,諷刺當下朝政的高手啊!”
“見笑了。”李文軒微微頷首一下,li ke提筆書寫道:
“虞朝青史上,拙計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看到“安危托婦人”一句,李東陽直接激動的拳頭都捏了起來,差點忍不住叫上一聲好!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好呀!好呀!”
一首詩作完成,李東陽激動得直拍大腿。
別說他了,就是邊上沒有什麽文化水平的唐奇,也覺得臉上發燙。
“你……你這罵得真髒啊!”唐奇嘖嘖道。
“哈哈哈……”
李文軒搖頭,提起筆,重新在硯台上吸了濃墨,挑眉冷笑:“這就罵得髒了?”
唐奇和李東陽一聽,瞪大眼睛,不可思議地看著李文軒:“你不會……”
“我問你?咱們帝國北大營常駐是十萬大軍是吧?”
唐奇點頭:“是十萬,但實際上的軍隊名額,是十四萬……不是,你問這個幹嘛?”
“問這個幹嘛?你且看!”李文軒筆墨一掃,另外一首詩立刻一揮而就。
李東陽也有些不解,這和北大營有什麽關係呢?
當下他和唐奇因為看李文軒寫了什麽,頭都差點撞在一起。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唐奇看完這首詩後,稍微一品,口裏不自覺地念著:“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草!你他娘罵的是我……”
話到一半,他又給憋了迴去。
兄弟!
你他娘狠起來,連自己都罵啊!
那十四萬北大營,你就是鎮軍大將軍,你罵自己不是男人?
一邊的李東陽同樣震驚,但是聽了唐奇這忽然失態的罵聲後,更是吃驚地看了一眼唐奇:“廣兄弟莫不是有家人在北大營?”
“慚愧,是有家人兄弟在北大營做武官為朝廷效命。”
李文軒嘿嘿笑道:“這與你家人無關,將有死戰之心,士無貪生之念,然而朝堂上的人不強硬抵抗,如何能扞衛一國尊嚴?何如讓女人腿心窩裏來承受一國安危?”
“依照我之建議,議和和親者,當斬!”
此言一出,李東陽微微變色,他是無官身的人,見過的風浪,也比不得李文軒和唐奇。
“木兄弟,這首詩就差直接衝著當權者臉上便溺了,你若是發出去了,愚兄唯恐你有性命之憂——”
“為國謀劃,豈能憂患個人生死?”李文軒搖頭道:“李兄人脈比我廣,你隻需要將這兩首詩擴散出去,務必叫京城大街小巷,都在議論這兩首詩,便可直達天聽了。”
“也罷,李兄弟有如此為國之心,實在是令在下自愧不如。”
李東陽起身,朝著李文軒拱手作揖,一揖到地。
李文軒放下手中的毛筆:“李兄,我另有別的事情要去做,這兩首詩便托付你了。”
李東陽見他要走,便問道:“木兄,時候我往何處去尋你?”
李文軒想了想,提筆在一邊的紙張上,留下了一個地址,隨後拱手一笑,和唐奇瀟灑離去。
李東陽正細看地址,一抬頭,發現李文軒和唐奇已經走了。
他看了看那首“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詩,忍不住長歎一聲。
“公子,是木老爺的是寫得不好?”
“寫得不好?”李東陽苦笑一聲:“這哪裏是寫得不好,這分明就是寫得太好了啊!”
“你看這兩首詩,一首詩以旁觀者的角度寫對虞朝和親政策的失敗,奴顏屈膝,遭人病詬。”
“這第二首詩,則完全是以被送去和親公主的角度來寫,君王豎降旗,深閨中的公主什麽都不知道,就被送去異國他鄉,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十四萬北大營的虎狼將士們,脫了褲子後,才發現沒有一個是帶把兒的爺們!”
李東林後槽牙都咬碎了,“你說說,這話罵得多髒?原本以為第一個罵得就夠難聽了,現在聽了這第二個,才發現……”
他長歎一聲,看了一眼擺放在桌角邊上的梅花,頹然道:“我的詩詞,還在寫春花秋月,木兄弟的詩詞,卻已經關乎國家生死,我差木兄弟遠矣!”
“啊?公子,那這樣的詩一旦傳出去,木老爺豈不是要人頭落地?”
“哼!一心為國,豈懼一死?”李東陽冷笑一聲:“縱便身死,那也是青史留名,再過一百年,三百年,一千年,後世之人也能記得一位叫做木文的愛國詩人,而唾棄武朝的奴顏屈膝!”
“啊!公子,這樣的話,如何說的啊!要殺頭的!”
李東陽完全被李文軒兩首詩帶入了紅溫狀態。
“大丈夫生於世間,學古今聖學,若不能為民做主,活著與死了,又有何異?”
“童子,你往我交好的那些學子文士們去下帖子,就說我李東陽在梅花小築,請他們宴飲,有同好文人的詩,想請他們一起品鑒!”
褐衣書童聞言,遲疑著不動。
李東陽怒目道:“我而今使不動你?”
“公子,老爺讓你入京,那是為了考個狀元公迴去光宗耀祖的,可不是讓你在這裏發這樣的反詩,把九族安排走的啊!”
“哈哈哈……”
李東陽被書童的話逗笑了。
“我李東陽一介書生,空有報國誌向,卻無路請纓,若能以九族生死,換取大武繁榮昌盛,死有何懼?”
“童子無知,速去!莫要阻我成萬世名的壯舉!”
褐衣書童在有什麽不樂意的,但自家公子都這麽說了,也不敢在發牢騷了。
街道上,李文軒看著先前那攤主豎起來了“木文大才子親臨”字樣的小旗招攬生意,讓一堆來往的讀書人,都在他的攤位前花錢買走折扇,以及其他的用品,頓時有點無語。
“真是沒想到,自己居然做了一次免費的名人廣告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