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光臨,任何搜索引擎搜索“”即可快速進入本站,所有章節顯示為同一頁麵時,是因為你的瀏覽器緩存未更新。隻需按f5刷新頁麵,手機瀏覽器請清空下ie緩存即可,給大家帶來的不便深感抱歉!!
在顧永強眼中,茅庚從來都是從容不迫遊刃有餘,今天是怎麽啦,有點反常。
總的來說,顧永強是非常讚成茅庚的策略的,在穿越眾當中,顧永強也是最推崇種田流的,在顧永強看來,鑽營做官那點事曆來屬於厚黑範疇,風險大,周期長,弄不好就血本無歸,甚至人頭都賠進去,從這一點來看,攀科技樹才是正理。
政治和官場從來都是深水區,千萬不要想得過於簡單呐。
而且當今皇帝趙昚的確是強勢皇帝,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強勢的皇帝一般都是多疑的主,有這樣的一個老板,想攬權真的不容易。茅庚說得不錯,辛棄疾和朱熹本事大吧,但本事大又怎麽樣!在本朝還不是仕途坎坷,一輩子都沒混進大宋權力中樞。
所以,在台灣這裏劃一塊小地盤作為特區,說是試驗田也好,改革窗口也好,這是後世太宗的高招,茅庚將之借鑒到了大宋,很明顯這是富有政治智慧的表現。
至於茅庚非要說這是釣魚,這麽個說法初看真是牽強附會,不過,仔細想想也不是一點道理也沒有,比如後世太宗搞特區,其實就是切頭切尾的引誘,特區火了之後,連那些保守份子也架不住巨大的**,從眼熱,到入榖,到淪為擁躉,反正,最後一個個都著了太宗的道兒。
嘿嘿,這“釣魚”模式,就是高啊!
從“酒後吐真言”的標準來看,看來茅庚還是喝多了,話說晚上還有一場盛大的元宵晚會還要舉行,茅特首是必須出席的,萬不可因酒誤事。
在顧永強的及時勸告下,這一場小酒終於隻是點到為止。
這個晚上的元宵晚會吸引了足有八千多人參加,由於是本時代首創,台下的觀眾們看得如癡如醉,至於節目。自然是借鑒後世的春晚,有歌舞、有相聲,還有魔術。
茅庚喝了酒之後有點暈暈沉沉,加之台上又是一些熟悉的套路,所以茅庚感覺一個個熟悉的節目像走馬燈一樣,不斷地登台謝幕,謝幕登台。
直到王雲誌走上台。
王雲誌是自己的前弟子,也是朱熹的現任弟子,王雲誌的表演節目是——魔術。
茅庚打起精神,在這一刻,茅庚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瞬不瞬地盯著台上的王雲誌。
今晚的燈光效果實在是令人炫目,玻璃鏡拚湊成的聚光燈配備了專門的燈光師來控製,此刻照射在王雲誌的周身,王雲誌化了一點淡妝,讓王雲誌看起來更加唇紅齒白。
前一個魔術是“清水煎蛋”。
王雲誌似模似樣地表演著,首先,他拿起兩隻雞蛋,交代一聲“請看,我現在將兩隻雞蛋打在碗裏。”
“然後,我攪勻雞蛋。”滿場觀眾都盯著,王雲誌用筷子將雞蛋攪了又攪。
“現在,雞蛋攪勻了。我開始表演水煎雞蛋。”
“大家請看,這是一個瓷碟,各位看官都看到了,我剛剛倒了一點水在碟子裏。各位請看,裏麵除了淺淺的一層水,其他什麽也沒有,對不對?”
觀眾們看到的一張大號瓷碟,果然,裏麵隻有不多的一淺層透明液體,沒人懷疑那不是水,難道水真能夠煎蛋?
“現在,我要煎雞蛋了。”
觀眾們看到,王雲誌將碗中的雞蛋倒入碟子中。
沒有任何反應啊!
正當觀眾覺得失望之際,王雲誌若有其事地解說道:
“對不起!看起來碟子中的水少了一點,我再加一點,就能煎蛋了。”
台下有人暗暗吐槽,其中就有不明真相的朱門弟子,心道你這小師弟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劑量都不事先算好,簡直將我們朱門弟子的臉都丟光了。
於是,在觀眾們的注視下,王雲誌端起玻璃茶幾上一個盛水的玻璃杯,便往碟子中加水。
果然,一加水,果然就如這個小魔術師所說,碟子中看起來油星四濺,熱氣上湧,劈裏啪啦,雞蛋竟然真的在碟子中煎了起來。
隨著這小魔術師不斷攪拌雞蛋,不一會,眼看著雞蛋就煎熟了,反正,就是煎熟了的樣子,變成了一張蛋餅。
頓時,台下掌聲和著尖叫聲、喝彩聲一片。
茅庚很滿意王雲誌的表現效果,看來導演組的腳本編得還算不賴,王雲誌在表演上也小有天賦。其實,這隻不過是一個硫酸遇水的放熱反應。王雲誌第一次倒進去的是濃硫酸,而不是水!雞蛋倒進有硫酸的碟子中並不發生反應,但第二次倒入的,卻真的是水,這一下硫酸遇水大量放熱,酸水四濺,熱氣騰騰,儼然就像油鍋煎蛋一般。
這個化學小魔術戲劇效果固然不錯,不過,精彩的還在後頭。
“各位看官,上麵表演了水煎雞蛋,夠神奇吧!不過,這不算甚麽,下麵我表演的,是一個更加精彩的魔術,魔術的名稱叫做‘魔燈’”
這一下場麵忽然更加熱烈了,觀眾的胃口又一次被吊了起來,今天好看的節目一個接一個,剛才的魔術已經夠神奇了,下麵又是一個怎樣讓人充滿期待的神奇魔術呢!
台上的燈光短暫地變暗,之後燈光再一次亮起,再看時,台上已經擺好了一張鋪有絨布的桌子,隻見桌上擺了一個物事,那個物事上邊是一個圓球狀的玻璃殼,殼子的上麵是尖尖的玻璃尖,在玻璃球殼的下麵,是一個木頭製作的座子。眼睛尖的,還看到了玻璃裏麵似乎有什麽東西。
小魔術師說話了:
“各位看官,這就是神奇的魔燈。這盞燈,點亮它不用火,滅它不用吹。我隻要喊一聲‘亮’,它就點亮,我喊一聲‘滅’,它就滅。各位看官,你們信不信?”
“不信。”
“鬼才信!”
“除非是鬼燈,不,除非是仙燈!”
------
“我喊了,注意了!注意了!”
“一二三,亮!”
王雲誌口中的“亮”字還沒喊完,那個玻璃球罩就亮了起來,不僅亮起來,而且是閃閃發亮,瞧那亮度,竟然不輸於酒精汽燈!
這一下,台下沸騰了。
“一二三,滅!”
同樣的,“滅”字沒喊完,那桌子上的神燈就滅了。滅了之後,看起來不過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球形玻璃罩而已。
神了!真的神了!在座的觀眾們一個個隻覺得實在是太神奇了,茅庚甚至推想,這一幕之後,王雲誌將會成為大宋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
------
三天之後,《特區新報》登出了著名記者劉過的兩篇文章。
一篇是《神奇的科學——元宵晚會的魔術解密》。
解密第一個魔術,劉大記者如此這般解釋硫酸遇水放熱,就像生石灰遇水放熱一樣,都是化學反應。至於硫酸是甚麽,劉大記者語焉不詳。
至於第二個魔術,道具其實就是竹炭絲電燈配上蓄電池,劉大記者當然不可能細致解說,隻是說,神奇的電,可以點亮神奇的電燈,這是科學。
竹炭絲電燈在曆史上用了二十多年,直到二十幾年後鎢絲問世,竹炭絲電燈才退出曆史舞台。
話說,竹炭絲電燈那是愛迪生1880年的發明。關於愛迪生發明電燈,幾乎每一個中國學生都讀過這個勵誌故事,曆史上愛迪生領著一幫人試驗了七千種材料,最後才成功地開發出有實用價值的竹炭絲電燈。
竹纖維碳化之後,具備了導電性,有著合適的電阻值,竹炭絲通電之後就能發亮。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竹炭絲電燈的壽命,在真空環境下,竹炭絲電燈的壽命超過一千小時,最起碼能用大半年,是真正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電燈。
在發明竹炭絲電燈之前,愛迪生發明的棉線碳纖維電燈的壽命是45小時,號稱是世界上第一盞電燈,那盞電燈在上海世博會還展覽過,那是1879年愛迪生的傑作。
元宵魔術使用的竹炭絲電燈造型跟愛迪生第一盞電燈的造型幾乎完全一致,最上麵的玻璃尖是工藝所需,是用來抽真空再加熱密封的。穿越眾目前還沒有搞定鎢絲,所以,目前就隻能用竹炭絲。要求不能太高,能用大半年的竹炭絲電燈,已經具備商業使用價值了。
至於另一個道具蓄電池,那是鉛酸電池,鉛酸電池曆史上是1859年法國人普蘭特發明的,作為化學方麵的專業人士,隻要擺弄出來硫酸,造出鉛酸電池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當然,試製鉛酸電池也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的,盡管這玩意簡單,但顧永強也前後折騰了兩三個月,總算趕上了元宵節上能派上用場。
劉大記者本來是采訪王雲誌的,但王雲誌這主要是化學專家顧先生的功勞。
於是,劉大記者特地找劉大記者做了個專訪。
專訪的題目就是《大宋需要化學反應》。
顧永強的話經過劉大記者一整理,就有這麽一段:
“化學是神奇的,它能給我們帶來魔術般的視覺盛宴,它能為我們帶來神奇的電,將來,它還會為我們帶來農業大豐收——不可思議的農業大豐收。不過,化學需要條件,條件滿足,才能起化學反應,才能給我們帶來奇跡。”
“大宋需要奇跡,需要化學反應給我們帶來奇跡。我認為,特區一直在創造最好的條件,就像由蛋孵出雞需要一個溫暖的環境一樣。這個環境最利於化學反應,利於孵化,所以特區能夠創造奇跡。”
在顧永強眼中,茅庚從來都是從容不迫遊刃有餘,今天是怎麽啦,有點反常。
總的來說,顧永強是非常讚成茅庚的策略的,在穿越眾當中,顧永強也是最推崇種田流的,在顧永強看來,鑽營做官那點事曆來屬於厚黑範疇,風險大,周期長,弄不好就血本無歸,甚至人頭都賠進去,從這一點來看,攀科技樹才是正理。
政治和官場從來都是深水區,千萬不要想得過於簡單呐。
而且當今皇帝趙昚的確是強勢皇帝,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強勢的皇帝一般都是多疑的主,有這樣的一個老板,想攬權真的不容易。茅庚說得不錯,辛棄疾和朱熹本事大吧,但本事大又怎麽樣!在本朝還不是仕途坎坷,一輩子都沒混進大宋權力中樞。
所以,在台灣這裏劃一塊小地盤作為特區,說是試驗田也好,改革窗口也好,這是後世太宗的高招,茅庚將之借鑒到了大宋,很明顯這是富有政治智慧的表現。
至於茅庚非要說這是釣魚,這麽個說法初看真是牽強附會,不過,仔細想想也不是一點道理也沒有,比如後世太宗搞特區,其實就是切頭切尾的引誘,特區火了之後,連那些保守份子也架不住巨大的**,從眼熱,到入榖,到淪為擁躉,反正,最後一個個都著了太宗的道兒。
嘿嘿,這“釣魚”模式,就是高啊!
從“酒後吐真言”的標準來看,看來茅庚還是喝多了,話說晚上還有一場盛大的元宵晚會還要舉行,茅特首是必須出席的,萬不可因酒誤事。
在顧永強的及時勸告下,這一場小酒終於隻是點到為止。
這個晚上的元宵晚會吸引了足有八千多人參加,由於是本時代首創,台下的觀眾們看得如癡如醉,至於節目。自然是借鑒後世的春晚,有歌舞、有相聲,還有魔術。
茅庚喝了酒之後有點暈暈沉沉,加之台上又是一些熟悉的套路,所以茅庚感覺一個個熟悉的節目像走馬燈一樣,不斷地登台謝幕,謝幕登台。
直到王雲誌走上台。
王雲誌是自己的前弟子,也是朱熹的現任弟子,王雲誌的表演節目是——魔術。
茅庚打起精神,在這一刻,茅庚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瞬不瞬地盯著台上的王雲誌。
今晚的燈光效果實在是令人炫目,玻璃鏡拚湊成的聚光燈配備了專門的燈光師來控製,此刻照射在王雲誌的周身,王雲誌化了一點淡妝,讓王雲誌看起來更加唇紅齒白。
前一個魔術是“清水煎蛋”。
王雲誌似模似樣地表演著,首先,他拿起兩隻雞蛋,交代一聲“請看,我現在將兩隻雞蛋打在碗裏。”
“然後,我攪勻雞蛋。”滿場觀眾都盯著,王雲誌用筷子將雞蛋攪了又攪。
“現在,雞蛋攪勻了。我開始表演水煎雞蛋。”
“大家請看,這是一個瓷碟,各位看官都看到了,我剛剛倒了一點水在碟子裏。各位請看,裏麵除了淺淺的一層水,其他什麽也沒有,對不對?”
觀眾們看到的一張大號瓷碟,果然,裏麵隻有不多的一淺層透明液體,沒人懷疑那不是水,難道水真能夠煎蛋?
“現在,我要煎雞蛋了。”
觀眾們看到,王雲誌將碗中的雞蛋倒入碟子中。
沒有任何反應啊!
正當觀眾覺得失望之際,王雲誌若有其事地解說道:
“對不起!看起來碟子中的水少了一點,我再加一點,就能煎蛋了。”
台下有人暗暗吐槽,其中就有不明真相的朱門弟子,心道你這小師弟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劑量都不事先算好,簡直將我們朱門弟子的臉都丟光了。
於是,在觀眾們的注視下,王雲誌端起玻璃茶幾上一個盛水的玻璃杯,便往碟子中加水。
果然,一加水,果然就如這個小魔術師所說,碟子中看起來油星四濺,熱氣上湧,劈裏啪啦,雞蛋竟然真的在碟子中煎了起來。
隨著這小魔術師不斷攪拌雞蛋,不一會,眼看著雞蛋就煎熟了,反正,就是煎熟了的樣子,變成了一張蛋餅。
頓時,台下掌聲和著尖叫聲、喝彩聲一片。
茅庚很滿意王雲誌的表現效果,看來導演組的腳本編得還算不賴,王雲誌在表演上也小有天賦。其實,這隻不過是一個硫酸遇水的放熱反應。王雲誌第一次倒進去的是濃硫酸,而不是水!雞蛋倒進有硫酸的碟子中並不發生反應,但第二次倒入的,卻真的是水,這一下硫酸遇水大量放熱,酸水四濺,熱氣騰騰,儼然就像油鍋煎蛋一般。
這個化學小魔術戲劇效果固然不錯,不過,精彩的還在後頭。
“各位看官,上麵表演了水煎雞蛋,夠神奇吧!不過,這不算甚麽,下麵我表演的,是一個更加精彩的魔術,魔術的名稱叫做‘魔燈’”
這一下場麵忽然更加熱烈了,觀眾的胃口又一次被吊了起來,今天好看的節目一個接一個,剛才的魔術已經夠神奇了,下麵又是一個怎樣讓人充滿期待的神奇魔術呢!
台上的燈光短暫地變暗,之後燈光再一次亮起,再看時,台上已經擺好了一張鋪有絨布的桌子,隻見桌上擺了一個物事,那個物事上邊是一個圓球狀的玻璃殼,殼子的上麵是尖尖的玻璃尖,在玻璃球殼的下麵,是一個木頭製作的座子。眼睛尖的,還看到了玻璃裏麵似乎有什麽東西。
小魔術師說話了:
“各位看官,這就是神奇的魔燈。這盞燈,點亮它不用火,滅它不用吹。我隻要喊一聲‘亮’,它就點亮,我喊一聲‘滅’,它就滅。各位看官,你們信不信?”
“不信。”
“鬼才信!”
“除非是鬼燈,不,除非是仙燈!”
------
“我喊了,注意了!注意了!”
“一二三,亮!”
王雲誌口中的“亮”字還沒喊完,那個玻璃球罩就亮了起來,不僅亮起來,而且是閃閃發亮,瞧那亮度,竟然不輸於酒精汽燈!
這一下,台下沸騰了。
“一二三,滅!”
同樣的,“滅”字沒喊完,那桌子上的神燈就滅了。滅了之後,看起來不過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球形玻璃罩而已。
神了!真的神了!在座的觀眾們一個個隻覺得實在是太神奇了,茅庚甚至推想,這一幕之後,王雲誌將會成為大宋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
------
三天之後,《特區新報》登出了著名記者劉過的兩篇文章。
一篇是《神奇的科學——元宵晚會的魔術解密》。
解密第一個魔術,劉大記者如此這般解釋硫酸遇水放熱,就像生石灰遇水放熱一樣,都是化學反應。至於硫酸是甚麽,劉大記者語焉不詳。
至於第二個魔術,道具其實就是竹炭絲電燈配上蓄電池,劉大記者當然不可能細致解說,隻是說,神奇的電,可以點亮神奇的電燈,這是科學。
竹炭絲電燈在曆史上用了二十多年,直到二十幾年後鎢絲問世,竹炭絲電燈才退出曆史舞台。
話說,竹炭絲電燈那是愛迪生1880年的發明。關於愛迪生發明電燈,幾乎每一個中國學生都讀過這個勵誌故事,曆史上愛迪生領著一幫人試驗了七千種材料,最後才成功地開發出有實用價值的竹炭絲電燈。
竹纖維碳化之後,具備了導電性,有著合適的電阻值,竹炭絲通電之後就能發亮。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竹炭絲電燈的壽命,在真空環境下,竹炭絲電燈的壽命超過一千小時,最起碼能用大半年,是真正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電燈。
在發明竹炭絲電燈之前,愛迪生發明的棉線碳纖維電燈的壽命是45小時,號稱是世界上第一盞電燈,那盞電燈在上海世博會還展覽過,那是1879年愛迪生的傑作。
元宵魔術使用的竹炭絲電燈造型跟愛迪生第一盞電燈的造型幾乎完全一致,最上麵的玻璃尖是工藝所需,是用來抽真空再加熱密封的。穿越眾目前還沒有搞定鎢絲,所以,目前就隻能用竹炭絲。要求不能太高,能用大半年的竹炭絲電燈,已經具備商業使用價值了。
至於另一個道具蓄電池,那是鉛酸電池,鉛酸電池曆史上是1859年法國人普蘭特發明的,作為化學方麵的專業人士,隻要擺弄出來硫酸,造出鉛酸電池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當然,試製鉛酸電池也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的,盡管這玩意簡單,但顧永強也前後折騰了兩三個月,總算趕上了元宵節上能派上用場。
劉大記者本來是采訪王雲誌的,但王雲誌這主要是化學專家顧先生的功勞。
於是,劉大記者特地找劉大記者做了個專訪。
專訪的題目就是《大宋需要化學反應》。
顧永強的話經過劉大記者一整理,就有這麽一段:
“化學是神奇的,它能給我們帶來魔術般的視覺盛宴,它能為我們帶來神奇的電,將來,它還會為我們帶來農業大豐收——不可思議的農業大豐收。不過,化學需要條件,條件滿足,才能起化學反應,才能給我們帶來奇跡。”
“大宋需要奇跡,需要化學反應給我們帶來奇跡。我認為,特區一直在創造最好的條件,就像由蛋孵出雞需要一個溫暖的環境一樣。這個環境最利於化學反應,利於孵化,所以特區能夠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