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項政策的施行都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係,而社會背景是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改變的,所以那些放在以前是利國利民的政策不一定能夠適合目前的社會。”
“......匠戶、軍戶......有可能不適合......”
“小小年紀,居然如此惜身,他是怕朕砍了他的狗頭嗎?”
朱瞻基:目瞪狗呆.jpg
什麽情況?
朱瞻基有些懵,好好的怎麽就要砍頭了?
朱棣卻沒有理會朱瞻基,心中不停思索著。
從目前來看,廢除軍戶、匠戶是不可能的。
不過對李如柏所說的“每一項政策的施行都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係”這句話他倒是持認同的態度。
大明的戶籍製度這個問題他不是沒想過,問題是沒了匠戶、軍戶,朝廷就要在軍費和營造上增加一部分額外的並且十分龐大的開支,這是目前的大明所接受不了的。
這事要是讓夏元吉那個老摳知道了,要麽就是手撕了李如柏,要麽就是要去撞牆了。
匠戶、軍戶的事有利有弊,所以朱棣也隻能兩權相害取其輕。
其實說到底還是一句話:大明窮啊!
至少在目前大明賦稅收入不多的情況下,軍戶、匠戶製度是最為符合大明利益的一種製度。
且不提軍戶、匠戶糜爛的問題,在朱棣看來,任何製度如果不加監察,最後糜爛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
所以他這些年也不斷的派人去巡查邊鎮,同時軍中也增加了監軍這個職位。
朱棣也有些歎息,李如柏還是想的太少了些。
隨即反應過來李如柏才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能看到這些已經難能可貴了,滿朝大臣,能看到這些的寥寥無幾啊。
自己有些過於苛求一個孩子了。
不過看著李如柏說一半留一半,朱棣心中有些惱怒,還有些不確定。
“莫非此子已經有了解決大明財政問題的辦法?”
朱棣沉吟著。
假如李如柏真的有了解決此事的辦法,且不說朱棣,夏元吉這個老摳估計都要建個生祠把李如柏給供起來。自然朱棣也是不會吝嗇賞賜的。
朱棣腦海中思緒萬千,又繼續往下看去。
當看到李如柏講述自己中舉之後附近的百姓紛紛攜田產投獻。
“那些人莫非是傻了嗎?自家好好的地,偏生要給別人。”
百姓主動投獻,這等事讓朱棣有些吃驚。
滿朝文武都在鼓吹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投獻這等事底下的大臣們卻沒有一人說過,或者想說的人也不敢說。
就如李如柏此次也隻敢拿自家的事當作一個“趣聞”說給朱瞻基聽。
是了,誰會揭自家的短,想來也就李如柏這個愣小子了。
“他們這是在剜大明的肉,喝大明的血!”
朱棣突然怒道。
正在給朱棣捏腿的朱瞻基嚇了一跳,隨即擔心朱棣是在怪罪李如柏,急忙跪下求情:“皇爺爺,此時怪不得如柏兄啊~”
朱棣揮了揮手,“爺爺我還不至於和一個小毛孩子過不去,你緊張個什麽,起來吧。”
隨後朱棣揮手招來人,吩咐道:“去好好查查這天下到底有多少人收取了投獻!到底有多少人在喝大明的血,吃大明的肉!”
緊接著就有幾個太監小跑著出去了。
“哼!難怪每年都有地方官上奏章說土地荒蕪,難怪我大明賦稅連年不增反降!有這麽一群人在,遲早大明會骨頭渣都不剩的被他們一口口的吃掉!”
隻能說朱棣不愧為一代明主,短短的瞬間就想明白了此事的後果。
同時他此刻也明白朱瞻基為何有些心事重重了,“哈~乖孫兒也會憂國憂民了~孺子可教也~”
朱瞻基聽了朱棣的誇獎,臉上卻沒有多少喜色,“爺爺,那此事?”
“此事不是你能解決的,且先盤盤他們的底細再說。”
“......哦”
對於李如柏信中隱隱指出的商稅,朱棣還是有些心動的。
不過從目前來看,大明的百姓才剛剛過上了幾天吃飽穿暖的日子,家中大多都沒有多餘的浮財,沒有商業大肆發展的根基,商業如何能發展的起來?
朱棣對此事看的很清楚,隻有百姓手中有了錢,他們才會有閑心想著添置些東西,如此商業自然而然的就發展了起來。
所以這些還是不夠啊。
不過這小子倒是有些小機靈。
憑著那些投獻土地的賦稅和收取士紳、權貴的商稅,就想改革軍戶、匠戶之事,遠遠不夠啊。
有些異想天開了些。
隨後朱棣又看到了李如柏說的土豆一事,嘴角不禁上揚,心中想起了太子朱高熾。
朱高熾體質肥胖,李如柏特意尋來此物想必是費了不少心思,末了還特意點明此物的功效。
“這李如柏倒是有心了~”
隨即朱棣嘴角的微笑就慢慢的凝固下來......
在信中李如柏仿佛隨口般的提了一句“此物畝產十石左右,和芋頭一般的高產,卻沒有芋頭這般挑地,可大力推廣。”
瞬間朱棣就將前後的事情串聯了起來。
這豎子是故意的嗎?
李如柏先說了匠戶、軍戶可以改革廢除,再引到百姓投獻、收取商稅,意圖在明顯不過了,就是想以此來解決匠戶、軍戶一事。
可笑自己剛剛還在......
直到最後才輕飄飄的扔出了土豆這個底牌。
看似前言不搭後語,卻一環套一環。
“豎子,居然敢給朕挖坑!”
朱棣口中大罵著,臉上卻帶著笑容。
隻要大力推廣土豆,百姓不止能吃飽穿暖,家中每年還能剩餘不少糧食,自然而然的就會推動商業發展。
此時隻要合理的征收商稅,再解決了百姓主動投獻一事,大明國庫中的銀子自然會如同滾雪球般的越來越多。
有了銀子,朝廷就不會發愁每年那龐大的軍費和營造費用了。
如此一來,事情自然迎刃而解。
“這個豎子,也太惜身了些。”
朱棣有些惱怒的道。
“爺爺,如柏兄如今可還隻是個舉人而已,如若把這些話明擺著說出來,不知會得罪多少人。”
“若是那些人想要找他報複,豈不是......”
朱棣眼神有些冷厲,顯然也是同意朱瞻基的話。
“乖孫兒~那土豆果真如同那個豎子說的那般?”
“爺爺,那土豆如柏兄倒是送了孫兒一些,孫兒這次也帶了些過來。”
“至於土豆是否真的如同如柏兄說的那般高產、易種,孫兒以為此事還需要再觀察觀察。”
“等確認了結果,朝廷再大力推廣也不遲。”
朱棣微微頷首,自己這個乖孫兒倒是越來越成熟了。
隨即朱棣下令原定於次年二月初九北巡之事,提前至二月初三。
“......匠戶、軍戶......有可能不適合......”
“小小年紀,居然如此惜身,他是怕朕砍了他的狗頭嗎?”
朱瞻基:目瞪狗呆.jpg
什麽情況?
朱瞻基有些懵,好好的怎麽就要砍頭了?
朱棣卻沒有理會朱瞻基,心中不停思索著。
從目前來看,廢除軍戶、匠戶是不可能的。
不過對李如柏所說的“每一項政策的施行都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係”這句話他倒是持認同的態度。
大明的戶籍製度這個問題他不是沒想過,問題是沒了匠戶、軍戶,朝廷就要在軍費和營造上增加一部分額外的並且十分龐大的開支,這是目前的大明所接受不了的。
這事要是讓夏元吉那個老摳知道了,要麽就是手撕了李如柏,要麽就是要去撞牆了。
匠戶、軍戶的事有利有弊,所以朱棣也隻能兩權相害取其輕。
其實說到底還是一句話:大明窮啊!
至少在目前大明賦稅收入不多的情況下,軍戶、匠戶製度是最為符合大明利益的一種製度。
且不提軍戶、匠戶糜爛的問題,在朱棣看來,任何製度如果不加監察,最後糜爛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
所以他這些年也不斷的派人去巡查邊鎮,同時軍中也增加了監軍這個職位。
朱棣也有些歎息,李如柏還是想的太少了些。
隨即反應過來李如柏才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能看到這些已經難能可貴了,滿朝大臣,能看到這些的寥寥無幾啊。
自己有些過於苛求一個孩子了。
不過看著李如柏說一半留一半,朱棣心中有些惱怒,還有些不確定。
“莫非此子已經有了解決大明財政問題的辦法?”
朱棣沉吟著。
假如李如柏真的有了解決此事的辦法,且不說朱棣,夏元吉這個老摳估計都要建個生祠把李如柏給供起來。自然朱棣也是不會吝嗇賞賜的。
朱棣腦海中思緒萬千,又繼續往下看去。
當看到李如柏講述自己中舉之後附近的百姓紛紛攜田產投獻。
“那些人莫非是傻了嗎?自家好好的地,偏生要給別人。”
百姓主動投獻,這等事讓朱棣有些吃驚。
滿朝文武都在鼓吹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投獻這等事底下的大臣們卻沒有一人說過,或者想說的人也不敢說。
就如李如柏此次也隻敢拿自家的事當作一個“趣聞”說給朱瞻基聽。
是了,誰會揭自家的短,想來也就李如柏這個愣小子了。
“他們這是在剜大明的肉,喝大明的血!”
朱棣突然怒道。
正在給朱棣捏腿的朱瞻基嚇了一跳,隨即擔心朱棣是在怪罪李如柏,急忙跪下求情:“皇爺爺,此時怪不得如柏兄啊~”
朱棣揮了揮手,“爺爺我還不至於和一個小毛孩子過不去,你緊張個什麽,起來吧。”
隨後朱棣揮手招來人,吩咐道:“去好好查查這天下到底有多少人收取了投獻!到底有多少人在喝大明的血,吃大明的肉!”
緊接著就有幾個太監小跑著出去了。
“哼!難怪每年都有地方官上奏章說土地荒蕪,難怪我大明賦稅連年不增反降!有這麽一群人在,遲早大明會骨頭渣都不剩的被他們一口口的吃掉!”
隻能說朱棣不愧為一代明主,短短的瞬間就想明白了此事的後果。
同時他此刻也明白朱瞻基為何有些心事重重了,“哈~乖孫兒也會憂國憂民了~孺子可教也~”
朱瞻基聽了朱棣的誇獎,臉上卻沒有多少喜色,“爺爺,那此事?”
“此事不是你能解決的,且先盤盤他們的底細再說。”
“......哦”
對於李如柏信中隱隱指出的商稅,朱棣還是有些心動的。
不過從目前來看,大明的百姓才剛剛過上了幾天吃飽穿暖的日子,家中大多都沒有多餘的浮財,沒有商業大肆發展的根基,商業如何能發展的起來?
朱棣對此事看的很清楚,隻有百姓手中有了錢,他們才會有閑心想著添置些東西,如此商業自然而然的就發展了起來。
所以這些還是不夠啊。
不過這小子倒是有些小機靈。
憑著那些投獻土地的賦稅和收取士紳、權貴的商稅,就想改革軍戶、匠戶之事,遠遠不夠啊。
有些異想天開了些。
隨後朱棣又看到了李如柏說的土豆一事,嘴角不禁上揚,心中想起了太子朱高熾。
朱高熾體質肥胖,李如柏特意尋來此物想必是費了不少心思,末了還特意點明此物的功效。
“這李如柏倒是有心了~”
隨即朱棣嘴角的微笑就慢慢的凝固下來......
在信中李如柏仿佛隨口般的提了一句“此物畝產十石左右,和芋頭一般的高產,卻沒有芋頭這般挑地,可大力推廣。”
瞬間朱棣就將前後的事情串聯了起來。
這豎子是故意的嗎?
李如柏先說了匠戶、軍戶可以改革廢除,再引到百姓投獻、收取商稅,意圖在明顯不過了,就是想以此來解決匠戶、軍戶一事。
可笑自己剛剛還在......
直到最後才輕飄飄的扔出了土豆這個底牌。
看似前言不搭後語,卻一環套一環。
“豎子,居然敢給朕挖坑!”
朱棣口中大罵著,臉上卻帶著笑容。
隻要大力推廣土豆,百姓不止能吃飽穿暖,家中每年還能剩餘不少糧食,自然而然的就會推動商業發展。
此時隻要合理的征收商稅,再解決了百姓主動投獻一事,大明國庫中的銀子自然會如同滾雪球般的越來越多。
有了銀子,朝廷就不會發愁每年那龐大的軍費和營造費用了。
如此一來,事情自然迎刃而解。
“這個豎子,也太惜身了些。”
朱棣有些惱怒的道。
“爺爺,如柏兄如今可還隻是個舉人而已,如若把這些話明擺著說出來,不知會得罪多少人。”
“若是那些人想要找他報複,豈不是......”
朱棣眼神有些冷厲,顯然也是同意朱瞻基的話。
“乖孫兒~那土豆果真如同那個豎子說的那般?”
“爺爺,那土豆如柏兄倒是送了孫兒一些,孫兒這次也帶了些過來。”
“至於土豆是否真的如同如柏兄說的那般高產、易種,孫兒以為此事還需要再觀察觀察。”
“等確認了結果,朝廷再大力推廣也不遲。”
朱棣微微頷首,自己這個乖孫兒倒是越來越成熟了。
隨即朱棣下令原定於次年二月初九北巡之事,提前至二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