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


    東漢末年。


    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


    【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在察舉製之下挑選出來的滿朝官員,近乎成了笑談。


    選出來的秀才大字不識,連書都沒有摸過幾本,挑出來的武將竹筒筷子腿兒,膽子比雞還要小。


    後來,曹操把控了朝政,深覺這樣不行。


    不過曹老板雖標榜‘唯才是用’,但本人也並不完全排斥大姓士族的名士。


    他手底下的名臣良將,也大多數都是出自高門大族。


    這也進一步催生了接下來延續了一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製度。


    ——九品中正製。


    ‘九品’,顧名思義。


    將官員按照三個方麵劃分為九個品級授官。


    這三個方麵,分別是:家世、道德和才能。


    ‘中正’,則是維係該製度的選拔官的稱唿。


    朝廷選出大大小小的中正官兒,去往各州郡縣來負責官員的考核和選拔。


    與察舉製有什麽分別呢?


    大抵是改了個名兒,又在選拔官員的條件裏增添了‘家世’這一項。


    如果說察舉製起初還為寒門士子們提供了一個明麵上的上升渠道,隻是在後來的演變中逐漸變為了豪強的工具。


    那麽九品中正製就是一個打一開始就赤裸裸的完全服務於門閥世族的選官製度。


    自此數百年,底層士子們抬頭再怎麽樣尋覓,看到的也隻餘下一片漆黑的深淵。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彈幕淡淡的諷刺。


    【真是越走越拐迴去了,曹丕當初頒布這個製度的時候,真不知道過過腦子。】


    【難怪薑維被諸葛亮隨便兒一拐就拐走了,就曹魏這個環境,狗都不待!】


    【察舉製好歹還是到了東漢後期才開始慢慢爛掉的,起初也多少挑了點有用的人才!


    這九品中正製那是不到兩晉就光速腐化,一點都不帶掙紮的!】


    【人家掙紮啥呀,打從一開始就是討好士族的玩意兒,演都不帶演的!】


    【所以,魏晉南北朝,文科理科都得寄——狗都不穿!!】


    【默默加一。】


    天幕前。


    秦始皇時期。


    嬴政皺眉,淡淡批了一句。


    “蠢不可言的製度。”


    “將為國家選人才的權利交到愚蠢的廢物手裏,還指望挑選出來的都是些能堪大用的麽?”


    大秦的官場上還是不少布衣出身的,聞言都默默點了點頭。


    李斯討好的小拍馬屁,“若非臣幸運遇見了陛下,恐怕也是一生無出頭之日啊。”


    嬴政瞥了他一眼,淡淡道。


    “是麽,朕卻以為丞相還是謙虛了——丞相這樣能屈能伸又懂審時度勢的人,哪怕沒遇到朕,也必然會平步青雲的。”


    李斯笑容一僵,剛欲開口辯解,卻見嬴政麵上露出一抹惋惜。


    “不過韓非確然是可惜了,盡管朕一再願意給他機會,他也不肯委身於朕,你二人分明師出同門,也不知為何如此不同啊。”


    李斯麵色扭曲了一下。


    半晌才擠出了一個笑容。


    “陛下……是韓非那小子沒有福氣,不值得您惦記這麽久的。”


    嬴政不置可否,隻麵上的懷念和惋惜之情越發深重。


    自然沒注意到自家丞相臉上的笑容已經快要維係不住了的扭曲表情。


    劉邦搓了搓雞皮疙瘩,在底下小聲和蕭何嘀咕。


    “哎,我聽說韓非跟李斯雖師出同門,關係卻不咋滴,如今看來不像假的啊。”


    蕭何這句話倒是挺讚同的,也掩唇小聲的迴應。


    “是啊,我聽說當年陛下求才若渴,天天都去韓非子院兒裏陪他,可惜那位心不在大秦,始終不肯允了陛下。”


    劉邦嘖嘖了幾聲,露出一個唏噓的表情。


    “可憐,可憐啊可憐。”


    扶蘇豎著耳朵偷聽了幾句劉邦和蕭何的嘀咕,麵上漸漸露出震驚又匪夷所思的表情。


    ……這個人,整日就跟自家幕僚說這些?!!


    父皇就喜歡這樣兒的繼承人?!!


    半輩子遵紀守禮沒幹過什麽出格事兒的小公子實在被劉邦這街頭巷尾長舌婦的做派震碎了三觀。


    三國。


    曹操負手看了一會兒天幕,眉宇漸漸蹙了起來。


    “九品中正製麽……”


    他雖然一直也不排斥門閥勢族的人才,但是他也同樣明白,一旦讓門閥掌控了權力,會走向怎樣的終局。


    曹家的孩子沒有愚蠢的,曹操不認為自己的兒子們會意識不到這一點。


    “是局勢所迫,不得不這麽選麽……”


    他閉了閉眼,終究是長歎了一聲。


    他一生未想過稱帝,天幕也隻是隻言片語的提過幾句曹魏的曆史走向。


    但他已然從那些碎片中拚湊出了一個不算是美好的真相。


    他走的路正確與否,他自己也說不清。


    但結局顯然不盡如人意。


    ……


    天幕畫麵悠悠然轉過。


    無論九品中正製是否是一個好的選官製度。


    當他出現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在華夏的曆史舞台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哪怕後來被科舉製所取代,內核也被完全的更替迭代。


    但它在華夏延續了近四百年的官員品級框架卻一直流傳了下來。


    一直到清朝末年,朝廷中官員仍然按照九品劃分。


    一品最高,九品居末。


    迴到魏晉南北朝末年,隋朝初初建立之時。


    緊隨著九品中正製出現的官製。


    便是科舉製。


    隋文帝上位後,廢除了九品中正製。


    自此,選官不問門第。


    底層士子頭上籠罩了數百年的陰雲消散,抬頭便可望到燦燦明光。


    隻要大踏步的向前跑,隻要懷抱一腔才學,便可暮登天子堂,一展宏圖誌。


    秦皇窮盡一生沒有找到的答案,跨越了成百上千年,直到隋文帝再次將天下一統,再一次走上了這條必經之路。


    才終於交出了一個答卷。


    這條路,走的很艱難。


    艱難到華夏大地幾乎再次支離破碎,幾乎在亂世的磋磨中走向消亡。


    然而,文明的韌性永遠給出的是不肯屈服的迴應。


    我們不肯就此終結。


    陰雲無論籠罩多久,都終究有驅散的一日。


    答案無論有多難找,都終會有前赴後繼者用鮮血鋪出一條通往光明的康莊大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盤點:給始皇帝劇透二世而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喝口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喝口茶並收藏曆史盤點:給始皇帝劇透二世而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