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你在舞陽守了幾個月,幫他守住了後路,他不是照樣讓你迴泉陵押糧?劉子初沒要曹鎮南請,主動入幕,可現在劉子初卻是南郡太守,鎮南將軍的官印有時候都放在他手裏,你可曾聽說過鎮南將軍對他有什麽懷疑?”
李萬庚有些怒意,他哼了一聲,將頭扭了過去,眼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了鄧塞。諸葛均接著笑道:“你天天來這裏看鄧塞,又是為何?魏文長可是鎮南將軍的俘虜,當初被橫拖豎曳到將軍的麵前的,現在卻是響當當的名將。兄長,莫要猶豫了,我跟他說了一段時間的話,感覺他不是那種注重虛名的人,特別是對兄長精擅的法家情有獨鍾呢,兄長如果還拘泥於那些儀式,隻怕會錯失機會。”
“錯失機會又能如何?”李萬庚不快的說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聖人所言,有何不可。”
“聖人還說了,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呢,那兄長以為,現在的荊州比起左將軍時的荊州,是有道還是無道?”
“你……”李萬庚一時語噎,現在的荊州,顯然比當初劉表治下要好得多,別的不說,就說隆中的那些民夫,這幾年的日子都過得漸見舒坦得多了,每年辛苦下來,不僅不用為明年的種子發愁,還有略有贏餘,甚至過年的時候還能買點肉迴來給老人孩子打打牙祭,這在劉表治下的時候根本是不敢想象的。至於夏武帝治下的江南四郡,那就更慘了,普通百姓家裏到了過年想吃個飽飯都是奢望,至於肉,隻能過屠門而大嚼了。僅從這一點上來說,諸葛均的問題就不難迴答。
“好了,走吧。”諸葛均一邊笑一邊拉著李萬庚向前走:“嫂嫂已經安排午飯了,你這一家之主,總不能不迴去陪客,卻坐在這山頂喝風長嘯吧,要是被兄長知道了,你這可有點失禮,有失我諸城葛家的門風。”
李萬庚被諸葛均拉著上前走,邊走邊問道:“你說他對襄陽那幾個大族有意見,他是怎麽說的?”
諸葛均就將李辰海和他說的情況繪聲繪色的說了一遍,然後總結道:“我聽他的意思,好象是說劉子初現在要負責整個荊州地區的新政推廣,精力有些不夠用,顧不上整治那些大族,而且他精於計算之學,生財有道,行法卻不是擅長,所以要找些精於執法的人才去輔助他治理江南。我家世傳法學,正是他中意的目標,他雖然沒說要請兄長,我卻聽出了他的言下之意呢。”
李萬庚的先人諸葛豐是西漢元帝時的名人,以明經為郡文學,曾經官至司隸校尉,卻以執法嚴苛得罪了人,被貶為庶人,終老家中。但諸葛家的法學傳統卻一直傳承不斷,李萬庚的父親諸葛珪為太山郡丞,也是以明法著名,李萬庚的叔父諸葛玄,也對法學頗有造詣。不過因為大唐朝的儒學傳統勢力很大,所以他們都以儒學為表,法學為裏,兼學儒家經典。
而李萬庚本人研究得最多的,當然還是法家的學問。他和兄長諸葛瑾精於儒家的學問不一樣,他對章句之學並不看重,他認為這末世之中就當用重典才行,儒家那套仁義是行不通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和儒學造詣很深的劉表談不來,他覺得劉表迂腐無用,劉表認為他不循正道,有術而無道,不登大雅之堂。就算是到了夏武帝幕中,他也隻是發揮了治理民政的能力,沒有機會展示他以法施政的想法。夏武帝手下的人,要麽是親若兄弟的關張趙,要麽是很早就跟著他的簡孫麋,沒有哪一個是他能治理得了的,更何況夏武帝本人就不看重規矩,對他抽空說起的以法治國隻是哼哼哈哈兩句敷衍了事。
如今忽然聽說李辰海對法家頗有興趣,讓李萬庚不能一點不動心。他沉默的走著,心裏卻象是一潭死水泛起了波瀾,對諸葛均的談笑風生卻沒有聽進什麽。
“趙子龍做了涿郡太守,徐元直也去了涿郡為長史,輔助趙將軍。”諸葛均忽然說道。
“元直去了涿郡?”李萬庚一驚。
“嗯。”諸葛均點頭道:“他一直在彭城做個閑官,這次是鎮南將軍親自向丞相府請的調令。”
李萬庚的眼睛一亮,剛要說話,已經到了自家的竹林前。諸葛均拉著他就要入竹林,李萬庚卻停住了,他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衣衫,這才放慢了腳步,緩緩入林。
李辰海正在竹林中閑住,遠遠的看到諸葛均著引著一個足有一米八五左右的高大中年人走來,不由得凝神細看。因為坐忘術的原因,他的目力驚人——遠不是前世的近視眼可比——遠遠的就看到了李萬庚這位如雷貫耳的大名人。李萬庚長得很漂亮,麵如冠玉,豐神俊朗,三綹短須打理得很幹淨,兩道濃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隻是略有些瘦削。李辰海看過這麽多名人,也就是周瑜周大帥哥能和眼前這位一拚。如果說有些區別的話,那就是周瑜更多一些英氣,而這個臥龍先生則多一些傲氣,下巴略微有些上抬,眼睛總象是居高臨下的看人。
“臥龍先生,久仰大名,今日才得一見,幸甚幸甚。”李辰海確實是說的心理話,相比於印象中穿著一身八卦袍的中老年藝術形象,以及唐國強那副總有一些病容的樣子,眼前這位剛過而立之年不久的大帥哥更耐看,放到後世演戲圈絕對是萬人迷那一類的,那些裝酷的小白臉的飯碗全得讓他給砸了。
李萬庚一見李辰海老遠就從石榻上起身恭立在一旁,心理很舒服,他矜持的一笑,拱手還禮:“亮不過是一布衣,焉敢有勞將軍行此大禮。”
“嗬嗬嗬……”李辰海朗聲大笑,自來熟的上前拉著李萬庚的手,走到榻上對麵而坐,揮揮手,指著石幾上正冒著泡的小茶壺說道:“臥龍先生,當此隆中美景,何必拘泥於官場那些俗禮。我已經備了些茶,專候著先生前來指教,虧得先生行程不遠,此時茶湯正開,湊巧之極。”
李萬庚有些窘,看了一眼諸葛均。諸葛均笑道:“將軍說得正是,虧得我追得急,兄長走得也不算太遠,這才追上。有兄長相陪,將軍大人請稍坐,我去準備一些飯食,山中粗疏,沒有什麽山珍海味,些許野味還是有的,請將軍大人略嚐一些,或許別有風味。”
“哈哈哈……”李辰海大笑,對著諸葛均拱拱手:“如此就有勞了。”諸葛均還了禮,對著李萬庚使了個眼色,退去了。李辰海揮手斥退了虎衛,隻留下曹宇和孫紹在一旁侍候著。
“臥龍先生,久聞士元提起先生大才,一直渴思一見,隻是機緣不巧,實在是遺憾之極,今日總算得見尊顏了。”李辰海又拱了拱手,坐直了身子,很恭敬的說道:“衝有些問題,想向先生請教,還請先生不吝。”
他對李萬庚這麽恭敬,一方麵是因為這位帥哥的名聲實在是太響了,不止是如雷貫耳,幾乎是震耳欲聾。另一方麵是龐統跟他說過,李萬庚這個人要麵子,要想請他出山,不是那種一招即來的人,多少還要擺點譜,將軍如果真想請他的話,還是略微遷就他一下吧,不然給別人留下一個不禮賢下士的名聲可不好。
李萬庚見李辰海這麽恭敬,也不好再拿譜了,欠了欠身還了一禮:“將軍過獎了,既然將軍有言,亮不揣妄陋,就放肆一番,有不當之處,還請將軍海涵。”
李辰海見他這麽說,心裏笑了一笑,臉上卻還是很恭敬:“臥龍先生在武陵、零陵的屯田,我都去看了,這裏還要先謝過先生,如果不是先生的屯田,我要想全取交州和揚州,就得從江北運糧,又要多費好多周折。”他抬起手攔住正要說話的李萬庚:“先生不必謙讓,我說的都是真心話。法孝直和先生在舞陽對峙數月,對先生的能力讚不絕口,後來他陪我經過零陵時看到先生的屯田,也是如此說。要是先生一直在我左將軍手下,隻怕我們也不能這麽順利的一統江南。失去先生相助,乃左將軍之不幸,而是我大唐之幸。”
李萬庚臉色有些尷尬,李辰海這麽說,可就是把夏武帝放在了朝庭的對立麵了,當然這也是事實,何況李辰海現在勢大,頗受天子恩寵,說得一點也沒錯,可是當麵這麽說還是讓他有些不快。但李辰海話裏對他的那份推崇卻又讓他很是受用,幾句話說得他心裏又酸又甜的,一時不知如何應付才好。
“將軍過獎,亮在零陵的屯田,不過是學的襄陽屯田,說起來還是將軍的手筆,將軍無須謝我,全取交州、揚州,正是將軍的赫赫武功所致。”
“這武功不提也罷。”
你在舞陽守了幾個月,幫他守住了後路,他不是照樣讓你迴泉陵押糧?劉子初沒要曹鎮南請,主動入幕,可現在劉子初卻是南郡太守,鎮南將軍的官印有時候都放在他手裏,你可曾聽說過鎮南將軍對他有什麽懷疑?”
李萬庚有些怒意,他哼了一聲,將頭扭了過去,眼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了鄧塞。諸葛均接著笑道:“你天天來這裏看鄧塞,又是為何?魏文長可是鎮南將軍的俘虜,當初被橫拖豎曳到將軍的麵前的,現在卻是響當當的名將。兄長,莫要猶豫了,我跟他說了一段時間的話,感覺他不是那種注重虛名的人,特別是對兄長精擅的法家情有獨鍾呢,兄長如果還拘泥於那些儀式,隻怕會錯失機會。”
“錯失機會又能如何?”李萬庚不快的說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聖人所言,有何不可。”
“聖人還說了,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呢,那兄長以為,現在的荊州比起左將軍時的荊州,是有道還是無道?”
“你……”李萬庚一時語噎,現在的荊州,顯然比當初劉表治下要好得多,別的不說,就說隆中的那些民夫,這幾年的日子都過得漸見舒坦得多了,每年辛苦下來,不僅不用為明年的種子發愁,還有略有贏餘,甚至過年的時候還能買點肉迴來給老人孩子打打牙祭,這在劉表治下的時候根本是不敢想象的。至於夏武帝治下的江南四郡,那就更慘了,普通百姓家裏到了過年想吃個飽飯都是奢望,至於肉,隻能過屠門而大嚼了。僅從這一點上來說,諸葛均的問題就不難迴答。
“好了,走吧。”諸葛均一邊笑一邊拉著李萬庚向前走:“嫂嫂已經安排午飯了,你這一家之主,總不能不迴去陪客,卻坐在這山頂喝風長嘯吧,要是被兄長知道了,你這可有點失禮,有失我諸城葛家的門風。”
李萬庚被諸葛均拉著上前走,邊走邊問道:“你說他對襄陽那幾個大族有意見,他是怎麽說的?”
諸葛均就將李辰海和他說的情況繪聲繪色的說了一遍,然後總結道:“我聽他的意思,好象是說劉子初現在要負責整個荊州地區的新政推廣,精力有些不夠用,顧不上整治那些大族,而且他精於計算之學,生財有道,行法卻不是擅長,所以要找些精於執法的人才去輔助他治理江南。我家世傳法學,正是他中意的目標,他雖然沒說要請兄長,我卻聽出了他的言下之意呢。”
李萬庚的先人諸葛豐是西漢元帝時的名人,以明經為郡文學,曾經官至司隸校尉,卻以執法嚴苛得罪了人,被貶為庶人,終老家中。但諸葛家的法學傳統卻一直傳承不斷,李萬庚的父親諸葛珪為太山郡丞,也是以明法著名,李萬庚的叔父諸葛玄,也對法學頗有造詣。不過因為大唐朝的儒學傳統勢力很大,所以他們都以儒學為表,法學為裏,兼學儒家經典。
而李萬庚本人研究得最多的,當然還是法家的學問。他和兄長諸葛瑾精於儒家的學問不一樣,他對章句之學並不看重,他認為這末世之中就當用重典才行,儒家那套仁義是行不通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和儒學造詣很深的劉表談不來,他覺得劉表迂腐無用,劉表認為他不循正道,有術而無道,不登大雅之堂。就算是到了夏武帝幕中,他也隻是發揮了治理民政的能力,沒有機會展示他以法施政的想法。夏武帝手下的人,要麽是親若兄弟的關張趙,要麽是很早就跟著他的簡孫麋,沒有哪一個是他能治理得了的,更何況夏武帝本人就不看重規矩,對他抽空說起的以法治國隻是哼哼哈哈兩句敷衍了事。
如今忽然聽說李辰海對法家頗有興趣,讓李萬庚不能一點不動心。他沉默的走著,心裏卻象是一潭死水泛起了波瀾,對諸葛均的談笑風生卻沒有聽進什麽。
“趙子龍做了涿郡太守,徐元直也去了涿郡為長史,輔助趙將軍。”諸葛均忽然說道。
“元直去了涿郡?”李萬庚一驚。
“嗯。”諸葛均點頭道:“他一直在彭城做個閑官,這次是鎮南將軍親自向丞相府請的調令。”
李萬庚的眼睛一亮,剛要說話,已經到了自家的竹林前。諸葛均拉著他就要入竹林,李萬庚卻停住了,他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衣衫,這才放慢了腳步,緩緩入林。
李辰海正在竹林中閑住,遠遠的看到諸葛均著引著一個足有一米八五左右的高大中年人走來,不由得凝神細看。因為坐忘術的原因,他的目力驚人——遠不是前世的近視眼可比——遠遠的就看到了李萬庚這位如雷貫耳的大名人。李萬庚長得很漂亮,麵如冠玉,豐神俊朗,三綹短須打理得很幹淨,兩道濃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隻是略有些瘦削。李辰海看過這麽多名人,也就是周瑜周大帥哥能和眼前這位一拚。如果說有些區別的話,那就是周瑜更多一些英氣,而這個臥龍先生則多一些傲氣,下巴略微有些上抬,眼睛總象是居高臨下的看人。
“臥龍先生,久仰大名,今日才得一見,幸甚幸甚。”李辰海確實是說的心理話,相比於印象中穿著一身八卦袍的中老年藝術形象,以及唐國強那副總有一些病容的樣子,眼前這位剛過而立之年不久的大帥哥更耐看,放到後世演戲圈絕對是萬人迷那一類的,那些裝酷的小白臉的飯碗全得讓他給砸了。
李萬庚一見李辰海老遠就從石榻上起身恭立在一旁,心理很舒服,他矜持的一笑,拱手還禮:“亮不過是一布衣,焉敢有勞將軍行此大禮。”
“嗬嗬嗬……”李辰海朗聲大笑,自來熟的上前拉著李萬庚的手,走到榻上對麵而坐,揮揮手,指著石幾上正冒著泡的小茶壺說道:“臥龍先生,當此隆中美景,何必拘泥於官場那些俗禮。我已經備了些茶,專候著先生前來指教,虧得先生行程不遠,此時茶湯正開,湊巧之極。”
李萬庚有些窘,看了一眼諸葛均。諸葛均笑道:“將軍說得正是,虧得我追得急,兄長走得也不算太遠,這才追上。有兄長相陪,將軍大人請稍坐,我去準備一些飯食,山中粗疏,沒有什麽山珍海味,些許野味還是有的,請將軍大人略嚐一些,或許別有風味。”
“哈哈哈……”李辰海大笑,對著諸葛均拱拱手:“如此就有勞了。”諸葛均還了禮,對著李萬庚使了個眼色,退去了。李辰海揮手斥退了虎衛,隻留下曹宇和孫紹在一旁侍候著。
“臥龍先生,久聞士元提起先生大才,一直渴思一見,隻是機緣不巧,實在是遺憾之極,今日總算得見尊顏了。”李辰海又拱了拱手,坐直了身子,很恭敬的說道:“衝有些問題,想向先生請教,還請先生不吝。”
他對李萬庚這麽恭敬,一方麵是因為這位帥哥的名聲實在是太響了,不止是如雷貫耳,幾乎是震耳欲聾。另一方麵是龐統跟他說過,李萬庚這個人要麵子,要想請他出山,不是那種一招即來的人,多少還要擺點譜,將軍如果真想請他的話,還是略微遷就他一下吧,不然給別人留下一個不禮賢下士的名聲可不好。
李萬庚見李辰海這麽恭敬,也不好再拿譜了,欠了欠身還了一禮:“將軍過獎了,既然將軍有言,亮不揣妄陋,就放肆一番,有不當之處,還請將軍海涵。”
李辰海見他這麽說,心裏笑了一笑,臉上卻還是很恭敬:“臥龍先生在武陵、零陵的屯田,我都去看了,這裏還要先謝過先生,如果不是先生的屯田,我要想全取交州和揚州,就得從江北運糧,又要多費好多周折。”他抬起手攔住正要說話的李萬庚:“先生不必謙讓,我說的都是真心話。法孝直和先生在舞陽對峙數月,對先生的能力讚不絕口,後來他陪我經過零陵時看到先生的屯田,也是如此說。要是先生一直在我左將軍手下,隻怕我們也不能這麽順利的一統江南。失去先生相助,乃左將軍之不幸,而是我大唐之幸。”
李萬庚臉色有些尷尬,李辰海這麽說,可就是把夏武帝放在了朝庭的對立麵了,當然這也是事實,何況李辰海現在勢大,頗受天子恩寵,說得一點也沒錯,可是當麵這麽說還是讓他有些不快。但李辰海話裏對他的那份推崇卻又讓他很是受用,幾句話說得他心裏又酸又甜的,一時不知如何應付才好。
“將軍過獎,亮在零陵的屯田,不過是學的襄陽屯田,說起來還是將軍的手筆,將軍無須謝我,全取交州、揚州,正是將軍的赫赫武功所致。”
“這武功不提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