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自己從未想過,從未想過要用一個單獨的章節來寫以下的這一篇文字。本來是想在以後的日子裏,在作家感言區裏寫一寫類似的內容。可是當我從頭翻看自己寫的這部《諸神補天記》時,楠臣一時間竟然感慨萬千。


    楠臣所想要說的,早已經遠遠不是感言區所限製的五百字所能講述得完整的。如果這會影響到一些書友的看書節奏,楠臣在這裏要表示抱歉。


    從2017年3月31日起,一路走來到今天 ~ 2017年4月29日,楠臣躑躅躊躇卻又執著的留下一連串正變得越來越長的軌道痕跡。


    從0字到2 . 38萬字,從2 . 38萬字到5 . 55萬字,從5 . 55萬字到8萬字,從8萬字到10萬字。楠臣的《諸神補天記》如同一個從出生、並且一天天眼見著在成長的幼兒。從“咿咿呀呀”的啼哭到“咯咯咯”的細聲細氣的笑,想來必將會繼續一天一天的長大、青春、成熟。走過懵懂歲月、走過花季雨季、走過……走過孤獨與彷徨。


    一路走來,有了太多的過往的人生經曆裏從未曾有過的一些感知和感悟,楠臣仿佛走進了另一個世界,人生從此與以往不同。


    現實的平凡的世界裏麵,有太多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愛恨情仇、聚散別離,很多都會讓身處其中的人很難掌控;楠臣的《諸神補天記》之中,同樣如此。亦是有著諸多的情感糾葛、恩怨糾纏,不過這卻是一個由我掌控的世界。


    是的,一個由我完全掌控的世界。一開始,我確實是一直這樣自以為是的。甚至在和一個朋友的微信交流中,有些得意炫耀地說過類似的言語。可是寫著寫著,楠臣卻赫然發現,原來從開動腦筋構思故事的整體骨架、從動筆潦草的寫下小說大綱、再輸入電腦的一刹那起,一切就並不是我自以為的那個樣子了,我能掌控的其實並不多。


    隨著字數的增多,情節的推動,楠臣很多時候不得不推翻自己原來的一些打算或者相關計劃,推翻自己原來所設定的情節,翻盤自己原來給書中的一些人物所設定的命運。


    原來寫作的過程真的就和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一樣 : 充滿變數、有太多的風雨、亦有無限的可能。我想當年金庸老先生在給《明報》寫武俠小說連載的時候,真不知道他是否也有相同的感受呢?真的很想知道啊!看來得要去找幾部他的傳記來讀一讀了。


    從小學四五年級開始看武俠,那一段時間看得很是癡迷,零零散散的也看了不少。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部武俠小說真的是很不便宜。那時十歲左右的我對錢這個東西當然是沒有什麽具體概念的,當然了,也許正因為如此,這麽多年來,楠臣很多時候雖然不缺錢,但實際上也沒錢。


    不記得具體的年份了,反正那時候自己應該是還在讀著小學。我那年輕時就響應偉大領袖的號召,去往邊疆參加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大姨有一次從新疆迴來探親了,當然了,一起迴來的還有姨丈。對當時年幼的我來說,他們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連熟悉的陌生人都不是。可是我的母親以及她那兩個一直留在家鄉的兩個姊妹卻是對此感到開心異常。


    一天,一起去鎮上逛街,我好像那天恰好不上學,應該是哪個星期天吧。那個時候,商品經濟遠遠不如現在這樣繁榮,關於市場經濟的種種爭論還在大行其道,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個市場經濟到底是姓什麽的爭論。


    時間和實踐是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這已經為時間和實踐本身所證明。


    言歸正傳,供銷社當時還是我們鎮上的商業主體,沒有之一。一群大人帶著我這個小孩兒一起走進了供銷社。記得當時大概的情景是這樣的 :


    大姨說要給我買禮物,問我想要什麽?我說我要買小說書。我媽在旁邊連喊著不要買不要花錢。大姨讓我隨便兒挑。是啊,細伢兒買個書能有什麽嘛?於是我就走到有書賣的櫃台,隔著櫃台玻璃我看到了那部《多情劍客無情劍》,作者是一個叫古龍的。曾經有所耳聞,好像挺出名的樣子。


    賣書的櫃台裏並沒有多少書,我看來看去,除了《七俠五義》的連環畫也沒有太多我想要的。可是我最想要的卻是那分為上中下三部的《多情劍客無情劍》。反正當時看來看去,內心裏糾結無比,最後就決定要這部古龍的作品了。


    年輕漂亮的售貨員大姐姐,從玻璃櫃台裏給我拿出了這部小說。我媽接過來就直接看了一看封底的售價,說了一句,大概意思是 : 這買個書還要四十幾塊錢 ( 楠臣記得好像當時是這個價位,具體記不得了,總之我母親覺得這書太貴了 ) 、這樣貴,不要買了;你不好再敢要啊試試看。


    現在想來,那時作為小孩子的我,哪裏懂得大人們之間的種種彎彎繞呢。我雖然怕我母親言語裏的威脅之意,但我就是要呀、我就賴在那裏不走呀。


    大姨要掏錢給我買,可是現在迴想起來,她當時其實是不想買的,因為那個年代,人們的月收入才有多少呢。


    最後拉拉扯扯,大人與大人之間,看著不依不饒的我,互相妥協,給我買了那《七俠五義》的連環畫,還不全,好像隻是第六到第十集合計五本的樣子,嗬嗬。


    我沒有得到想要的《多情劍客無情劍》,當然了,後來上初中時,我在一個同學那裏借到了並且斷斷續續的看過了,而他則是偷拿的他爸爸的。


    大姨在那次迴來之後,後來好像又迴來過幾次,然後就再也沒有迴來。如今則據說好像應該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了。


    距離是能夠產生美,但距離也能夠淡化親戚朋友以及那些相愛的男女之間的情感。無論是現實世界路程上的距離遠近,還是物質財富以及社會地位上的區別和差異。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詩人盡情歌頌了人類偉大的情感,不會因為千山萬水的遠隔阻擋、不會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而有絲毫褪色,充滿了偉大的浪漫主義色彩。


    而俗話所說的 :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這句俗語又如何呢?


    有句話說 : 理想總是很美好,而現實卻總是很骨感。


    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想,從幼兒園起就老是會被老師、父母、還有其他長輩們時常問起 : 你將來想要做什麽呢?甚至於是問尚還年幼的我們將來會娶一個什麽樣的媳婦兒或者嫁一個什麽樣的丈夫。


    時下社會,較為流行的一句話 : 人總要有一點理想,萬一實現了呢。這話好像是阿裏巴巴的馬雲所說的,也不知道原創是不是他。但不可否認的是,我是看過騰訊視頻裏有關他演講的視頻之後,知道並且記住這句話的。


    是啊,總要有點兒理想呀?萬一、萬一實現了呢?


    楠臣兒時的諸多理想大多數早就破滅了,當年的諸多理想也僅僅是停留在當年老師布置的命題作文裏。而曾經寫過的那些有關理想的文字也早就飄散在了人生亦已經走過的悠悠風雨之中。


    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夢碎無數、無痕,卻還在一路向前。有的人從此不再有所謂理想、有的隻是日常生活裏麵的或者一地雞毛或者平淡如水或者風花雪月或者燈紅酒綠或者聲色犬馬、紙醉金迷。也有的人,在一個理想破碎之後,會毅然決然地繼續前行,哪怕頭破血流,也要夢圓。還有的人,會給自己重新換上一個理想,重新上路,試圖走進一片全新的天地。


    可能一切早已注定,就和有生就有死、有男就有女一樣。也許會有人說,還有不男不女呀。是的,說得很對,翻開華夏厚重的幾千年的曆史,不男不女古來有之,並不是當今社會所獨有。根據存在即合理的理論,一切事物,隻要存在,即是合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過得怎麽樣其實都隻是自己的事。我們不希望別人幹涉自己的生活,而別人也正是這樣希望的。


    鬥轉星移,仰望宇宙星空,我們從何處來、又將往何處去 ?


    佛曰 : 我們從來處來、將往去處去。


    佛曰了就是佛說了,可好像又什麽都沒有說,又好像是什麽都說了、都包涵囊括在內了。


    原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句話也是時下流行的雞湯之一。楠臣竊以為,這裏的最好不僅僅是好,它其實可以是我們每個人正在感受到的最壞、最慘、最落魄、最無情、最殘忍……它可以是最醜陋也可以是最美好,也許它還可以就是那 : 戰爭與和平。


    所有人,想來除了瘋子,我們都祈禱和平、反對戰爭。一般正常的人們所需要的其實並不多,隻不過是倉稟實而知禮節罷了,僅此而已。


    《諸神補天記》我愛琴楠臣在此祝願所有書友“五一節”快樂。謹以此文迴憶那些逝去的歲月,紀念那些逝去的人。2017年4月29日,星期六。今天陽光很好很燦爛,蔚藍色的天空、萬裏無雲,窗外的紫薇花樹很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神補天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愛琴楠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愛琴楠臣並收藏諸神補天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