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姚欣怡生在凱達爾市,成為凱達爾市永久居民,是巫曉蘭和姚明陽一生中的期盼。
最後,他們實現了夫妻倆的夢想。
好不容易甩掉東海市居民的帽子,成為凱達爾市的永久居民,一度令姚明陽和巫曉蘭興奮得難以入睡。三十年前,內地上層建築領域,幾度抱老外大腿過日子,為老外在內地投資一路綠燈,是大趨勢。
崇洋媚外,從沿海各大開放城市,逐步蔓延內地。
東海市人,互相詆毀自己瞧不起自己。
為難羞辱自己的同胞,成為討好外國人的一種習慣。
弱者互撕,幾乎成了那個瘋狂年代的象征。大到企事業單位,小到涉及個體戶小老板,皆不以為服務本國國民為榮,低頭哈腰供奉老外,成了內地由上到下所有人的共識。美其名曰,弘揚幾千年傳統美德。
東海市人心目中,無不自然產生一種古怪的社會風氣:但凡國外,就是信得過的。隻要是國內的,都將遭到排斥。想以老外拉上關係為炫耀資本,和老外拍張照片,掛在牆上,街坊鄰居時不時過來瞧一瞧,免不了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
老外至上,成為大眾不得不接受的普世價值觀。
大到部門職管,小到超市營業員,見到老外禮讓三先蔚然成風。美其名曰,民族的高風亮節。哈羅哈羅打招唿,上至八十三下至手來攙,笑臉相迎。對國民,吹胡子瞪眼睛,一百個不情願。別告訴我你沒經曆過,或者說,你連看都沒看過。
一段時間,老外在某些部門人的眼裏,比他親爹親娘還親。我說這意思不是排外,而是沒有必要如此這般丟掉屬於本地信仰,而將西方文化硬生生的塞進我們的生活中。他們,不比我們優秀在哪裏,也沒什麽高不可攀,你沒覺得嗎?
驢高馬大,不代表他們身心健康。身材魁梧,不一定力挽狂瀾。
倒不是因為他們對老外有所圖,很多人沒有想法。
想有所圖,也是竹籃打水。隻知道擁有外國人身份,是一種共識,亦可以說是自己一生中的最大祈求。我說這些,並非是針對那些出國定居的財閥集團,演員,歌星,個體戶大老板等等,而是反映當時的一種社會現狀。
說實話,和東海市人打交道,所有人都感覺太累!
人情世故,公序良俗,傳統禮儀,知書達理,謙虛謹慎成為成功人士的標榜,座右銘。
請問:那些提出要求我們這樣那樣的人,他們做得到嗎?無稽之談,愚民而已。生活在底層的人,任勞任怨不受尊重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階層屏障,階級分離亦或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必經之路。
對於資本財閥,大牛們對內地人的惡語中傷,鬼迷心竅,傷風敗俗,低級趣味,擅長算計,不擇手段,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因而,全民信奉老外帶來的西方文化,仿佛為國內民粹打了一針雞血、強心劑。
沒有必要折斷自己的脊梁骨去模仿別人,挺起腰杆吧!走自己的路不好嗎?
至少,我們不會被人瞧不起。
瞧不起自己,也無需崇洋媚外;不相信自己,無需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精神麻木,對外來文化的信奉,亦或出於個人好奇,選擇性成為國人精神食糧的替補,無可厚非,好奇心人皆有之。上層建築領域以出國為榮,普通市民以攀上老外親戚為豪;姑娘們,則以嫁給老外為人生中最大快樂。
男人們,幾經因為外國人的介入,變得自愧不如,妄自興歎。
ktv,酒吧,舞廳,令女人的羞恥感喪失殆盡。
藍領白領的薪資待遇,以及女士優先,令男人們的脊梁骨坍塌。
在殘酷的現實麵前,為了上有老下有小生計,高調做事,低頭做人已成為男人們的一種不得不服的習以為常。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那一代人的寫照。因而,巫曉蘭和姚明陽出國定居,不能說人家崇洋媚外,而是你,你沒有條件走出去望塵莫及。
但凡條件具備的人,有誰想留在東海市的呀?
我敢保證,人們要走出的原因絕不是紅眼病,羨慕嫉妒恨。而是社會福利被少數人占有,東家心裏不平衡。既然有的地方比東海市對我有利,對我全家有利,我為什麽不去試一試?白鴿子扞亮處飛。
混一張國外文憑,哪怕是假的,在國人麵前的含金量總有副王者歸來的榮耀。
到了姚欣怡這一代人,改頭換麵。
爸媽好不容易為她在國外創造屬於自己的公司,尅利集團公司為基礎。
從開設人工鑽石研究的辦公室作為起點,逐步擴大。現如今,在凱達爾市成立獨家鑽石銷售機構。初開始的出發點,隻是想在國外的凱達爾市找點事做,不純粹是為了賺錢。如果說以研究人工鑽石作為自己賺錢的目標,那也太看得起他們了。
不過是做一個異想天開的美夢。
因為,巫曉蘭和姚明陽從國內帶去凱達爾市足有千億資金積累。
從哪裏來,甭刨根問底。
把你坐在姚明陽和巫曉蘭董事長的位置,也一樣自然成貪。
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人問:不貪不行嗎?怎麽可能,不是伸手去要,是人家有人求你辦事,主動送上門來!人情世故,就是這麽來的。你一個人能撼動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
沒錯,貪官將行賄受賄歸納為人情世故,傳統理念。
甚至把這種禮尚往來歸咎於傳統禮儀,待人接物的一種規矩,就好像晚輩必須敬重長輩一樣。那是規矩,優良傳統。代代相傳,奢靡豪華怎麽可能被杜絕,天方夜譚。以上階層原本人家不缺錢,缺的是精神支柱。
要不然,三十七歲的巫曉蘭才懷上姚欣怡。三十八歲那一年在凱達爾市度假一個月,在醫院產下姚欣怡。不缺錢,總不能吃喝玩樂等死。內地,在凱達爾市定居的人太多。富二代,官什麽代,個體戶走在大街上低頭不見抬頭見。
黃皮膚黑頭發,張嘴就是東方人的普通話,亦或東方人的英語。姚明陽突發奇想,利用自己對稀有金屬的偏愛,他和巫曉蘭商量租間門麵,開個人工鑽石研究所。邊學,邊進趣,邊消遣。
成功了,皆大歡喜。
失敗了,就當選擇投資項目流產。
為了消遣,必須有事做。
有事做,便有了精神支柱。不想因為錢太多,無所事事成為社會負擔,是退休之後的老年人共同心聲。放心,我你到了那一天也不會例外。之所以現在有不同看法,是因為你我還沒到被退休的那一天帶來精神空虛的缺憾。
哎嘿,沒想到一炮走紅。
硬生生被國人捧成現在規模的凱達爾市國際人工鑽石研討機構,由此延伸為遍布全球的銷售公司。人工鑽石研發與銷售,留給她女兒姚欣怡繼承。凱達爾市,設立若幹分點。兩口子歪打正著,成就了一番以銷售和研發人工鑽石相結合的產業鏈。
多年來的效益總和,超越在職時的賄賂收入。姚明陽和巫曉蘭得出這樣的結論:原來,她們倆除了賄賂收入之外,在自己身上確原來暗藏著如此巨大賺錢的本能。姚欣怡,本可以留在凱達爾市繼承爸媽的產業。
怎奈,從小受西方教育成長起來的她,非但不可能留在凱達爾市,偏偏選擇爸媽拚命也要離開的國度,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工鑽石銷售公司並在東海市落腳。東海市,是姚明陽和巫曉蘭出生、生長、工作的地方。
也是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任職的地方。不用說,外公外婆退休工資一個月三萬多,從這個角度去分析,級別不會低。爸媽不是門當戶對,也不是與生俱來就有錢,怎麽可能給她創造千億資產的輝煌的家業?
“姚欣怡,儂腦子壞的了,阿拉千方百計為了你的幸福出國定居。儂道好啊,往迴走,專給阿拉走反道唱反調的是不啦!腦袋瓜子,缺根筋的唻......”
巫曉蘭拖著哭腔,想不明白姚欣怡為何要選擇與他們給她設計好的相反方向的生活途徑。按照巫曉蘭的性格,姚欣怡的做出她的選擇時,恨不得一把上前掐死她。太招人恨了,夫妻倆拚死拚活為的是在國外打造屬於自己的家。
還不是為了姚欣怡將來的幸福生活。
在國外,至少沒人出於算計,對你實行管卡壓要。想辦個什麽事,到處托人找關係。沒有關係,連死人去火化場排隊都得排最後。在凱達爾市就不一樣了,憑本事謀職業,有能力,你就不愁掙不到大錢,坐不上高管。
你在國內試一試?
不拍馬屁不送禮,你就永遠休想發家致富。
帶著他們混,還是你賺得多。
很多人,就不明白東海市人的人際關係網。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部門,小恩小惠換取集體迴報,損害的是上層建築。獲利的則是你和他。相輔相成,彼此相得益彰,何苦反目成仇,各自為難自己和對方。
因而,正常人選擇妥協。
請客送禮,愉悅別人,開心自己。
“啊喲媽,我不是跟你們倆走反道。年代不同了,我得有屬於自己的選擇。凱達爾市,還是以前的凱達爾市,而你們曾經生活的東海市,再也不是以前的東海市了。在你們那個年代,也許,你們的選擇是對地。現在來說,你們當初的選擇有些迷失自我,力不從心。
為什麽這麽講,凱達爾市的繁榮,到達人類發展旺盛期。進入頂層設計,沒有發展空間和餘地。在大洋彼岸的東海市,你們的老家,不,我們的老家,才是新紀元的開始。我不去選擇一個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去開發,難道和你們一樣守在凱達爾市享清福嗎?
沒意思,爸爸媽媽,人生區區百年,我得像你們年輕時候一樣,有所作為。我不強求你們和我一起迴東海市,嘿嘿,爸爸媽媽,你喜歡凱達爾市,待在這裏也無妨。我喜歡東海市,隻是人生中的一個發展方向。
再說了,我也沒說將來定居東海市呀?用不著為我操心......嗯呐。”她緊跟著親媽媽一口。用撒嬌的行為,來征服媽媽,是姚欣怡一貫以來的拿手好戲。軟磨硬泡,巫曉蘭最終選擇妥協。
她爸姚明陽,對姚欣怡是要什麽有什麽。
從不和姚欣怡形成對立,或許是姚明陽處理家庭糾紛經驗匱乏的明顯標誌。少言寡語,是因為言語表達不夠智慧。將話語權交給巫曉蘭,他在背後做好人。夫妻倆來個紅白臉組合,因而形成姚欣怡見到母親就頂撞,在爸爸身邊僅剩撒嬌分別對待。
來東海市發展也就算了,姚欣怡得寸進尺。
巫曉蘭和姚明陽給她在凱達爾市的華裔人群裏,選擇一位在休斯頓大學任服裝設計的博士生導師鄭海鵬,作為他們心目中最理想女婿合格人選。他和姚欣怡是高中同學,兩個人又都在凱達爾市讀的大學。
鄭海鵬曾在他爸鄭大海和他嗎雷小青的帶領下,不止一次的來她們家作客。兩個人有沒有過親密接觸,巫曉蘭和姚明陽不敢保證。凱達爾市的孩子,在性駕馭這方麵,要比東海市孩子開放。
氣得夫妻倆吐血的是:姚欣怡偏偏選擇某名牌大學機械動力學畢業的研究生蘇曉剛。
要說蘇曉剛這個小夥子的學曆,姚明陽和巫曉蘭將就著也能接受。絕對不能接受地是:蘇曉剛來自東海市城鄉結合部的郊區,農村戶口。地大物博,人少廠稀。以農為主,收入甚微。單親家庭,父亡母辛苦。
聽女兒說,蘇曉剛讀初高中和上大學的費用,是他父親遭遇不幸之後的賠償金作為支出。母親在父親出事故的第二年,得了肺癌。他爸媽一死一病,搞得爸爸的賠償金連蘇曉剛最後一年大學學費,還是勤工儉學掙得。
按理說,電子機械動力學研究生,找個鐵飯碗的單位,絕對不成問題。當下的東海市,一代紅代代紅。能通過實力考進吃皇糧的隊伍,寥寥無幾。考上了,也不會委以重任。因為你和他們姓氏不同,委以重任有朝一日腦後有反骨,想變天是個大麻煩。
蘇曉剛這位來自農村的孩子,單憑一張名牌大學畢業證書,在沒有任何背景的前提下,找不到屬於他的合適工作順理成章。沒辦法,東海市是老家,可老家養不活咱蘇曉剛。種田,田地歸大戶,他的戶口隨校。
老家,隻有宅基地。
就這,還是因為宅基地有著老房子。其餘,什麽也沒有!
怎麽辦?
走出去唄!窮側思變。
他卷起背包行囊,坐上去東海市的地鐵,半小時,到達目的地。
人才招聘市場,人山人海。
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盲目的看著急急匆匆來來去去的人群。
有滿麵愁容,搖擺不定的;有說說笑笑,手裏拿著入職報告的,有臉上泛起對未來期待的,那不用說,他們已經拿到如願的入職報告;有高不成低不就扼腕歎息的,茫然失色而又無助的眼神,猜也猜得出這些人內心裏充滿掙紮和矛盾。
蘇曉剛,挨個看著招聘簡章,不是自己想要的,他立刻屏蔽。
問都不問,直接尋找下一個目標。找到第三家,他停下腳步。兩公尺公司招聘展台的地方,坐著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士。招工簡章很簡單:公司董事長駕駛員,年薪十三個月,約合人民幣十七萬,個人淨收入。
下麵,是聯係電話,公司地址。
最後,他們實現了夫妻倆的夢想。
好不容易甩掉東海市居民的帽子,成為凱達爾市的永久居民,一度令姚明陽和巫曉蘭興奮得難以入睡。三十年前,內地上層建築領域,幾度抱老外大腿過日子,為老外在內地投資一路綠燈,是大趨勢。
崇洋媚外,從沿海各大開放城市,逐步蔓延內地。
東海市人,互相詆毀自己瞧不起自己。
為難羞辱自己的同胞,成為討好外國人的一種習慣。
弱者互撕,幾乎成了那個瘋狂年代的象征。大到企事業單位,小到涉及個體戶小老板,皆不以為服務本國國民為榮,低頭哈腰供奉老外,成了內地由上到下所有人的共識。美其名曰,弘揚幾千年傳統美德。
東海市人心目中,無不自然產生一種古怪的社會風氣:但凡國外,就是信得過的。隻要是國內的,都將遭到排斥。想以老外拉上關係為炫耀資本,和老外拍張照片,掛在牆上,街坊鄰居時不時過來瞧一瞧,免不了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
老外至上,成為大眾不得不接受的普世價值觀。
大到部門職管,小到超市營業員,見到老外禮讓三先蔚然成風。美其名曰,民族的高風亮節。哈羅哈羅打招唿,上至八十三下至手來攙,笑臉相迎。對國民,吹胡子瞪眼睛,一百個不情願。別告訴我你沒經曆過,或者說,你連看都沒看過。
一段時間,老外在某些部門人的眼裏,比他親爹親娘還親。我說這意思不是排外,而是沒有必要如此這般丟掉屬於本地信仰,而將西方文化硬生生的塞進我們的生活中。他們,不比我們優秀在哪裏,也沒什麽高不可攀,你沒覺得嗎?
驢高馬大,不代表他們身心健康。身材魁梧,不一定力挽狂瀾。
倒不是因為他們對老外有所圖,很多人沒有想法。
想有所圖,也是竹籃打水。隻知道擁有外國人身份,是一種共識,亦可以說是自己一生中的最大祈求。我說這些,並非是針對那些出國定居的財閥集團,演員,歌星,個體戶大老板等等,而是反映當時的一種社會現狀。
說實話,和東海市人打交道,所有人都感覺太累!
人情世故,公序良俗,傳統禮儀,知書達理,謙虛謹慎成為成功人士的標榜,座右銘。
請問:那些提出要求我們這樣那樣的人,他們做得到嗎?無稽之談,愚民而已。生活在底層的人,任勞任怨不受尊重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階層屏障,階級分離亦或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必經之路。
對於資本財閥,大牛們對內地人的惡語中傷,鬼迷心竅,傷風敗俗,低級趣味,擅長算計,不擇手段,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因而,全民信奉老外帶來的西方文化,仿佛為國內民粹打了一針雞血、強心劑。
沒有必要折斷自己的脊梁骨去模仿別人,挺起腰杆吧!走自己的路不好嗎?
至少,我們不會被人瞧不起。
瞧不起自己,也無需崇洋媚外;不相信自己,無需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精神麻木,對外來文化的信奉,亦或出於個人好奇,選擇性成為國人精神食糧的替補,無可厚非,好奇心人皆有之。上層建築領域以出國為榮,普通市民以攀上老外親戚為豪;姑娘們,則以嫁給老外為人生中最大快樂。
男人們,幾經因為外國人的介入,變得自愧不如,妄自興歎。
ktv,酒吧,舞廳,令女人的羞恥感喪失殆盡。
藍領白領的薪資待遇,以及女士優先,令男人們的脊梁骨坍塌。
在殘酷的現實麵前,為了上有老下有小生計,高調做事,低頭做人已成為男人們的一種不得不服的習以為常。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那一代人的寫照。因而,巫曉蘭和姚明陽出國定居,不能說人家崇洋媚外,而是你,你沒有條件走出去望塵莫及。
但凡條件具備的人,有誰想留在東海市的呀?
我敢保證,人們要走出的原因絕不是紅眼病,羨慕嫉妒恨。而是社會福利被少數人占有,東家心裏不平衡。既然有的地方比東海市對我有利,對我全家有利,我為什麽不去試一試?白鴿子扞亮處飛。
混一張國外文憑,哪怕是假的,在國人麵前的含金量總有副王者歸來的榮耀。
到了姚欣怡這一代人,改頭換麵。
爸媽好不容易為她在國外創造屬於自己的公司,尅利集團公司為基礎。
從開設人工鑽石研究的辦公室作為起點,逐步擴大。現如今,在凱達爾市成立獨家鑽石銷售機構。初開始的出發點,隻是想在國外的凱達爾市找點事做,不純粹是為了賺錢。如果說以研究人工鑽石作為自己賺錢的目標,那也太看得起他們了。
不過是做一個異想天開的美夢。
因為,巫曉蘭和姚明陽從國內帶去凱達爾市足有千億資金積累。
從哪裏來,甭刨根問底。
把你坐在姚明陽和巫曉蘭董事長的位置,也一樣自然成貪。
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人問:不貪不行嗎?怎麽可能,不是伸手去要,是人家有人求你辦事,主動送上門來!人情世故,就是這麽來的。你一個人能撼動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
沒錯,貪官將行賄受賄歸納為人情世故,傳統理念。
甚至把這種禮尚往來歸咎於傳統禮儀,待人接物的一種規矩,就好像晚輩必須敬重長輩一樣。那是規矩,優良傳統。代代相傳,奢靡豪華怎麽可能被杜絕,天方夜譚。以上階層原本人家不缺錢,缺的是精神支柱。
要不然,三十七歲的巫曉蘭才懷上姚欣怡。三十八歲那一年在凱達爾市度假一個月,在醫院產下姚欣怡。不缺錢,總不能吃喝玩樂等死。內地,在凱達爾市定居的人太多。富二代,官什麽代,個體戶走在大街上低頭不見抬頭見。
黃皮膚黑頭發,張嘴就是東方人的普通話,亦或東方人的英語。姚明陽突發奇想,利用自己對稀有金屬的偏愛,他和巫曉蘭商量租間門麵,開個人工鑽石研究所。邊學,邊進趣,邊消遣。
成功了,皆大歡喜。
失敗了,就當選擇投資項目流產。
為了消遣,必須有事做。
有事做,便有了精神支柱。不想因為錢太多,無所事事成為社會負擔,是退休之後的老年人共同心聲。放心,我你到了那一天也不會例外。之所以現在有不同看法,是因為你我還沒到被退休的那一天帶來精神空虛的缺憾。
哎嘿,沒想到一炮走紅。
硬生生被國人捧成現在規模的凱達爾市國際人工鑽石研討機構,由此延伸為遍布全球的銷售公司。人工鑽石研發與銷售,留給她女兒姚欣怡繼承。凱達爾市,設立若幹分點。兩口子歪打正著,成就了一番以銷售和研發人工鑽石相結合的產業鏈。
多年來的效益總和,超越在職時的賄賂收入。姚明陽和巫曉蘭得出這樣的結論:原來,她們倆除了賄賂收入之外,在自己身上確原來暗藏著如此巨大賺錢的本能。姚欣怡,本可以留在凱達爾市繼承爸媽的產業。
怎奈,從小受西方教育成長起來的她,非但不可能留在凱達爾市,偏偏選擇爸媽拚命也要離開的國度,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工鑽石銷售公司並在東海市落腳。東海市,是姚明陽和巫曉蘭出生、生長、工作的地方。
也是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任職的地方。不用說,外公外婆退休工資一個月三萬多,從這個角度去分析,級別不會低。爸媽不是門當戶對,也不是與生俱來就有錢,怎麽可能給她創造千億資產的輝煌的家業?
“姚欣怡,儂腦子壞的了,阿拉千方百計為了你的幸福出國定居。儂道好啊,往迴走,專給阿拉走反道唱反調的是不啦!腦袋瓜子,缺根筋的唻......”
巫曉蘭拖著哭腔,想不明白姚欣怡為何要選擇與他們給她設計好的相反方向的生活途徑。按照巫曉蘭的性格,姚欣怡的做出她的選擇時,恨不得一把上前掐死她。太招人恨了,夫妻倆拚死拚活為的是在國外打造屬於自己的家。
還不是為了姚欣怡將來的幸福生活。
在國外,至少沒人出於算計,對你實行管卡壓要。想辦個什麽事,到處托人找關係。沒有關係,連死人去火化場排隊都得排最後。在凱達爾市就不一樣了,憑本事謀職業,有能力,你就不愁掙不到大錢,坐不上高管。
你在國內試一試?
不拍馬屁不送禮,你就永遠休想發家致富。
帶著他們混,還是你賺得多。
很多人,就不明白東海市人的人際關係網。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部門,小恩小惠換取集體迴報,損害的是上層建築。獲利的則是你和他。相輔相成,彼此相得益彰,何苦反目成仇,各自為難自己和對方。
因而,正常人選擇妥協。
請客送禮,愉悅別人,開心自己。
“啊喲媽,我不是跟你們倆走反道。年代不同了,我得有屬於自己的選擇。凱達爾市,還是以前的凱達爾市,而你們曾經生活的東海市,再也不是以前的東海市了。在你們那個年代,也許,你們的選擇是對地。現在來說,你們當初的選擇有些迷失自我,力不從心。
為什麽這麽講,凱達爾市的繁榮,到達人類發展旺盛期。進入頂層設計,沒有發展空間和餘地。在大洋彼岸的東海市,你們的老家,不,我們的老家,才是新紀元的開始。我不去選擇一個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去開發,難道和你們一樣守在凱達爾市享清福嗎?
沒意思,爸爸媽媽,人生區區百年,我得像你們年輕時候一樣,有所作為。我不強求你們和我一起迴東海市,嘿嘿,爸爸媽媽,你喜歡凱達爾市,待在這裏也無妨。我喜歡東海市,隻是人生中的一個發展方向。
再說了,我也沒說將來定居東海市呀?用不著為我操心......嗯呐。”她緊跟著親媽媽一口。用撒嬌的行為,來征服媽媽,是姚欣怡一貫以來的拿手好戲。軟磨硬泡,巫曉蘭最終選擇妥協。
她爸姚明陽,對姚欣怡是要什麽有什麽。
從不和姚欣怡形成對立,或許是姚明陽處理家庭糾紛經驗匱乏的明顯標誌。少言寡語,是因為言語表達不夠智慧。將話語權交給巫曉蘭,他在背後做好人。夫妻倆來個紅白臉組合,因而形成姚欣怡見到母親就頂撞,在爸爸身邊僅剩撒嬌分別對待。
來東海市發展也就算了,姚欣怡得寸進尺。
巫曉蘭和姚明陽給她在凱達爾市的華裔人群裏,選擇一位在休斯頓大學任服裝設計的博士生導師鄭海鵬,作為他們心目中最理想女婿合格人選。他和姚欣怡是高中同學,兩個人又都在凱達爾市讀的大學。
鄭海鵬曾在他爸鄭大海和他嗎雷小青的帶領下,不止一次的來她們家作客。兩個人有沒有過親密接觸,巫曉蘭和姚明陽不敢保證。凱達爾市的孩子,在性駕馭這方麵,要比東海市孩子開放。
氣得夫妻倆吐血的是:姚欣怡偏偏選擇某名牌大學機械動力學畢業的研究生蘇曉剛。
要說蘇曉剛這個小夥子的學曆,姚明陽和巫曉蘭將就著也能接受。絕對不能接受地是:蘇曉剛來自東海市城鄉結合部的郊區,農村戶口。地大物博,人少廠稀。以農為主,收入甚微。單親家庭,父亡母辛苦。
聽女兒說,蘇曉剛讀初高中和上大學的費用,是他父親遭遇不幸之後的賠償金作為支出。母親在父親出事故的第二年,得了肺癌。他爸媽一死一病,搞得爸爸的賠償金連蘇曉剛最後一年大學學費,還是勤工儉學掙得。
按理說,電子機械動力學研究生,找個鐵飯碗的單位,絕對不成問題。當下的東海市,一代紅代代紅。能通過實力考進吃皇糧的隊伍,寥寥無幾。考上了,也不會委以重任。因為你和他們姓氏不同,委以重任有朝一日腦後有反骨,想變天是個大麻煩。
蘇曉剛這位來自農村的孩子,單憑一張名牌大學畢業證書,在沒有任何背景的前提下,找不到屬於他的合適工作順理成章。沒辦法,東海市是老家,可老家養不活咱蘇曉剛。種田,田地歸大戶,他的戶口隨校。
老家,隻有宅基地。
就這,還是因為宅基地有著老房子。其餘,什麽也沒有!
怎麽辦?
走出去唄!窮側思變。
他卷起背包行囊,坐上去東海市的地鐵,半小時,到達目的地。
人才招聘市場,人山人海。
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盲目的看著急急匆匆來來去去的人群。
有滿麵愁容,搖擺不定的;有說說笑笑,手裏拿著入職報告的,有臉上泛起對未來期待的,那不用說,他們已經拿到如願的入職報告;有高不成低不就扼腕歎息的,茫然失色而又無助的眼神,猜也猜得出這些人內心裏充滿掙紮和矛盾。
蘇曉剛,挨個看著招聘簡章,不是自己想要的,他立刻屏蔽。
問都不問,直接尋找下一個目標。找到第三家,他停下腳步。兩公尺公司招聘展台的地方,坐著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士。招工簡章很簡單:公司董事長駕駛員,年薪十三個月,約合人民幣十七萬,個人淨收入。
下麵,是聯係電話,公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