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聽人家講‘貴人多忘事’,我還難免有些懷疑,沒想到今天卻親眼見識到了。”
半晌之後,任舟忽然展顏一笑,好像完全放鬆了下來。
“是麽?”徐文昭一揚眉,仿佛頗為好奇地看著任舟。
“就在前不久,徐公子才剛剛告訴我,你對唐象瑤一行人的行蹤一無所知,可現在卻又像竹筒倒豆子一樣說得清清楚楚。我該相信徐公子的那句話呢?”任舟似笑非笑地看著他,“怎麽?莫非就在剛才說話的功夫,徐公子又忽然有了選擇的餘地?”
徐文昭反問:“你覺得我對你說了這些,是因為我要背叛張一塵?”
“不是麽?”
“或許,這正是張一塵的意思,不過是要借我之口告訴你而已。”徐文昭悠然端起茶杯來抿了一口,“況且,我現下不知他們行蹤不假,而張一塵告訴我、他們將要到馬明王廟去也是實,這兩件事本就不衝突。”
任舟眯起眼睛,像是在仔細考慮著徐文昭的消息:“所以,你也不敢確定張一塵說的是否是實話?”
徐文昭並未把話咬死:“我確定與否並不緊要,關鍵是你相信不相信。”
“你覺得,我該不該相信呢?”任舟又把問題拋迴給了徐文昭。
“我勸你最好相信。”
任舟雙臂抱胸,饒有興致地問道:“為什麽?因為這樣一來,我便無法插手賞鑒會,好給你輕鬆奪取湛瀘的機會?”
“當然不是。”徐文昭微笑著搖了搖頭,“因為他根本沒有騙你的必要——北高峰與養心劍廬相去不過十數裏地,你要是發現中計再趕迴養心劍廬,或許還有挽迴的機會,而他要是真打算騙你,就不會給你這樣的機會。”
“但他一樣可以在那裏部下伏兵、絆住我的腳步。”
“如果他真的這麽打算,你就不會碰見胡百林或者馬如龍了。”徐文昭身在杭州,顯然並不清楚馬元肇“臨陣脫逃”的細節,“想要拖住你並非是件簡單的事情,無論準備得再怎麽充分也不為過。”
任舟不再迴答,也不再看著徐文昭,轉而盯向了自己麵前的那杯茶。
望著茶水上升騰而起、變化萬狀卻又最終消弭於無形的氤氳白氣,他好像已看得入神了。
而徐文昭也並不著急多說,隻是麵帶笑意地等待著,是不是端起茶杯來輕啜一口,顯得悠遊自在。
半晌,任舟才重新抬起了頭:“為什麽?”
“什麽為什麽?”徐文昭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弄得一頭霧水。
“無論是蘇夫人還是瘋乞丐,都不會允許我輕易地帶走唐象瑤。而單憑著他們,卻又遠不是我的對手。”任舟輕撫著嘴巴,“莫非張一塵已決心棄惡從善,所以要把這兩位得力幹將出賣給我、自斷臂膀?”
“棄惡揚善?自斷臂膀?”
徐文昭咂了咂嘴,輕笑了一聲,反問道:“你覺得呢?”
“我覺得不可能。”
“但這偏偏就是事實。”徐文昭悠然說道,“你聽沒聽過三國的故事?”
“略知一二。”
“那你知不知道,為什麽曹操在劉備囚居許昌、種田織履的時候對他青眼有加,甚至不惜說出像‘天下英雄,唯孤與使君耳’這樣近乎奉承的話;而在劉備逃離許昌、到汝南起兵以後,又對他恨之入骨、恨不得生啖其肉?”
任舟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是因為背叛——”
話音未落,他忽然若有所思地看向了徐文昭。
他好像懂得了對方的意思。
可徐文昭卻搖了搖頭:“如果是因為背叛,那麽無論是賈詡還是張繡,都早該死無葬身之地了,哪會容他們歸降呢?”
任舟抿了抿嘴,並未爭辯,而是沉下性子問道:“那你覺得是因為什麽?”
“因為野心。”徐文昭露出智珠在握的笑容,“曹操野心極大,像他這樣的人,當然不會欣賞另外一個野心同樣不小的人。所以,同樣是吃了敗仗,他能暫時放下張繡,卻要對劉備窮追不舍。”
任舟輕輕著撫摸著嘴巴。
他明白了徐文昭的意思,所以更加說不出話來了。
這是陽謀。
他如果要救唐象瑤,就非要替張一塵除去“劉備”不可,同時也隻能放任徐文昭奪得湛瀘。
而他要是不想中計……
他能否下得了這樣的決心?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下定決心往往隻需要一瞬間,那些猶豫不決的人,隻不過是在利用多出來的時間說服自己。
而所謂“遲遲未能下定決心”,事實上也是另一種決心,隻不過是與自己或旁人所期待的那種截然相反的那一種——比如現在的任舟。
“考慮得如何了?”
徐文昭的笑容輕鬆依舊,或許是因為他對任舟將要做出的決定已有所預料。
最了解一個人的,往往並非他的朋友,而是他的對手。
任舟驟然抬起頭,看向徐文昭的目光中驀然閃過一道殺機。
但是,僅僅片刻,那道殺機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任舟的眼神也跟著複歸了平靜與從容——隻不過,其中不可避免地摻雜著一絲憂色。
“如果任少俠期望通過殺了我來阻止張一塵奪得湛瀘,那麽此時便可以動手了。”
徐文昭的臉色忽然變得有些蒼白——哪怕任舟已調整得極為迅速,但那瞬間的蓬勃殺氣還是叫徐文昭一點不漏地捕捉到了。
他的額頭和鬢角也隨之掛上了幾滴冷汗。
他並非沒有設想過這種可能,但當這一刻真正來臨時——哪怕隻是見到了某種預兆——他還是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笞骨的恐懼。
“你終究還是怕死的。”任舟不動聲色地答道。
徐文昭沒有否認:“完全不怕死的人恐怕還不存在。”
“存在。”任舟目光灼灼,口氣篤定,“隻不過都是些一無所有的人。”
“我當然不是這種人。”
徐文昭端起茶來,再次喝了一口。
隻不過,這迴卻全然沒了先前的那種瀟灑和閑適。
這不過是他的一種掩飾。
掩飾他無法自抑的慌張——臨危不亂終究隻是一種浪漫的妄想,在真正麵對著可以頃刻之間取自己性命的豺狼虎豹時,又有幾個人能做到麵不改色呢?
或許有,但他顯然不是其中之一。
“那你又何苦替張一塵守口如瓶呢?”
“你以為我開口與閉口之間有什麽差別麽?”徐文昭苦笑著反問,然後自己說出了答案,“就算有,也隻不過是遲速之別而已。”
任舟深吸了一口氣,驀地長身而起。
徐文昭下意識地捏緊了折扇,手指顯出一陣妖異的蒼白。
“我不殺你。”
任舟盯著徐文昭,認認真真地說道:“因為你的消息已足夠買迴你的命了。”
徐文昭鬆了口氣。
“但是,我們在養心劍廬終有一戰,到那時,我也不會因此而有絲毫留手。”
說完,任舟便頭也不迴地離開了。
而在他身後,徐文昭看著他的背影,忽然露出了一種怪異的神色,卻最終沒有說出什麽。
半晌之後,任舟忽然展顏一笑,好像完全放鬆了下來。
“是麽?”徐文昭一揚眉,仿佛頗為好奇地看著任舟。
“就在前不久,徐公子才剛剛告訴我,你對唐象瑤一行人的行蹤一無所知,可現在卻又像竹筒倒豆子一樣說得清清楚楚。我該相信徐公子的那句話呢?”任舟似笑非笑地看著他,“怎麽?莫非就在剛才說話的功夫,徐公子又忽然有了選擇的餘地?”
徐文昭反問:“你覺得我對你說了這些,是因為我要背叛張一塵?”
“不是麽?”
“或許,這正是張一塵的意思,不過是要借我之口告訴你而已。”徐文昭悠然端起茶杯來抿了一口,“況且,我現下不知他們行蹤不假,而張一塵告訴我、他們將要到馬明王廟去也是實,這兩件事本就不衝突。”
任舟眯起眼睛,像是在仔細考慮著徐文昭的消息:“所以,你也不敢確定張一塵說的是否是實話?”
徐文昭並未把話咬死:“我確定與否並不緊要,關鍵是你相信不相信。”
“你覺得,我該不該相信呢?”任舟又把問題拋迴給了徐文昭。
“我勸你最好相信。”
任舟雙臂抱胸,饒有興致地問道:“為什麽?因為這樣一來,我便無法插手賞鑒會,好給你輕鬆奪取湛瀘的機會?”
“當然不是。”徐文昭微笑著搖了搖頭,“因為他根本沒有騙你的必要——北高峰與養心劍廬相去不過十數裏地,你要是發現中計再趕迴養心劍廬,或許還有挽迴的機會,而他要是真打算騙你,就不會給你這樣的機會。”
“但他一樣可以在那裏部下伏兵、絆住我的腳步。”
“如果他真的這麽打算,你就不會碰見胡百林或者馬如龍了。”徐文昭身在杭州,顯然並不清楚馬元肇“臨陣脫逃”的細節,“想要拖住你並非是件簡單的事情,無論準備得再怎麽充分也不為過。”
任舟不再迴答,也不再看著徐文昭,轉而盯向了自己麵前的那杯茶。
望著茶水上升騰而起、變化萬狀卻又最終消弭於無形的氤氳白氣,他好像已看得入神了。
而徐文昭也並不著急多說,隻是麵帶笑意地等待著,是不是端起茶杯來輕啜一口,顯得悠遊自在。
半晌,任舟才重新抬起了頭:“為什麽?”
“什麽為什麽?”徐文昭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弄得一頭霧水。
“無論是蘇夫人還是瘋乞丐,都不會允許我輕易地帶走唐象瑤。而單憑著他們,卻又遠不是我的對手。”任舟輕撫著嘴巴,“莫非張一塵已決心棄惡從善,所以要把這兩位得力幹將出賣給我、自斷臂膀?”
“棄惡揚善?自斷臂膀?”
徐文昭咂了咂嘴,輕笑了一聲,反問道:“你覺得呢?”
“我覺得不可能。”
“但這偏偏就是事實。”徐文昭悠然說道,“你聽沒聽過三國的故事?”
“略知一二。”
“那你知不知道,為什麽曹操在劉備囚居許昌、種田織履的時候對他青眼有加,甚至不惜說出像‘天下英雄,唯孤與使君耳’這樣近乎奉承的話;而在劉備逃離許昌、到汝南起兵以後,又對他恨之入骨、恨不得生啖其肉?”
任舟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是因為背叛——”
話音未落,他忽然若有所思地看向了徐文昭。
他好像懂得了對方的意思。
可徐文昭卻搖了搖頭:“如果是因為背叛,那麽無論是賈詡還是張繡,都早該死無葬身之地了,哪會容他們歸降呢?”
任舟抿了抿嘴,並未爭辯,而是沉下性子問道:“那你覺得是因為什麽?”
“因為野心。”徐文昭露出智珠在握的笑容,“曹操野心極大,像他這樣的人,當然不會欣賞另外一個野心同樣不小的人。所以,同樣是吃了敗仗,他能暫時放下張繡,卻要對劉備窮追不舍。”
任舟輕輕著撫摸著嘴巴。
他明白了徐文昭的意思,所以更加說不出話來了。
這是陽謀。
他如果要救唐象瑤,就非要替張一塵除去“劉備”不可,同時也隻能放任徐文昭奪得湛瀘。
而他要是不想中計……
他能否下得了這樣的決心?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下定決心往往隻需要一瞬間,那些猶豫不決的人,隻不過是在利用多出來的時間說服自己。
而所謂“遲遲未能下定決心”,事實上也是另一種決心,隻不過是與自己或旁人所期待的那種截然相反的那一種——比如現在的任舟。
“考慮得如何了?”
徐文昭的笑容輕鬆依舊,或許是因為他對任舟將要做出的決定已有所預料。
最了解一個人的,往往並非他的朋友,而是他的對手。
任舟驟然抬起頭,看向徐文昭的目光中驀然閃過一道殺機。
但是,僅僅片刻,那道殺機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任舟的眼神也跟著複歸了平靜與從容——隻不過,其中不可避免地摻雜著一絲憂色。
“如果任少俠期望通過殺了我來阻止張一塵奪得湛瀘,那麽此時便可以動手了。”
徐文昭的臉色忽然變得有些蒼白——哪怕任舟已調整得極為迅速,但那瞬間的蓬勃殺氣還是叫徐文昭一點不漏地捕捉到了。
他的額頭和鬢角也隨之掛上了幾滴冷汗。
他並非沒有設想過這種可能,但當這一刻真正來臨時——哪怕隻是見到了某種預兆——他還是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笞骨的恐懼。
“你終究還是怕死的。”任舟不動聲色地答道。
徐文昭沒有否認:“完全不怕死的人恐怕還不存在。”
“存在。”任舟目光灼灼,口氣篤定,“隻不過都是些一無所有的人。”
“我當然不是這種人。”
徐文昭端起茶來,再次喝了一口。
隻不過,這迴卻全然沒了先前的那種瀟灑和閑適。
這不過是他的一種掩飾。
掩飾他無法自抑的慌張——臨危不亂終究隻是一種浪漫的妄想,在真正麵對著可以頃刻之間取自己性命的豺狼虎豹時,又有幾個人能做到麵不改色呢?
或許有,但他顯然不是其中之一。
“那你又何苦替張一塵守口如瓶呢?”
“你以為我開口與閉口之間有什麽差別麽?”徐文昭苦笑著反問,然後自己說出了答案,“就算有,也隻不過是遲速之別而已。”
任舟深吸了一口氣,驀地長身而起。
徐文昭下意識地捏緊了折扇,手指顯出一陣妖異的蒼白。
“我不殺你。”
任舟盯著徐文昭,認認真真地說道:“因為你的消息已足夠買迴你的命了。”
徐文昭鬆了口氣。
“但是,我們在養心劍廬終有一戰,到那時,我也不會因此而有絲毫留手。”
說完,任舟便頭也不迴地離開了。
而在他身後,徐文昭看著他的背影,忽然露出了一種怪異的神色,卻最終沒有說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