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舟獨自坐在孫家正廳門口的台階上,緊抿著嘴巴,兩隻眼睛眺著遠方的天空,不知道在想什麽。
自從昨夜他將孫老爺和劉佩瓊運迴來之後,他就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姿勢,到現在已經整整六個時辰了。周遭過往的人臉上掛著各樣的表情,或是緊張或是擔憂,進進出出,步履匆匆,唯獨他仿若置身事外一樣,對這些人不聞不問。這些人經過他身旁的時候,看他的眼神雖然各不相同,卻也沒有人來打擾他。
昨夜,他在檢查完劉佩瓊的傷勢後,發現這位劉小姐的傷並不在要害處,傷口也不算太深,一時還無性命之憂,便稍稍放下心來,簡單地為劉佩瓊止了血。而後,他特意繞開了崗哨,偷偷將劉佩瓊和孫老爺送迴了孫家。
更深夜班,剛由睡夢中醒來,還有些恍惚的孫全仁突然見到自己父親的屍體,一時呆住了,又聽任舟講完前因後果之後,他幾乎下意識地懷疑任舟與此事有什麽關聯,幾乎要動起手來,還好被一旁的孫夫人喝止了。
孫夫人此時雖然也是滿麵的悲戚,卻比孫全仁要冷靜得多。
——這是否因為她對這樣的結果早有預料呢?
沒有人知道。
眼見相偕半生的愛侶就這麽橫屍在了自己的眼前,孫夫人卻強忍住了悲痛,一點眼淚也沒掉,喝令孫全仁不得無禮之後,她向任舟抱了抱拳:“任少俠,多謝了。”
孫夫人這樣處變不驚的修養,令任舟不由得高看了一眼,所以他也認真地抱拳迴禮:“分內之事。”
“你剛才說,殺死老爺的是忠……”孫夫人輕輕咬了咬牙,改口道:“是孫全忠麽?”
任舟點了點頭:“其時還有另一位名叫傅青衫的江湖客在場,在我趕到之前他已令孫老爺受了些傷,不過最終下殺手的確實是孫全忠。”
之前就有些不信的孫全仁,聽了這話之後,更是雙目圓睜,忍不住怒喝:“放屁……”不過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孫夫人以眼神製止了,而後,孫夫人又向任舟遞了個歉意的神色。
任舟輕輕搖了搖頭,示意無妨。
猝臨大變,又聽聞兇手是自己的至親兄弟,有誰願意接受這樣的事情呢?
當一個人不願意接受一件事的時候,最下意識的反應就是要否認。
否認一件事有很多方法,最簡單的當然就是質疑說這件事的人。
這是人之常情,任舟可以理解,所以對於孫全仁的不客氣,他也沒有計較。
孫全仁被母親製止了之後,麵色仍是憤憤不平,不過再轉眼看到已無生氣的父親,他又忍不住顫抖了一下,緊緊抿著嘴,再不做聲了。
是否是因為,他不得不承認任舟的話極有可能是真的?
否則,孫老爺的致命傷怎麽會在後心處?
否則,任舟又怎麽會給劉佩瓊留一條活口?
這些問題孫全仁一個也答不上來,所以他也沒辦法再找理由懷疑任舟,所以他隻能發著呆——借此,他才可以由這些他不願麵對的事實裏暫時逃離出來。
見孫全仁不言語了,任舟看向孫夫人,發現她此時盯著房梁,若有所思。
“孫全忠離家……離開勇鄉的時間已不短了,為什麽忽然迴來,又為什麽要親手殺了自己的父親呢……”孫夫人呢喃著,雙眼不由自主地向下瞟,看向了孫老爺的屍體,眼圈也跟著紅了一下,“又為什麽要拿走‘山君’呢?”
“夫人前邊兩個問題,我答不上來,不過最後一個,我猜是否與孫家的家主有關?”
“什麽意思?”
“我先前聽說,這柄寶刀是令族的家主憑信,他是否……”說到一半,任舟皺起了眉頭,覺得不對,“可是他做出這樣的事來,又怎麽可能憑著一把刀就繼任族長呢?或者,令族是否有什麽類似‘認刀不認人’的規矩在?”
孫夫人搖頭:“我孫家雖是以武傳家,可也頗知倫理,怎麽可能容許這種事發生?”
“又或者,勇鄉裏是否有什麽與他交情深厚的人,可以為他壯聲勢、攪混水?”任舟摸了摸嘴巴,提出了另一種猜測,“畢竟這件事隻有我一個外人看到,就算佩瓊小姐醒了,恐怕也不能取信於所有人。要是有人看準這個機會攪動風雨,顛倒黑白也不是全無可能。”
任舟這話有兩重意味:其一,就是如話裏所說的,擔心孫全忠在勇鄉裏有什麽親信,或許會生出什麽事端來,到時候孫全忠拿著“山君”作為憑信,又有這些人鼓動,麻煩得很;二來,則是借此試探孫全仁,或者說是孫家未來家主的態度,他雖然有心管一管這個“閑事”,也不想挾恩求報,可要是背負著懷疑的話,難免會令他覺得束手,自討沒趣。
孫夫人心領神會,但也不能替孫全仁表態,隻好看向了自己的兒子,瞧他一副神遊天際的模樣,輕咳了一聲,叫了聲“仁兒”。
“啊?什麽?”孫全仁乍迴神,愣了一下,對孫夫人露出赧然之色。
孫夫人瞪了孫全仁一眼,把剛才任舟的問題又重複了一遍,說完,還打了幾個眼色。
孫全仁聽完之後,皺著眉頭想了一會,搖了搖頭:“少俠多慮了,舍弟……孫全忠在鄉裏沒有什麽黨羽。”
“哦?”任舟看孫全仁答得肯定,不由得有些疑惑。
像孫家這樣的大族裏,每一任家主的產生,除了要經過精挑細選外,還常常伴著腥風血雨。雖然孫老爺隻有兩個兒子,且是一母同胞,可兄弟鬩牆的故事任舟也聽說過不少。所以,任舟不明白孫全仁何以會如此篤定。
見狀,孫全仁便替任舟解釋了一番此前孫全忠的作為,末了,又補了一句:“要是沒有這事,就由全忠來做家主也無妨。”
聽到最後,任舟明白了孫全仁的態度,頓覺輕鬆了不少。
“不過……”孫全仁想了想,繼續說:“現在突然發生這樣的事情,或許有什麽變化也不一定——畢竟全忠來勢洶洶,保不準有人見異思遷,另做打算。”
“說得是,”孫夫人先以嘉許的眼光看了孫全仁一眼,又對任舟說:“多虧少俠思慮周全,沒有驚動旁人。”
“這也隻是權宜之計而已。”任舟擺了擺手,不願居功,看著孫全仁,問道:“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天明之後,就算孫全忠不來把這件事說破,也會有人發現孫老爺不見了,那時候怎麽辦,孫兄有主意了麽?”
孫全仁沉吟了一會,緩緩說:“這件事還是不要瞞了。雖說是家醜不可外揚,可如果捂得太緊,反而會招人猜疑,不如直說。”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孫兄現在,比起晚上初見時,更要成長了不少。”任舟不吝讚許。
孫全仁聞言,又看了父親的屍首一眼,苦笑著搖了搖頭:“那我寧願不長進。”
這話一出口,任舟也不知道該怎麽接了,還好孫夫人在一旁把話題岔開了:“就算要把這事說開,也該有個人作見證。就如仁兒你先前所說,如今勇鄉裏雖然對孫全忠不屑一顧,可知道這些變故之後,難免會各為己謀,不足依持;我雖然嫁到孫家三十年,可終歸是外姓,恐怕在那些族老跟前也不好說話。”
孫全仁心領神會:“我這就差人去給姑姑、姑父帶信,讓他們來主持局麵。”
計較已定,孫夫人歎了口氣,對任舟說道:“少俠,老身粗通岐黃,瓊兒有我照看著,應該沒什麽問題。你連日奔波,應該也疲憊得很了,之後讓全仁給你打掃出個房間來,稍作休息吧。”
不想,任舟卻搖了搖頭:“不必叨擾了,我就在門外候著吧。”說著話,任舟又看了孫老爺一眼,“說不定他們還要趁著夜色生出什麽事端來,有我守著,也安全些。”
孫夫人與孫全仁當然不肯,以“有失禮數”為由,再三勸任舟去休息,卻拗不過任舟的堅決。之後,孫全仁又提出與任舟一起守著,也被任舟拒絕了。
“天明之後,孫兄的事情少不了,要是休息得不好,答對的時候稍露疲憊遲疑的神色,恐怕會引起族人們不安,橫生枝節。至於我,等到劉家主來了,也就用不到我了,自可歇息。”
任舟的這個說辭令孫全仁也找不出反駁的理由來,隻好對著任舟深施一禮:“多謝。”
雖然禮數足夠,言詞懇切,可孫全仁的表情看起來仍然有些複雜。
任舟恍若未覺,隻是拱了拱手,報以微笑,並未答話。
他知道孫全仁的這種複雜表情為何而來——哪怕孫全仁知道這事與自己無關,有沒有自己,孫老爺最終都是難逃一死,可孫全仁還是難免會把自己與孫老爺的死聯係到一起,有這樣的表情也就不足為怪了。
任舟不肯多言的原因,也與孫全仁一樣。
連他自己也忍不住要責怪自己,又怎麽去和孫全仁計較呢?
自從昨夜他將孫老爺和劉佩瓊運迴來之後,他就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姿勢,到現在已經整整六個時辰了。周遭過往的人臉上掛著各樣的表情,或是緊張或是擔憂,進進出出,步履匆匆,唯獨他仿若置身事外一樣,對這些人不聞不問。這些人經過他身旁的時候,看他的眼神雖然各不相同,卻也沒有人來打擾他。
昨夜,他在檢查完劉佩瓊的傷勢後,發現這位劉小姐的傷並不在要害處,傷口也不算太深,一時還無性命之憂,便稍稍放下心來,簡單地為劉佩瓊止了血。而後,他特意繞開了崗哨,偷偷將劉佩瓊和孫老爺送迴了孫家。
更深夜班,剛由睡夢中醒來,還有些恍惚的孫全仁突然見到自己父親的屍體,一時呆住了,又聽任舟講完前因後果之後,他幾乎下意識地懷疑任舟與此事有什麽關聯,幾乎要動起手來,還好被一旁的孫夫人喝止了。
孫夫人此時雖然也是滿麵的悲戚,卻比孫全仁要冷靜得多。
——這是否因為她對這樣的結果早有預料呢?
沒有人知道。
眼見相偕半生的愛侶就這麽橫屍在了自己的眼前,孫夫人卻強忍住了悲痛,一點眼淚也沒掉,喝令孫全仁不得無禮之後,她向任舟抱了抱拳:“任少俠,多謝了。”
孫夫人這樣處變不驚的修養,令任舟不由得高看了一眼,所以他也認真地抱拳迴禮:“分內之事。”
“你剛才說,殺死老爺的是忠……”孫夫人輕輕咬了咬牙,改口道:“是孫全忠麽?”
任舟點了點頭:“其時還有另一位名叫傅青衫的江湖客在場,在我趕到之前他已令孫老爺受了些傷,不過最終下殺手的確實是孫全忠。”
之前就有些不信的孫全仁,聽了這話之後,更是雙目圓睜,忍不住怒喝:“放屁……”不過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孫夫人以眼神製止了,而後,孫夫人又向任舟遞了個歉意的神色。
任舟輕輕搖了搖頭,示意無妨。
猝臨大變,又聽聞兇手是自己的至親兄弟,有誰願意接受這樣的事情呢?
當一個人不願意接受一件事的時候,最下意識的反應就是要否認。
否認一件事有很多方法,最簡單的當然就是質疑說這件事的人。
這是人之常情,任舟可以理解,所以對於孫全仁的不客氣,他也沒有計較。
孫全仁被母親製止了之後,麵色仍是憤憤不平,不過再轉眼看到已無生氣的父親,他又忍不住顫抖了一下,緊緊抿著嘴,再不做聲了。
是否是因為,他不得不承認任舟的話極有可能是真的?
否則,孫老爺的致命傷怎麽會在後心處?
否則,任舟又怎麽會給劉佩瓊留一條活口?
這些問題孫全仁一個也答不上來,所以他也沒辦法再找理由懷疑任舟,所以他隻能發著呆——借此,他才可以由這些他不願麵對的事實裏暫時逃離出來。
見孫全仁不言語了,任舟看向孫夫人,發現她此時盯著房梁,若有所思。
“孫全忠離家……離開勇鄉的時間已不短了,為什麽忽然迴來,又為什麽要親手殺了自己的父親呢……”孫夫人呢喃著,雙眼不由自主地向下瞟,看向了孫老爺的屍體,眼圈也跟著紅了一下,“又為什麽要拿走‘山君’呢?”
“夫人前邊兩個問題,我答不上來,不過最後一個,我猜是否與孫家的家主有關?”
“什麽意思?”
“我先前聽說,這柄寶刀是令族的家主憑信,他是否……”說到一半,任舟皺起了眉頭,覺得不對,“可是他做出這樣的事來,又怎麽可能憑著一把刀就繼任族長呢?或者,令族是否有什麽類似‘認刀不認人’的規矩在?”
孫夫人搖頭:“我孫家雖是以武傳家,可也頗知倫理,怎麽可能容許這種事發生?”
“又或者,勇鄉裏是否有什麽與他交情深厚的人,可以為他壯聲勢、攪混水?”任舟摸了摸嘴巴,提出了另一種猜測,“畢竟這件事隻有我一個外人看到,就算佩瓊小姐醒了,恐怕也不能取信於所有人。要是有人看準這個機會攪動風雨,顛倒黑白也不是全無可能。”
任舟這話有兩重意味:其一,就是如話裏所說的,擔心孫全忠在勇鄉裏有什麽親信,或許會生出什麽事端來,到時候孫全忠拿著“山君”作為憑信,又有這些人鼓動,麻煩得很;二來,則是借此試探孫全仁,或者說是孫家未來家主的態度,他雖然有心管一管這個“閑事”,也不想挾恩求報,可要是背負著懷疑的話,難免會令他覺得束手,自討沒趣。
孫夫人心領神會,但也不能替孫全仁表態,隻好看向了自己的兒子,瞧他一副神遊天際的模樣,輕咳了一聲,叫了聲“仁兒”。
“啊?什麽?”孫全仁乍迴神,愣了一下,對孫夫人露出赧然之色。
孫夫人瞪了孫全仁一眼,把剛才任舟的問題又重複了一遍,說完,還打了幾個眼色。
孫全仁聽完之後,皺著眉頭想了一會,搖了搖頭:“少俠多慮了,舍弟……孫全忠在鄉裏沒有什麽黨羽。”
“哦?”任舟看孫全仁答得肯定,不由得有些疑惑。
像孫家這樣的大族裏,每一任家主的產生,除了要經過精挑細選外,還常常伴著腥風血雨。雖然孫老爺隻有兩個兒子,且是一母同胞,可兄弟鬩牆的故事任舟也聽說過不少。所以,任舟不明白孫全仁何以會如此篤定。
見狀,孫全仁便替任舟解釋了一番此前孫全忠的作為,末了,又補了一句:“要是沒有這事,就由全忠來做家主也無妨。”
聽到最後,任舟明白了孫全仁的態度,頓覺輕鬆了不少。
“不過……”孫全仁想了想,繼續說:“現在突然發生這樣的事情,或許有什麽變化也不一定——畢竟全忠來勢洶洶,保不準有人見異思遷,另做打算。”
“說得是,”孫夫人先以嘉許的眼光看了孫全仁一眼,又對任舟說:“多虧少俠思慮周全,沒有驚動旁人。”
“這也隻是權宜之計而已。”任舟擺了擺手,不願居功,看著孫全仁,問道:“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天明之後,就算孫全忠不來把這件事說破,也會有人發現孫老爺不見了,那時候怎麽辦,孫兄有主意了麽?”
孫全仁沉吟了一會,緩緩說:“這件事還是不要瞞了。雖說是家醜不可外揚,可如果捂得太緊,反而會招人猜疑,不如直說。”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孫兄現在,比起晚上初見時,更要成長了不少。”任舟不吝讚許。
孫全仁聞言,又看了父親的屍首一眼,苦笑著搖了搖頭:“那我寧願不長進。”
這話一出口,任舟也不知道該怎麽接了,還好孫夫人在一旁把話題岔開了:“就算要把這事說開,也該有個人作見證。就如仁兒你先前所說,如今勇鄉裏雖然對孫全忠不屑一顧,可知道這些變故之後,難免會各為己謀,不足依持;我雖然嫁到孫家三十年,可終歸是外姓,恐怕在那些族老跟前也不好說話。”
孫全仁心領神會:“我這就差人去給姑姑、姑父帶信,讓他們來主持局麵。”
計較已定,孫夫人歎了口氣,對任舟說道:“少俠,老身粗通岐黃,瓊兒有我照看著,應該沒什麽問題。你連日奔波,應該也疲憊得很了,之後讓全仁給你打掃出個房間來,稍作休息吧。”
不想,任舟卻搖了搖頭:“不必叨擾了,我就在門外候著吧。”說著話,任舟又看了孫老爺一眼,“說不定他們還要趁著夜色生出什麽事端來,有我守著,也安全些。”
孫夫人與孫全仁當然不肯,以“有失禮數”為由,再三勸任舟去休息,卻拗不過任舟的堅決。之後,孫全仁又提出與任舟一起守著,也被任舟拒絕了。
“天明之後,孫兄的事情少不了,要是休息得不好,答對的時候稍露疲憊遲疑的神色,恐怕會引起族人們不安,橫生枝節。至於我,等到劉家主來了,也就用不到我了,自可歇息。”
任舟的這個說辭令孫全仁也找不出反駁的理由來,隻好對著任舟深施一禮:“多謝。”
雖然禮數足夠,言詞懇切,可孫全仁的表情看起來仍然有些複雜。
任舟恍若未覺,隻是拱了拱手,報以微笑,並未答話。
他知道孫全仁的這種複雜表情為何而來——哪怕孫全仁知道這事與自己無關,有沒有自己,孫老爺最終都是難逃一死,可孫全仁還是難免會把自己與孫老爺的死聯係到一起,有這樣的表情也就不足為怪了。
任舟不肯多言的原因,也與孫全仁一樣。
連他自己也忍不住要責怪自己,又怎麽去和孫全仁計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