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扶蘇公子
秦時:開局鬼穀飯桌多了一雙筷子 作者:龍門飛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名楚人官吏以死明誌,鮮血流淌而出,濺滿了整個地麵。
其餘的楚人看到這一幕,紛紛痛哭流涕起來,哭聲迴蕩在空曠的大殿之中。
而這一舉動,終於引起了秦王的注意,他緩緩地抬起頭來,望向下方跪著的眾人。
然而,秦王的目光依舊冷漠,沒有絲毫情感波動。
“昌平君之事乃其個人之過,寡人絕不會因一人之罪而怪罪所有楚人。”
秦王的聲音冰冷而又無情。
“你們都退下吧!”
說完這句話後,秦王站起身來,甩了一下衣袖,大步走出了宮殿。
隨著秦王的離去,殿內的氣氛變得更加凝重。
殿外的甲士迅速進入大殿,將剛剛死去的兩名官吏的屍體拖走。
“夫人……我們楚人這次真的完了……”
此時,跪在楚國公主身後的人,正是昌文君。
昌文君和昌平君一樣,都是楚人,而且兩人關係匪淺。
當年平定嫪毐之亂時,二人皆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秦王同時賜予二人封君之位。
如今昌平君背叛秦國,昌文君心中自然清楚人處境的艱難。
“……”,
楚國公主輕輕閉上雙眸,深吸一口氣後,睜開眼睛說道:“我不會讓楚人陷入困境的。”
“為了扶蘇…”,
楚國公主抬頭看向天空,眼神堅定,似乎在思考著什麽重要的事情。
“夫人……我明白了。”
昌文君聽到楚國公主提到扶蘇,微微一愣,隨後露出一絲苦笑。
昌文君深知,如今的局勢對秦人來說是最好的時機,但對於楚人而言卻是最艱難的時刻。
昌平君叛秦之後,大王已經不再信任楚人,甚至對他們心生厭惡,隻不過現在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以目前的形勢來看,秦人會將楚人視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
而楚人在秦國的地位和影響力恐怕會一落千丈,跌入穀底。
不僅如此,那些在秦國為官的楚人,日後的處境必定艱難無比。
大王和秦人都會對他們心存芥蒂,處處提防。
要想扭轉這種局麵,楚人唯有忍辱負重,等待下一任大王即位。
而扶蘇公子身為長子,身上流著楚人血脈,若他能繼承大統,必將重視楚人,給予他們更多機會。
這樣一來,楚人的未來才有可能出現轉機。
在此刻,扶蘇的生母與昌文君都做了一個影響極為深遠且重要的決定。
數日之後,鹹陽宮內氣氛壓抑,尤其是鹹陽宮後宮更是如此。
為贖昌平君之罪,這位遠嫁到大秦的楚國公主、扶蘇公子的生母決定將自己關進冷宮之中,並表示永不踏出宮殿一步。
她甚至說出這樣的話:“等到我重新見到太陽的時候,就是我的死期。”
在宮殿外麵,跪著一群楚國官員,他們都淚流滿麵地恭送著這位楚國公主。
這一天,扶蘇公子永遠失去了他的母親。
當這個消息傳到嬴政耳邊時,他坐在書桌前,靜靜地凝視著手中的竹簡,最終選擇了沉默。
秦王知道,楚國公主這麽做是為了什麽。
一個母親能為她的兒子所做的最後一件事。
“傳寡人之命,將扶蘇公子帶下去悉心教導。”
良久,秦王還是下了一條王命。
另一邊,一匹快馬也從鹹陽城疾馳而出。
在這個時間段,離開鹹陽這個人的身份讓人很是矚目。
昌文君。
一名神秘的密探匆匆忙忙地走進鹹陽宮,帶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昌文君已經離開了鹹陽,並朝著南方前進。
“孤身離開?”秦王疑惑地問道。
“迴大王,昌文君獨自一人騎著一匹馬,身上隻攜帶了少量的幹糧和一把劍,那把劍正是大王曾贈予他的佩劍。”密探小心翼翼地迴答道。
這個消息讓秦王陷入沉思。
秦國的丞相、權傾朝野的昌平君剛剛背叛秦國前往楚國。
如今,與昌平君地位相當的昌文君也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獨自向楚國進發。這一連串事件讓人不禁心生疑慮。
此時,整個天下都知曉了昌平君的叛國行徑。而昌文君在這樣敏感的時刻做出如此舉動,自然會引起人們的猜測和擔憂。
沒有人能輕易猜到昌文君此舉背後真正的意圖。
加上楚國公主的自絕生路,幾乎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昌文君也是背叛大秦逃到楚國去了。
“寡人知道了。”
“大王...要不要派人將昌平君追迴來?他走的全都是官道。”
密探再次開口說道。
“不必。”
“讓他去吧。”
“昌文君不是昌平君。”
嬴政沉聲說道,對於昌文君叛逃秦國的可能性,他並不認為存在。
至於昌文君為什麽要去楚國,這一點秦王還猜不到,不過想必很快就會知道了。
因為昌平君之亂一事,大秦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民間的老秦人也憤怒不已,對於在秦的其餘六國人士,目光也變得不善起來。
連昌平君都能叛秦,那麽無論是楚人、韓人、魏人等,他們全都可能。
大秦發生的這些事,也正是項燕禮遇昌平君所希望的。
楚人越是善待昌平君,那麽秦人的怒火便越高漲。
到時候恐怕秦國之地,特別是鹹陽城內,便容不下他國之人了。
夷陵前線,戰火紛飛。
李信親自率領大軍對楚軍大營發起了猛烈的攻擊。項燕雖然奮勇抵抗,但最終還是無法抵擋住秦軍的強大攻勢,隻得帶領殘兵敗將後撤到夷陵城內。
城外的楚軍幾乎已經被秦軍徹底消滅殆盡。隻剩下左將軍季布率領著一部分殘餘部隊狼狽逃竄。
季布的同胞兄弟季心,在沒有得到城父昌平君起兵失敗的情報下,輕信了李信的誘敵之計,被騙入了秦軍的行軍大營之中,最終慘遭殺害。
此外,季心麾下一支由楚國人組成的一萬步卒軍隊,為了避免留下後患,李信毫不猶豫地派出兩萬精銳部隊將其剿滅。
伴隨著整個秦人的怒火。
李信得勝之後並未撤兵,而是繼續兵伐夷陵。
“不破壽春,誓不收兵!!”
其餘的楚人看到這一幕,紛紛痛哭流涕起來,哭聲迴蕩在空曠的大殿之中。
而這一舉動,終於引起了秦王的注意,他緩緩地抬起頭來,望向下方跪著的眾人。
然而,秦王的目光依舊冷漠,沒有絲毫情感波動。
“昌平君之事乃其個人之過,寡人絕不會因一人之罪而怪罪所有楚人。”
秦王的聲音冰冷而又無情。
“你們都退下吧!”
說完這句話後,秦王站起身來,甩了一下衣袖,大步走出了宮殿。
隨著秦王的離去,殿內的氣氛變得更加凝重。
殿外的甲士迅速進入大殿,將剛剛死去的兩名官吏的屍體拖走。
“夫人……我們楚人這次真的完了……”
此時,跪在楚國公主身後的人,正是昌文君。
昌文君和昌平君一樣,都是楚人,而且兩人關係匪淺。
當年平定嫪毐之亂時,二人皆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秦王同時賜予二人封君之位。
如今昌平君背叛秦國,昌文君心中自然清楚人處境的艱難。
“……”,
楚國公主輕輕閉上雙眸,深吸一口氣後,睜開眼睛說道:“我不會讓楚人陷入困境的。”
“為了扶蘇…”,
楚國公主抬頭看向天空,眼神堅定,似乎在思考著什麽重要的事情。
“夫人……我明白了。”
昌文君聽到楚國公主提到扶蘇,微微一愣,隨後露出一絲苦笑。
昌文君深知,如今的局勢對秦人來說是最好的時機,但對於楚人而言卻是最艱難的時刻。
昌平君叛秦之後,大王已經不再信任楚人,甚至對他們心生厭惡,隻不過現在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以目前的形勢來看,秦人會將楚人視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
而楚人在秦國的地位和影響力恐怕會一落千丈,跌入穀底。
不僅如此,那些在秦國為官的楚人,日後的處境必定艱難無比。
大王和秦人都會對他們心存芥蒂,處處提防。
要想扭轉這種局麵,楚人唯有忍辱負重,等待下一任大王即位。
而扶蘇公子身為長子,身上流著楚人血脈,若他能繼承大統,必將重視楚人,給予他們更多機會。
這樣一來,楚人的未來才有可能出現轉機。
在此刻,扶蘇的生母與昌文君都做了一個影響極為深遠且重要的決定。
數日之後,鹹陽宮內氣氛壓抑,尤其是鹹陽宮後宮更是如此。
為贖昌平君之罪,這位遠嫁到大秦的楚國公主、扶蘇公子的生母決定將自己關進冷宮之中,並表示永不踏出宮殿一步。
她甚至說出這樣的話:“等到我重新見到太陽的時候,就是我的死期。”
在宮殿外麵,跪著一群楚國官員,他們都淚流滿麵地恭送著這位楚國公主。
這一天,扶蘇公子永遠失去了他的母親。
當這個消息傳到嬴政耳邊時,他坐在書桌前,靜靜地凝視著手中的竹簡,最終選擇了沉默。
秦王知道,楚國公主這麽做是為了什麽。
一個母親能為她的兒子所做的最後一件事。
“傳寡人之命,將扶蘇公子帶下去悉心教導。”
良久,秦王還是下了一條王命。
另一邊,一匹快馬也從鹹陽城疾馳而出。
在這個時間段,離開鹹陽這個人的身份讓人很是矚目。
昌文君。
一名神秘的密探匆匆忙忙地走進鹹陽宮,帶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昌文君已經離開了鹹陽,並朝著南方前進。
“孤身離開?”秦王疑惑地問道。
“迴大王,昌文君獨自一人騎著一匹馬,身上隻攜帶了少量的幹糧和一把劍,那把劍正是大王曾贈予他的佩劍。”密探小心翼翼地迴答道。
這個消息讓秦王陷入沉思。
秦國的丞相、權傾朝野的昌平君剛剛背叛秦國前往楚國。
如今,與昌平君地位相當的昌文君也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獨自向楚國進發。這一連串事件讓人不禁心生疑慮。
此時,整個天下都知曉了昌平君的叛國行徑。而昌文君在這樣敏感的時刻做出如此舉動,自然會引起人們的猜測和擔憂。
沒有人能輕易猜到昌文君此舉背後真正的意圖。
加上楚國公主的自絕生路,幾乎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昌文君也是背叛大秦逃到楚國去了。
“寡人知道了。”
“大王...要不要派人將昌平君追迴來?他走的全都是官道。”
密探再次開口說道。
“不必。”
“讓他去吧。”
“昌文君不是昌平君。”
嬴政沉聲說道,對於昌文君叛逃秦國的可能性,他並不認為存在。
至於昌文君為什麽要去楚國,這一點秦王還猜不到,不過想必很快就會知道了。
因為昌平君之亂一事,大秦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民間的老秦人也憤怒不已,對於在秦的其餘六國人士,目光也變得不善起來。
連昌平君都能叛秦,那麽無論是楚人、韓人、魏人等,他們全都可能。
大秦發生的這些事,也正是項燕禮遇昌平君所希望的。
楚人越是善待昌平君,那麽秦人的怒火便越高漲。
到時候恐怕秦國之地,特別是鹹陽城內,便容不下他國之人了。
夷陵前線,戰火紛飛。
李信親自率領大軍對楚軍大營發起了猛烈的攻擊。項燕雖然奮勇抵抗,但最終還是無法抵擋住秦軍的強大攻勢,隻得帶領殘兵敗將後撤到夷陵城內。
城外的楚軍幾乎已經被秦軍徹底消滅殆盡。隻剩下左將軍季布率領著一部分殘餘部隊狼狽逃竄。
季布的同胞兄弟季心,在沒有得到城父昌平君起兵失敗的情報下,輕信了李信的誘敵之計,被騙入了秦軍的行軍大營之中,最終慘遭殺害。
此外,季心麾下一支由楚國人組成的一萬步卒軍隊,為了避免留下後患,李信毫不猶豫地派出兩萬精銳部隊將其剿滅。
伴隨著整個秦人的怒火。
李信得勝之後並未撤兵,而是繼續兵伐夷陵。
“不破壽春,誓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