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就是施展謀略、計策。俗話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講的就是謀。凡事在做之前都是需要謀略的。有了謀略,做起來才會變得更加容易。謀的運用,也是分等級的,即上、中、下三種謀略。上謀可以說是最高明的謀略,中謀次之,下謀是不得已才使用的謀略。三種謀略相互配合,相互輔助,就會產生奇謀。


    奇謀一般都是在暗中進行的,如果謀略成功了,要在公諸天下後奪取勝利的果實,也稱為“陰道而陽取”。鬼穀子認為,計謀的運用,公開的不如秘密的,秘密的計謀才會讓大家感覺是奇謀。


    如果將這篇中的謀略內容與其他篇中的謀略技巧加以歸納,就是說謀略要因人而異,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謀略。比如對於輕視錢財的人,就不要拿錢財利誘他。


    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用於眾人之所不能見。既用見可,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


    為人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1。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擁2,始於古之所從。故鄭人之取玉也,必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同惡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故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其數行也。此所以察同異之分,其類一也。故牆壞於其隙,木毀於其節,斯蓋其分也。故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製,因以製於事。故萬事一道,而百度3一數也。


    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4;智者達於數,明於理5,不可欺以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故為強者積於弱也,有餘者積於不足也:此其道術行也。


    故外親而內疏者說內,內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6,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於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於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也。故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貴製人,而不貴見製於人。”製人者握權也,見製於人者製命7也。故聖人之道陰8,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用於眾人之所不能見。既用見可,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9而已矣。”道理達於此義者,則可與語。由能得此,則可與彀遠近之義。


    1三儀:指對上智、中才、下愚而言。


    2擁:堵塞、遮掩。


    3百度:指各種法度。


    4據危:據守危險之地。


    5達於數,明於理:通達數目,明白事理。


    6摩而恐之:經過揣摩研究予以恐嚇。


    7製命:命運被人控製。


    8聖人之道陰:聖人的行事原則隱秘。


    9中正:正直。


    凡是給別人籌劃計謀都會有一定的法則,一定要弄清事情的原委,以便探究實情。弄明白真相,就可以確立“三儀”的標準。所謂的三儀就是“上智”“中才”“下愚”,三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才能生出奇謀。這樣製訂出的奇謀是沒有阻塞,順從事理,不被遮蓋,所向無敵的,這是自古以來就被遵循的。所以鄭國人上山采玉的時候,都會帶著司南出去,就是為了不迷失方向。度量才幹、測定能力、揣測實情也是行事的指南。


    凡是觀念相同、感情親密的人一起謀事,大家都可以成功;興趣相投但是感情疏遠的人一起做事,隻有部分人能從中得到好處(而另一部分人得不到利益);凡是惡習相同而感情親密的人一起辦事,一定會同時得到惡果;凡是惡習相同感情卻疏遠的人一起謀事,部分人會受到損害。所以說,能夠相互帶來利益的話,關係就非常親密;反過來,如果相互牽連受到傷害,關係就疏遠。這是有一定規律的事情。同時,這也是判斷異同、進行分類的一種方法。所以,牆壁倒塌是因為有了細小的裂縫,樹木折斷是因為有了小的疤痕,這便是牆和樹幹的分界之處。由於事端是自身漸漸變化引起的,而且事端又會生出謀略,謀略需要計劃,計劃需要議論,議論導致遊說,遊說就有進取,進取就生退卻,退卻就形成製度,由此事端得以控製。可見,各種事物的道理是一致的,各種製度也都有一定的規則。


    一個道德仁義的君子是不會重視錢財的,所以不能用金錢去誘惑他們,反而可以讓他們捐出財資;一個勇敢而果斷的壯士,是輕視困難的,所以不能用困難去恐嚇他們,反而可以讓他們鎮守危險的地方;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通達禮教,明於事理,不能用詭計去欺騙他們,反而要跟他們講道理,讓他們去建功立業。這就是所謂的仁德、勇士、才者的“三才”。因此,愚笨的人容易被蒙蔽,品行不好的人容易被恐嚇,貪婪的人容易被引誘,所有這些事情都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判斷。因此,由微弱積累而成的是強大,由不足積累而成的是有餘:這就是道術得以實行的原因。


    針對那些表麵親近內心卻十分疏遠的人進行遊說,要從內心下手;而對那些表麵疏遠內心親近的人遊說,要從外部下手。因此,要根據對方疑惑的地方隨機改變遊說的內容,根據對方的表現來順應他的意願,根據對方的說辭確定遊說的重點,根據對方的形勢適時征服對方,根據對方可能造成的危害權衡利弊,根據對方可能造成的禍患設法排除。揣摩之後加以威脅,抬高之後加以策動,削弱之後加以扶正,符驗之後加以響應,擁堵之後加以阻塞,攪亂之後加以迷惑,這就叫做計謀。運用計謀,公開不如保密,保密不如結黨,結成親密的朋黨就會沒有間隙。正規的策略不如出其不意的計策,出其不意的計策往往不能阻止,直到勝利。所以向君主遊說的人,一定要先跟他談論奇策。同理,對人臣進行遊說時,一定要用得隱蔽。


    關係很親密但是說話見外的人,就會被疏遠;關係疏遠但說話密切的人,自身就會有危險。不要拿別人不樂意接受的東西強行地讓別人接受;不要拿別人不熟悉的事情去說教別人。他人有自己的愛好,可以學習他感興趣的東西迎合他;如果對方討厭什麽,就要加以避諱,避免引起對方的反感。所以要用暗地討好的辦法換取公開的迴報。要想除掉某一個人,就要先放縱他,讓他胡作非為,自己卻不去提醒,以便尋找把柄,日後找機會一下子除去他。無論遇到什麽事情,既不把內心的喜悅表現於臉上,也不怒目相視的人,可以托付機密大事。對於了解透徹的人,可以重用;對於了解不夠透徹的人,深謀遠慮的人是一定不會用他的。所以說:“辦事最重要的是控製別人,而不是被別人控製。


    ”控製別人的人是手握大權的控製者,被人控製的人是唯命是從的被統治者。因此,聖人運用謀略的原則是隱藏不露,而愚鈍的人運用謀略的原則是大肆張揚。有智慧的人辦事比較容易成功,沒有智慧的人辦事則比較難成功。由此看來,國家一旦滅亡了就非常難複興了,國家一旦騷亂就非常難安定了,所以順應規律、看重智慧是很重要的。智慧是用在大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用在大多數人所看不到的地方。在智謀施展之後,如果證明是可行的,就要自己去實行;如果發現是不可行的,也要選擇一些事情,讓別人去做。古代先王推行的治國之道貴在隱秘。古語說:“天地的造化在於高與深,聖人的法則在於隱與匿,並不是僅僅簡單地講求忠誠、信守、仁慈、義理,還得合乎不偏不倚的正道。”假如能夠徹底認清這種道理的真意,就可以跟人談謀略。如果能體悟到這些,就可以懂得驅使天下的道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薑尚 鬼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薑尚 鬼穀子並收藏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