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攻打包圍城池,城牆上的氣的顏色是死灰一樣的顏色,城市就可以占領;城牆上的氣流向北流動,城池就可以被攻破;城牆上的氣流向西流動,城池就必定會投降;城牆上的氣流向南流動,城池就不能攻占下來;城牆上的氣流向東流動,城池就不容易攻破;城牆上的氣流出來又迴去,守城的主將必定準備逃跑;城牆上的氣流出來覆蓋在我軍的上方,我軍必然會失利;城牆上的氣流出來向上流動很高而且不停止,圍攻的時間就會非常長久。凡是圍攻城池,過了十天仍然不打雷不下雨,一定要快速離去,因為這樣的城池一定有賢能的大臣輔佐。這樣就可以知道能攻打就攻打,不能攻打就停止的道理了。”


    武王說:“您說得好啊!”


    本篇討論的是如何通過士兵的表現判斷戰爭的勝負。行軍打仗中,精明的將領可以通過敵人的士氣盛衰、陣勢治亂、軍紀嚴弛來判斷其強弱勝敗。最後論述了通過觀察城牆上的氣判斷攻打城池的結果這一問題。


    “勝負之征,精神先見”,勝敗的征兆,首先在敵人精神上表現出來,所以在打仗時,要注意觀察敵人的士氣、陣勢、軍紀,判斷敵人的強弱,然後作出最有利於自己的決斷。


    公元前262年,秦趙發生了長平之戰,以趙國的失敗告終。長平之戰後,趙國的國力大大削弱,秦國軍隊更加肆無忌憚,屢次進犯趙國,其他諸侯國也想趁火打劫,從趙國攫取利益。趙孝成王十五年,燕國丞相栗腹以給趙王祝壽為名去到趙國,刺探趙國虛實。迴國後,他向燕王建議趁機攻打趙國。因為趙國經過長平之戰,青壯年皆被秦將白起坑殺,國內都是老弱婦孺,這個時候攻打趙國一定會取得勝利。這時,燕國名將樂毅之子樂間卻持相反的意見。他認為趙國連年征戰,百姓對軍事非常熟悉,所以攻打趙國,燕國一定會失敗。這兩個人誰也說不服誰,最後,好大喜功的燕王覺得這是個攻打趙國的絕佳機會,於是派栗腹為將,率領六十萬士兵、兩千乘戰車,兵分兩路大舉進攻趙國。栗腹命令部將慶秦率部攻代(今河北蔚縣東北),自己率領主力攻鄗(hào,今河北高邑東)。燕軍到達宋子(今河北晉縣南)後,趙孝成王命上卿廉頗、樂乘統兵二十五萬前去抗擊。


    開戰前,廉頗仔細分析了燕軍的來勢,認為燕軍雖然人多勢眾,但驕傲輕敵,加上長途跋涉,人馬困乏,決定采取各個擊破的戰略。他讓樂乘率軍五萬在代堅守,吸引攻代的燕軍,使其不能南下援助,自己則率軍二十萬在鄗迎擊燕軍主力。趙國的士兵知道燕國是趁火打劫,於是同仇敵愾,團結一心,決心誓死保衛國土。他們個個奮勇衝殺,大敗燕軍,斬殺其主將栗腹。攻代的燕軍聽聞攻鄗的軍隊大敗,主帥被殺,也就軍心渙散,失去了戰鬥力。樂乘率趙軍趁機發起攻擊,迅速取得了勝利,俘虜慶秦。兩路燕軍敗退,廉頗率軍追擊五百裏,進入燕境,包圍燕的都城薊(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害怕,被迫割讓五座城邑給趙求和,趙軍才退兵。


    趙國在鄗代之戰中能夠取得勝利,跟廉頗對燕國軍隊的分析是分不開的。廉頗通過對燕軍的分析,得知對方人困馬乏,驕傲輕敵,因此決定采用個個擊破的戰略大敗燕軍,還得到了燕國的五座城邑,給了燕國慘痛的教訓。所以,在戰爭中一定要注意觀察,敵人的表現有時候也是一種勝敗的信號,會透露出許多有用的信息,抓住了就能扭轉戰爭的局麵。這一觀點放到現在便是要求人們注意觀察,善於捕捉信息,最終利用這些捕捉到的信息成就事業。


    20世紀20年代初期,美國企業家哈默打算結束在蘇聯的全部業務迴美國。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改變了迴國的主意,並且在蘇聯一待就是二十年。


    一天,他在莫斯科想買一支鉛筆,問了下價格,發現貴得驚人,一支鉛筆居然可以賣到26美分,價格遠遠高於鉛筆的製造成本。他覺得很奇怪,於是開始分析鉛筆這麽貴的原因。


    原來蘇聯一貫重視重工業的發展,比較忽視輕工業,所以文具基本靠進口,所以價格就很貴。這件小事給了哈默一個啟發,如果在蘇聯本土開辦一家鉛筆廠,會有很大的優勢,於是他決定暫不迴國。


    他沒有做過鉛筆生意,也不知道生產鉛筆的技術。為了在蘇聯辦廠,他跑到德國找了一位名叫喬治·拜爾的鉛筆技師,高薪聘請他到蘇聯工作,並且答應分給這名技師部分紅利。喬治認為有利可圖,立刻答應願意為其效勞。此後,喬治開始籌備開辦鉛筆廠的事宜,並且把製造鉛筆的器材和原料運到了蘇聯。


    哈默很快從蘇聯政府那裏取得了生產鉛筆的許可證,並且利用蘇聯廉價的勞動力和德國先進的生產技術,降低了鉛筆的生產成本,使鉛筆廠迅速運作發展起來。1926年底,這家鉛筆廠的產量已經達到了1億支,不但滿足了蘇聯的需要,還能對外出口。小小的鉛筆為哈默帶來了400萬美元的贏利。


    一次偶然的買鉛筆經曆,哈默經過認真研究,竟然發現了其背後隱藏的巨大商機。由此可見,隻要認真觀察,就會有成功的機會。


    農器十三:居安思危,和平時期也要備戰


    善為國者,取於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處所。丈夫治田有畝數,婦人織紝有尺度,此富國強兵之道也。


    武王問太公曰:“天下安定,國家無事。戰攻之具,可無修乎?守禦之備,可無設乎?”


    太公曰:“戰攻守禦之具,盡在於人事:耒耜1者,其行馬蒺藜2也。馬牛車輿者,其營壘蔽櫓也。鋤耰3之具,其矛戟也。蓑薜簦笠,其甲胄幹楯也。4鍤斧鋸杵臼,其攻城器也。牛馬,所以轉輸糧用也。雞犬,其伺候也。婦人織紝,其旌旗也。丈夫平壤,其攻城也。春5草棘,其戰車騎也。夏耨6田疇,其戰步兵也。秋刈7禾薪,其糧食儲備也。冬實倉廩,其堅守也。田裏相伍,其約束符信也。裏有吏,官有長,其將帥也。裏有周垣,不得相過,其隊分也。輸粟收芻8,其廩庫也。春秋治城郭,修溝渠,其塹壘也。


    “故用兵之具,盡在於人事也。善為國者,取於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處所。丈夫治田有畝數,婦人織紝有尺度,此富國強兵之道也。”


    武王曰:“善哉。”


    1耒(lěi)耜(si):古代的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麵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做犁的前身。


    2行馬蒺(ji)藜(li):古代一種碎土平田的農具。行馬即拒馬,用以堵塞道路的障礙器材。蒺藜,一種帶有尖刺的障礙物。


    3耰(you):古代的一種農具,用來弄碎土塊,平整土地。


    4嫞╦ué):一種形似鎬的刨土農具。


    5嚕╬o):兩邊有刃的割草工具。


    6耨(nou):除草,平整土地。


    7刈(yi):割草。


    8芻(chu):喂飼牛馬的草料。


    武王問太公:“天下安定,國家平安無事,作戰的兵器可以不用製造嗎?防禦的裝備可以不設置嗎?”


    太公說:“作戰的兵器和防禦裝備實際上都是百姓日常的生產生活工具。翻土用的耒耜,可作為行馬、蒺藜等障礙物;馬車和牛車,可以作為營壘和蔽櫓等屏障器材;耕作用的鋤耰等農具,可作為戰鬥的矛戟;蓑衣、雨傘和鬥笠,可作為戰鬥的甲胄和盾牌;嬶矢鋸杵臼,可作為攻城器械;牛馬可用來轉運糧食物資;雞狗可用來報時和警戒;婦女紡織的布帛,可用來製作戰旗;男子平整土地的技術,可用於攻城;春季割草除棘的方法,可以用來同敵人的戰車騎兵作戰;夏季耘田鋤草的方法,可以用來同敵人的步兵作戰;秋天收割莊稼柴草,可用作備戰的糧秣;冬天糧食堆滿倉廩,就是為戰時的長期堅守作準備;田裏勞作的農民,平時可以編為伍,作戰時就作為軍隊的編製;裏設置的官吏,官府設置的長官,作戰的時候可以作為將帥;裏之間建造的圍牆,不可逾越,作戰的時候作為駐軍劃分;運輸糧食,儲藏糧食,作為作戰時的儲備;春秋時節修築城郭,修挖溝渠,作戰的時候可以當做營壘壕溝。


    “所以綜上所述,作戰的武器,都是來自平常的農事生活中。善於治理國家的人,所用的資源都取自農事。所以一定要飼養六畜,開墾農田,安定人民的住所,讓男子種田有規定的畝數,婦女紡織有規定的長度。這就是富國強兵的方法。”


    武王說:“您說得好啊!”


    本篇討論的就是和平時期如何備戰的問題。“天下安定,國家無事”時,不可掉以輕心,必須修“戰攻之具”,設“守禦之備”。和平時期,要寓兵於農、兵農合一,如果發生暴亂,勞作在土地上的農民可以拿起農具充當作戰的士兵,農具也可以變成殺敵的武器。


    最後,本篇說:“善為國者,取於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處所。丈夫治田有畝數,婦人織紝有尺度。”這就是富國強兵的方法。


    春秋時期的晉大夫魏絳(jiàng),就是一個居安思危的人。當時諸侯國之間相互攻擊、戰爭頻繁。晉、楚兩個大國為爭奪中原地區的霸權,更是經常發生衝突。


    晉厲王在位的時候,沉迷酒色,信任奸臣,殘害忠臣,導致晉國內亂頻頻,開始走下坡路。就這樣,楚國慢慢占了上風。晉厲王的腐敗統治引起很多人的不滿。公元前573年,晉國發生政變,晉厲公被殺死。公子姬周即位為晉國國君,也就是晉悼公。悼公和厲王不同,他即位的時候就決心要把晉國變強大。晉國日後漸漸強大,確實和他的年輕有為是分不開的。


    晉國的北方有許多遊牧民族,統稱戎狄。公元前569年,戎狄某一個部落派使者來找晉大夫魏絳,要求請和,並請求晉國與諸戎結盟。魏絳向秦悼公說了此事,悼公不同意,認為晉國力量強大,這些小遊牧民族根本就不是威脅,可以直接出兵攻打。聽悼公這麽說,魏絳立刻勸諫道:“我們雖然國富民強,人民生活安穩,可是現在中原地區的其他國家經常遭受楚國的欺淩,日夜期盼著我國去援助。如果我們現在派兵剿滅戎狄,一旦中原出了事情,我們哪還有力量去對付楚國呢?”悼公覺得魏絳說得有理,就采納了他的意見,並且派他主管“和戎”事務。魏絳帶著誠意去了北方戎狄各部,與他們結盟。此後,晉國的邊境安寧了,國家變得更加安定了。魏絳常常勸悼公要記得練兵,發展農業,及時幫助中原的兄弟國。


    當時,鄭國和晉國相鄰。與晉國相比,鄭國還是比較弱小的。楚國看鄭國弱小,就一再出兵侵犯。鄭國無力抵抗,就投靠了楚國。悼公知道後,非常生氣,決定聯合魏、曹等十二國攻打鄭國,表示對其“投敵”的懲罰。這些國家很快響應了悼公,聯軍不久就攻到了鄭國的首都。鄭簡公很惶恐,馬上派人去請罪求和。悼公看來者態度誠懇,就表示同意求和。鄭簡公為了感激悼公的大度,送來了很多禮物。悼公覺得很高興,想起了魏絳立過很多功勞,決定把鄭國送的禮物分出一半來給他。魏絳卻說:“這完全是您和諸位大臣的功勞,古書上說:‘居安思危’。能思就會有備,有備可以無患。您要永遠記住這些,就可以永享這樣的安樂了。”悼公表示同意,在魏絳的幫助下,晉國變得更加強大起來。


    居安思危的理念,不光可以用於古代治理國家、管理軍事,在現在企業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作為企業管理者,絕不能為暫時的繁榮所迷惑,許多我們不曾注意到的問題也許被繁榮的表麵掩蓋了。居安思危能讓我們更冷靜、清醒地麵對現狀,製訂出下一步計劃。同時,麵對現實社會激烈的競爭現狀,一旦懈怠就意味著退步。麵對同類競爭與社會發展,企業隻有整體保持高度敏感性,才不會降低效率,擁有旺盛的生命力,一直高效地運轉。


    深圳航空公司的老板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深圳航空的規模不是很大,生存條件相對惡劣,一路走到現在,我每天都在擔心兩個字,就是‘失敗’。世界上百年老店不多,企業界也遵守“森林法則”(即:1.耐心等待時機出現;2.專挑弱者攻擊;3.進攻時須狠,而且須全力而為;4.若事情不如意料,保命是第一考慮),我們必須天天為生存而奮鬥,稍有不慎就可能垮掉。‘深航’努力使每個員工都具有危機感,意識到飯碗和烏紗帽都是捧在手上,而沒有鎖在保險櫃裏,然後通過管理把這種危機感所產生的緊張轉化成生產力,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活下去。”這番話含義深刻,引起所有工作人員的深深思考。於是,“天天都有危機感”成為深圳航空公司工作人員始終掛在嘴邊、放在心裏的一句話。所有員工都有危機意識,即使後來深航發展很好,也沒有人敢掉以輕心。


    深航的員工都明白,昨天的輝煌既不是今天的輝煌,也不是明天的輝煌。不管是今天的輝煌還是明天的輝煌,都隻是一時的,始終都會過去,一旦忘記了危險的存在,就很有可能樂極生悲。


    這家看似不大的國內航空公司,隻擁有全國民航五十分之一的飛機,卻取得了民航市場五分之一的利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薑尚 鬼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薑尚 鬼穀子並收藏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