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小衣服
關於我在王府後院當格格這件事! 作者:不愛喝豆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語鶯冷笑一聲:“看來弘時真是好的不學學壞的,四爺怕那些壞心思的勾搭弘時壞了身子,誰料到他自己就起了色心。
也罷,我到底是他的庶母,既然孩子有這樣的愛好那就幫他一把。”
尤方聽著心領神會,開口道:“主子,這段時間咱們府上來了二十來個麵容端正的小太監,都是十二三歲的年紀,在宮裏麵調教好了,辦事也不差。
想來弘時阿哥身邊缺了這麽一個知心人兒,等奴才再調教一二就給弘時阿哥送去。”
語鶯應了一聲:“此事你辦得周到些,莫要叫人將弘時的這個小愛好給斷了。”
尤方連番保證,見主子沒有其他吩咐,這才離開去挑人去了,語鶯則是坐在原處思量著這件事帶來的利弊。
但想來想去,語鶯覺得也不必想那麽多,畢竟這件事情是弘時指使,就算是有人在其中摻和一腳,又能怎樣,語鶯也不會放過弘時。
這種事情語鶯能想到,正處於關鍵時期的四爺也能想到,等張啟麟接手後深查後,竟是在其中發現了老十四的影子,順藤摸瓜也就知道了這段時間弘時在這些不懷好意之人的挑撥之下做的許多蠢事來。
四爺氣惱,但自己的兒子不爭氣,被人順著說兩句就掏心掏肺的,他如何能去責問別人,隻好將弘時關在院子裏好生讀書,其餘人一律不許見,就是外麵給弘時送的信件等物也不許給弘時。
弘時隻覺得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就連原本的那些‘好兄弟’也不搭理自己,明明在從京城出發之前,他就將自己要來圓明園的事情告訴了他們,怎的這段時間都不關心自己一二。
但好在枯燥讀書的生活中還有唯一一個的樂趣,新來的小太監小高子很不錯,說話伶俐辦事妥當,便是平日裏穿衣鋪床也很體貼。
弘時覺得從前的那個小太監雖然被帶走了有些可惜,但也不是無法替代,起碼小高子還能安慰自己無聊的生活。
弘時的生活枯燥中帶著一絲絲愉悅,而語鶯這裏也迎來了一個稀客。
自從搬到圓明園中,語鶯很少能見到年側福晉了,除了上次自己受傷的時候,年側福晉跟著眾人過來看望自己以外,即便是語鶯散步走動的時候也不會見到她,畢竟她住的離四爺近,風景也好,除了陪著四爺四處走動時,很少會往這邊過來。
再有一個是兩人同為側福晉,年側福晉心中還是有幾分與語鶯比較的意思。
年側福晉又寵愛,語鶯卻有孩子,她又年輕落不下臉,因此與語鶯說話時都是客套的端著。
語鶯也不知年側福晉這次過來是什麽意思,見年側福晉又是歎氣金魚池裏麵的金魚,又是說她那裏的風光,還邀請語鶯過去遊玩,語鶯有些不願意兜圈子。
“年妹妹,許久不聊天,如今你怎麽還學了那些人開始兜圈子了呢,妹妹有什麽事但說無妨。”
年側福晉眼神飄忽不定,見語鶯這樣說臉上一紅,聲音稍微小了些:
“今日過來,主要是想問問姐姐能不能給我幾件弘曆弘晝小衣服……”
“原來是這事啊,自然是可以的,玖兒,去收拾出來兩件弘晝從前穿用過的衣服,包好了給年側福晉帶迴去。
妹妹不必害羞,妹妹承寵時間長,想要有一個孩子也是自然,隻是這種事情急不得,妹妹還是要放寬心態才好。”
年側福晉訥訥應了,拿了衣服後便告辭離開,留下了兩套孩子用的玉佩腰帶,半點虧都不會讓語鶯吃。
隻是語鶯卻沒有年側福晉想象中的那樣爽快,玖兒拿出來的衣服一共五件兒,其中有三件都是弘晝還沒穿過就小了的,隻有兩件是穿用過的。
弘晝畢竟還是府上的小阿哥,怎麽可能穿小衣服,而且這些衣服在上身之前都不知道洗了多少水了,自然都是柔軟舒適的,輕易也看不出來。
語鶯倒不是小氣,但弘曆弘晝的小衣服記那麽多,若是都送人了可怎麽得了,語鶯還打算留一些給兩人看呢。
再一個古代巫蠱之術盛行,她有了孩子自然也擔心有人會用這些穿用過的衣服做文章,因此每一件衣服都有去向,是燒了送人了還是留存了,都記下了本子上。
語鶯將年側福晉送來的腰帶拿在手中,笑著說道:“年側福晉果真是出手大方,就連腰帶上麵都是鑲了寶石的,看這大小應該是弘曆、弘晝一人一條,即使如此就給他們送過去吧。”
玖兒應下拿著東西出門,隻不過在給兩位阿哥送去之前,她還是叫人給郭大夫看了看,還是那句話,防人之心不可無,若真的有點差錯,誰也擔待不起。
可事情就是這麽寸,原本年側福晉自從康熙五十一年夭折了一個小格格之後,就再也沒有懷過孕。
不管是四爺與年側福晉有意避孕,還是因為身子的原因,一直沒有好消息傳出來。
等年側福晉拿著弘晝穿用過的小衣服迴去後,不過三個月的時間就傳出來了喜訊,年側福晉有孕一個月了!
不說四爺如何的欣喜若狂,就是語鶯這個給衣服的人都摸不到頭腦,這小衣服果真有這樣的魔力不成,將近七年沒有懷孕的人竟然懷孕了。
語鶯覺得是年側福晉沒有了心理壓力,所以才順利懷上孩子,這小衣服定與孩子沒有關係。
隻是語鶯也做好了打算,以後弘曆弘晝的衣服不輕易送人,若是福氣給了別人,叫弘曆弘晝折了福氣可如何是好。
年側福晉懷孕可是一件大喜事,即便是在前三個月不好到處宣揚,但年家仍然是得到了消息,年側福晉的嫂子覺羅氏很快便遞了帖子過來看望。
不單單如此,覺羅氏還特意過來拜見了語鶯,還為此道謝。
“妾身知道我家妹妹平日裏不會講話,總容易得罪人,若是平日裏有得罪那拉側福晉的地方還請側福晉莫要與她一般見識。”
也罷,我到底是他的庶母,既然孩子有這樣的愛好那就幫他一把。”
尤方聽著心領神會,開口道:“主子,這段時間咱們府上來了二十來個麵容端正的小太監,都是十二三歲的年紀,在宮裏麵調教好了,辦事也不差。
想來弘時阿哥身邊缺了這麽一個知心人兒,等奴才再調教一二就給弘時阿哥送去。”
語鶯應了一聲:“此事你辦得周到些,莫要叫人將弘時的這個小愛好給斷了。”
尤方連番保證,見主子沒有其他吩咐,這才離開去挑人去了,語鶯則是坐在原處思量著這件事帶來的利弊。
但想來想去,語鶯覺得也不必想那麽多,畢竟這件事情是弘時指使,就算是有人在其中摻和一腳,又能怎樣,語鶯也不會放過弘時。
這種事情語鶯能想到,正處於關鍵時期的四爺也能想到,等張啟麟接手後深查後,竟是在其中發現了老十四的影子,順藤摸瓜也就知道了這段時間弘時在這些不懷好意之人的挑撥之下做的許多蠢事來。
四爺氣惱,但自己的兒子不爭氣,被人順著說兩句就掏心掏肺的,他如何能去責問別人,隻好將弘時關在院子裏好生讀書,其餘人一律不許見,就是外麵給弘時送的信件等物也不許給弘時。
弘時隻覺得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就連原本的那些‘好兄弟’也不搭理自己,明明在從京城出發之前,他就將自己要來圓明園的事情告訴了他們,怎的這段時間都不關心自己一二。
但好在枯燥讀書的生活中還有唯一一個的樂趣,新來的小太監小高子很不錯,說話伶俐辦事妥當,便是平日裏穿衣鋪床也很體貼。
弘時覺得從前的那個小太監雖然被帶走了有些可惜,但也不是無法替代,起碼小高子還能安慰自己無聊的生活。
弘時的生活枯燥中帶著一絲絲愉悅,而語鶯這裏也迎來了一個稀客。
自從搬到圓明園中,語鶯很少能見到年側福晉了,除了上次自己受傷的時候,年側福晉跟著眾人過來看望自己以外,即便是語鶯散步走動的時候也不會見到她,畢竟她住的離四爺近,風景也好,除了陪著四爺四處走動時,很少會往這邊過來。
再有一個是兩人同為側福晉,年側福晉心中還是有幾分與語鶯比較的意思。
年側福晉又寵愛,語鶯卻有孩子,她又年輕落不下臉,因此與語鶯說話時都是客套的端著。
語鶯也不知年側福晉這次過來是什麽意思,見年側福晉又是歎氣金魚池裏麵的金魚,又是說她那裏的風光,還邀請語鶯過去遊玩,語鶯有些不願意兜圈子。
“年妹妹,許久不聊天,如今你怎麽還學了那些人開始兜圈子了呢,妹妹有什麽事但說無妨。”
年側福晉眼神飄忽不定,見語鶯這樣說臉上一紅,聲音稍微小了些:
“今日過來,主要是想問問姐姐能不能給我幾件弘曆弘晝小衣服……”
“原來是這事啊,自然是可以的,玖兒,去收拾出來兩件弘晝從前穿用過的衣服,包好了給年側福晉帶迴去。
妹妹不必害羞,妹妹承寵時間長,想要有一個孩子也是自然,隻是這種事情急不得,妹妹還是要放寬心態才好。”
年側福晉訥訥應了,拿了衣服後便告辭離開,留下了兩套孩子用的玉佩腰帶,半點虧都不會讓語鶯吃。
隻是語鶯卻沒有年側福晉想象中的那樣爽快,玖兒拿出來的衣服一共五件兒,其中有三件都是弘晝還沒穿過就小了的,隻有兩件是穿用過的。
弘晝畢竟還是府上的小阿哥,怎麽可能穿小衣服,而且這些衣服在上身之前都不知道洗了多少水了,自然都是柔軟舒適的,輕易也看不出來。
語鶯倒不是小氣,但弘曆弘晝的小衣服記那麽多,若是都送人了可怎麽得了,語鶯還打算留一些給兩人看呢。
再一個古代巫蠱之術盛行,她有了孩子自然也擔心有人會用這些穿用過的衣服做文章,因此每一件衣服都有去向,是燒了送人了還是留存了,都記下了本子上。
語鶯將年側福晉送來的腰帶拿在手中,笑著說道:“年側福晉果真是出手大方,就連腰帶上麵都是鑲了寶石的,看這大小應該是弘曆、弘晝一人一條,即使如此就給他們送過去吧。”
玖兒應下拿著東西出門,隻不過在給兩位阿哥送去之前,她還是叫人給郭大夫看了看,還是那句話,防人之心不可無,若真的有點差錯,誰也擔待不起。
可事情就是這麽寸,原本年側福晉自從康熙五十一年夭折了一個小格格之後,就再也沒有懷過孕。
不管是四爺與年側福晉有意避孕,還是因為身子的原因,一直沒有好消息傳出來。
等年側福晉拿著弘晝穿用過的小衣服迴去後,不過三個月的時間就傳出來了喜訊,年側福晉有孕一個月了!
不說四爺如何的欣喜若狂,就是語鶯這個給衣服的人都摸不到頭腦,這小衣服果真有這樣的魔力不成,將近七年沒有懷孕的人竟然懷孕了。
語鶯覺得是年側福晉沒有了心理壓力,所以才順利懷上孩子,這小衣服定與孩子沒有關係。
隻是語鶯也做好了打算,以後弘曆弘晝的衣服不輕易送人,若是福氣給了別人,叫弘曆弘晝折了福氣可如何是好。
年側福晉懷孕可是一件大喜事,即便是在前三個月不好到處宣揚,但年家仍然是得到了消息,年側福晉的嫂子覺羅氏很快便遞了帖子過來看望。
不單單如此,覺羅氏還特意過來拜見了語鶯,還為此道謝。
“妾身知道我家妹妹平日裏不會講話,總容易得罪人,若是平日裏有得罪那拉側福晉的地方還請側福晉莫要與她一般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