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蒙古聯姻
關於我在王府後院當格格這件事! 作者:不愛喝豆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語鶯暗暗皺眉,不知道其中有什麽關竅,或許是李側福晉又鬧出來什麽幺蛾子,叫二格格傷了心。
但實際上並沒有語鶯想的那麽複雜。
二格格翻了年就到了十七歲了,四爺曾透露過,打算在康熙五十一年也就是明年替二格格請封。
這也就代表著二格格及笄後長大成人,可以出嫁了。
李側福晉到底是二格格的親額娘,心中自然是惦記著這件事,所以得知了四爺的打算之後,便想著將二格格叫過去,教一教以後嫁人如何處事。
即便李側福晉隻是一個妾室,但是這點子母愛還是有的,但聊著聊著,李側福晉便聊到了蒙古那邊,並且將她替二格格搜羅的關於蒙古那邊習俗,以及風土人情等書籍交給了二格格。
李側福晉說道:“咱們大清自立朝以來,便一直遵從滿蒙聯姻。
從前先帝時多是蒙古女子嫁到咱們滿人的地盤上,但到了皇上這裏,便改了習俗,多是咱們滿人的公主格格嫁到蒙古那邊生活。
你雖是我膝下唯一一個女兒,但祖宗規矩改不得,想來王爺明年替你請封後就要給你物色人選了。
我畢竟是沒有辦法插手你的婚事,這由不得我做主,但我能為你做的也就隻有這些了,等過些日子我舍了臉,福晉那裏替你打探一二,若是真的要嫁到蒙古也要好好挑選一下。”
二格格從前隻有長大成人的喜悅,半點嫁人的憂愁都沒有考慮過,哪裏會想到李側福晉說的那些事情。
尤其是李側福晉忽地又感歎,嫁到蒙古的格格們很少有適應那邊水土的,多半都香消玉殞了。
說著說著,就抱著二格格掉起了眼淚,二格格哪裏見過李側福晉這樣的時候,想到自己即將離開生活了十幾年的家,奔赴遠方,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生活,心中盡是苦楚。
因此在迴去的路上,二格格隻覺得胸口悶的透不過氣來,想要散散心,便轉到了景明湖旁。
看著湖中自由自在的錦鯉搖擺著尾巴,貌似很快樂,但二格格卻掉下眼淚。
這些魚兒自小就生活在這湖中,怎麽知道那些江河大海的廣闊,每日等在岸邊隻為一口吃食,這樣的日子多麽叫人絕望。
等到以後自己嫁到了蒙古,舉目無親的情況下,便是想要迴京城再見阿瑪額娘一麵都難如登天,二格格哭的不能自已。
便這樣一不小心,二格格跌入景明湖中落水了。
四爺從李側福晉以及二格格身邊的侍女口中知道了二格格心中的憂思,一時之間不知怎麽言語。
二格格的親事雖然與納喇家早就有了默契,但這婚事自然是不能外傳的,四爺也因為許久沒有去拂風院,李側福晉對此事一點都不曉得。
因此,李側福晉一片慈母心腸,想要讓二格格能夠盡快適應蒙古人的生活,反倒是嚇到了二格格,才出了這麽一個意外。
四爺不能怪李側福晉,隻好安撫淚眼朦朧的二格格,將此事稍微透露些許。
至於府上的那些流言蜚語,以及有些不安分的人胡亂打聽,不需四爺出手,福晉就會賞罰分明。
但此事不好再拖延下去了,四爺找了一個時間,去了康熙那裏求了個恩典。
因著四爺很少在康熙那裏求什麽恩典,此事又是老四對女兒的一片疼愛。
再加上雍親王府的二格格身子不好,康熙也是聽說過,便也答應了下來,這才算將此事定了下來。
二格格不用嫁到蒙古,隻需要在京城內擇婿的消息一從府中流傳出來,耿格格就滿臉擔憂的抱著四格格過來了。
語鶯見狀,便知道耿格格心中的想法,叫思菱抱著四格格去找弘曆玩去,拉著耿格格的手去榻子上坐下。
“姐姐心中的擔憂我明白,但是四格格現在年歲還小,等到出嫁還要十多年呢,姐姐這麽早就開始擔憂,實在是操之過急。”
耿格格輕歎一口氣,道:“我怎麽可能不急呢,咱們王爺是一個多重視規矩的你也知道,如今能夠替二格格開口求情,已經是極限了。
想要在求另一個恩典,怕是絕無可能了,到時候送去和親的就是我的四格格了。”
“姐姐卻不能這樣想,若不是四爺這次入宮求情,姐姐從前不也是沒有想過能夠將四格格留在身邊嗎?
不管有沒有王爺的這件事,總歸是定局,姐姐可別想左了。”
耿格格有些喪氣,她也知道是這麽個結果,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別人的女兒有,她的女兒沒有得到,自然是心中不平衡。
不過耿格格也是一個能調節情緒之人,道:“罷了,是我自己想的太多了,這往後十多年的事情,我怎麽能看的那麽遠呢。
再者,咱們女子出嫁,本就是一輩子的事,想那些遠嫁的女子,哪個不都是靠著書信來往,這輩子都沒有見到過父母親人,四格格怕也隻是這樣的命吧。”
話雖如此,但耿格格卻是歪在靠枕上雙眼無神的發呆。
“若是叫我說,這也未必不是一個機會。”
“機會?什麽機會?”
耿格格被語鶯的話吸引了,問出聲來。
“蒙古雖然遠,但是那邊身份高貴的女子亦可當半個家。想那恪靖公主在蒙古那邊,能做的事情可不少,而且還被蒙古人推崇,如今大小政事都能一一過問。”
耿格格大吃一驚,小聲說道:“這樣的話你怎麽能說出口,女子不得幹政,那是先帝在時就立下的規矩,若是叫人聽到了豈不是要了你的命!”
語鶯卻道:“那一條說的是後宮女子,與遠嫁的格格有什麽幹係,況且恪靖公主可以做,那就說明皇上並不反對,有這麽一個姑母當做典範,四格格又憑什麽要規規矩矩的養在深閨不諳世事。
我隻說一點,蒙古雖然是咱們大清的一份子,但終歸是山高路遠,若是四格格往後當真能夠在那邊打下一片天地,你瞧著吧,到時候朝廷隻有誇的賞的,沒有說不好的。”
耿格格向來豪爽,自然也不會覺得這件事太過離譜,況且眼前就有這麽一個例子,聽說皇上每年到蒙古那邊的時候,恪靖公主都會前來伴駕,前唿後擁浩浩蕩蕩好幾百人,這場景怎會不叫人羨慕。
但實際上並沒有語鶯想的那麽複雜。
二格格翻了年就到了十七歲了,四爺曾透露過,打算在康熙五十一年也就是明年替二格格請封。
這也就代表著二格格及笄後長大成人,可以出嫁了。
李側福晉到底是二格格的親額娘,心中自然是惦記著這件事,所以得知了四爺的打算之後,便想著將二格格叫過去,教一教以後嫁人如何處事。
即便李側福晉隻是一個妾室,但是這點子母愛還是有的,但聊著聊著,李側福晉便聊到了蒙古那邊,並且將她替二格格搜羅的關於蒙古那邊習俗,以及風土人情等書籍交給了二格格。
李側福晉說道:“咱們大清自立朝以來,便一直遵從滿蒙聯姻。
從前先帝時多是蒙古女子嫁到咱們滿人的地盤上,但到了皇上這裏,便改了習俗,多是咱們滿人的公主格格嫁到蒙古那邊生活。
你雖是我膝下唯一一個女兒,但祖宗規矩改不得,想來王爺明年替你請封後就要給你物色人選了。
我畢竟是沒有辦法插手你的婚事,這由不得我做主,但我能為你做的也就隻有這些了,等過些日子我舍了臉,福晉那裏替你打探一二,若是真的要嫁到蒙古也要好好挑選一下。”
二格格從前隻有長大成人的喜悅,半點嫁人的憂愁都沒有考慮過,哪裏會想到李側福晉說的那些事情。
尤其是李側福晉忽地又感歎,嫁到蒙古的格格們很少有適應那邊水土的,多半都香消玉殞了。
說著說著,就抱著二格格掉起了眼淚,二格格哪裏見過李側福晉這樣的時候,想到自己即將離開生活了十幾年的家,奔赴遠方,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生活,心中盡是苦楚。
因此在迴去的路上,二格格隻覺得胸口悶的透不過氣來,想要散散心,便轉到了景明湖旁。
看著湖中自由自在的錦鯉搖擺著尾巴,貌似很快樂,但二格格卻掉下眼淚。
這些魚兒自小就生活在這湖中,怎麽知道那些江河大海的廣闊,每日等在岸邊隻為一口吃食,這樣的日子多麽叫人絕望。
等到以後自己嫁到了蒙古,舉目無親的情況下,便是想要迴京城再見阿瑪額娘一麵都難如登天,二格格哭的不能自已。
便這樣一不小心,二格格跌入景明湖中落水了。
四爺從李側福晉以及二格格身邊的侍女口中知道了二格格心中的憂思,一時之間不知怎麽言語。
二格格的親事雖然與納喇家早就有了默契,但這婚事自然是不能外傳的,四爺也因為許久沒有去拂風院,李側福晉對此事一點都不曉得。
因此,李側福晉一片慈母心腸,想要讓二格格能夠盡快適應蒙古人的生活,反倒是嚇到了二格格,才出了這麽一個意外。
四爺不能怪李側福晉,隻好安撫淚眼朦朧的二格格,將此事稍微透露些許。
至於府上的那些流言蜚語,以及有些不安分的人胡亂打聽,不需四爺出手,福晉就會賞罰分明。
但此事不好再拖延下去了,四爺找了一個時間,去了康熙那裏求了個恩典。
因著四爺很少在康熙那裏求什麽恩典,此事又是老四對女兒的一片疼愛。
再加上雍親王府的二格格身子不好,康熙也是聽說過,便也答應了下來,這才算將此事定了下來。
二格格不用嫁到蒙古,隻需要在京城內擇婿的消息一從府中流傳出來,耿格格就滿臉擔憂的抱著四格格過來了。
語鶯見狀,便知道耿格格心中的想法,叫思菱抱著四格格去找弘曆玩去,拉著耿格格的手去榻子上坐下。
“姐姐心中的擔憂我明白,但是四格格現在年歲還小,等到出嫁還要十多年呢,姐姐這麽早就開始擔憂,實在是操之過急。”
耿格格輕歎一口氣,道:“我怎麽可能不急呢,咱們王爺是一個多重視規矩的你也知道,如今能夠替二格格開口求情,已經是極限了。
想要在求另一個恩典,怕是絕無可能了,到時候送去和親的就是我的四格格了。”
“姐姐卻不能這樣想,若不是四爺這次入宮求情,姐姐從前不也是沒有想過能夠將四格格留在身邊嗎?
不管有沒有王爺的這件事,總歸是定局,姐姐可別想左了。”
耿格格有些喪氣,她也知道是這麽個結果,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別人的女兒有,她的女兒沒有得到,自然是心中不平衡。
不過耿格格也是一個能調節情緒之人,道:“罷了,是我自己想的太多了,這往後十多年的事情,我怎麽能看的那麽遠呢。
再者,咱們女子出嫁,本就是一輩子的事,想那些遠嫁的女子,哪個不都是靠著書信來往,這輩子都沒有見到過父母親人,四格格怕也隻是這樣的命吧。”
話雖如此,但耿格格卻是歪在靠枕上雙眼無神的發呆。
“若是叫我說,這也未必不是一個機會。”
“機會?什麽機會?”
耿格格被語鶯的話吸引了,問出聲來。
“蒙古雖然遠,但是那邊身份高貴的女子亦可當半個家。想那恪靖公主在蒙古那邊,能做的事情可不少,而且還被蒙古人推崇,如今大小政事都能一一過問。”
耿格格大吃一驚,小聲說道:“這樣的話你怎麽能說出口,女子不得幹政,那是先帝在時就立下的規矩,若是叫人聽到了豈不是要了你的命!”
語鶯卻道:“那一條說的是後宮女子,與遠嫁的格格有什麽幹係,況且恪靖公主可以做,那就說明皇上並不反對,有這麽一個姑母當做典範,四格格又憑什麽要規規矩矩的養在深閨不諳世事。
我隻說一點,蒙古雖然是咱們大清的一份子,但終歸是山高路遠,若是四格格往後當真能夠在那邊打下一片天地,你瞧著吧,到時候朝廷隻有誇的賞的,沒有說不好的。”
耿格格向來豪爽,自然也不會覺得這件事太過離譜,況且眼前就有這麽一個例子,聽說皇上每年到蒙古那邊的時候,恪靖公主都會前來伴駕,前唿後擁浩浩蕩蕩好幾百人,這場景怎會不叫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