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經過顧轍初步的二分法用計篩選後,他已經可以大致判斷出:自己手下那些博士裏麵,被海昌買通嫌疑最大的,就是魏一平了。


    畢竟,顧轍之前給沈明博、金燦、李怡然他們分配新的科研任務部署時,都沒有觀測到海昌方麵的特殊反應。


    但是通知給魏一平的那部分, 很快引起了對手的動作——雖然這個動作隻是局限於人才招聘階段,海昌開始招一些原先光學材料公司絕對不會用到的領域的技術人才,但這也夠顧轍有三四成把握確定真相了。


    心中有數到這一步後,顧轍也沒有立刻打草驚蛇。


    他是2月10日前後,開始這個篩查布局的,因為魏一平等人是第二輪被試探的,試探後還要留一周多時間觀察海昌反應。


    所以確定到這一步時,已經是2月10日之後三周, 時間已經來到了3月初。


    顧轍這邊, 二相法聚酯反應的材料篩選研發,已經進行了大約三分之二的進度,明遠國際那邊的pva/plga複合材料研發的第一階段,也已經進行過半。


    但顧轍很清楚,現在就收網,一方麵是容易打草驚蛇,也依然有誤傷無辜的可能性。


    另一方麵,競爭對手剛剛在這條歧途上開始試探,立刻就打斷對方,那對手的損失不就及時止損了麽?


    既然如此,何不放水養魚,縱容對手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好進一步搜集證據、對比監控。


    別警告他們懸崖勒馬, 就放任他們到了勿謂言之不預也的程度, 再雷霆重手收拾。


    當然, 下定這個決心很容易, 但是真要實施,就很難了。


    因為顧轍很快發現, 要把局做下去,非常考驗他的演技——


    比如,他下一步研發二相法聚酯鏡片材料,真正的意圖是用紫外線催化法加激光脫模,但他放出的煙霧彈,是往反方向誤導的,誤導人用“高能微波”催化。


    (注:這裏稍微說一句常識,以防完全不學物理、化學的書友看不懂。眾所周知大約300多納米到接近800納米之間波長的電磁波,都是可見光。


    比可見光波長最短的紫光還短的,那就是紫外線,再往下有伽馬射線這些。而比可見光波長最長的紅光還長的,就是紅外線,比紅外線波長更長有微波、其他通訊用無線電波等等。


    在二相法聚酯材料研發上,顧轍實際上要用的技術方向,是往短波長的紫外線方向上加催化,但他故意放出的煙霧彈,是往比紅外線還長的高能微波方向誤導,所以是一種“南轅北轍”。


    真有競爭對手信了他的煙霧彈,隻會越信越掉坑裏,所以顧轍的計策是非常歹毒的。但是不稍微科普一點物理常識,又怕有些人看不懂顧轍的歹毒之處。)


    如果顧轍打算虛晃一槍、立刻收網,那他就不需要後續的真實演技。


    但是現在,顧轍想要“放長線釣大魚”,繼續演下去,那他肯定得實打實地采購一些用到高能微波輻射的實驗儀器設備、做相關的科研部署。


    否則光說不練,一直讓屬下看這方麵的論文,時間久了就穿幫了。


    雖然顧轍確實可以做“殺敵三千、自損八百”的事情,為了把海昌帶溝裏、讓海昌付出慘重代價,自己也真的略作犧牲、買一些自己實際上用不到的科研設備來演戲。


    但這顯然不是顧轍的風格。


    他最希望的還是無本萬利,詐人不下本錢,詐了白詐。


    這不是虧不虧得起錢的問題,而是“虧錢詐人”會讓顧轍這樣的老陰嗶產生智商挫敗感——對方是什麽東西?也配讓老子騙你的時候下本錢?


    而且將來如果揭曉一切謎底,這裏麵的內幕肯定最終會被同行所知。如果顧轍花了本錢去使詐,也會讓他的詐術威懾力降低,讓那些比他龐大很多倍的業界巨頭對他的恐懼有所削弱,


    會產生“如果顧轍詐人要下本錢,那麽遇到比他規模大上幾十倍幾百倍的巨頭,就不用擔心了,因為顧轍耗不起”。


    隻有“無本萬利”,才能確保威懾的最大化,讓人不敢起還價的念頭,想都不敢想。


    從此以後,顧轍報一個價,隻有租或者不租,買或者不買,沒有還價,還價者死,被新科技的滾滾泥石流碾壓得退出這個行業。


    這樣也有利於國內的科技發展,畢竟隻有擁有獨門科技的人,能夠把刀架在業內傳統大佬的脖子上逼著他們就範,他們才會誓死搏命投入資源去攀科技。


    否則這些家夥永遠隻會躺在功勞簿上懶得動彈,懶得以命相搏投入科研。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都喊了多少年了,像華為那樣真心賭命的人還是太少。


    有點錢就怕死了,有點錢就收手了,有點錢就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了。


    “跟魏一平透露這個虛假計劃,是兩周之前的事兒,讓他們先看論文了解行業現狀做準備,按說這一階段最多也就一個月的時間。再往後,也不能讓他們一直光說不練看論文”


    “所以,我還剩兩周的時間,完善後續的演技,繼續把這個局做下去,想好如何既不穿幫又不虧錢,時間還是挺緊張的”


    顧轍心中有了成算後,很快就列出了一個時間表。


    以他的智商,也難免第一次產生了危機感和緊迫感。


    要打贏容易,要打得漂亮難呐。


    為了這事兒,才剛剛年滿十八周歲不久的他,居然都戒色了兩周,還稍稍撓掉了幾根頭發,原本沒有咖啡因依賴的他,也在兩周內喝掉了一個大罐的藍山咖啡,甚至還消耗掉了兩盒雪茄。


    當然,雪茄這種東西,他這種不吸煙的人士,在事後立刻就戒斷了。


    從3月初,到3月15日,兩周的獨自布局揣摩之後,還真就給他想到了一個演下去的辦法。


    3月15日,他正式吩咐葉小敏幫他聯絡德國rpg公司的在華代理公司,采購一批高能微波輻射設備,還有一些其他的相關科研實驗設備。


    設備到位之後,當然會第一時間交給魏一平等人,假裝設計幾個錯誤的實驗,讓他們繼續進行研究,進一步誤導。


    但是實際上,隻有顧轍自己腦內知道,這批高能微波輻射設備,將來實際上會用於什麽項目——


    顧轍在這兩周裏,把他重生之初紀錄下來的那個厚厚的、寫滿了隻有他自己看得懂內容的筆記本又翻了出來,結合他自己電腦上後來陸陸續續存的秘密科技資料,仔細梳理了一遍。


    最後找到了一項將來石墨烯科研上可能用到的技術。


    “高能微波輻射解離低純度石墨烯、提純發生粘合的多層石墨”。


    這項技術乍一聽名字,外行人或許不理解,稍微解釋一下,就是後世很多石墨烯生產方法生產出來的石墨烯純度不夠,裏麵會混雜“多層結構的傳統石墨”雜質。


    當然,這種傳統石墨雜質,也已經不是宏觀狀態下的一般石墨了,因為傳統的一般石墨可能有幾萬到幾億層的碳原子厚度。


    而石墨烯製備過程中的那些雜質石墨,雖然沒達到石墨烯的“單層原子”厚度,但也已經比較薄了,或許就幾百幾千層原子厚度。


    說白了就是“撕膠帶”沒撕徹底的半成品、粘在膠帶上的石墨層已經很薄了,可惜還不夠薄,沒薄到單層原子的程度。


    後世石墨烯是2004年被發現的,到了20112014年間,不少石墨烯早期製備技術,都想到了“高能微波輻射解離”的辦法,用類似特定的大號微波爐加真空環境、加上一些其他特定的電離場環境總之就是加上一套複雜的騷操作,讓幾百層厚的石墨繼續按層振碎解離到隻有幾層後。


    後世大約2011年左右,這種高能微波解離法可以解離出來的石墨層數厚度,能壓低到20層原子左右。到2014年,相關技術發展到了能振碎到隻有35層原子厚。


    當然,這種辦法一直到2022年,也不能完全、直接製造出石墨烯。


    充其量隻是一個對石墨烯原材料石墨的預加工,減少一點後續分層的難度,先把原子層數盡量振碎變薄,而最後一擊還是要用別的科學技術來完成的,包括用到化學沉積法。


    但不管怎麽說,顧轍算是為自己要買的相關“高能微波敷設設備”找到了一個真正的用途,讓他可以不會虧錢——


    他可以明麵上表示“相關設備是為二相法聚酯鏡片新材料研究準備的”,但實際上卻是為明遠國際那邊的“化學沉積法”相關後續科研準備的。


    想到這一招後,其實也讓顧轍的思路豁然開朗,意識到了一條原先完全沒有設想的道路:


    他可以繼續充分利用自己手頭目前的雙線操作機會,把天元科技這邊目前在主攻的一些實驗所需的設備,掩飾為明遠國際那邊的項目所需的;


    再把明遠國際那邊後續一些實驗科研所需的設備,掩飾為天元國際這邊的項目所需的。


    雖然這種掩飾最後肯定會真相大白,會“穿幫”,但絕對比“隻讓手下研究人員看相關行業綜述、論文,卻不下場實幹”,要能更多隱瞞一兩個月。


    而這點時間,也絕對夠顧轍完成收網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全都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浙東匹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浙東匹夫並收藏重生之我全都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