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從顧轍想好了未來硬科研的第一步,要從“可以直接增材製造、免打磨度數的高分子聚合隱形眼鏡材料”走起,


    到他真正開始這方麵的科研,中間至少還有一兩個月的準備工作要做。


    首先,顧轍要花十天半個月時間,把未來進入這個產業所需的研發任務拆分、規劃一下。


    想清楚其中哪些環節是可以他自己搞定的,哪些環節需要委外、跟人合作。


    真正實打實地搞硬科研,絕對不可能像意淫小說裏那樣兩張嘴皮子一碰、說個發明專利出來就水到渠成的。


    最後要產業化落地,絕對需要一大堆的發明專利組合配套。


    顧轍這第一步涉足的產業還算是非常簡單的,但他自己稍微腦補一下,都能拆出七八個核心重要發明、至少十幾個外圍小專利/實用新型。


    比如,用什麽材料來造隱形眼鏡,這種材料的用途本身,就是一個發明專利,屬於“方法專利”。


    材料用途確定了之後,實驗室環節如何製取這種材料?那又是一個大發明。


    實驗室製取完成後,工廠化如何製取,又是一個大發明——而且顧轍僅僅靠目前的腦補,就已經判斷出這個專利他自己做不了。


    現代工業分工太細了,除非腦內帶數據庫的異能人士,否則沒人能全知全能,重生者都做不到。


    到時候隻能是做出前兩個發明後、先申請下來,然後拿著技術去跟圈內大企業談合作。顧轍負責外包的技術支持,由生產企業主導,完成這項發明。


    說不定這一階段的研發,還能再拆分出工藝和設備:製造工藝一個發明,為了這一製造工藝所配套的新型生產設備一個發明


    材料終於實現工廠化量產後,最後如何把材料造成隱形眼鏡,是用離心法還是模鑄法,如何確保這個過程中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獨門優勢、做到“不用減材打磨就達到光學精度要求”,那就又是兩個方法發明、兩個設備發明


    以上隨便數數,可不就得七八個發明、累計二十幾個專利了。


    顧轍拿出個五六十萬來,能夠租實驗室和設備、雇實驗員打工,再做點配套調研,差不多就資金見底了。


    而且這個過程中,顧轍也不能隻操心發明和專利的事情,他還得想辦法鋪墊論文、把一些大而化之、不涉及具體技術、隻涉及思想研究方向的內容,發表到期刊上,給自己逐步刷刷學界聲望。


    另外,還能寫一些“盤點行業技術現狀、推演近期研究努力方向、該解決的問題”的綜述性論文,為產業進步造造勢。


    不然要是近期材料化學領域圈內都沒有這方麵的權威盤點綜述,將來顧轍拿著最初那兩個發明去找企業談合作,說不定對方的重視程度就不夠高了——


    很多企業的大老板是不懂技術的,也不是科研出身。他們隻懂日常經營。


    所以圈內技術是否重要、是否值得花大價錢引進合作,有時候圈內頂流學術期刊上的前沿綜述判斷,就比較重要了,能一定程度上影響產業界的決策判斷。


    而綜述這種“盤點”類的論文,顧轍一個大學生,剛剛起步,肯定是沒資格寫的,寫得再好也沒期刊會發表,


    因為你沒這個江湖地位,輪不到你指點江山,你隻能發那些實打實做出成績來的東西。


    好在顧轍也沒指望靠綜述掛第一作者,他隻是希望這些文章能出現、能傳播影響力就行了,是不是他親自寫的倒也無所謂。


    所以顧轍心中在盤算之後,已經有了一點思路:


    他可以想辦法去請教本院權威的高分子聚合材料教授,在請教中引導對方產生興趣,然後分配任務給他去搜集材料。


    到時候他本人掛個第二作者也行,把第一或者通訊作者讓給大牛教授。這樣也算是撈到了入行的敲門磚,達到了想要的宣傳目的。


    至於顧轍本人為第一作者的頂級期刊牛逼論文,還是等入門之後再慢慢布局吧,反正他腦子裏幹貨多著呢,第一步先浪費一點結交點人情也無所謂。


    此後一兩天,顧轍就一邊上課,一邊整理他的研發和論文拆分、鋪墊計劃。


    同時還抽出一點時間,把前麵剛調解贏的官司的好處落袋為安、把他那些新式廚具專利,分批談判賣給蘇珀爾的陳清風、石韜晦。


    陳清風那邊倒也爽快,畢竟有了官司的調解背書後,他“技術引進”起來就有了“尚方寶劍”,不用擔心事業部內部有其他人說閑話阻撓。


    他們公司的財務付錢那邊也爽快了一些,第一筆七八萬塊錢,官司結束後的第二天,就打給了顧轍,堪稱神速。估計是得了領導交代、第一筆錢要打快點安撫住顧轍。


    剩下那些長期合作的技術轉讓付款,大約一個多月之內,也可以陸陸續續把錢給到位。


    對陳清風而言,花著公司的錢,為自己刷“技術引進”的業績指標,豈不美哉——這種事情,外行人也沒什麽好覺得奇怪的。


    很多企業的研發部門,都是不僅有自研發明專利的kpi考核指標的,也有“外部引進合作”的指標。對外合作合得好,研發相關負責人一樣有獎金。


    10月18日傍晚,第一筆八萬塊錢專利轉讓費到賬時,顧轍親自去銀行查詢了一下,非常美滋滋。還順便給自己的手機號開通了“銀行短信及時語”通知功能。


    他心中的時間表,也隨著錢的到賬速度,漸漸明朗起來:


    他決定從下周開始,也就是10月25號之前,就先投稿、鋪墊行業現狀方麵的論文,一邊造勢同時也是一邊幫助自己梳理思路、整頓規劃。


    論文也不可能很快過審的,哪怕級別比較低、而且找大牛教授下發任務,至少也要一個多月。如果是顧轍自己投,那三個月沒迴音都是正常的。


    所以,論文造勢至少也要11月底或者12月初才能開始有效果。


    顧轍這邊的具體科研工作,他就準備11月底開始全麵推進。


    在此之前,顧轍還得操心一個事兒,那就是入學後的第一個學期期中考試,考試會在11月下旬初舉行——他畢竟是靠著之前入學時的優異表現、拿到了邱成桐獎學金的人,所以第一次期中考試也不能太離譜。


    否則對於院內教授對他的感官、後續是否會為他提供便利,都會起到負麵影響。


    好在竺可楨學院的大一理科通識教育也不是教得非常深入,隻是教學速度太快、覆蓋知識麵太廣,估計到時候出題不會難。


    這對於顧轍來說也算是有點優勢,因為他畢竟很多課都是前世學過一遍的,現在快速浮光掠影溫故知新,也不至於過不了。


    而且,正因為竺院學製短、重通識,所以這次期中考試的時候,就有不少學分會正式結算掉了。


    比如,在外麵普通大學,高數是分兩個學期上完的,上下兩部分各自6個學分,加起來12。


    但是在竺院,三年就修完本科、總學分要求還比外麵高,所以大一上學期就要把高數教完。期中考試通過,就拿到“高數上”的6個學分,期末考試通過,再拿下的6分。


    顧轍把這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後,正從校門口的銀行迴寢室半路上,就又接到一個電話。


    要不說成功人士業務繁忙呢,想靜下來一個人想事情的時間都不多,總是有各種要處理的突發事件加塞。


    電話是林靜靜打來的:“顧轍,你現在有空嗎?昨天我不是陪幽幽一起去法院、關心你那個案子的事兒嘛。就下午的時候,出了點事情。


    昨天本來應該我和葉小敏都有幾個孫經理那邊的開戶尾單要做。我沒去,小敏就把剩下的活兒攬了,結果去客戶那邊的時候,遇上了一個前幾天剛剛被友商騙了的客戶,起了點小衝突。


    今天早上小敏才跟我商量,還通知孫經理那邊,想看看怎麽交涉處理,孫經理還挺重視,讓我們別幹了,還把錢給我們結了,說會另給安撫,還讓我們報案揭蓋子。說如果不明白的,可以問問你。


    我們都沒見識過,就來麻煩您出出主意孫經理說他這兩天也會趕來省城一趟。”


    顧轍一愣,稍微反應了幾秒,才迴過味兒來。林靜靜和葉小敏在孫鎮嶽那邊繼續兼職的事兒,之前國慶放假前一天,大家就聊過了,顧轍也給他們支過招,提示過一些風險。


    不過,國慶假期距離現在也才過了十天,她們沒來得及完成交接、收尾,也不怪她們。反正是她們自己的事兒,沒吃大虧就行。


    顧轍冷靜地歎了口氣:“小衝突?人沒傷到吧?唉,果然還是吃點小苦才好正式收手,錢在手邊不賺總是不舒服。算了,我抽點時間幫你們處理參謀一下吧。


    這事兒趁這個契機徹底了斷了也好,實在想賺點零花,跟我說不就完了麽,我又不是找不到活兒給你們幹。”


    顧轍想了想,自己著手後續科研和論文工作的時候,也缺幾個人日常打雜、處理公司日常賬目往來,還缺點人手提前做市場調研。趁機安排幾個心腹同學,倒也沒什麽問題。


    反正他才剛起步,事兒也少,很多工作都是季節性忙碌的,也不怕任人唯親。


    全職的人招進來,反而會淡季閑著的時候不好處理。這學期就先這麽湊合過去把,等下學期或者大二開學了,再搞正式班子。


    顧轍第一時間趕迴學校,直奔林靜靜約的地方,他到的時候,就看到葉小敏、林靜靜甚至陸幽幽都在了,還有林靜靜的男友徐嵩也在,不過他顯然不太懂行,也不會處理事情,以至於在和不在麽什麽區別,一群妹子依然沒有主心骨。


    看到顧轍出現,大家才沒來由放下心,知道肯定能處理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全都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浙東匹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浙東匹夫並收藏重生之我全都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