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殿中一眾本地名士和文臣絞盡腦汁的隻言片語,楊伊想著那些至今的帝王,雖然稱唿曹氏為賊,但是楊伊還是視之為帝的。


    曹魏數代帝王,當年魏武至今,雖然為賊,但是文學上的成就卻是不可質疑的,也不是時間可以磨滅的。


    想至此,楊伊此時起身,看向群臣,說著:


    “朕有一詞,請諸卿聽:


    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懷帝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祁山缺。


    壯誌饑餐賊虜肉,笑談渴飲敵寇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念至此,殿中此時無人敢言,隨著楊伊的言語間,此時天地間,都仿佛有了一絲動靜,甚至有聖音輕鳴!


    隻是此時楊伊並未曾停頓,而是繼續吟著:


    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終南山前珠翠繞,上林苑中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


    民安在?填溝壑。


    歎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人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錦官遊,與天賀。”


    隨著楊伊吟唱完,這兩闋詞其中含義,殿中人卻都基本明了,就是武臣,也都不是不學無術的,薑維、霍弋等人都是文武雙全的,都是那種出則為將,入則為相,上馬平天下,下馬安天下的大才。


    自然明白其中之理,這兩闋詞論及立意和文采,都是絲毫不亞於當年的曹氏父子的。


    完全的表達了古都昔日繁華,如今卻國破家亡,山河破碎,社稷蒙塵,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令人讀罷痛心疾首,簡單凝煉,卻字字滴血,不知凝聚了寫作者多麽痛心,悲憤與力圖改變的情感,就是薑維霍弋之心懷,此時聽了,也恨不得立即統兵北上解民於水火之中。


    一句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卻是令人感懷。


    那種還我河山,洗刷國恥,解民於倒懸,豪放明快中卻又隱隱透露一點不知何時得此良機的急迫,拳拳之心,吟誦來卻是極有感染力。


    一片碧血丹心,擔負興國重任,可同樣也是年輕有活力,樂觀的,甚至可以想像未來的勝利,等來日還舊都,再續錦官城一遊,當與天同賀……


    這無疑是一片好詞,但是若是如此也就罷了,這是道法顯聖的時代,文道已然建立的時代,此時楊伊吟誦間,已然用出自己身懷的龍氣。


    聽著前半闋詞的時候,眾人滿目悲色,仿佛見到,秋雨停後,一個偉岸的身影憑欄而立,怒發衝冠。


    那人遙望天際,無處宣泄國運撕裂的悲憤,隻得仰天長嘯,一舒情懷。


    為張龍象,所有功名如糞土,成方虛聖,披星戴月,轉戰各界,見慣風雲,而家國危急,不能再虛度年華,不要等到發白人已老,才悔不當初,徒留悲傷。


    國君被賊擄走的恥辱,至今沒有洗刷!而臣民的恨意,何時才能消除?


    既已如此,那應當如當年先丞相,乘坐戰車,踏破祁山山口,複我河山。


    戰場之上,吃賊之肉,喝寇之血,壯誌淩雲,談笑殺敵,無懼無畏。


    從現在起,揮師北上,定要奪迴失去的大好河山,最終攜勝利之師凱旋!


    而後半闋詞,更是連貫起來,直接讓這兩闋詞提升了一個位格,已然能和當年魏武《短歌行》相較高下了,而在此時,更是要震動天下。


    轟!


    此時隻見一道紫光直衝雲霄。


    轟!轟!轟!


    漢國各地,一道又一道紫氣直衝雲霄。


    有剛剛得勝不久占據西縣的大軍,有遝中屯田的輔軍,有此時正在漢中剿賊的平賊營軍,有各地的守衛軍團,還有巴州的水軍……


    所有紫氣光柱衝天而起,抵達天幕盡頭,便徐徐彎曲,如虹橋轉向,直奔此時漢國名義上的國都錦官城,目標是錦官城中漢國皇宮大殿。


    此時,天下震動,如此異象,致使天地間所有的目光,自去年那天清晨,紫氣東來三千裏之後,再一次落在漢國。


    那一次,無數奇人異士以為那是直指昆侖,如今這光耀數百裏卻是目標清晰。


    漢國萬民心潮湧動,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種力量,讓他們不由自主望向國君所在。


    漢國各地紫氣在天際劃過優美的弧度,隨後斜斜拋向錦官城。


    一道道又一道紫氣融入錦官城上,代表著漢國的龍脈之中,隻是短短數息後,整座錦官城都都被紫氣籠罩。


    此時漢國各個軍團上空,出現了大漢以往的諸多名將的虛影。


    兵仙韓信、周亞夫、衛青、霍去病、鄧禹、馬援,還有終軍、班固、陳湯、段潁等等,乃至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諸葛亮等等,出現在某個軍團所在。


    軍魂顯現,萬軍同心。


    楊伊身後,大氅飛揚,聖光鋪開,化億萬軍魂,純白無瑕。


    那漢國曆代軍魂戰魂遮蔽一半天空,最後伴隨著紫氣注入龍脈,最終如同無邊無際的披風一般落在楊伊身後。


    看到天空軍魂越來越少,每個看到這一幕的漢國人都悵然若失,那是當年何等強盛的大漢!


    而隨著楊伊的“與天賀”落下,無數虛影如雲如霧,向四麵八方飛散,落入漢國所有軍團的每一個人的身體裏,除了那些已經叛國之人。


    即便是蠻人也獲得這種力量,入漢則為漢民,以心為歸屬。


    而各將此時也獲得了相應的軍魂入體,比如關羽之魂影,此時就注入了關彝體內,那巨大的先祖之影融入關彝體內,直接讓關彝的身高生生提高了少許,身體更加強壯,思維更加敏捷,力量更大,直追先祖。


    幾乎所有的兵將都在驚喜地拍打撫摸全身,每個人像是都感覺自己力量有明顯的提高,身體更加結實。


    眾多將領感受到體內增加的力量,都是十分激動,這簡直是神跡,這提升的力量看似不大,但是如是苦練,那也是數年之功,還得用食補。


    而今,直接省卻了數年的苦功也就罷了,此時還可以察覺到,蘊含的力量並未曾消化完,還會在以後有所收獲,這加起來,基本就是十年的苦功了。


    一名戰士省卻了十年的苦功,而將軍們更是得了將魂,卻是得到了更多,那種種感悟和傳承,更是不傳之秘,更是兵家的絕密。


    漢地士族,文武良才稀缺,就是因為如今漢地缺少傳承,這不是當年開國之時,人傑當世,百餘年的相持,如今當年的那一批人傑,基本都已經不存世了。


    而各家傳承也比不上占據了中原的魏國,魏國雄踞當年大漢十三州中九州還多之地,而漢國如今雖然稍有開拓,也就是益州和梁州之地了,還不如孫吳占據的揚州、交州以及半個荊州之地。


    這就是國力的差距,而此時這一首戰詞出世之後,大漢才是振興有望!


    這首詩的作用,是如今天下所傳所有的戰詩之冠!


    這是一首出征詩或者稱之為壯行詩,是戰詩詞中最重要的,沒有之一,因為出征詩能讓大量的士兵的身體素質突飛猛進的提升,少則維持數日,多則維持半年以上。


    若是長年累月獲得出征詩加持,士兵的身體會永久性增強,甚至連他們兒孫的身體都比尋常孩童強壯。


    本身自己都能獲得十年苦功的加成了,再加上這些,那其中所獲得的收獲,可想而知。


    以往,魏國憑借著自己的資源,雖然內部頻頻戰亂,但是卻能幾線作戰,並且壓製的漢國苦不堪言,漢國隻有兩州之地,說是兩州,真正可以稱得上富強的也就一州,幾乎是以一敵十。


    而現在,僅僅一首詩詞,就能讓漢國所有軍團實力提升,幅度近乎是一倍,這是何等偉岸之力。


    以往之所以屢屢戰敗,不是漢國士兵不如魏國,而是漢國士兵並未曾在單兵素質上和魏國拉開差距,主要是身體力量差距不大,而現在,身體力量有了差距,在憑借眾將得到了先賢傳承的智慧和敏捷,從今以後,可以說,漢國已經和當年丞相在時一般,視敵如土雞瓦狗!


    就在所有人被這首曠古絕今的詩詞之力震驚的時候,一種極其晦澀但又龐大的力量自天而降。


    這是一股隻有少數人才能感受到那種天地元氣的波動,那力量龐大到必須要小心翼翼,因為稍有不慎便可能毀滅整座皇宮。


    此時,隻能以心神感知,隻會察覺一片奇特的水波在天空蕩漾,外放出奇特的氣息。


    那種力量偉岸無上,令人生不出任何抵抗之心,隻能僵立在那裏。


    殿中幾人相互用眼神示意,猜測這是什麽力量降臨。


    隻有楊伊才知道,這根本不是什麽力量降臨,而是此時大漢龍脈現世,那奇特的波動,是天地法理交織、天道滌蕩。


    這一股無上的力量遲遲不離開,此時殿中的人察覺的越來越多,但是一些人此時卻是欲哭無淚,因為每個人都感到自己從上到下從裏到外都被這力量看透,仿佛赤裸著身體站在這裏一般。


    另外一些人卻麵帶微笑,即便還沒有擺脫那首詩詞中的憤怒與壯烈,也依舊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


    因為,這是傳說中才會出現的龍運洗禮,這是帝王都無權享用的天大恩賜,隻有一國建立才能得到唯一的一次機會。


    此外也就是中興之時才可以了,而漢國至今,也就當年高祖群臣,光武帝重興時的群臣,以及烈祖建立季漢時的群臣。


    如是有人能占據一縣,反叛立國,也能得到這龍運洗禮,當然,其後得能在圍剿下存活下來,並且被這龍運洗禮之後,並不是就立刻獲得提升。


    而是隨著所在之國,國運的提升,自身同樣隨之增強,就像是高祖當時,出身大都無非是鄉間黎民,但是,最終卻是天下名將,曆代稱頌之名臣。


    而光武帝重興,雲台二十八將也是赫赫有名;烈祖之時,五虎上將,也是威震華夏,而沒想到今日,竟然再次得到此機會!


    龍運洗禮之下,直接遍布人體的每一個部分,對人體形成一種全麵的洗濯、滋養和增強,對於自身的所有力量都有巨大的好處。


    尤其是強者將會更強,如果是文武全才,那麽就會文武之道,皆一同提升,當年武侯,就是把這龍運發揮到極致的典範。


    這一次,洗禮的時間雖然不長,一開始許多人驚恐,但感受到身體的變化後,全都沉浸在其中,飄飄欲仙。


    此時楊伊也慢慢閉上雙眼,神遊天地。


    就見此時大殿之上,奇光如雨。


    那些奇光無一明亮,全都無比奇怪,明明有一些鮮豔的顏色,諸如紫色、紅色、金黃等等,可無論顏色如何,在楊伊的感應中,那些光芒都無比暗淡,無比晦澀,仿佛改變了天地間顏色的性質。


    那不是顏色,而是深奧的法理,玄妙的聖道。


    法理聖道如四季,無法觸摸,無法看見,但卻可以通過萬物變化來推斷,那些奇光,並非法理與聖道本身,而是它們引動的力量。


    此時龍運之下,但凡是漢國文臣七品,武將軍候以上,一視同仁,都得到了機會,超凡脫俗的機會。


    就像是當年漢初三傑,韓信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融會貫通兵法絕學,最終號稱“兵仙”,千古兵法大家,唯此一人獨占其號!


    還有蕭何,曆代為相,皆以蕭相國為尊,千古也僅有數人;而“謀聖”張良,更是潛修成道,立下“天師道”的道統,其數百年後,幾次都有奪天下建立地上道廷之望。


    道統更是千百年後,也仍舊存活於世,這就是各有各的選擇了,韓信選擇了兵法,蕭何選擇了為相,而張良選擇了道。


    楊伊此時卻不知,自己麾下的文臣武將,卻是選擇什麽?


    是不是會有和當年韓信、蕭何一般的人物呢?是不是會有張良一般的醉心仙道的人物呢?


    如今卻是不知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江湖做女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弓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弓誠並收藏我在江湖做女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