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等下我就去。”楊大山見閨女還吩咐他做事,很高興,他就怕閨女為了些事不再搭理自己。
“肥皂這事你還有什麽安排的嗎?”李氏問小草兒。
“沒有啦。”小草兒被問得一臉懵。“上午在書房我都把我的想法跟三哥他們說了,現在就由三哥做計劃了,看三哥是怎麽安排的。”
李氏看向三毛,用眼神詢問兒子。
三毛對母親今天的態度也很無語。以前都是妹妹說了算,而且妹妹的想法也是適合家裏用的,今天是怎麽了,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
“是的,妹妹都把想法告訴我了,我還沒來得及做計劃要怎麽實施。”
“隻知道用草木灰和豬油,不知道用多少怎麽辦?”李氏又問。
“那隻能繼續研究,妹妹他們也隻是開始做,還沒有經驗,讓外祖他們繼續研究吧,研究這事外祖他們有經驗,之前豆腐皮那些妹妹也是給個方子,他們就能搗鼓出來,這個肥皂估計也不難。”三毛看了一下小草兒後跟李氏說。他也不太讚同母親這個做法,但也無法抗拒。
“那是,之前的豆腐皮也就給他了方子,之後都是他們自己搗鼓出來的。”李氏沾沾自喜地道。
“我看啊,那個鹵水和豆腐的分成我們家就不要再拿了,這些年分給我們的銀子都可以把方子買過來了。”
這些年,鹵水和豆腐的收益都是兩家平分,加上娘家人多,孩子一個個都長大了,結婚生孩子,樣樣都要花錢,人多想法就多。
幾個嫂子還算好,什麽都沒提,但也頂不住娶進門的兒媳婦天天在耳邊說,他們都想把分走的五成份子留在家裏。這樣自己的小家也能富裕一點,也可以幫襯一下自己娘家。
所以這次李氏迴去說大毛要去京城,問他們有沒有人要跟著去。他們一聽是跟去做書童或是小廝就不幹了,在自己家還有營生呢,跟著去京城說著好聽,實質給你當跑腿的,誰願意呢。所以大家都不去。
李老頭和李老太倒是想孫子跟著去,但好幾個都到適婚年齡了,這一去不知多久才迴,又怕耽誤婚事。
最重要的是兩個長輩年紀大了,這些都不管事了,重孫也這麽大了,兒媳婦孫媳婦為自己小家著想都是情有可原,所以倆老對這些事不過問。
侄媳婦對李氏說:“大毛是舉人老爺了,以後搗鼓出來的東西自家做就行了,不用跟其他人分什麽的,堂堂一個舉人老爺,誰敢來鬧事。”這話說得李氏非常心動。
還跟李氏提起鹵水和豆腐的分子來,說著什麽家裏的孩子大了花費大之類的,你們家現在這裏有收入那裏也有進項,不差這三瓜兩棗,但您娘家就不一樣了,就這兩樣營生,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娶媳婦,又一個接一個地生孩子,花費可大了。
李氏當時沒應承下來。可被娘家的侄媳婦的彩虹屁捧得飛上雲霄了,“您雖不是一家之主,老太太都多少年沒理事了,姑父可不是也要聽您的嗎,您說這分成不拿了,他們誰還敢說不同意嗎是不是?”
這兩年李氏在作坊被那些村裏新娶進來的小媳婦天天捧著,可是得意得很。
就今天外家沒人跟著去京城落了麵子,又碰上小草兒不經她同意就說要跟狗蛋他們兩家一起做肥皂,還要給分成,不就是一肚子氣嗎?
在這個家裏,我都還沒發話,你一個女孩子家家的就作主了,那還得了,要是傳出去你讓我臉往哪擱。
小草兒一聽李氏說不再拿李家兩項營生的分成,心裏覺得很好笑,當初我不要,你們硬是裝作大方地給,現在又想拿迴去,那肥皂生意以後是不也會這樣?
小草兒心裏是這麽想,但嘴上卻笑著說:“我聽娘的。”
楊老太就不幹了:“為什麽不拿了?當時說好這些是給我小草兒當嫁妝的。”
“娘,小草兒自己也同意了的,還有,這些年她自己已經存了不少嫁妝銀子了,您看誰家的閨女有她這麽多銀子。”李氏
“不行,那是該給我們的,當時就說好兩家平分,這些年我們可是從來沒看過賬本,他們送多少過來我們收多少,而且也不是全部都給了小草兒,大部分是放在家裏的,每次給她的有多少你心裏不清楚嗎?”楊老太是真心疼小草兒,幾個孫子都不在身邊,平常小草兒跟她在一起的時間最多,心裏不由就偏向孫女。
“娘,都這麽多年了,我們家還要拿分子好像說不過去了,而且我們家什麽都不用做,全是他們外祖家一手包辦的,這些年拿的銀子也夠買方子了。”李氏繼續對老太太說。
“按你這麽說,那吉祥酒樓的分子我們是不是也不該拿了,當初我們隻是提供了菜方子就分人家那麽多銀子,還有紅薯作坊這些,那樣不是跟華明的星雲他們合作的,我們是不是也不要拿了。”楊老太不聽她的勸。
“那可不行,華明他們可是外人,怎麽能跟他們外祖家比。他們外祖可是親生的。”李氏一聽鄭華明那邊的生意也不用拿分成也慌了,家裏的生意全部都是跟他們有關的,不拿分成家裏吃什麽?
“華明還是大毛老師的孫子呢?師同父,你說親不親?”楊老太對鄭先生可是感激得很,也當他們是自家人一樣。要不是鄭先生他們,自己家還不知道是什麽樣呢。
“那也不行,當時咱們可是簽的協議的。”李氏著急地說。
“意思是跟他們外祖家沒簽協議就不用按之前說的做對嗎?”楊老太一臉怒色。“三毛,以後無論跟誰一起做營生都要簽協議,在是誰不按協議做的我們就報官,包括你外祖家。”
“肥皂這事你還有什麽安排的嗎?”李氏問小草兒。
“沒有啦。”小草兒被問得一臉懵。“上午在書房我都把我的想法跟三哥他們說了,現在就由三哥做計劃了,看三哥是怎麽安排的。”
李氏看向三毛,用眼神詢問兒子。
三毛對母親今天的態度也很無語。以前都是妹妹說了算,而且妹妹的想法也是適合家裏用的,今天是怎麽了,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
“是的,妹妹都把想法告訴我了,我還沒來得及做計劃要怎麽實施。”
“隻知道用草木灰和豬油,不知道用多少怎麽辦?”李氏又問。
“那隻能繼續研究,妹妹他們也隻是開始做,還沒有經驗,讓外祖他們繼續研究吧,研究這事外祖他們有經驗,之前豆腐皮那些妹妹也是給個方子,他們就能搗鼓出來,這個肥皂估計也不難。”三毛看了一下小草兒後跟李氏說。他也不太讚同母親這個做法,但也無法抗拒。
“那是,之前的豆腐皮也就給他了方子,之後都是他們自己搗鼓出來的。”李氏沾沾自喜地道。
“我看啊,那個鹵水和豆腐的分成我們家就不要再拿了,這些年分給我們的銀子都可以把方子買過來了。”
這些年,鹵水和豆腐的收益都是兩家平分,加上娘家人多,孩子一個個都長大了,結婚生孩子,樣樣都要花錢,人多想法就多。
幾個嫂子還算好,什麽都沒提,但也頂不住娶進門的兒媳婦天天在耳邊說,他們都想把分走的五成份子留在家裏。這樣自己的小家也能富裕一點,也可以幫襯一下自己娘家。
所以這次李氏迴去說大毛要去京城,問他們有沒有人要跟著去。他們一聽是跟去做書童或是小廝就不幹了,在自己家還有營生呢,跟著去京城說著好聽,實質給你當跑腿的,誰願意呢。所以大家都不去。
李老頭和李老太倒是想孫子跟著去,但好幾個都到適婚年齡了,這一去不知多久才迴,又怕耽誤婚事。
最重要的是兩個長輩年紀大了,這些都不管事了,重孫也這麽大了,兒媳婦孫媳婦為自己小家著想都是情有可原,所以倆老對這些事不過問。
侄媳婦對李氏說:“大毛是舉人老爺了,以後搗鼓出來的東西自家做就行了,不用跟其他人分什麽的,堂堂一個舉人老爺,誰敢來鬧事。”這話說得李氏非常心動。
還跟李氏提起鹵水和豆腐的分子來,說著什麽家裏的孩子大了花費大之類的,你們家現在這裏有收入那裏也有進項,不差這三瓜兩棗,但您娘家就不一樣了,就這兩樣營生,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娶媳婦,又一個接一個地生孩子,花費可大了。
李氏當時沒應承下來。可被娘家的侄媳婦的彩虹屁捧得飛上雲霄了,“您雖不是一家之主,老太太都多少年沒理事了,姑父可不是也要聽您的嗎,您說這分成不拿了,他們誰還敢說不同意嗎是不是?”
這兩年李氏在作坊被那些村裏新娶進來的小媳婦天天捧著,可是得意得很。
就今天外家沒人跟著去京城落了麵子,又碰上小草兒不經她同意就說要跟狗蛋他們兩家一起做肥皂,還要給分成,不就是一肚子氣嗎?
在這個家裏,我都還沒發話,你一個女孩子家家的就作主了,那還得了,要是傳出去你讓我臉往哪擱。
小草兒一聽李氏說不再拿李家兩項營生的分成,心裏覺得很好笑,當初我不要,你們硬是裝作大方地給,現在又想拿迴去,那肥皂生意以後是不也會這樣?
小草兒心裏是這麽想,但嘴上卻笑著說:“我聽娘的。”
楊老太就不幹了:“為什麽不拿了?當時說好這些是給我小草兒當嫁妝的。”
“娘,小草兒自己也同意了的,還有,這些年她自己已經存了不少嫁妝銀子了,您看誰家的閨女有她這麽多銀子。”李氏
“不行,那是該給我們的,當時就說好兩家平分,這些年我們可是從來沒看過賬本,他們送多少過來我們收多少,而且也不是全部都給了小草兒,大部分是放在家裏的,每次給她的有多少你心裏不清楚嗎?”楊老太是真心疼小草兒,幾個孫子都不在身邊,平常小草兒跟她在一起的時間最多,心裏不由就偏向孫女。
“娘,都這麽多年了,我們家還要拿分子好像說不過去了,而且我們家什麽都不用做,全是他們外祖家一手包辦的,這些年拿的銀子也夠買方子了。”李氏繼續對老太太說。
“按你這麽說,那吉祥酒樓的分子我們是不是也不該拿了,當初我們隻是提供了菜方子就分人家那麽多銀子,還有紅薯作坊這些,那樣不是跟華明的星雲他們合作的,我們是不是也不要拿了。”楊老太不聽她的勸。
“那可不行,華明他們可是外人,怎麽能跟他們外祖家比。他們外祖可是親生的。”李氏一聽鄭華明那邊的生意也不用拿分成也慌了,家裏的生意全部都是跟他們有關的,不拿分成家裏吃什麽?
“華明還是大毛老師的孫子呢?師同父,你說親不親?”楊老太對鄭先生可是感激得很,也當他們是自家人一樣。要不是鄭先生他們,自己家還不知道是什麽樣呢。
“那也不行,當時咱們可是簽的協議的。”李氏著急地說。
“意思是跟他們外祖家沒簽協議就不用按之前說的做對嗎?”楊老太一臉怒色。“三毛,以後無論跟誰一起做營生都要簽協議,在是誰不按協議做的我們就報官,包括你外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