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王走向禁衛大統領周坤,擦肩之際,輕聲道:“大統領,一會兒得了閑,還請過府一敘。”說完,若無其事地走了,並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周坤聞言一愣,雖然他與睿王私交甚深,但卻很少過府相聚。畢竟一個是皇子,一個是護衛皇宮的禁衛大統領,走得太近容易落人口實。
皇子結交文臣,皇帝陛下或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要是與軍中將領有所來往,必定會被皇帝陛下拉入黑名單。
輕則申斥,重則圈禁。
而今,睿王卻邀他過府一敘,難道不怕惹人非議。
陡然,周坤眼前一亮,恍然大悟。剛剛他被皇帝陛下和睿王合夥坑了,狠狠的打了一巴掌,這是要給他一顆甜棗,寬慰寬慰他。即使皇帝陛下知曉,想必也是無話可說。
他可是聽說睿王府中有好酒,因此,必須得去!既然錯失了皇帝陛下的酒,那就要從睿王那裏補迴來。
文武朝臣騎馬的上馬,坐轎的上轎,各自迴府。當然,太子黨的這些老臣們對如何處理楊振以及重開恩科這兩件事一定會暗通款曲。
且說老太傅李玉李如圭恢複之後,徑直進了書房,把門一關,開始閉目沉思。雖然他老而昏聵,但終究是三朝元老,還是有些謀略的,隻是趕不上日新月異的變化,顯得無能而已。
咣當!
陡然,房門被大力撞開,從外麵跑進來一個十五六歲的男仆,哭喪著一張臉,直接撲倒在地,急切道:“老太爺,大事不好了,少爺夥同尚書家的少爺們跑了!”
老太傅被打斷了思緒,還沒來得及發火,聽見了男仆的匯報,不由得愣住了。跑了?這是什麽意思?他看向那男仆,追問道:“究竟怎麽迴事,說清楚!”
“老太爺,今早起來不見了少爺,平常的衣物和馬匹都不見了,隻發現了一封書信,說是和六部尚書家的少們一起去靖州看會武了。”
男仆把事情簡短的講述了一遍,可把老太傅氣壞了,胡子一撅一撅的,險些背過氣去。
那靖州是什麽地方,是非漩窩,任何攪進去的人都會惹一身腥。更何況,他們這些老臣竭力倡導文學,抵製武學。結果,他們的孫子卻跑到靖州看會武去了,這不是公然的打臉嗎。
萬一那些沒見過世麵的孩子被楊振等人蠱惑了,棄文學武,那該如何收場!
“快去把你家老爺找迴來,就說火燒眉毛了。”說完,轉念一想,既然那幾個孩子都在一起,絕不能讓那幾個尚書躲清閑,而老夫一個人忙活。
想及此處,老太傅提高了聲音,“來人啊!”
不多時,老管家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老太爺,您有什麽吩咐。”
“趕快叫幾個人去給六部尚書送信,把他們都請過來,就說十萬火急,耽誤不得。”說完,往椅子上一坐,開始揉起了腦袋。
當務之急是想方設法把那幾個孩子弄迴來,至於其他的事情,他也顧不得了,隻能先放一放。
老管家出了書房,直接喊來了六名男仆,讓他們分別去給六部尚書送信。畢竟若讓一個人去,那得跑半城,太過耽誤時間。
這麽大動靜,豈能不引起別人的關注,尤其是在這個關口,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蝴蝶效應。
對於太學生員翹課去靖州觀看會武一事,太子率先得到消息,畢竟他負責太學。得到奏報之後,他並沒有太過在意,畢竟那些太學生員都是貴族子弟,官宦之後,翹課隻是屢見不鮮。他不在意,但有人在意。
太子府詹事甄平認為此事非同小可,如不及時處理,後果不堪設想。畢竟事關老太傅和六部尚書,而且那些太學生員乃是去靖州觀看會武。
“殿下,紙裏包不住火,你要立即進宮稟告皇帝陛下。”
太子聞言一愣,頗為詫異的看了甄平一眼,“甄詹事,沒必要這麽做吧。不就是學員翹課嗎,又不是沒發生過,何必去勞煩聖聽。”
“非也。殿下試想,那些老臣崇文抑武,但他們的孫子若棄文學武……”話到此處,無需再講,因為他相信太子能夠明白。
太子的確明白了,即使他不去匯報,父皇也會知道。畢竟那幾個老臣肯定不會坐視不理,一定會折騰出大動靜。與其讓父皇詢問自己,還不如自己先去探探口風,也好做到心中有數。
皇宮,禦書房,四帝英宗的確得到了消息,不由得開懷大笑。這幾個孩子實在是有趣,既然跑去靖州看會武,有前途。
“趙巽,擬旨:靖州實乃國之上州,齊平更是文聖之鄉。太學生員乃天子門生,不可不尊天子,不可不敬文聖。故命太學生員前往齊平文苑,祭拜恆公。”
說完,四帝英宗捋須髯開懷大笑,像吃了檳榔順氣丸一般。
趙巽會心一笑,他從小陪在四帝英宗身邊,對於他的心思自然能猜透一些。經過這一番推波助瀾,不知有多少太學生員會對武學產生興趣。甚至,棄文學武。
屆時,不知那幫老臣情何以堪,勢必會非常精彩。
“陛下,要通知他們嗎?”趙巽問道。
“先讓他們折騰折騰吧?”四帝英宗自然明白趙巽口中的他們是什麽人。
“陛下,太子求見。”
陡然間,一名小黃門跑了進來,跪地迴稟。
“朕已知他來意,讓他稍安勿躁,迴複坐等消息便可,不日將有聖旨下達。”四帝英宗清楚太子必定是為了那幾名太學生員之事而來,因此並不打算見太子。他還要將此事壓一壓,到了火候再進行處理。
宮門外,太子踱來踱去,忽見小黃門跑了過來,便停住了腳步。
小黃門跑到太子身前,一躬到底,“迴稟太子爺:陛下業已知道您為何而來,讓您稍安勿躁,迴府坐等消息,不日將有聖旨下達。”
太子聞言一愣,這老爺子究竟作何打算?他前思後想,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隻能迴府去和甄詹事商議。雖然知父莫若子,但對於皇家而言,卻不適用。除了趙巽之外,能夠猜透四帝英宗三成心思的,不超過五個。
……
太傅府,書房內,老太傅,其長子李維公以及六部尚書圍坐在一起,正在商議那幾個孩子的事情。
“此事,利弊參半。若你們舍得自己的孫子,不僅可以占據大義,還可以借機打壓以那楊振為首的新武勢力。”老太傅微笑道。
“老太傅,您就別賣關子了,究竟該如何處置,我們都聽您的。”兵部尚書比起火爆,因此第一個跳了出來。
“對,我們都願意聽老太傅的,您一直都是我們這些老臣的風向標嘛。”其他五部尚書紛紛附和。
“好!我便說說。我們不僅要順水推舟,而且還要推波助瀾。第一,你們要記住,他們是去文苑祭拜恆公,而不是觀看會武。第二,要讓他們秘密消失一段時間,不過卻要吃些苦頭。你們若是狠得下心,至於怎麽消失,老夫便仔細講講。”
周坤聞言一愣,雖然他與睿王私交甚深,但卻很少過府相聚。畢竟一個是皇子,一個是護衛皇宮的禁衛大統領,走得太近容易落人口實。
皇子結交文臣,皇帝陛下或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要是與軍中將領有所來往,必定會被皇帝陛下拉入黑名單。
輕則申斥,重則圈禁。
而今,睿王卻邀他過府一敘,難道不怕惹人非議。
陡然,周坤眼前一亮,恍然大悟。剛剛他被皇帝陛下和睿王合夥坑了,狠狠的打了一巴掌,這是要給他一顆甜棗,寬慰寬慰他。即使皇帝陛下知曉,想必也是無話可說。
他可是聽說睿王府中有好酒,因此,必須得去!既然錯失了皇帝陛下的酒,那就要從睿王那裏補迴來。
文武朝臣騎馬的上馬,坐轎的上轎,各自迴府。當然,太子黨的這些老臣們對如何處理楊振以及重開恩科這兩件事一定會暗通款曲。
且說老太傅李玉李如圭恢複之後,徑直進了書房,把門一關,開始閉目沉思。雖然他老而昏聵,但終究是三朝元老,還是有些謀略的,隻是趕不上日新月異的變化,顯得無能而已。
咣當!
陡然,房門被大力撞開,從外麵跑進來一個十五六歲的男仆,哭喪著一張臉,直接撲倒在地,急切道:“老太爺,大事不好了,少爺夥同尚書家的少爺們跑了!”
老太傅被打斷了思緒,還沒來得及發火,聽見了男仆的匯報,不由得愣住了。跑了?這是什麽意思?他看向那男仆,追問道:“究竟怎麽迴事,說清楚!”
“老太爺,今早起來不見了少爺,平常的衣物和馬匹都不見了,隻發現了一封書信,說是和六部尚書家的少們一起去靖州看會武了。”
男仆把事情簡短的講述了一遍,可把老太傅氣壞了,胡子一撅一撅的,險些背過氣去。
那靖州是什麽地方,是非漩窩,任何攪進去的人都會惹一身腥。更何況,他們這些老臣竭力倡導文學,抵製武學。結果,他們的孫子卻跑到靖州看會武去了,這不是公然的打臉嗎。
萬一那些沒見過世麵的孩子被楊振等人蠱惑了,棄文學武,那該如何收場!
“快去把你家老爺找迴來,就說火燒眉毛了。”說完,轉念一想,既然那幾個孩子都在一起,絕不能讓那幾個尚書躲清閑,而老夫一個人忙活。
想及此處,老太傅提高了聲音,“來人啊!”
不多時,老管家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老太爺,您有什麽吩咐。”
“趕快叫幾個人去給六部尚書送信,把他們都請過來,就說十萬火急,耽誤不得。”說完,往椅子上一坐,開始揉起了腦袋。
當務之急是想方設法把那幾個孩子弄迴來,至於其他的事情,他也顧不得了,隻能先放一放。
老管家出了書房,直接喊來了六名男仆,讓他們分別去給六部尚書送信。畢竟若讓一個人去,那得跑半城,太過耽誤時間。
這麽大動靜,豈能不引起別人的關注,尤其是在這個關口,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蝴蝶效應。
對於太學生員翹課去靖州觀看會武一事,太子率先得到消息,畢竟他負責太學。得到奏報之後,他並沒有太過在意,畢竟那些太學生員都是貴族子弟,官宦之後,翹課隻是屢見不鮮。他不在意,但有人在意。
太子府詹事甄平認為此事非同小可,如不及時處理,後果不堪設想。畢竟事關老太傅和六部尚書,而且那些太學生員乃是去靖州觀看會武。
“殿下,紙裏包不住火,你要立即進宮稟告皇帝陛下。”
太子聞言一愣,頗為詫異的看了甄平一眼,“甄詹事,沒必要這麽做吧。不就是學員翹課嗎,又不是沒發生過,何必去勞煩聖聽。”
“非也。殿下試想,那些老臣崇文抑武,但他們的孫子若棄文學武……”話到此處,無需再講,因為他相信太子能夠明白。
太子的確明白了,即使他不去匯報,父皇也會知道。畢竟那幾個老臣肯定不會坐視不理,一定會折騰出大動靜。與其讓父皇詢問自己,還不如自己先去探探口風,也好做到心中有數。
皇宮,禦書房,四帝英宗的確得到了消息,不由得開懷大笑。這幾個孩子實在是有趣,既然跑去靖州看會武,有前途。
“趙巽,擬旨:靖州實乃國之上州,齊平更是文聖之鄉。太學生員乃天子門生,不可不尊天子,不可不敬文聖。故命太學生員前往齊平文苑,祭拜恆公。”
說完,四帝英宗捋須髯開懷大笑,像吃了檳榔順氣丸一般。
趙巽會心一笑,他從小陪在四帝英宗身邊,對於他的心思自然能猜透一些。經過這一番推波助瀾,不知有多少太學生員會對武學產生興趣。甚至,棄文學武。
屆時,不知那幫老臣情何以堪,勢必會非常精彩。
“陛下,要通知他們嗎?”趙巽問道。
“先讓他們折騰折騰吧?”四帝英宗自然明白趙巽口中的他們是什麽人。
“陛下,太子求見。”
陡然間,一名小黃門跑了進來,跪地迴稟。
“朕已知他來意,讓他稍安勿躁,迴複坐等消息便可,不日將有聖旨下達。”四帝英宗清楚太子必定是為了那幾名太學生員之事而來,因此並不打算見太子。他還要將此事壓一壓,到了火候再進行處理。
宮門外,太子踱來踱去,忽見小黃門跑了過來,便停住了腳步。
小黃門跑到太子身前,一躬到底,“迴稟太子爺:陛下業已知道您為何而來,讓您稍安勿躁,迴府坐等消息,不日將有聖旨下達。”
太子聞言一愣,這老爺子究竟作何打算?他前思後想,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隻能迴府去和甄詹事商議。雖然知父莫若子,但對於皇家而言,卻不適用。除了趙巽之外,能夠猜透四帝英宗三成心思的,不超過五個。
……
太傅府,書房內,老太傅,其長子李維公以及六部尚書圍坐在一起,正在商議那幾個孩子的事情。
“此事,利弊參半。若你們舍得自己的孫子,不僅可以占據大義,還可以借機打壓以那楊振為首的新武勢力。”老太傅微笑道。
“老太傅,您就別賣關子了,究竟該如何處置,我們都聽您的。”兵部尚書比起火爆,因此第一個跳了出來。
“對,我們都願意聽老太傅的,您一直都是我們這些老臣的風向標嘛。”其他五部尚書紛紛附和。
“好!我便說說。我們不僅要順水推舟,而且還要推波助瀾。第一,你們要記住,他們是去文苑祭拜恆公,而不是觀看會武。第二,要讓他們秘密消失一段時間,不過卻要吃些苦頭。你們若是狠得下心,至於怎麽消失,老夫便仔細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