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
買夢中的數字,竟然中獎五億 作者:青陽山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高晨晨開車迴到利維亞首都。
見到劉敏,跟她講述楊見新買的別墅,大大誇獎一番,說的天花亂墜。
三天後,劉敏按捺不住好奇心,由高晨晨開車,帶著召召和安柏·洛林來到鄉下。
雖然經常通過視頻看女兒,但見到人,感覺大不一樣,楊見抱一會,便被駱冰和朱珠搶過去。
楊六月似乎知道她們是自己至親之人,不哭不鬧,烏溜溜的眼珠盯著幾人看,咧著小嘴笑。
喜得三人情不自禁。
逛了一上午,查看整個莊園,劉敏暗讚楊見有眼光,如此開闊的一片土地,發展潛力巨大。
中午吃完飯,帶著六月要走,被駱冰朱珠留下住了一晚。楊問起寧百濤,劉敏說父親有事迴國,可能隔一段時間再來。
從此後,幾個人隔三差五的來迴住,因為實現財務自由,幾乎沒什麽煩心事。
原來,人活在世上,最大的煩惱是沒錢。小小一張紙,可以解決99%的憂愁。
一個人無論理想多偉大,權力和地位多高,也離不開錢,也須錢做基礎。
~ ~ ~ ~ ~
疫情在利維亞得到控製。
病毒在世界各國齊心協力打擊下,再也無法興風作浪,國際防疫進入尾聲。
再過一個月,各國紛紛解除限製,恢複正常工作生活。
楊見不用整天打電話協調,無事可做,在利維亞喝酒聊天,樂不思蜀。
有四位夫人陪著,閑暇時到劉敏別墅抱抱六月,住幾天。
在家實在無聊,就去瑞羅與新庫拉兩國會一會總理、首相朋友,吃吃獨具地方特色的飯菜。
帶著三女,幾個月時間遊遍歐洲大地,觀賞各種迷人的風景。
路過埃菲爾鐵塔,去過威尼斯水城,見識過聖托裏尼島的天空和藍色海洋,還有天鵝堡的白色牆壁和鬱鬱蔥蔥的森林。
甚至光臨陸地邊緣——冰島埃德利紮島。在世界最孤獨的房子麵前徜徉,體會內心深處的寂寞與光陰的憂鬱。
聽到大海陣陣波濤聲,駱冰、高晨晨、朱珠被震撼了,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
“我們不想走了,想和你終老在這裏,永遠與世無爭,永遠清淨自然…”
“好的,等我在世間的使命完成,我一定帶你們遠離紅塵喧囂,尋一處靜地,遺世獨立…”
等看到阿爾卑斯山的雄偉,以及山下極富詩意的青青村莊,四個人又走不動了。
林間畫卷一般的迷霧,高大延綿的山脈,匆匆駛過的小火車…在鄉村長大的楊見朱珠,被美景所吸引,流連忘返。
幾百年沒有戰爭的地方,充滿和諧寧靜,風都是溫馨的。
當地人們生活節奏緩慢,壓力不大,快樂而悠閑。
劉敏沒跟他們去,因為之前遊過這些地方,再說還有六月離不開媽媽。迴來以後聽她們誇的世外桃源一般,有點不以為然——
“地方我都去過啊,風景是不錯,但並沒有你們那麽不想走…”
楊見說:“同樣風景,同樣事情,反映到每個人心裏感觸不一樣,上千人有上千種體會。一個是藝術細胞,另一個是生活經曆。”
劉敏不滿,“你說我沒有藝術情感細胞?沒有經曆生活積累?”
楊見趕緊解釋,“沒有,我不是那個意思。”
“那你什麽意思?”
“得,我不說了!”
“不行,必須解釋清楚,”
…
~ ~ ~ ~ ~
這天,楊見和李苦瓜開兩輛車,帶著高晨晨她們去街上購物,意外的碰見四個熟人。
幾人看見高晨晨,老遠揮手叫喊,弄得高晨晨很意外,等跑近了才認出,竟然是自己以前股票小組手下的四個人。
在異國他鄉遇上,高晨晨又驚又喜又意外。
“沈立,蘇小江,小莫,小平,你們怎麽也在利維亞?”
楊見也說,“真是巧,人生何處不相逢啊。”
看四個人灰頭土臉,詞不達意,不知怎麽迴事。
時間臨近中午,找家飯館坐下來,閑聊時才知道。
四人真出大問題了。
楊見解散股票小組時,沒有虧待手下。
鑒於他們的突出貢獻,每人給500萬元遣散費,加上以前掙的,他們四個每人不少於1000萬的收入。
如果不浪費,這筆錢在國內城市能活的不錯。
但是四個人都不過二十幾歲的年齡,不願坐吃山空,手裏有錢,都想出去闖闖。
他們聽說歐洲人有騎自行車旅遊休閑的傳統,於是聯合起來倒騰一批自行車,拉到歐洲售賣,準備大賺一筆。
來了才知道,事情沒那麽簡單。
自行車市場是有,而且不小,但是他們經營的卻不順利,到處碰壁,甚至受到當地商家的抵製。
楊見不理解,
“他們為什麽抵製你們?”
四個年輕人氣憤的說:
“還能為什麽?嚴重的排華,種族歧視,”
楊見不解,
“好好的,為什麽排華?你們隻做生意,又沒幹什麽壞事,他們為啥跟你們過不去? 給我講講經過。”
四個人七嘴八舌的說了半天,楊見才明白他們遭到排斥的原因。
四人來到歐洲,在當地租下門麵,自行車到貨後,為迅速銷售,搶奪市場,他們采取薄利多銷政策,與當地商家打價格戰。
一輛車,對方賣5000元人民幣,他們賣4800,對方4800,他賣4600。
因為擾亂市場價格,遭到當地自行車銷售商家的聯合抵製,剛開始賣出一批,到後來再也賣不動了。
又換一座城市,還是如此,幾個月下來,四人做股票掙的幾千萬,都變成自行車堆積在倉庫裏。
四個人愁的沒辦法,在街上瞎轉悠,恰好碰到昔日老板。
楊見聽後才明白原因。
知道他們還沒吃午飯,要了幾份意大利麵,等吃完後,給他們上了一堂生意課。
口氣十分嚴肅:
“出國做事情,遇到問題,不要總上綱上線,說人家排華,無緣無故排什麽華?為什麽同樣是亞洲人,不排日、韓國人,隻排華人?”
“要我說根本不可能!出了事情,首先檢查自身是否做的不妥!”
“如果自身的確沒毛病,那才是外部問題。”
(謝謝讀者“陳芳”送的禮物。)
見到劉敏,跟她講述楊見新買的別墅,大大誇獎一番,說的天花亂墜。
三天後,劉敏按捺不住好奇心,由高晨晨開車,帶著召召和安柏·洛林來到鄉下。
雖然經常通過視頻看女兒,但見到人,感覺大不一樣,楊見抱一會,便被駱冰和朱珠搶過去。
楊六月似乎知道她們是自己至親之人,不哭不鬧,烏溜溜的眼珠盯著幾人看,咧著小嘴笑。
喜得三人情不自禁。
逛了一上午,查看整個莊園,劉敏暗讚楊見有眼光,如此開闊的一片土地,發展潛力巨大。
中午吃完飯,帶著六月要走,被駱冰朱珠留下住了一晚。楊問起寧百濤,劉敏說父親有事迴國,可能隔一段時間再來。
從此後,幾個人隔三差五的來迴住,因為實現財務自由,幾乎沒什麽煩心事。
原來,人活在世上,最大的煩惱是沒錢。小小一張紙,可以解決99%的憂愁。
一個人無論理想多偉大,權力和地位多高,也離不開錢,也須錢做基礎。
~ ~ ~ ~ ~
疫情在利維亞得到控製。
病毒在世界各國齊心協力打擊下,再也無法興風作浪,國際防疫進入尾聲。
再過一個月,各國紛紛解除限製,恢複正常工作生活。
楊見不用整天打電話協調,無事可做,在利維亞喝酒聊天,樂不思蜀。
有四位夫人陪著,閑暇時到劉敏別墅抱抱六月,住幾天。
在家實在無聊,就去瑞羅與新庫拉兩國會一會總理、首相朋友,吃吃獨具地方特色的飯菜。
帶著三女,幾個月時間遊遍歐洲大地,觀賞各種迷人的風景。
路過埃菲爾鐵塔,去過威尼斯水城,見識過聖托裏尼島的天空和藍色海洋,還有天鵝堡的白色牆壁和鬱鬱蔥蔥的森林。
甚至光臨陸地邊緣——冰島埃德利紮島。在世界最孤獨的房子麵前徜徉,體會內心深處的寂寞與光陰的憂鬱。
聽到大海陣陣波濤聲,駱冰、高晨晨、朱珠被震撼了,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
“我們不想走了,想和你終老在這裏,永遠與世無爭,永遠清淨自然…”
“好的,等我在世間的使命完成,我一定帶你們遠離紅塵喧囂,尋一處靜地,遺世獨立…”
等看到阿爾卑斯山的雄偉,以及山下極富詩意的青青村莊,四個人又走不動了。
林間畫卷一般的迷霧,高大延綿的山脈,匆匆駛過的小火車…在鄉村長大的楊見朱珠,被美景所吸引,流連忘返。
幾百年沒有戰爭的地方,充滿和諧寧靜,風都是溫馨的。
當地人們生活節奏緩慢,壓力不大,快樂而悠閑。
劉敏沒跟他們去,因為之前遊過這些地方,再說還有六月離不開媽媽。迴來以後聽她們誇的世外桃源一般,有點不以為然——
“地方我都去過啊,風景是不錯,但並沒有你們那麽不想走…”
楊見說:“同樣風景,同樣事情,反映到每個人心裏感觸不一樣,上千人有上千種體會。一個是藝術細胞,另一個是生活經曆。”
劉敏不滿,“你說我沒有藝術情感細胞?沒有經曆生活積累?”
楊見趕緊解釋,“沒有,我不是那個意思。”
“那你什麽意思?”
“得,我不說了!”
“不行,必須解釋清楚,”
…
~ ~ ~ ~ ~
這天,楊見和李苦瓜開兩輛車,帶著高晨晨她們去街上購物,意外的碰見四個熟人。
幾人看見高晨晨,老遠揮手叫喊,弄得高晨晨很意外,等跑近了才認出,竟然是自己以前股票小組手下的四個人。
在異國他鄉遇上,高晨晨又驚又喜又意外。
“沈立,蘇小江,小莫,小平,你們怎麽也在利維亞?”
楊見也說,“真是巧,人生何處不相逢啊。”
看四個人灰頭土臉,詞不達意,不知怎麽迴事。
時間臨近中午,找家飯館坐下來,閑聊時才知道。
四人真出大問題了。
楊見解散股票小組時,沒有虧待手下。
鑒於他們的突出貢獻,每人給500萬元遣散費,加上以前掙的,他們四個每人不少於1000萬的收入。
如果不浪費,這筆錢在國內城市能活的不錯。
但是四個人都不過二十幾歲的年齡,不願坐吃山空,手裏有錢,都想出去闖闖。
他們聽說歐洲人有騎自行車旅遊休閑的傳統,於是聯合起來倒騰一批自行車,拉到歐洲售賣,準備大賺一筆。
來了才知道,事情沒那麽簡單。
自行車市場是有,而且不小,但是他們經營的卻不順利,到處碰壁,甚至受到當地商家的抵製。
楊見不理解,
“他們為什麽抵製你們?”
四個年輕人氣憤的說:
“還能為什麽?嚴重的排華,種族歧視,”
楊見不解,
“好好的,為什麽排華?你們隻做生意,又沒幹什麽壞事,他們為啥跟你們過不去? 給我講講經過。”
四個人七嘴八舌的說了半天,楊見才明白他們遭到排斥的原因。
四人來到歐洲,在當地租下門麵,自行車到貨後,為迅速銷售,搶奪市場,他們采取薄利多銷政策,與當地商家打價格戰。
一輛車,對方賣5000元人民幣,他們賣4800,對方4800,他賣4600。
因為擾亂市場價格,遭到當地自行車銷售商家的聯合抵製,剛開始賣出一批,到後來再也賣不動了。
又換一座城市,還是如此,幾個月下來,四人做股票掙的幾千萬,都變成自行車堆積在倉庫裏。
四個人愁的沒辦法,在街上瞎轉悠,恰好碰到昔日老板。
楊見聽後才明白原因。
知道他們還沒吃午飯,要了幾份意大利麵,等吃完後,給他們上了一堂生意課。
口氣十分嚴肅:
“出國做事情,遇到問題,不要總上綱上線,說人家排華,無緣無故排什麽華?為什麽同樣是亞洲人,不排日、韓國人,隻排華人?”
“要我說根本不可能!出了事情,首先檢查自身是否做的不妥!”
“如果自身的確沒毛病,那才是外部問題。”
(謝謝讀者“陳芳”送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