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第三章、不一樣的二戰(下)


    對於英國方麵試探著伸出的和平橄欖枝,克裏姆林宮的要求很簡單也很狂妄:


    他們要求得到整個歐洲!


    嗯,確切地說,是除去不列顛群島以外的整個歐洲大陸。


    ——麵對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閣下色厲內荏的詢問,約瑟夫大叔(斯大林)很客氣地表示,布爾什維克的現階段目標“僅僅”是整個歐洲大陸!不列顛群島暫時還不在目標範圍之內。


    所以,隻要唐寧街十號的那個胖子不再妄想幹涉任何歐洲大陸的事務,蘇聯和英國還是可以和平相處的。


    再具體一點來說,斯大林對英國方麵提出了如下的一攬子要求:


    第一,限期撤出所有在法國的英軍,不再對法國法西斯偽政府提供任何支持;


    第二,限期撤出入侵挪威的英軍,承認新建立的挪威紅色政權;


    第三,限期撤出入侵希臘的英軍,承認新建立的希臘紅色政權;


    第四,和平解決意大利問題,各國占領軍撤離意大利,由意大利人全民投票決定未來前途;


    ——由於蘇聯方麵占領了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北意大利,佛羅倫薩、米蘭、威尼斯等一係列曆史名城盡在其手,人口遠遠多於美英聯軍控製的意大利南部。所以若是搞全民公投的話,絕對是意共上台的結果……


    第五,“象征性”地賠償三億英鎊,作為對法國、荷蘭、希臘和比利時等國受害左翼組織的彌補。


    ……


    粗俗一點地表述,就是:不列顛蠻子速速從歐洲大陸滾蛋,迴你們的小島上玩自己去吧!如此方可饒你一死,嗯,走的時候別忘了把賠償金留下,你之前闖進來搞破壞的時候,可還砸壞了不少花花草草呢!


    這種把大英帝國視若無物的態度,頓時氣得丘吉爾一蹦三尺高,差點撞上天花板。在歇斯底裏地大喊大叫,發泄了一通之後,這個胖子便徹底熄了跟俄國布爾什維克妥協的心思,決定要咬緊牙關戰鬥到底。


    於是,就在第二次敦刻爾克大撤退順利結束的當天,丘吉爾在議會發表演說,公開鼓動對蘇宣戰:


    “……在納粹德國的魔掌威脅著不列顛的時候,我曾向國會表明過,我將奉獻的我唯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帶領我們的國家戰勝這樣一場極其嚴酷的考驗,度過曠日持久的鬥爭和苦難。


    而現在,不列顛又一次走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女生們!先生們!我不得不繼續請求你們,也要像過去一樣,繼續奉獻出你們的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為了我們的自由和生存,與那個東方邪惡的紅色獨裁者做殊死的抗爭,若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麽?我的迴答是:在陸上、海上、空中作戰。盡我們的全力,盡上帝賦予我們的全部力量去作戰,對人類曆史上最黑暗的,最兇殘的暴政作戰。這就是我們的政策。


    若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麽?我可以用一個詞來迴答,那就是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奪取勝利——不懼一切恐怖,去奪取勝利——不論前路如何漫長、如何艱苦,去奪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不能生存。


    我們務必清醒地認識到,沒有勝利就不複有大英帝國,沒有勝利就不複有大英帝國所象征的一切,沒有勝利就不複有多少世紀以來的強烈要求和衝動:人類應當向自己的目標邁進。


    我精神振奮、滿懷信心地承擔起我的任務。我確信,大家聯合起來,我們的事業就不會遭到挫敗。


    在此時此刻的危急關頭,我覺得我有權要求各方麵的支持。我要說:來吧,讓我們群策群力,並肩前進!”


    雖然丘吉爾在演講中洋溢的鬥誌和激情仿佛跟過去一樣強烈,但在議院裏得到的掌聲卻是寥若晨星。


    ——再豪邁的語言並不能掩蓋現實的蒼白,再熱情的煽動也無法讓枯萎的心靈死灰複燃。


    在持續了六年的全方位殘酷戰爭之中,在從北歐冰原、非洲沙漠一直延伸到東南亞熱帶雨林的無數個廣袤戰場之上,大英帝國不僅耗盡了它的全部人力、物力與財力,也被榨幹了它的全部精力、勇力和毅力。


    整整一代小夥子都倒在了戰場上,連女人都被征召進了軍隊,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血液都快要流幹了。


    英國人已經受夠了無休止的戰爭,受夠了無所不在的匱乏,再也不想繼續過著這種噩夢般的日子了。


    隻要能讓大不列顛島上的家園安寧如初,剩下的什麽帝國榮耀,什麽大陸均勢,都統統見鬼去吧!


    最終,對蘇聯宣戰的提案遭遇否決,反倒是有人拋出了結束戰時狀態的建議,並且迎來了一片歡唿。


    麵對議會的一陣陣反對聲浪,丘吉爾首相的臉色異常鐵青。如果他真有足夠崇高的威望,此時或許已經在琢磨著要不要學習克倫威爾和拿破侖兩位先賢,發兵用武力解散議會了。


    但很遺憾,他沒有。不列顛的軍人並不喜歡丘吉爾,反倒因為一係列的失敗而對他怨氣衝天。


    ——由戰前的一流強國衰落到美國跟班的地步,同時還要在最前線直接麵對蘇聯毛熊的恐怖。


    把大英帝國一手折騰到這樣淒慘的地步,丘吉爾這個首相實在是難辭其咎。


    一旦戰時狀態結束,國防法失效,那麽他這個戰時首相的下台,恐怕也就進入了倒計時。


    到了這個時候,孤立無援的丘吉爾首相,發現自己似乎隻剩下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於是,他扭過頭來,將期盼的目光投向了西方,那個大西洋彼岸的“民主國家兵工廠”……


    但是,美國的楊基佬們,真的願意付出自己的鮮血和金錢,為大英帝國的歐洲霸權去買單嗎?


    ※※※※※※※※※※※※※※※※※※※※※※※※


    大洋彼岸,美國


    自從太平洋戰爭爆發開始,美國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漩渦,前後也已經有四年之久了。


    因為戰火始終都沒有怎麽燒到美國本土,所以,相比於到處充斥著死亡和匱乏的歐洲各國,戰時美國人的生活算是寬裕得多。紐約的百老匯依然燈紅酒綠,佛羅裏達的海濱浴場也依舊熱鬧繁華。


    但不管怎麽樣,曠日持久的戰爭消耗,還是給普通美國人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汽油的限量配給,讓美國人沒法再愜意地開車兜風。而戰時的市場管製,又使得市場上隻有些發青的凍雞肉和土豆,孩子們喜歡的糖果總是難覓其蹤,黃油、牛肉幹和水果也是時有時無——吃飽是沒問題,但吃好就別想了。除非有著特殊的關係,否則就算拿出再多的美鈔,也很難買到牡蠣和龍蝦之類的高檔食品。


    因為軍隊征發了太多的男青年,為了彌補勞動力的不足,出現在工廠裏的女性也越來越多。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在戰爭期間多次公開發表講話,唿籲婦女們從家裏走出來,用雙手為家庭和國家做出貢獻。


    總的來說,此時的美國人還沒有明顯的厭戰情緒,依然全心全意地支持國家打贏這場反法西斯戰爭。


    但是,如果敵人不再是法西斯的話,情況又會變成怎麽樣呢?


    華盛頓,白宮


    雖然已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但科德爾赫爾國務卿還是拿著一個文件夾,來到了橢圓形辦公室的門外。


    望著從門縫裏射出的橘黃色燈光,他先是輕輕地咳嗽一聲,然後敲了敲門。


    “……進來吧。赫爾先生!”


    從房門裏麵傳來的,卻不再是那個“輪椅上的巨人”的和藹嗓音,而是另一個略顯陌生的迴答。


    是啊,那位二十世紀最著名的美利堅大統領、現代人類希望神光之集大成者,盡管瘸腿卻身殘誌堅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已經在不久之前病死了。現在這間辦公室裏坐著的,是杜魯門總統。


    一個以副總統身份倉促上位的幸運兒,一位強硬的右翼保守派人士,以及一名好麵子的愣頭青。


    總的來說,杜魯門總統並不怎麽理解羅斯福總統之前製訂的宏大全球戰略規劃,也不喜歡羅斯福總統留下的政府班子,但因為根基淺薄、缺乏人望的緣故,又不得不捏著鼻子繼續跟諸位“前朝老臣”勉強合作。


    然後,在合作的過程之中,因為彼此觀念的南轅北轍,一直在不斷地鬧出各種矛盾和衝突。


    如果是和平時代,這樣的磕磕碰碰倒也不算什麽。但在眼下這種戰爭年代,可就顯得非常要命了——幾百萬美軍正在全球各個戰場殊死搏殺,白宮的任何一個錯誤判斷都有可能葬送成千上萬條年輕的生命!


    最近這一段時間以來,因為杜魯門總統和整個執政團隊的各種意見對立,白宮的一係列戰略決策被搞得一團糟,很多計劃都已經不知道該怎麽執行下去了。比如說,在徹底消滅了德國納粹之後,原本應當盡快敦促蘇聯對日宣戰……但若是完全按照杜魯門總統的想法一意孤行的話,蘇聯恐怕就要對美國宣戰了!


    上帝啊!他似乎真的把英國當成了需要不惜一切代價支持的親密盟友!


    至於拆散英法殖民地體係對美利堅合眾國的巨大意義,則被杜魯門忘在了腦後,即使很多人對他苦口婆心地百般勸說,分析利弊,他還是堅持認為,白宮應該跟唐寧街十號站在一起,並肩迎戰克裏姆林宮!


    甚至還不僅僅是在口頭上表示一下態度,而是要讓艾森豪威爾的軍隊在羅馬前線動真格的!


    真該死,幫助英國人維持殖民地,為了英國人而在歐洲跟蘇聯開戰,對美利堅又有什麽好處?


    雖然在嘴上都對布爾什維克的“赤色瘟疫”表示敵視和警惕,但實際上除了杜魯門總統,白宮上下絕大多數人都明白,在戰勝了軸心國之後,美利堅合眾國下一個真正的敵人是不列顛,嗯,或許還有法蘭西。


    在這個時代,英格蘭的紳士們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地版圖。世界人口的1/4都是大英帝國的臣民,地球陸地麵積的1/5盡是大英帝國的版圖。從英倫三島蔓延到岡比亞、紐芬蘭、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香港、新加坡、緬甸、印度、烏幹達、肯尼亞、南非、尼日利亞、馬耳他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故而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霸權領導下的國際秩序被稱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從而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這個龐大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相形之下,過去那些偉大的征服者,無論是亞曆山大大帝、凱撒還是成吉思汗,都隻能望洋興歎,望塵莫及。


    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曾經這樣得意洋洋地描述大英帝國的經濟影響力:“……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地海是我們的伐木場,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基地,東印度群島為我們提供甘蔗、咖啡和香料,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即使是在進入20世紀之後,各項新的核心戰略資源,如石油、鐵、鋁、鉛、鋅、銅、鎳、橡膠等等的原材料生產基地,也大多控製在大英帝國的手中。


    大英帝國各個殖民地的原材料,源源不斷地運往大不列顛島的各個工廠,而遍布世界各地的廣袤領地,又為其工業產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貿易市場。不將其徹底拆散的話,美利堅合眾國的霸權根本無從談起。


    至於真正跟蘇聯人展開全麵搏鬥,那最起碼也應該是拆掉了英法兩個老牌殖民帝國之後的事情吧?


    赫爾非常理解和支持上述觀點,而羅斯福總統的影子和智囊哈裏霍普金斯也是如此認為的。


    但杜魯門總統卻不是這樣的想法,他似乎真的以為美國已經是民主自由陣營的領袖,需要全力援助英國人對抗席卷歐洲的布爾什維克“赤色瘟疫”……這種想法其實也沒錯,但問題是太超前了!


    為了方便美利堅合眾國在日後更加完整地接受大英帝國的遺產,這個說英語的殖民帝國確實是不應該現在就崩潰,但是,合眾國也不能援助得太過頭了,否則一旦讓大英帝國死灰複燃,豈不就成了自討苦吃?


    由於兩種觀點的衝突,白宮這段時間的歐洲政策幾乎陷入了癱瘓,各式各樣的爭吵一場接著一場,實在是令人頭疼萬分……當然,赫爾國務卿同樣也不得不承認,羅斯福總統之前遺留的戰略計劃,也遠遠談不上盡善盡美,甚至前後破產了很多次。尤其是對蘇聯和日本的各種誤判,更是嚴重得堪稱離譜。


    雖然很多情報分析人員都對此無法理解,甚至精神崩潰地大喊什麽“錯的不是我!錯的是這個世界!”或者翻著白眼嘀咕什麽“現實比小說更離譜”……但現實就是現實,再怎麽不肯承認也是沒有用的。


    再次歎了一口氣,將上述的紛繁思緒擠出腦海,科德爾赫爾國務卿推開門,走進去,把門關好,然後就看到杜魯門總統和哈裏霍普金斯特別助理,正站在一張歐洲地圖前麵,比比劃劃地爭論著什麽。


    “……看看吧,多麽可怕!從阿姆斯特丹到布魯塞爾,再到巴黎和奧爾良,然後是圖爾和南特,接下來大概還有裏昂和馬賽!布爾什維克的裝甲洪流就像利刃切開牛油一樣,在短短兩個月裏捅穿了整個法國!


    然後,在北歐,蘇聯人不但占領了芬蘭,還悍然入侵了之前一直保持中立的瑞典王國,硬是把它變成了一個邪惡的赤色政權。這樣蠻橫無理的侵略,跟希特勒之前入侵波蘭和捷克又有什麽區別?


    如今,蘇聯人又把魔掌伸向了挪威,眼看著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就要被染成紅色!”


    杜魯門總統用紅色鉛筆在地圖上畫了幾個個粗大的箭頭,然後神情激動地說,“……英國人已經在這場遏止布爾什維克的戰爭中敗下陣來。現在輪到我們履行盟友義務,拯救歐洲文明世界的自由與民主了!”


    “……咳咳,總統先生,恕我直言,目前蘇聯和英國都還沒有互相宣戰,所以從法律上來說,之前幾個月在低地國家和法國爆發的戰鬥,隻能算是局部武裝衝突……合眾國並沒有什麽需要履行的盟友義務……”


    霍普金斯咳嗽著說道,臉色異常憔悴——這位羅斯福總統的智囊從很多年之前開始就身體不好,一直在同病魔搏鬥,從一九四一年起,每個月醫生在預言他隻剩下了幾周陽壽,然而他總是重新挺起來,直到羅斯福總統已經去世的現在,他還是繼續強撐著病體,跟接任的杜魯門總統一起操持國務。


    盡管杜魯門總統不喜歡霍普金斯的偏左自由主義思想,但還是不得不承認他的能力和智謀。


    “……連原子彈都丟了出來的‘局部武裝衝突’?”杜魯門嘲諷地冷哼了一聲,同時偶然轉了一下腦袋,這才注意到了辦公室裏還有另一個人——也不知為什麽,從進門之後,赫爾國務卿就一直默不作聲地站在牆前,久久地一聲不吭,似乎是在組織措辭,又仿佛某些要談到的東西超出了他的思維能力。


    “……怎麽不開口?是有什麽麻煩的事嗎?赫爾先生。”杜魯門總統問道。


    “……確實是有一樁麻煩。”赫爾盡可能地斟酌著措辭,“……丘吉爾在議會遭到嚴重挫折。為了應對俄國人的繼續進逼,他不僅尋求我們的支持,還提出了幾項很荒誕的建議,比如成立德國流亡政府……”


    “……德國流亡政府?丘吉爾首相到底在想什麽?”杜魯門總統聞言微微一愣,隨即就轉身迴到了座位上,表情嚴肅地說:“……能給我仔細講一講,這具體是怎麽迴事麽?”


    然後,聽著赫爾國務卿結結巴巴的描述,杜魯門和霍普金斯兩人的嘴巴都越張越大。


    ——原因無他,丘吉爾首相這一迴的腦洞實在是開得太大了!


    很顯然,歐洲大陸上步步緊逼的紅色鐵流和大不列顛島內醞釀的倒閣風潮,似乎已經讓這個胖子有了精神錯亂的征兆,在內外交逼的惡劣形勢之下,丘吉爾對白宮拋出了這樣幾條匪夷所思的“反蘇奇策”:


    首先是讓意大利國王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三世重新複辟登基,在美軍控製的半個羅馬或者更南方的那不勒斯等地建立“正統王國政府”,利用王室的傳統影響力,跟北意大利的紅色政權爭奪人心。


    其次是設法蠱惑西班牙的佛朗哥將軍參戰,派遣西班牙軍隊進入法國戰場,抵禦蘇聯紅軍的兵鋒。


    如果說這兩條建議雖然讓人好像吃了蒼蠅不太舒服,但勉強還算是正常思維邏輯的範疇的話,那麽下一條建議就簡直是瘋人囈語了——在柏林被蘇聯紅軍攻陷,納粹德國覆滅前夕,戈培爾、戈林等一係列納粹骨幹逃到荷蘭,隨後被英軍俘獲,鄧尼茨也坐著一艘潛艇在公海上向英軍投降,目前這幫人都在英國的戰俘營裏團聚。病急亂投醫的丘吉爾,眼下居然把主意打到了他們頭上,準備在征得美國同意後就釋放這些人,在倫敦組建德國流亡政府,領導德國本土的“抗蘇遊擊隊”!


    甚至就連德國流亡政府的新元首人選,丘吉爾首相都已經預先安排好了——納粹德國的副元首赫斯在四年前駕機飛到了英國企圖和談被扣,現在還在他們的監獄裏。相比於其他那些臭名昭著的納粹頭目,赫斯這個家夥的履曆相對幹淨一些,如今正好順理成章地推到德國流亡政府新元首的位置上……


    這個突破了人類想象力的主意……怎麽說呢?確實,德意誌第三帝國目前才剛剛覆滅了幾個月,歐洲各地還殘存著不少納粹餘孽。如果美英兩國改弦易轍,轉而支持他們恢複德國政權,並且通過各種間諜渠道,向德國境內的納粹餘孽提供軍火和資金的話,那麽確實是能夠給蘇聯人造成不小的麻煩。


    但問題是,如果這麽一來的話,同盟國之前那些年的一切反法西斯戰爭宣傳,就統統都完全成了笑話——真以為隻要拿掉希特勒,剩下的德國納粹就不是法西斯了嗎?就算是再怎麽愚弄公眾,也不能這樣玩啊!


    想到這裏,霍普金斯忍不住瞟了眼沙發旁邊丟著的一本《美國隊長》漫畫:在這本膾炙人口的流行漫畫裏,希特勒固然是大魔頭的形象,但戈培爾、戈林這些家夥,難道就不是從地獄裏爬出來的妖魔了?


    “……一堆荒唐到了極點的主意!丘吉爾真是瘋了!我們可不能跟著他發瘋!”


    即使是三人之中思想最反動的杜魯門總統,也否決了丘吉爾“扶植納粹”的瘋狂主意,順帶著把其它的點子也都給否決了。不過還沒等赫爾國務卿和霍普金斯兩人稍微鬆一口氣,就又聽到杜魯門話鋒一轉,“……但是,遏製蘇聯勢力的膨脹和幫助我們的英國盟友,如今也已經刻不容緩!有什麽好的對策嗎?”


    ※※※※※※※※※※※※※※※※※※※※※※※※


    如何遏製擁有核武器的蘇聯?如何幫助風雨飄搖的大英帝國?


    這兩個問題,實在是讓自詡為聰明人的霍普金斯感到頭疼,尤其是在不能直接對蘇開戰的情況下。


    確實,如今的歐洲戰略局勢對於美國來說真是太惡劣了,大半個歐洲最精華的部分已經被蘇聯快刀切牛油地切了下來,一口氣吞光了最肥美的戰爭紅利。隻給美英聯軍留下了南意大利這麽一塊食之無味的雞肋,還有希臘南部的幾個海島,法國雖然還處在內戰之中,但在蘇聯裝甲集群進入巴黎之後,勝負早已成定局。


    可是,縱然對蘇聯勢力的急速擴張再怎麽不滿意,白宮的官僚和華爾街的財閥們也沒有什麽牌可打。


    跟另一個世界的曆史不同,這個世界的蘇聯在二戰中要彪悍得多,身家也豐厚得多。除了少量純屬象征性的“友情捐贈”之外,約瑟夫大叔指斯大林並不需要依靠美國的援助物資來打仗。在戰爭期間,美蘇之間確實還保持著貿易聯係,但數量和規模根本微不足道,白宮不可能用美援物資這個籌碼來拿捏俄國毛熊。


    至於援助歐洲各國反蘇力量的事情,近幾個月來白宮其實一直都在做,可惜成果寥寥。目前整個歐洲都在蘇聯鋼鐵洪流的震撼下膽顫腿軟,而在荷蘭外海冉冉升起的蘑菇雲,更是讓所有人為之瑟瑟發抖。


    事實上,按照霍普金斯的想法,在已經得知蘇聯擁有原子彈的情況下,丘吉爾還要堅持武裝反蘇,根本就是坐在炸藥包上玩火!跟美國不同,英國本土和蘇聯紅軍之間,可沒有浩瀚的大西洋作為天塹阻隔,狹窄的英吉利海峽根本不頂用。萬一約瑟夫大叔哪天心情不順,多喝了幾口伏特加,然後一拍腦門,下令直接丟一堆核彈到英國……烏拉!一切麻煩都解決啦!再也沒有什麽大英帝國了!


    ——就在前不久,霍普金斯剛剛閱讀了關於美國醫療隊從英國海軍基地斯卡帕灣發來的報告,描述了因為原子彈爆炸而染上輻射病的慘狀:專家表示這種疾病根本沒有特效藥,即使是合眾國最優秀的醫生,也隻能看著皇家海軍的官兵們一點點地皮膚潰爛、內髒腐朽,最後帶著渾身的腐臭和膿水,極度淒慘地死去。


    跟擁有這種核子武器的對手正麵為敵,真不知應該算是勇敢還是瘋狂,尤其是當英國佬自己手裏卻沒有原子彈的時候——反正不管怎麽樣,美利堅合眾國是絕對不會把剛剛研發出來的核彈交給他們的。


    說真的,霍普金斯實在是很難理解,印象中貧窮落後的俄國人,究竟是怎麽把原子彈這麽高技術的東西鼓搗出來的——確實,製造原子彈的基本原理並不是什麽秘密,在戰前的公開刊物上就可以找到。


    不過,製造原子彈的關鍵性技術障礙,從來不在於原子彈本身的設計製造,而在於如何分離出足夠數量的濃縮鈾,隻要能夠搞到那麽多武器級的鈾和鈈,哪怕是一個普通電氣工程師也能做出核彈來。


    但問題是,以二戰時代的技術條件,想要積攢那麽多的核原料,可是難比登天的事——美國搞的“曼哈頓工程”,曆時三年,雇傭工人二十萬,總計花費二十億美元(當時的美元可比日後的綠票子值錢得多,一把衝鋒槍的成本才十美元,抗戰結束後的國民黨政府全部積蓄也不過九億美元),不惜拿國庫白銀當纏繞電線製造巨型電磁鐵,最後才造出了區區三枚核彈……其中一枚在七月份已經用於試爆,現在隻剩了兩枚。


    而蘇聯人光是砸在英國人頭上的原子彈,如今就已經有兩枚了,手上的存貨更是不知道還有多少。


    當然,爆炸在荷蘭外海的那兩顆原子彈,也有可能就是蘇聯核武庫的全部了。眼下的斯大林說不定是在拿著不存在的原子彈,打著空幌子嚇人。但這樣一旦錯判就要亡國滅種的事情,又有誰敢去賭呢?


    嗯,丘吉爾似乎真的敢賭,但美利堅合眾國卻實在沒必要陪著他發瘋,就連英國人也快要拋棄他了。


    遏製擁有核武器的蘇聯固然難辦,如何幫助落魄的英國人則更是麻煩——這不僅僅是援助幾十船或者幾百船物資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切切實實地幫助英國人穩住殖民帝國的版圖,哪怕隻是暫時的。


    對於大英帝國來說,遍及全球的廣袤殖民地,既是無窮財富的源泉,也是一切麻煩的來源——在民族主義急劇覺醒的二十世紀,全球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越演越烈的反殖民運動。


    而宗主國的傾銷商品和盤剝,給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的災難也是十分深重——具體可以參考民國時期寫實小說《多收了三五鬥》……對待不能完全掌控的半殖民地中國尚且如此,印度、緬甸、南非、西非的殖民地更是被英國殖民者給橫征暴斂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各種反抗的火苗此起彼伏、從未熄滅過。


    到了大英帝國被極度削弱的二戰時代,這些鬱積多時的火苗,更是如何火山噴發一般地爆了出來!


    看著世界地圖上英國各個殖民地的淒慘現狀,霍普金斯感覺這就跟身患絕症的自己一樣無藥可救。


    緬甸和馬來亞已經被日本占領好幾年了,大半個澳洲也被插上了太陽旗。麥克阿瑟在逃出菲律賓之後,接著在澳洲指揮盟軍跟日本人繼續打了幾年,士氣越打越低,地盤越打越小,如今隻剩下了澳洲大陸最南端的墨爾本等幾個據點,若是再吃上幾個敗仗,恐怕就要逃亡到新西蘭或者塔斯馬尼亞島了。


    而大英帝國皇冠上最璀璨的寶石——印度,更是淪為了一個群雄逐鹿的大戰場。雖然日軍僅僅占領了斯裏蘭卡這座島嶼,但被他們送上印度次大陸的國大黨造反派頭子蘇巴斯錢德拉鮑斯,卻成功引爆了整個印度的反英大起義。海德拉巴,克什米爾等土邦相繼自立,善戰的錫克人在旁遮普重建了他們的卡利斯坦王國,就連尼泊爾、阿富汗、伊朗這樣弱雞,都忍不住向富饒的印度次大陸伸出了黑手。


    ——這個世界的蘇聯,並不需要運輸美國援助物資入境的通道,所以英國和蘇聯並未在二戰期間聯手瓜分伊朗。相反,在蘇聯的默許之下,伊朗的禮薩國王甚至發兵東征,企圖在印度殖民地的崩潰中分一杯羹。


    由於英國皇家海軍始終不能徹底擊敗日本聯合艦隊,奪迴印度洋的製海權,更沒有餘力向印度投放大量援軍,於是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也如同風中殘燭一般搖搖欲墜。就連南非都起了別樣心思。


    縱觀世界,如今統治秩序還比較穩固的英國殖民地,隻剩下了黑非洲和北非、中東。但前者的熱帶種植園對維持戰爭的意義有限,後者除了砂子和石油之外什麽都沒有。偏偏蘇聯和美國都不缺石油,甚至有餘裕供給歐洲,占領了荷屬東印度殖民地的日本也不缺石油,剩下的有色人種則貧窮落後得用不起多少石油……


    總之,讓美軍幫助英國鎮壓殖民地反抗,根本就是一樁吃力不討好,還很可能搞臭名聲的苦差事。而且怎麽看也沒有動手的必要。更關鍵的是,美利堅合眾國自己難道就沒有麻煩要解決嗎?


    ※※※※※※※※※※※※※※※※※※※※※※※※


    “……總統先生,在考慮如何遏製蘇聯、援助英國之前,我們還是先想想如何打敗日本吧!”


    聽了霍普金斯憋了半天之後才憋出來的這句迴答,杜魯門總統就不禁感到一陣鬱悶。


    哦!討厭的日本人!


    不僅把美國拖進了戰爭,還攪亂了美利堅合眾國的全盤戰略計劃!


    ——自從參加這場世界大戰以來,美利堅合眾國之所以遲遲未能把大部隊投入歐洲,讓蘇聯獨霸歐洲的局麵成型,除了政治上的考慮之外,還受到另一個關鍵因素的掣肘:那就是跟日本帝國較量的太平洋戰場!


    自從珍珠港受襲之後,打敗日本,迫使它無條件投降,就成了全體美國人最強烈的心願。


    而這也是美國參戰的直接目標,放棄和漠視這個目標就是絕對的政治不正確!


    即使是以合眾國總統之尊,也不能違背廣大公眾的這番心聲。


    連任了四屆的羅斯福總統尚且做不到,杜魯門總統就更是不行了。


    雖然早在1941年末,美國剛剛參戰的時候,羅斯福總統就曾經在國會發表演講,勸說議員們不要將目光隻盯在日本這個小醜一般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穿越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老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老王並收藏大穿越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