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手機閱讀</fn>


    第一百六十章、南京!南京!(中


    鋪天蓋地的熊熊戰火,正在金陵這座天下第一大都市裏燃燒!


    昔日裏紙醉金迷、鶯歌燕舞的秦淮河上,漂滿了殘缺不全的屍體;原本應當書聲琅琅的國子監,被衝天的烈火燒成了一片白地,隆隆震動的火炮轟鳴,取代了大報恩寺的悠揚鍾聲。新奇中文.xiniqi.


    麵對著鮮血淋漓的刀槍和席卷而來的烈火,上百萬後知後覺的南京市民,駭然發現自己竟然一下子身處於戰場,不由得紛紛鬼哭狼嚎,抱頭鼠竄,但依舊成千上萬地死於兵戈和烈火之下。


    而越來越多的軍隊,還在不斷開入這座目前全中國最大的城市,將一切的繁華盡數化為劫灰。


    這場戰役的初期,明軍和清軍雙方都各自控製了半個南京城,在城內城外同時大打出手。


    從兵力對比上看,崇禎皇帝從大勝關帶過來了五萬兵馬,加上南京城中明朝勳貴發動起來的親信家丁和武裝佃戶,合計有六萬餘人。而皇太極身邊的清軍隻有區區五千人,再加上他的同盟軍,也就是東林君子們還能控製的少數殘餘死黨,總共最多不過六千人,在戰場上相當於是以一對十。


    但是,崇禎皇帝的明軍雖有六萬之眾,其中卻包含了不少水分。因為這裏麵不僅有魏國公等南京勳貴臨時發動起來的許多烏合之眾比較能打的精銳家丁家將,畢竟隻是少數,還有在蕪湖之戰收容的原南京朝廷兩萬降兵,其戰鬥力和忠誠心都十分堪憂。也就是說,六萬明軍裏麵有將近一半都是湊數的。


    即使是剩下的三萬多明軍裏麵,也並非全都是能上陣的戰兵,而是把苦力雜役什麽的都算了進去。


    另一邊,皇太極雖然最初隻有六千人,但裏麵卻有五千人是打慣了苦戰硬仗的八旗精銳。而且,他的後續部隊還在不斷從東邊的鎮江渡口趕過來增援。除此之外,皇太極還搶在崇禎皇帝派兵進城之前,就提前一步控製了南京皇城,這座矗立在南京市區內的城中之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搶到了戰場的地利。


    但盡管如此,明軍的兵力優勢依然很明顯。而且,無論是江南水鄉的水稻田,還是金陵都會的狹窄街巷,都是極度不適合北方騎兵馳騁的地方,甚至連複雜一點的步兵方陣都排不出來,隻能像市井流氓一樣亂糟糟地鬥毆。習慣於野戰破敵、鐵騎馳騁的清軍,顯然不怎麽適應這樣低技術含量的戰鬥。


    為了激勵士氣,崇禎皇帝在正陽門上豎起黃羅傘蓋,親自持錘擂鼓,激勵將士奮勇殺敵。主帥盧象升則在南京地區曆史悠久的軍事要塞石頭城遺址上,架起了手頭僅有的幾門重型火炮,猛烈轟擊清軍聚集的街區。而南京城內的市民,雖然對招致這場飛來橫禍的明清兩軍都深感憤懣,但是相對於熟悉的大明官軍而言,還是留著難看發辮的女真韃子更加討厭一些,因此一旦尋找到機會,便對這些韃子群起而攻之。


    而在極端混亂的巷戰之中,即使是手拿磚塊棍棒的婦女兒童,也有了用武之地。甭管你的功夫再高,丟過來一塊磚頭也能撂倒,看似不起眼的磚塊和棍棒,在小巷裏抽冷子偷襲起來還是蠻有力道的。


    於是,隨著大批明軍的陸續入城,還有南京市民的群起圍攻,皇太極麾下的四千清軍盡管竭力廝殺,但還是被一點點地擠到了南京城外。原本被清軍控製的各處南京城門,也是一座接一座地相繼易主。


    盡管皇太極不顧自己身為皇帝之尊,舍生忘死地在南京街巷間帶隊搏殺,就連胯下的戰馬都被打翻了兩匹,腦袋和背後更是先後挨了兩個花盆、一塊磚頭和一記悶棍,外加小半鍋煮沸的開水,最終被打得頭破血流、昏迷過去,但這種身先士卒的英勇表現,依然無法挽迴清軍及其東林黨同盟者的頹勢。在一天一夜的混戰之後,明軍先是用火炮轟開了洪武門,攻入皇城,奪迴了皇宮這個關鍵據點。然後又繼續壓縮殘餘清軍的活動空間,一度將皇太極圍困在神策門附近。當清軍形勢最危急的時候,皇太極本人昏迷不醒,身邊隻有不到一百個衛士,左右侍從都已經給他剃了光頭,換上僧衣,準備設法護送他化妝成和尚潛逃了。


    然而,由於崇禎皇帝的水師力量相對單薄,無法切斷長江航路,導致之前已經集結在江北揚州的清軍,始終在源源不斷地渡江來援。而皇太極為了奪取江南也是發了狠,一口氣押上了大清帝國的幾乎全部賭本。除了留下多爾袞三兄弟的正白、鑲白兩旗兵馬,負責留守徐州和魯南的後方大本營之外,其餘六個旗的滿洲大兵,還有剩餘的漢軍旗、蒙軍旗等等,以及還肯聽話的各路漢地降兵,統統都被他拉到了江南這邊來!


    就這樣,由於明軍沒能在短時間內殲滅皇太極的清軍先頭部隊,隨著一支又一支清軍從鎮江相繼趕到,南京的戰場形勢又漸漸地再一次開始了逆轉。一度形成的神策門包圍圈,又被後援清軍衝開,而皇太極也轉危為安。再接下來,從玄武湖、幕府山、到鍾山的明孝陵,都成了兩軍激烈拉鋸的戰場。


    隨著速決戰的妄想破產,毫無章法的混亂戰鬥持續了一天又一天,一座又一座精美的寺廟或宅邸被燒成白地,明軍雖然依舊占著上風,但始終無法取得全勝,甚至一直不能控製住整座南京城。


    由於南京皇宮距離雙方反複爭奪的戰場前線太近,而且已經在戰火中變得殘破不堪,崇禎帝隻得在鍾山的明孝陵設立了禦營,一邊祈禱朱元璋的在天之靈保佑自己,一邊繼續指揮這場漫長而艱苦的戰鬥。而皇太極則在幕府山腳下的燕子磯立下大營,對著八旗將士指天發誓,這一次不拿下南京就決不罷休!


    需要注意的是,皇太極的清軍雖然是外來的客軍,但在江南這片地方也不是沒有支持者就像尋死的人,如果一次自殺失敗,通常就沒有勇氣立即開始第二次自殺一樣。原本已經對局勢灰心絕望的東林黨人,看到清軍大舉南下,來找他們算賬的崇禎皇帝似乎未必能坐得上金鑾殿,於是又紛紛心思浮動起來。


    其中,此次“借師助剿”的兩個主謀,首輔周延儒和他的學生張溥,一個在南京戰場為清軍指點地理、籌集糧秣,一個在鎮江渡口督促水師船隻,從江北的揚州轉運清軍兵馬。而其他一些還沒有跑遠的東林君子,也紛紛站了出來,雖然南京朝廷下屬的正規軍已經全垮了,但這些人憑著他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力,還是很快組織起了一票烏合之眾,前來南京戰場上幫助“大清友邦”,順便到南京城裏搶點兒東西。


    不過,東林黨固然是江南的地頭蛇,但如今的崇禎皇帝,同樣也不算是外來戶。


    在發現這些滿口道德文章的東林君子,居然再一次刷新了他們的下限,以至於不惜投靠韃子,也要跟自己這個正統天子作對到底之後,這位穿越版的崇禎皇帝陛下頓時暴跳如雷,於是一邊向湖廣和江西的後方催討援兵,一邊立刻召來已經投靠他的南京勳貴,還有倒戈歸順的地方官員,要他們發動鄉民,討伐東林逆黨,所獲財富女子盡可以自取之。結果,就很快導致了戰爭規模和戰爭範圍的急劇擴大化。


    江南的東林黨在這些年固然已經是搞得無父無君、目無朝綱,甚至像同時期的波蘭農莊主們一樣崇尚地主階級自由化。但崇禎皇帝代表的大明朝廷二百年正統權威,畢竟不是那麽容易磨滅的。而江南地方上的勢力,也還沒有到東林黨一手遮天的程度說到底,東林黨並不是現代那種結構嚴密、如臂指使的革命政黨,而隻是一個類似地主縉紳政治俱樂部的鬆散組織,進黨離黨都是司空見慣之事。偏偏任何一個地方的縉紳大戶,都不可能是鐵板一塊,所以東林黨在地方上有多少支持者,就同樣有多少死對頭。


    更重要的是,學過動物學的朋友們都知道,哪怕是最原始的草履蟲,都有趨利避害的生物本能,更何況是思維能力豐富的人類呢?眼下東林黨擁立的永和偽帝,已經逃竄無蹤,如果再不撥亂反正,迴到崇禎陛下的陣營裏來,還能怎麽選擇呢?難道要去給這些渾身臭烘烘的女真韃虜當奴才嗎?


    結果,在這兩大政治力量的撕扯之下,先是南京周邊,然後是整個江南,都爆發了地主團練之間的大規模群毆。許多地主大戶舉著各自的旗號,用刀槍清算起了彼此之前的新仇舊怨。再加上之前民間的各種搶米騷亂也還沒平息,各路武林大俠們組織起來的亂黨還在跳騰,此外又有聞香教的分支勢力,也跟著渡江的清軍,一齊進入江南民間,挑起各種騷亂……明軍、清軍、邪教、地主、水匪、山賊、饑民,各色各樣五花八門的勢力一齊登場,把這片素稱寧靜富饒的江南水鄉,給徹底打成了一鍋粥。


    到了崇禎六年十一月十九日的時候,已經僵持了多日的明清兩軍,終於在南京戰場上形成了總對決的態勢。其中,清軍曆經多次增援和連日損耗之後,還剩大約三萬人,盤踞在長江之畔的幕府山一帶,同時控製著南京城北部,神策門附近的一小片市區。而明軍的總兵力則達到了九萬人,盤踞明孝陵所在的鍾山立寨布陣,同時控製著南京城區的絕大部分,但不僅騎兵匱乏,而且長江上的水師也不占優勢。


    至此,一場決定南方未來命運的大會戰,即將在幕府山和鍾山之間,玄武湖東岸的狹窄平原上打響,雙方這次都是拿出了傾國之軍作為賭注,究竟是崇禎皇帝坐上南京的金鑾殿,將四分五裂的大明帝國重新捏合起來,還是八旗鐵騎征服江南,讓曇花一現的大清帝國死灰複燃,都要在這場決戰中得出結果。


    然而,就在這個明清大決戰一觸即發的時候,本已在南京這邊久戰疲憊,隻是憑著一股精神在咬牙硬撐的崇禎皇帝,卻又從一名風塵仆仆的使者口中,得知了自家後院失火的糟糕消息。


    “……什麽?湖廣有變?武昌、襄陽陷落?!溫體仁首輔帶著皇後和太子逃過來了?!!”


    就在崇禎皇帝跟皇太極鏖戰南京的時候,在中原蟄伏已久的流寇卻趁機展開了大行動,直搗他的後方:李自成從河南殺入襄陽,橫掃漢水上遊;張獻忠從淮西翻越大別山攻入漢陽,隨即又渡江攻占了武昌。留守武昌的溫體仁首輔根本無力抵抗,隻得護衛著皇室成員登上船隻,倉促朝著下遊方向逃亡。


    更要命的是,沒等崇禎皇帝下令封鎖消息,這個噩耗就已經在軍中傳播開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穿越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老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老王並收藏大穿越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