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手機閱讀</fn>
第一百五十六章、引狼入室(上
南直隸,蕪湖,長江之畔,丁家洲
滔滔江水拍打著被血水染紅的堤岸,獵獵秋風吹散了多日縈繞不去的硝煙。放眼望去,不計其數的兩軍屍,以及數百艘殘破的戰船殘骸,正在江麵上起起伏伏、載浮載沉,零星還有嫋嫋的餘煙冒出。
一場雙方動員兵馬十餘萬眾,戰船逾千艘的大會戰,剛剛在這裏宣告結束。
但東西兩軍從開戰到結束,總共僅僅曆時不到四十八小時,就以東軍丟盔棄甲而告終。
事實上,由於一路上都在各處分兵留守,掃蕩地方的緣故,當進抵蕪湖的時候,西軍主帥盧象升手頭不過五萬餘兵力。而駐防蕪湖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麾下的東軍卻有七萬之眾。
粗看上去,此戰貌似是西軍以少攻多,風險頗大,但實際情形卻完全是兩碼事。
西軍的盧象升雖隻提兵五萬,其中的戰兵卻有兩萬多人,還有作為殺手鐧的三千鐵騎,隻是在水師方麵較弱而已。不過,此戰乃是以上遊伐下遊,並非渡江南征,而且進軍路線的沿途皆是江南富庶之地,大軍所需的一切糧秣都可以就地征集,無需依靠船隻從後方轉運,因此水師的重要性並不那麽顯著。
而東軍的呂維祺雖有七萬之眾,其中真正像樣的戰兵不過一萬餘人,騎兵更是隻有寥寥數百,其餘皆是臨時征集來的烏合之眾。除了長江水師稍強於西軍之外,剩下的簡直一無是處。
沒辦法,畢竟西軍的行動是精心策劃、蓄謀已久,而東軍卻是倉促應戰、左支右絀。
更重要的是,對於西軍來說,此戰乃是“以正討逆”,擁有大義名分上的絕對優勢。
崇禎皇帝不管再怎麽治國無方,畢竟也是毋庸置疑的皇明正統,中國傳統的忠君思想,終究不是那麽容易消磨掉的。雖說“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比如這江南東林黨的士人們就多半都是嘴上忠義無雙,胸中的忠心卻一毫也無。但忠君愛國的話說得多了,不少人也就搞得連自己的信了。
畢竟東林黨上下去年還在吹捧崇禎皇帝是“聖人再世”、“天降聖君”,如今卻不但翻臉擁立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魯王次子當什麽“永和帝”,惹得天下朱明宗室罵聲一片,迄今沒有任何一個藩王願意承認這位永和帝的皇位,眼下甚至還要跟崇禎皇帝這位“聖君”刀兵相見,怎麽看都是喪心病狂,在做大逆不道的事情。<sr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rng>
無論南京朝堂上的東林黨大佬們如何舌燦蓮花、顛倒黑白,硬是把前不久還在滿口稱讚的崇禎“聖君”給描述成十惡不赦的魔王再世,但是以古代的信息流通度,在底下還是有很多人的腦子怎麽也轉不過彎來。當然,就算腦子轉不過彎來也不打緊,反正這年頭的忠君愛國思想也就是那麽迴事,當兵的軍漢們隻會更關心自己的口糧和餉銀。隻要給足了軍餉,哪怕公開說要他們扯旗造反殺皇帝,也是一點都沒問題。
但問題是,這執政南京的東林黨,素來就最最看不起粗鄙武夫,平日裏一文錢的犒賞都要肉疼萬分,恨不得這些下賤兵卒整日喝西北風就能過活。哪裏舍得讓他們吃香的喝辣的?於是,蕪湖這七萬東軍之中,隻有主帥兵部尚書呂維祺的一萬多嫡係部隊,能夠領到五成到七成的軍餉,然後再靠劫掠鄉民補齊剩下的缺口。至於其餘的雜牌軍,則多半都是剛剛征集起來的壯丁,訓練程度和戰鬥力都讓人絕望,軍械裝備更是跟乞丐的打狗棒仿佛。還有一些地主縉紳的鄉勇團練,論訓練和戰鬥力倒是還不錯,可惜就是不太聽從軍令。而傳統的大明衛所兵就更是別提了,基本都早早地退化成了農奴,武器也普遍朽爛不堪,後勤更是一片混亂,甚至有不少軍戶連口糧都要自備,結果還沒走出金陵地界,就已經有餓死的了。
所以,在抵達戰場之後,呂維祺根本不敢把手下這幫烏合之眾拉出來野戰,隻是讓他們死守營壘不出。可由於西軍是沿著長江兩岸水6並進,所以東軍也不得不在長江兩岸同時立寨布防,進一步分散了兵力。
久經沙場的盧象升在稍作試探之後,便敏銳地察覺到了對手的外強中幹,並且從容布置了破敵方略先是假意以水師攻擊東軍的丁家洲水寨和江北大營,吸引呂維祺的注意力。然後集中全部的戰兵和鐵騎,對東軍的江南大營起摧枯拉朽的總攻擊,在短短兩個時辰之內,就成功地把東軍營寨燒成了一片火海。
驚聞南岸潰敗之後,呂維祺趕忙提兵渡江來援,親自披甲執盾、手握寶劍站在船甲板上督戰,可惜為時已晚。倉促登岸的東軍,先是被己方潰兵衝得陣腳大亂,隨即又被盧象升親自率領的精銳騎兵打了個對穿西軍雖然也以在湖廣招募的新兵為主,但好歹是有不少從北方戰場一路轉戰帶過來的老底子,此時被盧象升這個著名的勇將帶領,對付江南這些隻能欺負鬧事農民的弱旅,自然是摧枯拉朽、無往而不利!
於是,在盧象升的犀利突擊之下,呂維祺率領的南直隸兵馬完全是被動挨打,毫無招架之力。無奈之下,呂維祺隻得下令退兵,誰知卻很快就從撤退變成了潰逃,直至潰不成軍東軍的數萬大軍不過是臨時聚合,能夠撐到現在,全憑一股氣勢而已。一旦聞風而退,軍心自然動搖,接下來便是土崩瓦解了。
一片混亂之中,呂維祺眼看著事不可為,居然徑自丟下大軍,帶著少數親信家丁,乘船逃往下遊而去。緊接著,被拋棄的東軍江北大營和丁家洲水寨,也相繼潰逃或投降。
次日,蕪湖縣及整個太平府的地方官吏,相繼前來請降,通往留都金陵的大門,就此轟然洞開。
西軍在此次大戰之中的死傷,總共還不到一千人,卻足足抓獲了兩萬戰俘,並繳獲糧秣六千餘石。
至此,南京朝廷的全部野戰兵馬一朝盡喪,再無跟西軍正麵對壘之力。雖然後麵還有南京城的堅固城壁,但江南的軍心和民心已經是差不多垮了,縱然還有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城牆,也已是無濟於事。
總之,麵對麾下諸將的齊聲道賀,血染征袍的盧象升雖然也是誌得意滿,以“光複南京的第一功臣”自居,但還是故作淡定地幹咳幾聲,對諸將勉勵說:“……諸君莫要懈怠!蕪湖之役,我軍雖已得勝!但後麵還有大勝關的險隘!還有南京城的高牆固壘!須得待到進了南京城後,再於雨花台上與諸君痛飲慶功!”
對此,西軍諸將自然是轟然應諾,一時間聲震雲霄,豪氣十足。
※※※※※※※※※※※※※※※※※※※※※※※※※
南直隸,江北,無為州,襄安,俞家別院
這是一座用水泥和紅磚壘砌起來的宅院,雖然沒有那種雕梁畫棟、描金嵌銀的奢侈,也沒有假山流水、竹林亭台的精致,但石灰粉的牆麵和紅色的頂瓦,依然使得這裏顯得頗為清爽大氣。
“無為幼虎”俞國振坐在院中的一個石墩上,眼神留戀地打量著這方別院中的一切,撫摸著斑駁的牆麵,看著一片片金色的落葉從院中的大樹上打著旋兒落地,不由得滿心惆悵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充滿了他穿越以來這些年生活起居的痕跡。就在這裏,他逐漸認識了這個陌生的明末世界,摸索出了淡水珍珠養殖的生財之道,訓練出了一支精悍的家丁親衛,並且通過親自帶隊剿殺山賊水匪,贏得了“無為幼虎”的少年英雄之名,甚至還在東林和複社的圈子裏有了一席之地。
但是在今天,他卻要跟這方水土說再見了reas;。而且很有可能這輩子再也不會迴到這座院子裏。
正當俞國振一個人靜靜地體會著別離的傷感之際,一名心腹小廝卻急匆匆地奔了進來,“……少爺!少爺!南邊來消息了!留都朝廷的兵馬在蕪湖打了個大敗仗!崇禎皇爺的討逆軍打進太平府了!”
“……哼,意料之中的事情,以江南文人那種隻會空口大話,挑撥離間,做起事情來既無能又無恥的德行,在戰場上能打得贏盧象升這等豪勇名將,才是老天爺瞎了眼呢!”
俞國振從鼻孔裏哼了一聲,“……我襄安俞家一族的搬遷事宜,目前準備得怎麽樣了?”
“……少爺,咱們家裏的衛士和仆人丫鬟,還有願意跟著少爺走的族人,都已經打點好行李,準備上路了。但還有很多族中長輩舍不得祖墳和宗祠,死活不肯搬遷。即使族長再怎麽勸說,也是無用。”
那位小廝苦著臉答道,“……他們那幾房的人都說……都說少爺您是杞人憂天,還說俞家在襄安紮根幾百年了,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怎麽可以背井離鄉,死後都入不了祖墳……總之說得難聽極了。”
“……杞人憂天?嘿嘿!他們以為這襄安還能繼續太平多少日子?”俞國振頓時被氣得樂了,“……張獻忠的流寇還盤踞在廬州府城,鳳陽駐紮著多爾袞的正白旗韃子,聞香教的香壇都開到巢湖南岸啦!還有兩位大明皇帝的十幾萬兵馬,剛剛在南邊的太平府大戰了一場!過幾天鐵定就有潰兵要逃過來燒殺搶掠!生靈塗炭的亂世已經到了,這是誰都擋不住的!再不走的話,難道還要等死不成?”
“……既然如此,要不……少爺您再去勸勸?”那小廝試探著問道。
“……不必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既然人各有誌,就隨他們去吧!”
俞國振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塵,長身而起,頭也不迴地往門外走去,“……走!咱們這就出去瓊州了!”
然而,像俞國振這樣能夠預知未來大勢的穿越者,固然可以忍痛壯士斷腕,放棄老家的產業宅院,選擇舉族搬遷。但更多的江南世家大族,在即將來臨的大難麵前,卻還要不顧一切地垂死掙紮……
手機閱讀</fn>
第一百五十六章、引狼入室(上
南直隸,蕪湖,長江之畔,丁家洲
滔滔江水拍打著被血水染紅的堤岸,獵獵秋風吹散了多日縈繞不去的硝煙。放眼望去,不計其數的兩軍屍,以及數百艘殘破的戰船殘骸,正在江麵上起起伏伏、載浮載沉,零星還有嫋嫋的餘煙冒出。
一場雙方動員兵馬十餘萬眾,戰船逾千艘的大會戰,剛剛在這裏宣告結束。
但東西兩軍從開戰到結束,總共僅僅曆時不到四十八小時,就以東軍丟盔棄甲而告終。
事實上,由於一路上都在各處分兵留守,掃蕩地方的緣故,當進抵蕪湖的時候,西軍主帥盧象升手頭不過五萬餘兵力。而駐防蕪湖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麾下的東軍卻有七萬之眾。
粗看上去,此戰貌似是西軍以少攻多,風險頗大,但實際情形卻完全是兩碼事。
西軍的盧象升雖隻提兵五萬,其中的戰兵卻有兩萬多人,還有作為殺手鐧的三千鐵騎,隻是在水師方麵較弱而已。不過,此戰乃是以上遊伐下遊,並非渡江南征,而且進軍路線的沿途皆是江南富庶之地,大軍所需的一切糧秣都可以就地征集,無需依靠船隻從後方轉運,因此水師的重要性並不那麽顯著。
而東軍的呂維祺雖有七萬之眾,其中真正像樣的戰兵不過一萬餘人,騎兵更是隻有寥寥數百,其餘皆是臨時征集來的烏合之眾。除了長江水師稍強於西軍之外,剩下的簡直一無是處。
沒辦法,畢竟西軍的行動是精心策劃、蓄謀已久,而東軍卻是倉促應戰、左支右絀。
更重要的是,對於西軍來說,此戰乃是“以正討逆”,擁有大義名分上的絕對優勢。
崇禎皇帝不管再怎麽治國無方,畢竟也是毋庸置疑的皇明正統,中國傳統的忠君思想,終究不是那麽容易消磨掉的。雖說“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比如這江南東林黨的士人們就多半都是嘴上忠義無雙,胸中的忠心卻一毫也無。但忠君愛國的話說得多了,不少人也就搞得連自己的信了。
畢竟東林黨上下去年還在吹捧崇禎皇帝是“聖人再世”、“天降聖君”,如今卻不但翻臉擁立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魯王次子當什麽“永和帝”,惹得天下朱明宗室罵聲一片,迄今沒有任何一個藩王願意承認這位永和帝的皇位,眼下甚至還要跟崇禎皇帝這位“聖君”刀兵相見,怎麽看都是喪心病狂,在做大逆不道的事情。<sr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rng>
無論南京朝堂上的東林黨大佬們如何舌燦蓮花、顛倒黑白,硬是把前不久還在滿口稱讚的崇禎“聖君”給描述成十惡不赦的魔王再世,但是以古代的信息流通度,在底下還是有很多人的腦子怎麽也轉不過彎來。當然,就算腦子轉不過彎來也不打緊,反正這年頭的忠君愛國思想也就是那麽迴事,當兵的軍漢們隻會更關心自己的口糧和餉銀。隻要給足了軍餉,哪怕公開說要他們扯旗造反殺皇帝,也是一點都沒問題。
但問題是,這執政南京的東林黨,素來就最最看不起粗鄙武夫,平日裏一文錢的犒賞都要肉疼萬分,恨不得這些下賤兵卒整日喝西北風就能過活。哪裏舍得讓他們吃香的喝辣的?於是,蕪湖這七萬東軍之中,隻有主帥兵部尚書呂維祺的一萬多嫡係部隊,能夠領到五成到七成的軍餉,然後再靠劫掠鄉民補齊剩下的缺口。至於其餘的雜牌軍,則多半都是剛剛征集起來的壯丁,訓練程度和戰鬥力都讓人絕望,軍械裝備更是跟乞丐的打狗棒仿佛。還有一些地主縉紳的鄉勇團練,論訓練和戰鬥力倒是還不錯,可惜就是不太聽從軍令。而傳統的大明衛所兵就更是別提了,基本都早早地退化成了農奴,武器也普遍朽爛不堪,後勤更是一片混亂,甚至有不少軍戶連口糧都要自備,結果還沒走出金陵地界,就已經有餓死的了。
所以,在抵達戰場之後,呂維祺根本不敢把手下這幫烏合之眾拉出來野戰,隻是讓他們死守營壘不出。可由於西軍是沿著長江兩岸水6並進,所以東軍也不得不在長江兩岸同時立寨布防,進一步分散了兵力。
久經沙場的盧象升在稍作試探之後,便敏銳地察覺到了對手的外強中幹,並且從容布置了破敵方略先是假意以水師攻擊東軍的丁家洲水寨和江北大營,吸引呂維祺的注意力。然後集中全部的戰兵和鐵騎,對東軍的江南大營起摧枯拉朽的總攻擊,在短短兩個時辰之內,就成功地把東軍營寨燒成了一片火海。
驚聞南岸潰敗之後,呂維祺趕忙提兵渡江來援,親自披甲執盾、手握寶劍站在船甲板上督戰,可惜為時已晚。倉促登岸的東軍,先是被己方潰兵衝得陣腳大亂,隨即又被盧象升親自率領的精銳騎兵打了個對穿西軍雖然也以在湖廣招募的新兵為主,但好歹是有不少從北方戰場一路轉戰帶過來的老底子,此時被盧象升這個著名的勇將帶領,對付江南這些隻能欺負鬧事農民的弱旅,自然是摧枯拉朽、無往而不利!
於是,在盧象升的犀利突擊之下,呂維祺率領的南直隸兵馬完全是被動挨打,毫無招架之力。無奈之下,呂維祺隻得下令退兵,誰知卻很快就從撤退變成了潰逃,直至潰不成軍東軍的數萬大軍不過是臨時聚合,能夠撐到現在,全憑一股氣勢而已。一旦聞風而退,軍心自然動搖,接下來便是土崩瓦解了。
一片混亂之中,呂維祺眼看著事不可為,居然徑自丟下大軍,帶著少數親信家丁,乘船逃往下遊而去。緊接著,被拋棄的東軍江北大營和丁家洲水寨,也相繼潰逃或投降。
次日,蕪湖縣及整個太平府的地方官吏,相繼前來請降,通往留都金陵的大門,就此轟然洞開。
西軍在此次大戰之中的死傷,總共還不到一千人,卻足足抓獲了兩萬戰俘,並繳獲糧秣六千餘石。
至此,南京朝廷的全部野戰兵馬一朝盡喪,再無跟西軍正麵對壘之力。雖然後麵還有南京城的堅固城壁,但江南的軍心和民心已經是差不多垮了,縱然還有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城牆,也已是無濟於事。
總之,麵對麾下諸將的齊聲道賀,血染征袍的盧象升雖然也是誌得意滿,以“光複南京的第一功臣”自居,但還是故作淡定地幹咳幾聲,對諸將勉勵說:“……諸君莫要懈怠!蕪湖之役,我軍雖已得勝!但後麵還有大勝關的險隘!還有南京城的高牆固壘!須得待到進了南京城後,再於雨花台上與諸君痛飲慶功!”
對此,西軍諸將自然是轟然應諾,一時間聲震雲霄,豪氣十足。
※※※※※※※※※※※※※※※※※※※※※※※※※
南直隸,江北,無為州,襄安,俞家別院
這是一座用水泥和紅磚壘砌起來的宅院,雖然沒有那種雕梁畫棟、描金嵌銀的奢侈,也沒有假山流水、竹林亭台的精致,但石灰粉的牆麵和紅色的頂瓦,依然使得這裏顯得頗為清爽大氣。
“無為幼虎”俞國振坐在院中的一個石墩上,眼神留戀地打量著這方別院中的一切,撫摸著斑駁的牆麵,看著一片片金色的落葉從院中的大樹上打著旋兒落地,不由得滿心惆悵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充滿了他穿越以來這些年生活起居的痕跡。就在這裏,他逐漸認識了這個陌生的明末世界,摸索出了淡水珍珠養殖的生財之道,訓練出了一支精悍的家丁親衛,並且通過親自帶隊剿殺山賊水匪,贏得了“無為幼虎”的少年英雄之名,甚至還在東林和複社的圈子裏有了一席之地。
但是在今天,他卻要跟這方水土說再見了reas;。而且很有可能這輩子再也不會迴到這座院子裏。
正當俞國振一個人靜靜地體會著別離的傷感之際,一名心腹小廝卻急匆匆地奔了進來,“……少爺!少爺!南邊來消息了!留都朝廷的兵馬在蕪湖打了個大敗仗!崇禎皇爺的討逆軍打進太平府了!”
“……哼,意料之中的事情,以江南文人那種隻會空口大話,挑撥離間,做起事情來既無能又無恥的德行,在戰場上能打得贏盧象升這等豪勇名將,才是老天爺瞎了眼呢!”
俞國振從鼻孔裏哼了一聲,“……我襄安俞家一族的搬遷事宜,目前準備得怎麽樣了?”
“……少爺,咱們家裏的衛士和仆人丫鬟,還有願意跟著少爺走的族人,都已經打點好行李,準備上路了。但還有很多族中長輩舍不得祖墳和宗祠,死活不肯搬遷。即使族長再怎麽勸說,也是無用。”
那位小廝苦著臉答道,“……他們那幾房的人都說……都說少爺您是杞人憂天,還說俞家在襄安紮根幾百年了,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怎麽可以背井離鄉,死後都入不了祖墳……總之說得難聽極了。”
“……杞人憂天?嘿嘿!他們以為這襄安還能繼續太平多少日子?”俞國振頓時被氣得樂了,“……張獻忠的流寇還盤踞在廬州府城,鳳陽駐紮著多爾袞的正白旗韃子,聞香教的香壇都開到巢湖南岸啦!還有兩位大明皇帝的十幾萬兵馬,剛剛在南邊的太平府大戰了一場!過幾天鐵定就有潰兵要逃過來燒殺搶掠!生靈塗炭的亂世已經到了,這是誰都擋不住的!再不走的話,難道還要等死不成?”
“……既然如此,要不……少爺您再去勸勸?”那小廝試探著問道。
“……不必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既然人各有誌,就隨他們去吧!”
俞國振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塵,長身而起,頭也不迴地往門外走去,“……走!咱們這就出去瓊州了!”
然而,像俞國振這樣能夠預知未來大勢的穿越者,固然可以忍痛壯士斷腕,放棄老家的產業宅院,選擇舉族搬遷。但更多的江南世家大族,在即將來臨的大難麵前,卻還要不顧一切地垂死掙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