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既要常立誌,又要立常誌


    《曾國藩家訓》:立誌明德,譜就人生幸福的序曲


    19世紀末,社會上的人們也像現在一樣,追捧“成功人士”,樹立崇拜的偶像,隻不過這個偶像,不是歌星影星、體育健將,而是清朝的“中興名臣”、治家教子有方的曾國藩。而人們人手一冊仔細研讀的,也不是青春小說、靈異故事,而是曾國藩的治家言論集《曾國藩家訓》。


    曾國藩通過自己的豐富閱曆,總結了許許多多行之有效的修身方法、學習方法和持家方法。曾國藩一生胸懷大誌,立足於明智堅強,養成了堅持不懈、百折不撓、度量寬廣的品行,他把這些都詳細地寫進家信裏、格言中,告訴自己的弟弟和子侄輩,讓他們也身體力行。曾國藩循循善誘,其讀書寫字、做人做學問、處世做官、養生健體的道理,無不體現在家訓中。《曾國藩家訓》不僅是他對子女的期望,也是他的一部自傳,一言一行,無不記錄。讀一部《曾國藩家訓》,讓人既看到了這位“成功人士”的人生軌跡,也領略到了一個家族所以長盛不衰的個中奧秘。


    有個年輕人考取了一所著名大學,拜在一位名師門下。老師把一生的學問都教給了他,然後說:“你可以出去建立一番事業了。臨走時,我要送你一件東西。”老師說著,拿出一把精美的茶壺。環繞茶壺蓋一圈,刻著常、立、誌三個字。


    年輕人恭敬地接過茶壺,老師說:“這幾個字會指導你一生的。你去吧。”


    年輕人投身社會,最初選擇了一所學校教書,後來他覺得教書有些無聊,政府工作更適合自己,就想:“既然老師要我常立誌,那麽我還是要及時更新,把政府官員作為我人生的誌向吧。”


    在政府工作了幾年,他覺得有點疲憊,就又辭了職,來到一家企業,決定好好做。可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覺得不合適了,就繼續換工作。


    換了五六份工作,年輕人一事無成,覺得很沮喪。有一天,他拿起茶壺,想道:“為什麽老師叫我常立誌,反倒落了這樣一個下場呢?”


    他忽然發現,茶壺上的字既可以順時針讀,也可以逆時針讀,順時針讀是“常立誌”,逆時針讀卻是“立常誌”。


    “立常誌,就是要樹立一個長久的、堅定的誌向啊。這才是老師的真意。”年輕人一躍而起,他堅定了自己在企業工作的誌向,踏實地做了下去,終於成為一位著名的企業家。


    他成功之後,去拜訪自己的老師,說:“老師,你為什麽不早點把正確的讀法告訴我呢?”


    老師笑了,說:“其實本來沒有正確的讀法啊,‘常立誌’和‘立常誌’都是你需要的。你剛進入社會的時候,對自己能做什麽並不明確,也帶有很多毛病。每在一個地方工作一段時間,都會積累一定的經驗,改正自己的一些錯誤,這沒什麽不好。等你明確了自己的誌向之後,再踏實地做下去,就肯定能成功。”オ


    人應該有一個堅定不移的誌向,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在人生剛開始的時候,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些人甚至沒有明確的誌向。這個時候,又何談立常誌呢?我們經常聽說,很多偉大人物自幼就有遠大誌向,並且一生為此努力,最終成功了。其實,這隻是一種粗略的或者能鼓舞人心的說法而已。沒有人天生就有堅定的誌向,誌向從來都是在學習和實踐中慢慢明確、堅定起來的。


    一般的孩子總要在立誌—懈怠—再立誌—再懈怠這樣一個循環中掙紮,今天看了“神七”升天,就在心裏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也當宇航員。”,可是沒有堅持幾天,就書也不想看了,作業也不想做了,心裏那股子“好好學習”的勁頭也不知道哪裏去了。還有的孩子時間一長,就泄了氣,認為自己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做不得大事情。其實,這個循環,正是確立大誌的前兆。立誌如同給氣球吹氣,加一把勁,氣球就脹大一點,稍有懈怠,氣球就會縮小一些。一個吹氣球不熟練的人,開始吹的時候氣不能連續,氣球肯定要不斷地脹大又縮小、縮小又脹大。但隻要對吹氣球這件事不懈怠,總有吹熟練的時候,那時氣球就會不斷地脹大了。


    我們可以窺探一下青年曾國藩的內心世界,來弄清真正的大誌是怎樣樹立的。


    曾國藩28歲時住北京,準備科舉考試。他很喜歡聽戲,有一天他白天出去聽戲,沒有完成當天的功課。過了幾天,曾國藩的朋友約他出去聚會,他喝得醉醺醺的,躺在床上一覺睡了過去,當天的書又沒讀完。又過了幾天,門外“當當當”地響起了銅鑼聲,曾國藩伸頭一看,原來是菜市口處決人犯,黑壓壓地圍了裏三層外三層。曾國藩忍不住,跑出去看熱鬧。等迴來後,他又沒心情讀書了。


    曾國藩考了幾次,總也考不上。一個喜歡聽戲、喝酒、看熱鬧的人,怎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呢?


    但曾國藩與眾不同的是,他很善於反省、鼓勵自己。他看戲迴來之後很後悔,在日記裏檢討說:“我年年立誌讀書,可是仍然一事無成。今後要好好讀書,不要再聽戲了。”


    喝醉的第二天,他醒過來,在日記中寫道:“我真是個沒有誌向的人,一點點誘惑都經不起,以後要修身養性,不能受這種美酒佳肴的誘惑了。”


    看過處決人犯之後,曾國藩又覺得自己犯了錯誤,就又在日記中寫道:“一定要建立正確的誌向,不能去看這種殘酷的事情。”


    要是按照一般的標準衡量,“無誌之人常立誌,有誌之人立常誌”,曾國藩不就是一個“常立誌”的無誌之人嗎?但人不是機器,喜歡吃喝玩樂是人之常情,難免有精神渙散的時候。我們細讀曾國藩的成長曆程就會發現,比起頭懸梁、錐刺股、囊螢映雪、管寧割席等故事,青年曾國藩更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和我們更接近。他通過“常立誌”,培育、澆灌自己真正的誌向,這個誌向正如嫩芽,開始的時候,還是很脆弱的、很矮小的,但是隻要不停地培育它、澆灌它,總有一天,它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這個時候,任何力量都不能摧毀它了。


    又過了幾年,朝廷又舉行了一次科舉考試,這迴曾國藩準備得很充分,一下子就考上了。此後,他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再也沒有懈怠過。


    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青少年朋友們總會有懈怠的時候,這個時候,最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但是,糾正和偏離、充氣和泄氣總是相伴而生的,你上課走一走神,下課貪玩一會兒,早晨起晚一些,都不是什麽大的過錯,不是你自暴自棄的理由。關鍵是,你在事後要反思鬆懈的原因,警醒自己不要犯類似的錯誤,隻有這樣,一個人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誌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少年不可不讀的18本國學經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豔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豔明並收藏青少年不可不讀的18本國學經典最新章節